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学复习题(超全)
- 格式:doc
- 大小:268.00 KB
- 文档页数:19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常用测定闪点的方法有两种方法。
2.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氧或其他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反应。
3.火灾和爆炸之间的主要区别是。
4.链式反应理论的创始人是前苏联科学家。
5.火焰在管道中蔓延的速度,随着管子直径的减小而,直径减小到某一程度时,火焰就不能蔓延,阻火器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而制成的。
6. 粉尘的爆炸下限越低,发生爆炸的危险性越。
7.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易燃液体划分为甲、乙、丙三类。
其中,乙类是指。
8.煤遇潮后更加容易发生自燃,主要是因为煤内含有,能够氧化放热,加速煤的自燃。
9.有些固体可燃物的蒸气压非常小或难于发生热分解,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火焰燃烧,它属于燃烧形式。
10. 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化学物质是,火灾中约有一半的造成的。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
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
A.爆炸界限B.爆炸极限C.爆炸上限D.爆炸下限2.金属燃烧属于( )。
A.扩散燃烧B.蒸发燃烧C.分解燃烧D.表面燃烧3.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杆着火点高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4.下列物质中哪一种属于爆炸物品?()A.硫酸B.硝酸C.苦味酸D.木材5.据统计,在火灾事故死亡的人中,大多数是由于()。
A.被火直接烧死B.烟气窒息致死C.跳楼或惊吓致死D.人员拥挤致死6.泡沫灭火器不能用于扑救()火灾。
A.塑料B.汽油C.金属钠D.木材7.我国现行规范选择()作为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的标准。
A.墙B.梁C.楼板D.柱8.以下有关危险化学品爆炸的说法有误的是()。
A.粉尘爆炸一般会产生一氧化碳B.堆积的可燃性粉尘比粉尘雾更容易爆炸且爆炸危害更大C.粉尘爆炸的燃烧速度、爆炸压力都比混合气体爆炸小D.蒸汽云爆炸要求泄漏物在点燃前形成一个足够大的云团9.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叫做()A.热传播B.热对流C.热传导D.热辐射10.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
燃烧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过程中,可燃气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______。
A. 光B. 热C. 光和热D. 光、热和声答案:C2. 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是______。
A. 燃料、氧气、点火源B. 燃料、氧气、温度C. 燃料、温度、点火源D. 氧气、温度、点火源答案:A3.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燃烧产物?A. 二氧化碳B. 水蒸气C. 一氧化碳D. 氧气答案:D4.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颜色通常与______有关。
A. 燃料的种类B. 氧气的浓度C. 燃烧的温度D. 环境的湿度答案:A5. 燃烧的类型可以分为______。
A. 缓慢氧化和快速氧化B.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C. 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传播速度与______有关。
A. 燃料的种类B. 氧气的浓度C. 环境的温度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在燃烧学中,闪点是指______。
A. 可燃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B. 可燃液体开始自燃的温度C. 可燃液体开始燃烧的温度D. 可燃液体开始蒸发的温度答案:B8. 燃烧的热效应通常用于______。
A. 发电B. 加热C. 制冷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B9.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稳定性与______有关。
A. 燃料的流动性B. 氧气的供应量C. 环境的气流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燃烧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______。
A. 燃料的纯度B. 氧气的供应量C. 环境的控制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发生______反应,产生能量。
答案:氧化2.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传播速度与______的浓度有关。
答案:氧气3.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稳定性与______的供应量有关。
答案:氧气4.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颜色通常与燃料的______有关。
答案:种类5. 燃烧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环境的______。
《燃烧学》复习题1、我国目前能源与环境的现状怎样?电力市场的现状如何?如何看待燃烧科学的发展前景?我国目前的能源环境现状:一、能源丰富而人均消费量少我国能源虽然丰富,但分布很不均匀,煤炭资源60%以上在华北,水力资源70%以上在西南,而工业和人口集中的南方八省一市能源缺乏。
虽然在生产方面,自解放后,能源开发的增长速度也是比较快,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人口增长快,造成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水平低下,仅为每人每年0.9吨标准煤,而1吨标准煤的能量大概可以把400吨水从常温加热至沸腾。
二、能源构成以煤为主,燃煤严重污染环境从目前状况看,煤炭仍然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占70%以上,成为我国主要的能源,煤炭在我国城市的能源构成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
