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2 垂径定理(学案1)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
24.1.2(1.1)垂直于弦的直径--垂径定理1-条件具备直接用一.【知识要点】1.作弦心距构造黄金三角形解题,基本模型:二.【经典例题】1.如图,在⊙O中,弦AB的长为6,圆心O到AB的距离为4,则⊙O的半径长.2.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点E,AB=10,CD=8,那么AE的长为( )A.2B.3C.4D.53. 如图,AB为⊙O直径,CD为弦,且CD⊥AB,垂足为H.若⊙O的半径为1,CD则∠ABC的度数是________.6.如图,AB为☉O的直径,弦CD⊥AB于点E.(1)当AB=10,CD=6时,求OE的长;(2)∠OCD的平分线交☉O于点P,连接OP.求证:OP∥CD.三.【题库】【A 】1.一条排水管的截面如图所示,已知排水管的截面半径OB =10, 截面圆圆心O 到水面的距离OC =6,则水面宽AB = ( )A.8.B.10.C.12.D.16.2.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于点E ,∠CDB =30º,⊙O的半径为3cm , 求弦CD 的长. 3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是弦,AB ⊥CD 于点E, 若AB=10,CD=6,则BE 的长是( ).A.4B.3C.2D.1AB CO【B 】1.如图,☉O 的直径AB=12,CD 是☉O 的弦,CD ⊥AB,垂足为P,且BP ∶AP=1∶5,则CD 的长为( ) A.42 B.82 C.25 D.452.如图,AB 是☉O 的弦,AB 长为8,P 是☉O 上一个动点(不与A,B 重合),过点O 作OC ⊥AP 于点C,OD ⊥PB 于点D,则CD 的长为_______________.3.如图,在⊙O 中,AB 是直径,弦AE 的垂直平分线交⊙O 于点C ,CD ⊥AB 于D ,BD =1,AE =4,则AD 的长为( ).A .33B .4C .5D .52【C 】1.如图,MN 为☉O 的直径,A,B 是☉O 上的两点,过A 作AC ⊥MN 于点C,过B 作BD ⊥MN 于点D,P 为DC 上的任意一点,若MN=20,AC=8,BD=6,则PA+P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D】。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2《垂径定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垂径定理》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圆中的垂径定理。
垂径定理是指:圆中,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直径,那么这条直线平分这条直径,并且平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垂径定理的概念,然后通过证明和应用来巩固这个定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圆的周长、直径、半径等。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
但是,学生对于圆中的垂径定理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和证明,因此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形的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定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中的垂径定理,能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证明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垂径定理,能够运用垂径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垂径定理的证明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垂径定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法:通过图形的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证明垂径定理。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圆规、直尺、黑板等。
2.教学素材:教材、课件、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子、时钟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中的垂径定理。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垂径定理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图形的直观展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径定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这个定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尝试证明垂径定理。
§24.1.2 《 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利用圆的轴对称性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过程,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并能初步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2、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实验——归纳——猜测——证明”的方法;3、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圆的轴对称性的研究中,体验到垂径定理是圆的轴对称性质的重要体现。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记住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
