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课件-大中国_湘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10
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演唱)大中国湘艺版(演唱)大中国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歌曲《大中国》,感受歌曲坚毅、洒脱、激昂的情绪。
2.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大中国》,并通过画图谱等方式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歌曲。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比较扎实,但实际水平离该水平尚有较大差距。
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得不错,唱歌的状态较好、音色也很优美。
尤其是识谱能力不强,歌曲的感情表达不是太好。
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因此要研究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增强音乐教育实效。
重点难点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大中国》。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大家欣赏一下。
(播放视频)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我们发现它是一首改编过的歌曲,那你们知道它的原型歌曲是什么吗?师生交流活动2【活动】感受与欣赏1、下面老师用手风琴弹一弹这首乐曲,看看你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样的情绪?师生交流师总结: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受,老师想请大家把手指拿出来,根据你们对音乐的感受动一动(放伴奏音乐)。
2、老师也很喜欢这个曲子,那么老师也想把自己的感受用画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放音乐)。
提问:你们观察看看,图谱中体现了曲子的哪些特点?师生交流3、放乐曲,一起画图体验音乐,感受旋律线条的变化活动3【练习】学唱歌曲1、同学们,咱们刚刚欣赏了很多遍乐曲了,相信你们对它已经熟悉了,你们想不想学唱这首歌曲?哪我们现在就来学唱这首大中国。
首先,黄老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一遍歌曲,然后分享你喜欢的歌词。
小结。
2、那么,下面,咱们轻声跟唱,你们觉得音乐的高潮部分在哪里?(高潮用手风琴进行带唱学习)3、放完整音乐,学生们到高潮跟唱一次,教师加入拍手动作单独清唱高潮加入拍手动作4、手风琴带唱前部分(轻快跳跃地演唱)5、用手风琴完整带唱一次。
《大中国》一、教学目标:(一)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
(二) 欣赏《我的祖国》熟记旋律,回简要地分析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A B 两段的对学唱歌曲的A 部分,(注意:情绪,力度,速度)能够辨别《我的祖国》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二、教学内容:学唱《大中国》三、教学重点: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四、教学难点:学习演唱歌曲《大中国》,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及结构;能够辨别《我的祖国》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五、教具准备:录音机(一)、听赏《我的祖国》:听《我的祖国》,你觉得我们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生:回答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是一首合唱曲。
由教师介绍“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
)提问:这首歌曲听上去有什么感觉?生:回答(二)、学唱《大中国》歌曲《大中国》是一首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由通俗歌曲改编而成的合唱曲。
曲调吸收了我国民歌素材创作而成,富有时代气息。
高枫作词作曲,朱良镇编合唱。
《大中国》的音乐由引子+A+B+A′构成复三部曲式。
引子为4/4、2/4拍,开始在F调上,由主和弦、下属和弦构成的和声来呈述:这一曲调,造成一个明亮、柔和的意境。
然后转为降E调,由男声用八度和声音程,以豪迈的气势,唱出A段音乐主题的音调,女声则用和声式二部和声,以亲切的语调相呼应,在属音上造成离调结束。
紧接着速度加快,两小节间奏之后进入第一部分A段。
A段,第一部分。
这段为单二部曲式,由一个主题乐段与一个变奏构成,结构为A(a+a′)。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大中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大中国》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激昂的旋律、豪迈的词曲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壮丽河山和悠久历史,体现了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
歌曲共两句歌词,第一句“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二句“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展现了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可以通过歌词的理解,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团结的意识。
同时,歌曲的旋律激昂,节奏感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大中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壮丽河山和悠久历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大中国》,理解歌词的含义,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大中国》,理解歌词的含义,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学唱、分组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展示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和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大中国》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新课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词,讲解歌词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3.旋律教学: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跟唱。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
5.展示环节:学生分组展示所学歌曲,教师点评并指导。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所传达的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演唱)大中国》优质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通过欣赏《大中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能与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中国》。
教学重点:
1、通过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指导学生设计RAP演唱。
教学难点:
1、感受八分附点音符节奏的韵律特点,体会它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2、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钢琴(MTV)等不同版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课题
1 、看一看:请大家看大屏幕:
这是在干什么?(升国旗)中国获得了什么奖?(金奖,冠军)那此时此刻你的感受是什么?(感动、激动、自豪、骄傲)