以煤为主的能源构成以及62%的燃煤在陈旧的设备和炉灶中沿用落后的技术被直接燃烧使用,成为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根源。
据历年的资料估算,燃煤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如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硫化碳等,对我国城市的大气污染的危害已十分突出:污染严重、尤其是降尘量大;污染冬天比夏天严重;我国南方烧的高硫煤产生了另一种污染——酸雨;能源的利用率低增加了煤的消耗量。
三、农村能源供应短缺我国农村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耗能。
我国农村人口多,能源需求量大,但农村所用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14%左右。
而作为农村主要燃料的农作物桔杆,除去饲料和工业原料的消耗,剩下供农民作燃料的就不多了。
即使加上供应农民生活用的煤炭,以及砍伐薪柴,拣拾干畜粪等,也还不能满足对能源的需求。
电力市场现状:2008年10月份,中国电力工业出现4.65%的负增长,为十年来首次出现单月负增长。
11月,部分省市用电增幅同比下降超过30%。
在煤价大幅上涨和需求下滑的影响下,目前火电企业亏损面超过90%,预计全年火电全行业亏损将超过700亿元。
走势分析2009年,走过今年“寒冬”的电力行业将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大于机遇。
燃烧学知识考试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不可做助燃物的是()[单选题] 。
A、氢气√B、氯气、溴水C、硝酸钾、高锰酸钾D、浓硫酸、浓硝酸2. 下列物质中,能发生表面燃烧的是()[单选题] 。
A、金属钠B、铁块√C、沥青D、金属钾3. 下列物质其燃烧形式能发生蒸发燃烧的是A [单选题] √A.钾√B.煤C.木材D.木炭4. 对纯扩散燃烧,影响燃烧速度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
A.可燃气体浓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B.环境气体中氧气浓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C.气体初始温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D.反应活化能越高,燃烧速度越快√5. 对预混燃烧,影响燃烧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
A.预混气体中可燃气体浓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B.预混气体中氧气浓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C.燃烧速度取决于化学反应速度√D.燃烧速度取决于物质扩散速度.6. 下列哪种物质传热方式是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单选题] 。
A.热传导B.热辐射√C.热对流D.对流换热7. 下列哪种状态的物质中能够发生纯粹意义上的热传导()[单选题] 。
A.固体√B.液体C.气体D.气,固两相物质8. 碳板再纯氧中燃烧时,斯蒂芬流_ 碳板的燃烧速率()[单选题] 。
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等于9. 实验发现,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流体A扩散造成的物质流与再B中A的比()[单选题] 。
A.温度梯度B.浓度梯度√C.浓度差D.温度差10. 下列有关斯蒂芬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单选题] √A.碳板在纯氧中燃烧时,斯蒂芬流大于碳板的燃烧速率B.水面蒸发时,斯蒂芬流等于水的扩散流C.水面蒸发时,斯蒂芬流大于水的扩散流√D.水面蒸发时,斯蒂芬流小于水的扩散流11. 下列物质属于不完全燃烧产物的是()[单选题] 。
A CO2B.P2O5C CO√D.SO312. 下列物质为完全燃烧产物的是()[单选题] 。
A.H2SB COC.NH3D CO2√13. 火灾中导致人员死亡较多的燃烧产物是()[单选题] 。
燃烧学期末考试试题# 燃烧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的三要素包括:A. 燃料、氧气、点火源B. 燃料、氧气、温度C. 燃料、温度、点火源D. 燃料、氧气、湿度2. 以下哪个不是燃烧的类型?A. 闪燃B. 持续燃烧C. 爆炸燃烧D. 缓慢氧化3. 燃烧速率的单位通常是:A. m/sB. kg/sC. m³/sD. J/s4. 以下哪个参数与燃烧效率无关?A. 燃料的热值B. 燃烧温度C. 燃料的化学组成D. 燃烧产物的排放量5. 燃烧过程中,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化学反应?A. 热量的释放B. 气体的扩散C. 火焰的产生D. 燃料的分解##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燃烧的定义及其基本条件。
2. 描述不同类型的燃烧现象,并举例说明。
3. 解释什么是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并说明它们的区别。
## 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已知某燃料的热值为42 MJ/kg,燃烧效率为80%,求完全燃烧1 kg 燃料所释放的热量。
2. 假设在一个封闭容器中,燃烧1 kg的甲烷(CH₄)生成二氧化碳(CO₂)和水(H₂O),已知甲烷的燃烧反应式为:CH₄ + 2O₂ → CO₂ + 2H₂O。
求在标准大气压下,1 mol甲烷燃烧所需的氧气体积(标准状况下氧气的摩尔体积为22.4 L/mol)。
## 四、论述题(共20分)1. 论述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物生成机制,并提出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措施。
请注意,以上试题仅为示例,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应以学校或教育机构的官方指导为准。
考生在准备考试时应深入理解燃烧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以便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燃烧学复习题燃烧学复习题第二章1.简述比热容和物质原子个数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形成这一关系的原因。
P14一般而言,物质原子个数越多,比热容越大。
分子内能由三个部分组成:平动、振动和转动。