教学难点:对垂径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并能应用垂径定理进行简单计算或证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怎样的对称性质?(中心对称和轴对称)2、圆还有什么对称性质?作为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什么特殊位置?(直径所在的直线)3、观察并回答:(1)在含有一条直径AB 的圆上再增加一条直径CD ,两条直径的位置关系?(相交,而且两条直径始终是互相平分的)(2)把直径AB 向下平移,变成非直径的弦,弦AB 是否一定被直径CD 平分?二、新课(一)猜想,证明,形成垂径定理1、猜想:弦AB 在怎样情况下会被直径CD 平分?(当C D ⊥AB 时)(用课件观察翻折验证)2、得出猜想:在圆⊙O 中,CD 是直径,AB 是弦,当C D ⊥AB 时,弦AB 会被直径CD 平分。
3、提问:如何证明该命题是真命题?根据命题,写出已知、求证:如图,已知CD是⊙O的直径,AB是⊙O的弦,且AB⊥CD,垂足为M。
求证:AE=BE。
4、思考:直径CD两侧相邻的两条弧是否也相等?如何证明?(参照数本P81)5、我们给这条特殊的直径命名——垂直于弦的直径。
并给出垂径定理:如果圆的一条直径垂直于一条弦,那么这条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二)分析垂径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以及探讨垂径定理的推论1、引导学生说出定理的几何语言表达形式① CD是直径、AB是弦① AE=BE②C D⊥②2、利用反例、变式图形对定理进一步引申,揭示定理的本质属性,以加深学生对定理的本质了解。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1) 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画图和观察,发现垂径定理,了解垂径定理的证明方法,会简单运用垂径定理.2.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学习重点和难点:1. 重点:垂径定理。
2.难点:垂径定理的证明。
一、自主学习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 ,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几何语言:∵AB 为⊙O 的直径 ,AB ⊥CD∴DP= , =⋂ DB ,=⋂ DA (垂径定理)二、巩固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垂直于弦的直线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B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C .垂直于直径的直线平分这条直径D .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 2.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为弦,CD ⊥AB 于点E ,则下列结论中不成立是( )A.AC ︵=AD ︵B.BC ︵=BD ︵C .OE =BED .CE =DE3. 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 ⊥CD ,则CE= ,⋂AC = .(第3题) (第4题) (第5题)4.如图,OC ⊥AB 于点C ,AC=3,则BC= ,AB= .5.如图,在⊙O 中,半径r =10,弦AB =12,M 是弦AB 上的动点,则线段OM 长的最小值是( )A .10B .16C .6D .86.一辆装满货物,宽为2.4米的卡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隧道,则卡车的外形高必须低于( )A .4.1米B .4.0米C .3.9米D .3.8米7.在⊙O 中,弦AB 的长为16cm ,圆的半径是10cm ,求圆心O 到AB 的距离。
解:连接AO ,作OE ⊥AB 于E∵OE 经过⊙O 的圆心,OE ⊥AB ∴AE= = cm ( )在Rt △AOE 中,∵OE 2= ( )∴OE= = 答:OE 的长为ABCO.8.证明:重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已知:如图,CD 是⊙O 的直径,CD ⊥AB. 求证:AE=BE.证明:连结OA ,OB.9. 如图,已知在⊙O 中,(1)弦AB 的长为8厘米,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3厘米,求⊙O 的半径(2)弦AB 的长为6厘米,⊙O 的半径为5厘米,求圆心O 到AB 的距离(3)⊙O 的半径为10厘米,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6厘米,求弦AB 的长拓展延伸:好山好水好绍兴,石拱桥在绍兴处处可见,小明要帮忙船夫计算一艘货船是否能够安全通过一座圆弧形的拱桥,现测得桥下水面AB 宽度16 m 时,拱顶高出水平面4 m ,货船宽12 m ,船舱顶部为矩形并高出水面3 m.(1)请你帮助小明求此圆弧形拱桥的半径.(2)小明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遇到困难,请你判断一下,此货船能顺利通过这座拱桥吗?说说你的理由.E ADC BO.。
word 版 初中数学1 / 1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第1课时主备人 备课组长: 年级主任: 时间:10,20学材分析:本节是这一章重要定理,是圆证明的基础 学习目标: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 2、了解拱高、弦心距等概念; 3、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并能应用它解决有关弦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难点: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以及垂径定理的证明。