2、听一听是的,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对祖国饱含热情。
有一位音乐人叫高枫,他写了一首《大中国》来表达这样的感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初听《大中国》,带着问题整体欣赏,板书: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热烈、欢快)歌曲的风格是?(通俗歌曲)
复听,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找出歌曲的高潮段落。
用手势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特点,第一部分节奏平稳,第二部分节奏变化,连续运用了几个切分节奏,更加凸显了歌曲的通俗特点。
第三部分节奏的拉宽,把全曲推向了高潮。
全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赞美。
)。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课《大中国-伴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大中国》这首歌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爱国歌曲。
歌曲以激昂的旋律、朴实有力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团结、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音乐的美。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内涵还不是非常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也有待提高,教师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中国》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提高他们的歌唱技巧。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能够流畅地唱出歌曲。
2.难点:理解歌曲的内涵,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特点和演唱技巧。
2.采用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采用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歌曲的内涵和民族特色。
4.采用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受爱国情怀。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大中国》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教师讲解歌曲的特点和演唱技巧,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3.练习巩固: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不正确的地方。
4.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怀,让学生理解团结、奋发向前的重要性。
5.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民族特色和爱国主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大中国》的曲名、作者、民族特色和爱国主题等内容。
小学音乐《大中国》课件-V1小学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课程之一,而《大中国》课件则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大中国》课件:一、课件介绍《大中国》课件是一种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资源,它包括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全面而且形式多样,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音乐课件。
二、课件应用1. 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大中国》课件利用了多媒体技术,五颜六色、图片、音乐交织在一起,通过丰富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和人文情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 增加教学趣味性通过《大中国》课件的教学模式,小学生不再是通过单调的听课或者课堂笔记来记忆和学习音乐,而是通过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增加课堂趣味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之中。
3. 提高教学效果《大中国》课件充分考虑了小学生心理和认知方式这些因素,让小学生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地思考、探索,从而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同时,课件可以自动化地播放,更好地解放教师双手,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三、课件开发1. 选材选材是制作《大中国》课件的关键步骤。
选材需要选取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故事、音乐、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确保内容合适、形象生动,寓教于乐。
2. 制作制作时需要对选定资源进行融合处理,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配合,制作出更加符合课程要求的课件教学资源。
同时还要注意细节方面的处理,例如动画过程、文本配色等等,以确保形式和内容更加协调。
四、课件注意事项1. 选用合适的软件制作《大中国》课件需要一些特定的软件,如幻灯片软件、音视频编辑软件等等,应该选用合适的软件才能更加顺利地进行制作。
同时,应该注意软件的兼容性和更新方式。
2. 注意保密在制作《大中国》课件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作品的版权和权限,不能随意将制作过程和资源泄露出去。
3. 合理利用制作出的课件不仅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还可以上传到视频网站、云盘等平台上,方便广大师生进行观看和下载。
小学音乐《大中国》课件-(1)小学音乐《大中国》课件是一种很好的创作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与“小学音乐《大中国》课件”创作相关的内容。
一、选取适合的音乐小学音乐《大中国》课件需要选取一些适合的音乐,以表达民族的气息,比如《红旗颂》、《我爱你中国》、《义勇军进行曲》等等。
这些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底蕴。
二、采用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小学音乐《大中国》课件需要采用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形象地展现祖国的美丽风貌和丰富文化。
可以选取一些经典图片,包括名胜古迹、民族服饰、传统文艺表演等;也可以选取一些视频片段,展示民族歌舞、传统手工艺等。
三、编排内容合理小学音乐《大中国》课件需要把内容编排得合理,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
可以从“祖国的大好河山”、“祖国的历史文化”、“祖国的传统文化”、“祖国的饮食文化”等方面来安排内容,使之条理清晰。
四、注意和谐统一小学音乐《大中国》课件需要注意和谐统一的风格,让课件看起来整齐、美观、大方。
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颜色和字体,使之整体协调。
五、设计有趣的互动小学音乐《大中国》课件需要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性,让学生在课件中不仅仅是单纯的观看,而是要参与其中。
比如可以设置游戏环节、互动测试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课堂互动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大中国》课件的创作需要选取适合的音乐、采用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编排内容合理、注意和谐统一、设计有趣的互动等几个方面来操作。
只有按照这些步骤来编制,才能让课件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通过课件更好地了解祖国的文化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