单原子分子只有平动动能,双原子分子中,能量储存于振动的化学键和基于两个正交轴的转动动能中,也有平动动能,双原子分子的比热容大于单原子分子的比热容,三原子分子比热容更大,一般而言,分子结构越复杂,摩尔热容越大。
比热容Cv和Cp通常都是温度的函数。
分子结构越复杂,其摩尔热容越大。
机理分子内能由三部分组成,平动,振动,转动。
根据量子理论,振动和转动的能量储存模式随温度的增加而变得活跃。
2.什么是生成焓?绝对焓、生成焓和显焓之间的关系。
P23标准状态下元素的化学键断裂并形成新的键而产生所需要的化合物时的净焓变化值.。
绝对焓定义为生成焓和显焓之和。
3.什么情况下物质的生成焓为0?P23在标准参考状态(T=298K,P=1atm)下所有稳定的元素在其最自然的状态时的生成焓设定为零。
4.什么是反应焓?和热值之间的关系?P27完全反应条件下,在某一特定状态下产物的焓与反应物的焓的差叫作反应焓。
热值与反应焓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
5.低位热值和高位热值有何区别?燃料和燃烧产物在什么状态下的放热量最大?P27高位热值(HHV)是假设所有产物都凝结成液体水时的燃烧热。
这一情形下释放出最大的热量。
低位热值(LHV)是指没有水凝结成液体的情况下的燃烧热。
6.当量比的定义?不同的当量比对于什么燃烧工况?P207. *化学当量空燃比和实际空燃比有何区别?理论上每千克燃料完全燃烧时需要空气的质量,这种空气和燃料的比例称为化学当量比。
为了完全燃料,实际送入的空气量要大于理论空气量,8. *绝热燃烧温度的定义?有哪些因素导致实际燃烧温度总是低于绝热燃烧温度?绝热燃烧温度,亦称“绝热火焰温度”,是燃料在绝热条件下实现完全燃烧时,燃烧产物所能达到的温度。
包括定压绝热燃烧温度和定容绝对燃烧温度。
燃烧学试题及答案燃烧学是研究燃烧现象、燃烧过程及其控制的科学。
以下是一份燃烧学试题及答案的示例,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的定义是什么?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放热反应B.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吸热反应C. 物质与空气发生的放热反应D. 物质与空气发生的吸热反应答案:A2.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A. 燃料、氧气、点火源B. 燃料、氧气、催化剂C. 燃料、空气、点火源D. 燃料、空气、催化剂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燃烧产物?A. 二氧化碳B. 水蒸气C. 一氧化碳D. 氧气答案:D4. 什么是完全燃烧?A. 燃料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B. 燃料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水蒸气C. 燃料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 燃料完全转化为水蒸气答案:A5. 什么是不完全燃烧?A. 燃料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B. 燃料部分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水蒸气C. 燃料部分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D. 燃料完全转化为一氧化碳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燃烧过程可以分为_和_两个阶段。
答案:预混燃烧阶段;扩散燃烧阶段。
2. 燃烧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_的质量或体积的减少量。
答案:燃料。
3. 热值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通常分为_和_。
答案:高位热值;低位热值。
4. 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用_表示。
答案:平衡常数。
5. 燃烧过程中,火焰可以分为_、_和_三个区域。
答案:反应区;氧化区;未反应区。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类型。
答案: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热分解反应。
氧化反应是燃料与氧气结合生成氧化物的过程;还原反应是燃料中的氧化态降低的过程;热分解反应是在高温下燃料分解成更简单物质的过程。
2. 解释什么是燃烧的临界点火温度,并说明其意义。
答案:临界点火温度是指燃料开始自持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消防燃烧学-综合复习题单选题:1、下列( )火灾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A、含碳固体可燃物B、易燃液体C、可燃气体D、可燃金属答案: A2、在设有车间或仓库的建筑内( )宿舍。
A、不得设置员工B、严禁设置C、不得设置员工集体D、经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后,可以设置答案: B3、发生火灾被火围困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
B、进入电梯,乘电梯到底层。
C、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
D、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或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
答案: B4、下列对新《消防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没有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设施可以作为它用。
B、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可以先动火再补办审批手续。
C、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D、因发展经济的需要,建设单位可以边设计、边施工、边办理相关的消防手续。
答案: C5、根据刑法规定,失火罪处以( )年有期徒刑。
A、 1-3年B、 3-5年C、 3-7年D、 5-7年答案: C6、火场中防止烟气危害最简单的方法是( )。
A、跳楼或窗口逃生B、用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C、快速直立逃跑D、以上都不对答案: B7、燃烧生成气体一般指(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A、氧气B、一氧化碳C、氮气D、氨气答案: B8、以下不是灭火的基本原理包括( )。
A、冷却B、窒息C、隔离D、稀释答案: D9、对于商业综合体建筑,在进行性能化评估时火灾场景的设计应不需考虑的内容是( ):A、火源位置;B、火灾的增长模型;C、楼梯的宽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D、防排烟系统是否有效;答案: C10、某商场地上四层,地下两层,建筑高度20m,总建筑面积36000㎡。