一、自主学习(看书81页-82页) ①在找圆心的过程中,把圆纸片折叠时,两个半圆 _______ ②刚才的实验说明圆是____________,对称轴是经过圆心的每一条_________。
⒈在找圆心的过程中,折叠的两条相交直径可以是哪样一些位置关系呢?垂直是 一种特殊情况,你能得出哪些等量关系?⒉若把AB 向下平移到任意位置,变成非直径的弦,观察一下,还有与刚才相类似的结论吗?3、垂径定理:4、推论:平分弦( )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5、知识归纳: 垂径定理及推论实际是:在①经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优弧;⑤平分劣弧;这五个条件中,已知两个条件就可以推出其它三个条件。
二、课堂反馈 1.如图1,如果AB 为⊙O 的直径,弦CD ⊥AB ,垂足为E ,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CE=DE B .弧BC=弧BD C .∠BAC=∠BAD D .AC>AD 2.如图2,⊙O 的直径为10,圆心O 到弦AB 的距离OM 的长为3,则弦AB 的长 是( ) A .4 B .6 C .7 D .8 3.如图3,已知⊙O 的半径为5mm ,弦AB=8mm ,则圆心O 到AB 的距离是( ) A .1mm B .2mmm C .3mm D .4mm 4.P 为⊙O 内一点,OP=3cm ,⊙O 半径为5cm ,则经过P 点的最短弦长为________;•最长弦长为_______.5.如图4,OE ⊥AB 、OF ⊥CD ,如果OE=OF ,那么_______(只需写一个正确的结论)6、一条排水管的截面如图所示.已知排水管的截面圆半径OB=10,截面圆圆心O 到水面的距离OC 是6,则水面宽AB 是( )A .16B .10C .8D .67、问题1:如图1,AB 是两个以O 为圆心的同心圆中大圆的直径,AB 交小圆交于C 、D 两点,求证:AC=BD问题2:把圆中直径AB 向下平移,变成非直径的弦AB ,如图2,是否仍有AC=BD 呢?、问题3:在图2中连结OC ,OD ,将小圆隐去,得图4,设OC=OD ,求证:AC=BD问题4:在图2中,连结OA 、OB ,将大圆隐去,得图5,设AO=BO ,求证:AC=BD三、反思: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BA C E D OB A O M B AC ED OF 图1 图2 图3 图4 A BC D O A B C O A B C O E。
永宁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科室:课题垂径定理第 1 课时共3 课时设计人唐伟文学习目标:1、探究垂径定理及推论; 2、会用符号语言描述垂径定理。
学习重点:探究垂径定理及推论、学习过程:一、知识点回顾(知识准备):圆的对称性:二、探究新知:如图:AB是圆形纸片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E。
沿CD对折纸片,发现:①这个图形是对称图形吗②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弧请说明理由。
③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结论吗垂直于弦的直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垂径定理)④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达这个结论吗符号语言:∵CD为⊙O的直径,且CD⊥AB于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由对折以上纸片我们还进一步发现: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__________于弦,并_________弦所对的两条弧(垂径定理推论)符号语言:∵CD为⊙O的直径,且AE = 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教师引导: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关系较复杂,从以上探究我们可进一步将其并归结为:一条直线(1)过圆心;(2)垂直于弦;(3)平分弦;(4)平分弦所对的优弧;(5)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垂径定理就是满足条件(1)、(2)而推出其他结论;推论是满足条件(1)、(3)而推出其他结论。
四、归纳小结:梳理本节所学知识点五、检测与反馈: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能使用垂径定理(a)AB⊥CD于E (b)E是AB中点 (c)OC⊥AB于E (d)OE⊥AB于E2、如图,AB为⊙O的直径,且AB⊥CD于E。
请用符号语言描述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A OBCDEO BA CEODCBAEODCBAEOBA E1。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垂径定理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根据圆的对称性探究垂径定理,掌握垂径定理.2.利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回顾复习:(独立完成下列各题)1.如图:AB是⊙O______;CD是⊙O______;⊙O中优弧有__________;劣弧有__________。
2.在___圆或____圆中,能够____________叫等弧。
(二)自主探究(一)自主探究一:用纸剪一个圆,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结论:圆是_____对称图形,_______________是它的对称轴。
