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238.48 KB
- 文档页数:2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文化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群众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必须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发展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文化产品不够丰富。
当前,很多地方的群众文化场所只提供了一些传统的文化模式和娱乐项目,这些项目单一,不能满足人们多姿多彩的文化需求。
2.文化设施不够完善。
很多地方的群众文化场所建设缺乏规划、标准、科学性,环境差、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缺乏新颖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
3.文化传播效果不佳。
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很多地方的群众文化建设缺乏综合性的文化传播策略,导致文化传播效果不佳。
4.文化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当前,不少群众文化建设处于分散状态,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导致文化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实现文化发展和传播的目标。
二、发展对策1.加强文化产品开发。
要让群众文化场所成为广大群众的文化乐园,就必须研究开发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产品,不断推出新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文化需求。
2.完善文化设施建设。
要把群众文化场所建设规划纳入城市规划,制定合理的标准,加强硬件设备的建设,推广新颖的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提高场所的自我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3.优化文化传播方式。
当前,随着网络普及和信息化发展,文化传播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
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互联网与无线电视技术等,创新文化传播模式,提高文化传播效果,增加群众文化受众。
4.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要建立健全文化管理机制和制度,进行政策协调、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和发展文化建设方向。
同时,要提高文化管理水平,加强人才培养,推广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对于社会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正确面对存在问题,切实解决问题,持续推进改革的进程,才能为群众带来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促进文化事业的长期发展。
Cultural industry <文化产业新时期如何推动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以长春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为例赵香淑(长春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吉林长春130000)【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最大机遇。
那么,如何使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永葆青春呢,这是每一位热爱群文事业,有历史使命感和担当意识的群文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的课题。
本人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多年,结合长春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以下简称“本馆”)群文工作实践,从群众文化的人民性、民族性、创新性、人才队伍等四个方面阐述推动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供与群文界同仁分享。
【关键词】群众文化;人民性;民族性;创新性;人才;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一、群众文化的含义及重要现实意义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 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 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群众文化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它 的社会性集中体现在活动参与的全民性、活动地域的广阔性、活动内容的普及性上。
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文艺是时代 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 的风气。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作为。
”新时期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做好 群众文化工作可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 求,进而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满足人 民过上美好生活,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这说明,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的地位更加重要,作 用更加凸显。
第二,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营造和谐 健康文明的社会氛围。
关于群众文化的思考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举办社区文化周、开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下乡文化等活动,群众文化已发展成为当代文化的几种主要形态之一,它是我国文化中一种独具特性的新兴文化形态。
群众文化是文化家园和坚实大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新突破已成为本世纪初的一大文化景观。
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群众文化的概念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的社会文化。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受民族、区域、季节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全国各地均能得到发展。
也有的学者指出“群众文化是以群众为主体,由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活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它包括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和群众文化生活等要素”。
这些见解从不同角度对群众文化的本质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揭示了群众文化的某些特征。
二、群众文化的特性1.广泛性。
这是由群众文化的文化主体所决定的。
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实践者,是全民性的,它的文化内容和价值取向通过通俗的丰富的活动形式,在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得到传播。
2.民主性。
群众文化与大众文化、专业文化在文化参与和享受上的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文化享有的民主性。
在专业文化和大众文化那里,人民群众在文化实践过程中,主要处于文化受众的地位,文化参与显得十分被动。
这正是专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文化专制意味的展现。
群众文化由于对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的双重强调,人民群众能通过自身参与文化活动来实现文化接受与文化创造的双向转换,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
3.传递性。
从群众文化的当代文化格局来看,它处于中间位置,即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
主流文化的传播需要通过一种合适的渠道,把其价值观念和内涵直接传递给人民群众。
由于具备主文化性质和与人民群众的“亲和性”,正好使群众文化成为了主流文化意识与人民群众互动的中介。
这一特殊地位使其文化传递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即实现了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发展1. 引言1.1 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在新形势下,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娱乐,而是追求更高质量、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他们渴望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参与,更多的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人们的需求持续进行创新和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群众对于文化的获取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文化产业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了解和把握群众的文化需求,积极创新和发展文化产业,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已经成为当前文化工作者和决策者的重要任务。
【字数:91】1.2 群众文化发展的现状一、多样化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对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化娱乐和娱乐形式,还涵盖了更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如艺术展览、文化体验、演出活动等。
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媒体平台获取更丰富和便捷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也带动了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文化创新和发展。
三、文化产业的兴起:随着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凸显,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文化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化产业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四、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群众文化发展的现状还体现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门和文化机构纷纷推出各种文化教育项目,帮助群众提升文化素养和审美修养,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
2. 正文2.1 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是群众文化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已经成为群众获取文化信息和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
数字化时代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其中包括信息碎片化、文化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版权保护难题等。
◇读◇书◇文◇摘◇析问题,并予以自我完善,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4总结综合而言,作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受到较大的影响,甚至是冲击。
新媒体环境带来信息爆炸式传播,以及信息的碎片化等现象严重,造成受众人群接触信息不全面,分析和看待问题不完全等。
尤其是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由于借助微信、贴吧等新媒介获取信息途径的增加,以及碎片化、垃圾化信息的冲击,在认识和看待社会,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偏颇。
通过本文的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带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个人认识外界的途径,其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但不可忽视的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受网络信息的冲击导致其思想政治观念受到错误引导。
以奖学金为例,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交流过程中持排斥、谩骂、诋毁等观念,并对获奖学生发表过激言论。
这一现象说明新媒体环境下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形成由高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参与,借助新媒体积极一面,积极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保护墙”,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并能够正确认识和了解社会。
参考文献:[1]刘兴元.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创新[J].佳木斯教学院学报,2013,6:68.[2]何小明,刘可文.手机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3,8(31):21-24.[3]张菁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2(33):38-41.[4]陈坤,曹良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探析与界定[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04:119.[5]李德福.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4,01:61.作者简介:何文秋(1971.10~),男,江苏南京人,南京晓庄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兼行知学院党总支书记,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Business culture 商业文化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
随着形势的发展,人们的思雏空前活跃。
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因而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在其生活中的意义。
基层文化工作中只有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创新,以创新为动力。
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整体质量,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一、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群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文化建设最深厚的社会基础,同时还是扎根群众、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互相碰撞,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必须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来认识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离不开群众文化的发展。
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群众文化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快文化建设步伐,提高广大人民道德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需要进一步发展群众文化。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空前增长。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
”要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深入了解、正确引导和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通过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二、怎样才能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群众文化潜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服务功能。
现阶段,我们在繁荣和发展群众文化时,一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