每层建筑面积6000㎡,地下二层商场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为11m。
该商场地下部分应满足( )要求。
A、设置防烟楼梯间B、设置带乙级防火门的封闭楼梯间C、货运电梯按照消防电梯设置D、设置开敞楼梯间答案: A1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是我国消防产品实行的市场准入制度是 ( )A、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B、型式认可制度C、登记备案制度D、抽样检测制度答案: A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我国消防工作贯彻( )的方针。
燃烧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过程中,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后,发生燃烧的条件是()。
A. 混合气体的温度达到着火点B. 混合气体的温度达到闪点C. 混合气体的温度达到自燃点D. 混合气体的温度达到爆炸极限答案:A2.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CO2和H2O的生成量取决于()。
A. 可燃物的种类B. 氧气的供应量C. 可燃物的浓度D. 燃烧的温度答案:A3. 在燃烧过程中,火焰的颜色与火焰的温度有关,通常火焰温度越高,火焰颜色越()。
A. 暗B. 亮C. 红D. 蓝答案:B4. 燃烧过程中,燃烧速率与可燃物的浓度、氧气的供应量、温度等因素有关,其中燃烧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A. 线性关系B. 对数关系C. 指数关系D. 无关答案:C5.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的CO和NOx的生成量与燃烧温度的关系是()。
A. 温度越高,生成量越少B. 温度越高,生成量越多C. 温度越低,生成量越少D. 温度越低,生成量越多答案:B6. 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的燃烧可以分为()。
A. 蒸发燃烧B. 分解燃烧C. 扩散燃烧D. 所有以上答案:D7.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的烟尘主要来源于()。
A. 可燃物的不完全燃烧B. 氧气的供应不足C. 可燃物的完全燃烧D. 燃烧温度过高答案:A8.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的SOx的生成量与燃烧过程中的()有关。
A. 可燃物的种类B. 氧气的供应量C. 可燃物的浓度D. 燃烧的温度答案:A9.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的HCl的生成量与燃烧过程中的()有关。
A. 可燃物的种类B. 氧气的供应量C. 可燃物的浓度D. 燃烧的温度答案:A10. 燃烧过程中,燃烧产物中的重金属化合物的生成量与燃烧过程中的()有关。
A. 可燃物的种类B. 氧气的供应量C. 可燃物的浓度D. 燃烧的温度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燃烧过程中,影响燃烧速率的因素包括()。
燃烧学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1、燃烧的本质及燃烧的条件(充分条件及必要条件)、燃烧三角形;答:燃烧的本质: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的条件:充分条件:可燃物和助燃物要有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点火源要有一定的温度和足够的能量。
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
燃烧三角形:可燃物、氧气、点火源。
2、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量、过量空气系数;答:理论空气量:是指单位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最少的空气量,通常也称为理论空气需要量。
固体:2-20O C H S O V =++-22.4101243232⎛⎫⨯⨯ ⎪⎝⎭, 20O 0air V V =0.21,,气体:220O 222113V =CO+H +H S+n 102224n m m C H O -⎡⎤⎛⎫+-⨯ ⎪⎢⎥⎝⎭⎣⎦∑, 20O 0air V V =0.21,,理论烟气量:固体:20,22.412100co C V =⨯ 20,22.432100SO S V =⨯ 20,0,22.40.7928100N air N V V =⨯+ 20,22.422.4181002100N W H V =⨯+⨯ 气体:()220,210CO n m V CO CO nC H -=++⨯∑220,S 2H S 10O V -=⨯220222V 102O n m m H H O H S C H -⎛⎫=+++⨯ ⎪⎝⎭∑,H 22020,V 100.79air N V -=⨯+,N过量空气系数:实际空气需要量通常大于理论空气需要量。
,0,V air air V αα=α——过量空气系数α=1时,燃料与空气量比称为化学当(计)量比α<1 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少于理论空气量。
燃烧不完全α>1时,实际空气量多于理论空气量,才能保证完全燃烧气态可燃物α=1.02-1.2;液态可燃物α=1.1-1.3;固态可燃物α=1.3-1.7。
1.说明煤的化学组成、挥发份及灰分、水分、碳分等对煤质特性的影响?煤的化学组成主要由碳(C)、氢(H)、氧(O)、氮(N)、硫(S)等元素组成:碳是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在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煤的炭化程度越高,含碳量就越大;含碳量高的煤难以着火与燃烬,但是发热量很高。
氢也是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有效氢的发热量很高,是碳发热量的3~4倍,煤中氢含量先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煤中含碳量为85%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氧是煤中有害的不可燃元素,煤中含氧量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煤中氧含量的存在会使煤发热量降低。
氮是煤中的有害不可燃元素,其存在不但降低煤的发热量,而且会生成NOx 等污染物;硫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在煤燃烧过程中会生成SOx等有害污染物。
挥发分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850℃时析出的气体。
挥发分含量多的煤,着火容易,着火温度低,燃烬容易;挥发分含量少的煤,着火温度高,着火困难,燃烬非常困难。