(二)自主探究二:如图,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CD⊥AB,垂足为M.(1)如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其对称轴是什么?(2)你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弧?为什么?相等的线段:______________相等的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一)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给出证明吗?垂径定理:文字叙述是:垂直于弦的直径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语言:∵CD是⊙O_____,AB是⊙O______,且CD__AB于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二:用垂径定理解决问题已知:⊙O的直径为10cm,圆心O到AB的距离为3cm,求:弦AB的长。
归纳:圆中常用辅助线——作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构造Rt△.弦(a)半径(r)弦心距(d),三个量关系为。
简“半径半弦弦心距”。
(三)巩固练习1.已知:AB为⊙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E,则BC =____,AC =____ ;CE=______2.已知:AB为⊙O的弦,AB=24cm, 圆心O到AB的距离为5cm, 求⊙O的直径3.已知:⊙O的直径AB=20cm,∠B=30°,求:弦BC的长三、展示提升:(1)如图,两圆都以点O为圆心,求证:AC=BD(2)圆中有两条互相平行的弦长分别为6cm、8cm,圆的半径为5cm, 求平行两弦之间的距离四、盘点收获OBCA。
班级: 姓名:编号: 课题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课型新授 主备 审核 目标导航 1.理解圆的轴对称性,掌握垂径定理; 2.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有关证明、计算问题;3.了解弓形高、弦心距等概念.【温故知新】1.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勾股定理求线段长;3.弦、直径、等弧的概念。
【自主学习】活动1:剪一个圆形纸片,沿着它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做几次,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合作探究】活动2:请继续利用手中的圆形纸片,画一画:(1) 在圆上任意画一条弦AB ;(2) 过圆心O 作弦AB 的垂线,垂足为E.交⊙O 于C ,D 两点。
观察思考:图中有哪些相等关系?如何证明你的猜想?相等的线段: ;相等的弧: .【初步应用】例1:如图(1),弦AB 的长为8cm ,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3cm.则⊙O 的半径为 cm 。
变式1:如图,已知⊙O 的半径是5cm,弦AB=8 cm , 则圆心O 到AB 的距离是 cm 。
变式2: 已知⊙O 的半径是5cm ,圆心到弦的距离是3 cm ,则弦AB 的长为 cm 。
变式3:如图(2),OD ⊥AB 于点E,与⊙O 交于点D,已知AB=8,DE=2,圆是 图形, 是圆的对称轴. 垂径定理:图1 图2则⊙O的半径是。
【方法归纳】例2:如图3,赵州桥是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距今约有1400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为37m,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3m,求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能力提升】1、如图,在半径为13的⊙O中,OC垂直弦AB于点D,交⊙O于点C,AB=24,则CD的长是_____.2、如图,点A,B是⊙O上两点,AB=10,点P是⊙O上的动点(P与A,B不重合),连接AP,PB,过点O分别作OE⊥AP于E,OF⊥PB于F,则EF=_____ 。
课题:24.1.1垂直于弦的直径(1)【学习目标】1.掌握垂径定理及相关结论,2.运用这些结论解决一些有关证明、计算和作图问题。
重点:垂径定理、垂径定理的推论以及它们的应用。
难点:垂径定理及推论的条件和结论的区分,垂径定理的证明。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80页至 81页的部分,完成以下问题.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探究合作 展示评价问题1:在⊙O 中,作弦AB ,并作直径CD ⊥AB 于点E 。
你发现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弧(不包括半径)?说一说你的理由.相等的线段:相等的弧:由此可得垂径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结合图形,写出它的推理形式.∵∴ 精讲拓展例1 已知AB 是⊙O 的一条弦,且AB=8cm ,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OE=3cm,求⊙O的半径.探究合作展示评价问题2:若将问题1中的直径CD⊥AB改为CD平分AB,你又能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O ( 图中弦AB是否可为直径?)请结合图形,写出它的推理形式. ∵∴训练巩固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请填上序号)(1)平分弦的直径垂直这条弦.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3)直径是圆的对称轴. (4)过圆心的直线必定垂直平分弦(5)垂直于弦的直径必定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2.已知AB是⊙O的一条弦,且AB=8cm,⊙O的半径为5cm,求圆心到弦AB的距离小结提升课后作业A 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