-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流程】 (1)理论限定条件:哲学知识;矛盾的相关知识 精审设问, 明确方向 (2)具体作答指向:对合理开发文化遗产的建议 (3)确定主体: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隐含主体) 信息2:“有些地方片 信息1:“有些地方开发 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 方式单一,缺乏特色‛ ‘保护’的旗号过度 开发‛ 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细审题干, 提取信息
调动知识, 运用知识
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 点论的统一
整合信息, 形成答案
(1)合理开发文化遗产应根据各地文化遗产的 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合理开发文化遗产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 关系,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矛盾双方既对立 又统一,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高考题型突破系列(十五)
措施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该类试题是历年高考中必考的题型,一般以时政材料为背
景,考查知识的运用能力。
1.设问特点:简单、直接、易懂。往往含有“如何解决(改 善)……”“采取什么措施(对策、途径、方法)……”“怎样实 现……”“运用……知识,提出……建议”“针对……向政府 (企业或其他相关单位、个人)提出你的建议”“就……提出你 的意见”“运用……知识,说明如何……”等。
(1)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新型城镇化已经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就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加快推动
农民角色和身份转换对政府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以城镇化为背景,综合考查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 学的知识。第(1)问属于原因类问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投资‛‚消费‛等组织答案;第(2)问属于措施类问题,题目 知识范围限定为‚唯物辩证法‛、主体限定为‚政府‛、内容 限定为‚推动农民角色和身份转换‛,明确上述要求,结合材料 组织答案。
也可)
(2)①联系的观点:推动农民角色和身份的转换,需要政府加强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建设。 ②发展的观点:推动农民角色和身份的转换,要加强对农民的文
化、思想、政治素养方面的培养和引导,以推动农民角色的转
换。 ③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善于抓住重点、统筹兼顾。要重点解决 他们所关注的就业、收入等重难点问题,同时解决好他们所关 注的其他问题。 (从其他角度给出的建议,只要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是对政 府提出的建议,言之有理亦可)
答案:(1)政府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制定发展规划、拟 定行业标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和推广
应用;履行组织文化建设职能,拓展教育事业,加强物联网人才
培养;履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保护国家和公民信息安全。 (2)相关主体应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强物联网的核心和关键 技术的创新;根据物联网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调整与此不相应 的生产关系的部分和环节;在实践中变革思维方式,不断发现和 建立新的联系并拓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
①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和满足人民
文化需求两方面回答。 ②从新闻媒体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 持社会责任的角度回答。 ③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参与文 化建设的角度回答。
(5)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 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 与方法的要求。
【技法训练】 1.材料一 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民族的
未来。物联网有望成为我国抢占一代信息技术前沿的桥头堡,
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政府必须抓住这一历 史性机遇,及早谋划,有所作为。 材料二 当前,物联网发展在研发水平、行业标准、人才队伍、
相关政策、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 课题。
【答题模式】解答措施类主观题常见角度和术语 (1)凡是经济生活中常见到的“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①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商
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②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科技。 ③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④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⑤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 业化之路。
⑥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
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⑦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 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2)经济生活中见到的“国家应注意怎样做”类题时,应注意考 虑:
答案:(1)①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创造大量新的投资需求 ,通过发 挥财政和社会各方面资金的作用,推动城市数量和规模的扩大, 带动各行各业投资需求的扩大,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把
农民变为市民,必然会带来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规模的提升 , 进而逐步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而拉动经济的发展。 ③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有利于扩大就业 ,增加人们的收入,提 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 ④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 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答出3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
①经济制度: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大力发展生产
力。 ②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 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③经济体制: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 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国家机关、党、公民角
度回答:
①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 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②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党 的建设角度回答。 ③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 的处理角度回答。
(4)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应注意从国家、 新闻媒体及从业人员、公民角度回答。
应起来,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完整答案。
【典型案例】 (2013·山东文综)中华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岳独尊” 的泰山、“水墨落纸如雨入沙”的宣纸、“功深熔琢,气无烟
火”的昆曲……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带着历史的体温成为我们
的文化基因,使我们成为我们,让我们懂得未来的方向。 文化遗产可以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但有些地方开发 方式单一,缺乏特色;有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打着“保护” 的旗号过度开发,使其在“保护”中慢慢失去体温,失去未来。 根据材料,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就如何合理开发文化遗产提出 两条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
2.答题特点: (1)答案有很强的开放性。答案一般不唯一,很容易得分, 但不容易得满分。 (2)主体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一般在设问时会指出主体,如 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
(3)答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答题时不需要空洞的语言,
措施要有可行性,还要把材料中的时政术语与所学相关知识对
(1)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该如何 作为。
(2)物联网是创新的成果,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仍然要以不断创
新为动力。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 如何促进物联网的发展。 【解析】第(1)问是对政治生活知识的考查,结合材料二,从政 府的政治、经济、文化职能角度回答。第 (2)问需要运用创新 作用的知识,从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思维创新三个角度分析。
2.(2014·徐州模拟)人口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大概 到“十二五”结束的时候,我国消费规模能达到30万亿以 上,2020年有可能接近45万亿或者50万亿。城镇化水平每增加
一个百分点,就有1 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
升学、就业,能带来7万亿元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新型城镇化已 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城镇化进程,不仅要 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 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 农民到市民”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