灰分是指煤中所含的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经过高温分解和氧化作用后生成的一些固体残留物。
灰分含量高的煤不仅使煤的发热量减小,而且影响煤的着火与燃烧。
由于燃烧烟气中飞灰浓度大,使受热面易受污染影响传热、降低效率,并使受热面易磨损而减少寿命。
同时,对排烟中的含尘量必须采用高效除尘措施,使排烟中含尘降低到合格的排放指标。
在煤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煤的灰熔点,否则容易造成结渣,不利于燃烧过程中空气的流通和气流均匀分布,破坏燃烧过程的稳定运行。
水分是煤中的不可燃成分,其存在不仅降低了燃料的可燃质含量,含水量大的燃料发热量低,不易着火、燃烧,而且在燃烧时还要消耗热量使其蒸发和将蒸发的水蒸气加热,降低燃烧室温度,使锅炉效率降低,并使排烟损失加大,还易在低温处腐蚀设备。
含水量大的煤使得制粉设备制粉困难,需要高温空气或烟气干燥。
同时,水分大的煤也不利于运输,并使成本增加。
但是,在高温火焰中水蒸气对燃烧具有催化、媒介作用,可以加速煤粉焦碳的燃烧,可以提高火焰黑度,增加火焰及烟气的辐射放热强度,加强燃烧室炉壁的辐射换热。
燃烧1、着火是指:燃料和氧化剂混合后,由无化学反应、缓慢的化学反应向稳定的强烈放热状态的过渡过程,最终在某个瞬间、空间中某个部分出现火焰的现象。
2、热自燃孕育期即为着火延迟期:它的直观意义是指可燃物质由可以反应到燃烧出现的一段时间,更确切的是在可燃物质已达到着火条件下,由初始状态到温度骤升的瞬间所需时间。
3、火焰传播是指:当混合气的某一局部点燃着火时,将形成一个薄层火焰面,火焰面产生的热量将加热临近层的可燃混合气,使其温度升高至着火燃烧,这样一层一层的着火燃烧,把燃烧逐渐扩展到整个可燃混合气的现象。
4、燃烧温度:燃料在炉内实际燃烧后烟气所达到的温度(有散热),它是在边燃烧边传热的情况下烟气达到的温度,在高度方向和炉膛截面的不同处,其燃烧温度是不相同的;此外还与燃烧完全程度及燃料是否热解有关。
5、理论燃烧温度(绝热燃烧温度):假定炉膛边界不传热(绝热系统)时,燃料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为零)时炉内烟气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不等于1,燃料和空气均可预热)。
理论燃烧温度是燃料燃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某种燃料在某一燃烧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其对于炉内过程分析和热工计算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依据,对于燃料与燃烧条件的选择,温度水平的估计和炉内换热计算,都有实际意义。
6、理论发热温度:假定炉膛边界不传热(绝热系统)时,燃料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为零),燃料和空气均不预热时,空气消耗系数为1时,炉内烟气能达到的温度称为理论发热温度。
理论发热温度只和燃料性质有关,是从燃烧温度的角度评价燃料性质的一个指标。
7、均相燃烧:燃料和氧化剂的物态相同,如气体燃料在空气中的燃烧,燃料和氧化剂都是气体,属于同相燃烧。
8、异相燃烧:燃料和氧化的物态不同,如固体燃料在空气中的燃烧属于异相燃烧.9、动力燃烧:燃料与氧化剂混合时间远小于燃料与氧化剂的混合物为达到开始燃烧反应的温度时所需的加热时间和完成化学反应所需时间之和,扩散性能远远超过化学反应性能,燃烧速度取决于化学反应性能,而与扩散性能无关.此时,扩散性能很强,燃料表面有足够的氧气,阻碍燃烧的是不能迅速进行化学反应。
燃烧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H2的氧化反应机理,包括()、温度指数、基元反应的活化能。
2.分子输运基本定律包括()、傅里叶导热定律、牛顿黏性定律。
3.混合物质量守恒方程通用的表示形式为:()4.控制体内动量的变化率等于作用在控制体的()和体积力之和。
5.当考虑粘性力影响时,一维动量守恒方程可以写成:()6.描述一维预混火焰的方程组是:()。
7.煤的化学组成主要由()等元素组成二. 名词解释1. 燃烧2. 烟囱效应3. 燃烧热4. 热值5. 自燃6. 闪点7. 可燃液体爆炸温度极限三. 简答题1. 电火花点火机理?2. 煤中硫分有几种存在方式?3. 什么是简单反应、复杂反应?4. 涡轮增压装置对汽车发动机的作用是什么?5. 什么叫链式反应?它是怎样分类的?链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6 层流火焰传播的速度是怎么定义的?7. 煤质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8. 什么叫粘度?重油粘度有几种表示方法?运动粘度的单位及其换算?9. 何谓理论空气量?10. 内燃机的工作指标有哪些,具体性能指标是什么?11. 脉动燃烧器的热力循环有什么特点?12. 吸气式脉冲爆震波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13. 影响燃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4.内燃机的工作指标有哪些,具体性能指标是什么?15..测量流体速度的三代方法是什么?16. 脉动燃烧:是一种在声振条件下发生的周期性的燃烧过程。
17. 常用的脉动燃烧器有哪两种?18. 脉动燃烧器的热力循环有什么特点?19. 爆震波用于工程有哪三种方式?20. 吸气式脉冲爆震波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21. 超声速燃烧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2.影响燃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燃烧学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频率因子2. 费克扩散定律3. 0)(=∙∇+∂∂ρνρt4. 表面力5. ()()⎪⎭⎫ ⎝⎛∂∂∂∂+∂∂-=⎪⎭⎫ ⎝⎛∂∂∂∂-∂∂+∂∂x v x x p x x x t μνμρννρν 6. 压力为常数的条件下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组分守恒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7. 碳(C)、氢(H)、氧(O)、氮(N)、硫(S)二. 名词解释1. 答:是指可燃物跟助燃物(氧化剂)发生的剧烈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燃烧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
A. 可燃物B. 氧气C. 点火源D. 温度2.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可燃物?A. 木材B. 汽油C. 煤D. 水3. 燃烧过程中,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A. 氧气浓度B. 可燃物的颗粒大小C. 环境温度D. 燃烧产物的排放速度4. 燃烧过程中,火焰中心的温度通常比火焰外围的温度____。
A. 高B. 低C. 相同D. 无法确定5. 以下哪种燃烧属于完全燃烧?A. 木材燃烧B. 汽油燃烧C. 煤燃烧D. 氢气燃烧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燃烧是一种______现象,通常伴随着______的产生。
7.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可燃物 + 氧气→ 燃烧产物 +______。
8.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的氧化反应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和______。
9. 燃烧的类型可以分为完全燃烧和______。
10. 燃烧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可燃物消耗的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燃烧的基本原理。
12. 描述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13. 解释为什么燃烧过程中需要氧气。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假设有1千克木材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计算其释放的热量。
已知木材的热值是4200千卡/千克。
15. 如果在一个封闭容器中进行燃烧,计算氧气的消耗量。
已知容器的体积为1立方米,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1%。
五、论述题(共30分)16. 论述燃烧过程中的热传递方式及其对燃烧速度的影响。
答案:1. A C D2. D3. D4. A5. D6. 放热光7. 热量8. 次级阶段9. 不完全燃烧10. 质量11. 燃烧的基本原理是可燃物在足够的氧气存在下,通过化学反应释放能量,产生热量和光。
12. 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通常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可燃物中的碳、氢等元素与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产物。
燃烧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是:A. 燃料、氧气、点火源B. 燃料、氧气、温度C. 燃料、温度、点火源D. 氧气、温度、点火源答案:A2.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燃烧产物?A. 二氧化碳B. 水蒸气C. 一氧化碳D. 氧气答案:D3. 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释放,这个过程称为:A. 氧化还原反应B. 还原反应C. 氧化反应D. 还原氧化反应答案:C4. 燃烧的三个阶段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预热阶段B. 点燃阶段C. 稳定燃烧阶段D. 熄灭阶段答案:D5. 燃烧效率是指:A. 燃烧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与燃料总能量的比值B. 燃烧过程中消耗的氧气量C. 燃烧产物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 燃烧产物中水蒸气的浓度答案:A6.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颜色通常是由哪种元素决定的?A. 碳B. 氢C. 氧D. 氮答案:A7. 以下哪种物质是可燃的?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甲烷答案:D8.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传播速度主要取决于:A. 燃料的热值B. 燃料的密度C. 燃料的表面张力D. 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9. 燃烧过程中,以下哪种物质可以作为抑制剂?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氮气D. 甲烷答案:B10. 燃烧过程中,以下哪种现象不是火焰传播的典型特征?A. 颜色变化B. 温度升高C. 压力降低D. 能量释放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的化学反应通常产生______和______。
答案:热量、光2. 燃烧过程中,燃料的______是影响燃烧效率的关键因素。
答案:氧化速率3.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______是其传播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答案:温度4.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______和______是影响火焰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答案:形状、颜色5.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______是衡量燃烧效率的重要参数。
答案:高度6. 燃烧过程中,火焰的______是其传播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基础燃烧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什么?A. 光和热B. 电和磁C. 声和光D. 热和光答案:A2.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A. 燃料、氧气、点火源B. 燃料、水、点火源C. 燃料、氧气、催化剂D. 燃料、空气、催化剂答案:A3.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助燃物?A. 氧气B. 氮气C. 氯气D. 二氧化碳答案:B4.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是什么?A. 二氧化碳和水B. 一氧化碳和水C. 二氧化碳和氧气D. 一氧化碳和氧气答案:A5. 燃烧的类型分为哪两种?A. 快速燃烧和慢速燃烧B. 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C. 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D. 内部燃烧和外部燃烧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______和______。
答案:光、热2.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燃料、氧气、点火源3. 助燃物是指能够支持和______燃烧的物质。
答案:促进4. 燃烧过程中,可燃物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水5. 燃烧的类型分为______燃烧和______燃烧。
答案:完全、不完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燃烧的定义及其过程。
答案:燃烧是指可燃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和热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火焰和烟雾的产生,是一种放热反应。
燃烧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点火、预混、燃烧和熄灭。
2. 描述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答案: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如碳、氢等元素)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产物。
例如,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氢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这些反应是放热的,因此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能。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假设有1千克的碳完全燃烧,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燃烧学课程作业(期末考试复习题)一、请解释下面的基本概念1.燃烧2.轰然3.回燃4.显光火焰的热损失机理5.引燃6.热释放速率7.燃烧速度8.完全燃烧9.空气消耗系数10.燃烧热11.热值12.烟囱效应13.自燃14.斯蒂芬流15.火焰传播机理16.粉尘爆炸17.阴燃18.闪点19.可燃液体爆炸温度极限20.反应速率21.临界环境温度22.爆炸极限23.异相燃烧24.理论火焰温度25.分解爆炸二、简答题1. 燃烧的本质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其发生有什么条件?2. 为什么说阿累尼乌斯定律的结论与分子碰撞理论对化学反应速度的解释是一致的?3. 什么叫链反应?它是怎样分类的?链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4. 重质油品的沸溢过程?5. 高热值和低热值的区别和转换方法?6. 不同状态物质的燃烧过程如何?7. Stefen流问题的概念?产生Stefen流的条件是什么?8. 试分析堆积固体自燃火灾起火的原因?9. 试给出液体引燃着火的条件,并加以解释?10. 试给出固体引燃着火条件,并加以解释?11. 电火花点火机理?12. 给出两种不同的热自燃理论,并说明其应用范围?13. 何谓闪燃?可燃液体为什么会发生闪燃现象?研究闪燃在消防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14.何谓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分析说明可燃液体存在爆炸温度极限的原因。
15. 如何用爆炸温度极限判断可燃液体的蒸汽在室温条件下爆炸的危险性?16.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7. 形成爆轰要具备哪些条件?爆轰对设备的破环有什么特点?18. 什么叫火焰前沿?火焰前沿有什么特点?19. 总结可燃液体火灾有什么特点,在消防灭火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并说明在扑救油罐火灾时,为什么要对着火油罐进行冷却?20. 有机液体的自燃点遵循什么规律?它和闪点的变化规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三、论述题1.谢苗诺夫自燃理论的基础是什么?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试用两种着火理论解释阻火器的阻火机理?3. 论述炸药的爆炸机理?4. 粉尘爆炸的条件是什么?满足这些条件的粉尘为什么会发生爆炸?5. 利用所学的燃烧学理论解释阻燃剂的阻燃机理?6.论述理论燃烧温度的近似计算过程,并给计算式?7.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8. 矿井火灾的特点?9.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煤矿瓦斯事故(瓦斯爆炸)频发的原因?10. 在热着火理论中,存在哪些自燃着火极限?这些自燃着火极限是如何得出的?(结合图示说明)11. 试用图示说明安全水封的工作原理?四、计算题题型1. 利用集总参数法估算薄片状固体(Bi=hL/K数较小),如窗帘、幕布之类的引燃时间。
燃烧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H2的氧化反应机理,包括()、温度指数、基元反应的活化能。
2.分子输运基本定律包括()、傅里叶导热定律、牛顿黏性定律。
3.混合物质量守恒方程通用的表示形式为:()4.控制体内动量的变化率等于作用在控制体的()和体积力之和。
5.当考虑粘性力影响时,一维动量守恒方程可以写成:()6.描述一维预混火焰的方程组是:()。
7.煤的化学组成主要由()等元素组成二.名词解释 1.燃烧 2.烟囱效应 3.燃烧热 4.热值 5.自燃 6.闪点7.可燃液体爆炸温度极限三.简答题1.电火花点火机理?2.煤中硫分有几种存在方式?3.什么是简单反应、复杂反应?4.涡轮增压装置对汽车发动机的作用是什么?5.什么叫链式反应?它是怎样分类的?链反应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阶段?6层流火焰传播的速度是怎么定义的?7.煤质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8.什么叫粘度?重油粘度有几种表示方法?运动粘度的单位及其换算?9.何谓理论空气量?10.内燃机的工作指标有哪些,具体性能指标是什么?11.脉动燃烧器的热力循环有什么特点?12.吸气式脉冲爆震波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13.影响燃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4.内燃机的工作指标有哪些,具体性能指标是什么?15..测量流体速度的三代方法是什么?16.脉动燃烧:是一种在声振条件下发生的周期性的燃烧过程。
17.常用的脉动燃烧器有哪两种?18.脉动燃烧器的热力循环有什么特点?19.爆震波用于工程有哪三种方式?20.吸气式脉冲爆震波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21.超声速燃烧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2.影响燃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燃烧学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频率因子2.费克扩散定律3.?????(??)?0?t4.表面力 5. ?????????????????p???v?????????????t?x?x??x??x?x??x?6.压力为常数的条件下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组分守恒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7.碳(C)、氢(H)、氧(O)、氮(N)、硫(S)二.名词解释1.答:是指可燃物跟助燃物(氧化剂)发生的剧烈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燃烧学导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过程中,可燃气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光的现象称为()。
A. 氧化反应B. 放热反应C. 燃烧D. 爆炸答案:C2. 燃烧的必要条件不包括()。
A. 可燃物B. 氧气C. 点火源D. 催化剂答案:D3. 燃烧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是不可燃的()。
A. 甲烷B. 氧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答案:D4. 燃烧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是氧化剂()。
A. 甲烷B. 氧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答案:B5. 燃烧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是还原剂()。
A. 甲烷B. 氧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答案:C6. 燃烧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是惰性气体()。
A. 甲烷B. 氧气C. 氮气D. 二氧化碳答案:C7. 燃烧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是助燃剂()。
A. 甲烷B. 氧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答案:B8. 燃烧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是可燃物()。
A. 甲烷B. 氧气C. 氮气D. 二氧化碳答案:A9. 燃烧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是燃烧产物()。
A. 甲烷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氮气答案:C10. 燃烧过程中,下列哪种物质是燃烧抑制剂()。
A. 甲烷B. 氧气C. 氮气D. 二氧化碳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燃烧过程中,下列哪些物质是可燃物()。
A. 甲烷B. 氧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答案:AC2. 燃烧过程中,下列哪些物质是氧化剂()。
A. 甲烷B. 氧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答案:B3. 燃烧过程中,下列哪些物质是还原剂()。
A. 甲烷B. 氧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答案:C4. 燃烧过程中,下列哪些物质是惰性气体()。
A. 甲烷B. 氧气C. 氮气D. 二氧化碳答案:C5. 燃烧过程中,下列哪些物质是助燃剂()。
A. 甲烷B. 氧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答案: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
1.说明煤的化学组成、挥发份及灰分、水分、碳分等对煤质特性的影响?煤的化学组成主要由碳(C)、氢(H)、氧(O)、氮(N)、硫(S)等元素组成:碳是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在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煤的炭化程度越高,含碳量就越大;含碳量高的煤难以着火与燃烬,但是发热量很高。
氢也是煤中主要的可燃元素,有效氢的发热量很高,是碳发热量的3~4倍,煤中氢含量先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煤中含碳量为85%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氧是煤中有害的不可燃元素,煤中含氧量随着炭化程度的增加而下降,煤中氧含量的存在会使煤发热量降低。
氮是煤中的有害不可燃元素,其存在不但降低煤的发热量,而且会生成NOx 等污染物;硫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在煤燃烧过程中会生成SOx等有害污染物。
挥发分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850℃时析出的气体。
挥发分含量多的煤,着火容易,着火温度低,燃烬容易;挥发分含量少的煤,着火温度高,着火困难,燃烬非常困难。
灰分是指煤中所含的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经过高温分解和氧化作用后生成的一些固体残留物。
灰分含量高的煤不仅使煤的发热量减小,而且影响煤的着火与燃烧。
由于燃烧烟气中飞灰浓度大,使受热面易受污染影响传热、降低效率,并使受热面易磨损而减少寿命。
同时,对排烟中的含尘量必须采用高效除尘措施,使排烟中含尘降低到合格的排放指标。
在煤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煤的灰熔点,否则容易造成结渣,不利于燃烧过程中空气的流通和气流均匀分布,破坏燃烧过程的稳定运行。
水分是煤中的不可燃成分,其存在不仅降低了燃料的可燃质含量,含水量大的燃料发热量低,不易着火、燃烧,而且在燃烧时还要消耗热量使其蒸发和将蒸发的水蒸气加热,降低燃烧室温度,使锅炉效率降低,并使排烟损失加大,还易在低温处腐蚀设备。
含水量大的煤使得制粉设备制粉困难,需要高温空气或烟气干燥。
同时,水分大的煤也不利于运输,并使成本增加。
但是,在高温火焰中水蒸气对燃烧具有催化、媒介作用,可以加速煤粉焦碳的燃烧,可以提高火焰黑度,增加火焰及烟气的辐射放热强度,加强燃烧室炉壁的辐射换热。
另外,水蒸气分解时产生的氢分子和氢氧根可以提高火焰的热传导率。
这样,水分使飞灰中碳粒减少,从而使机械不完全损失减少,TSP减少,同时水分的蒸发有利于疏松煤层,增加孔隙率,改善燃烧。
因此综合考虑,应以合适水分为好。
煤中碳分包括固定碳和游离碳。
固定碳是指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煤中挥发分析出后剩下的固体物质中的含碳量;游离碳是指挥发分中的含碳量。
一般来说,煤的煤化程度越高,挥发分含量越少,固定碳含量越高。
煤中固定碳含量高,不利于煤的着火和燃烧,煤难以燃烬。
2.什么是有效氢,什么是化合氢?有效氢:与碳、硫结合在一起的氢,也叫可燃氢,可进行燃烧反应,并放出热量;化合氢:与氧结合在一起的氢,不能参与燃烧反应。
在计算煤的发热量和理论空气需要量时,氢的含量应该以有效氢为准。
3. 何谓燃料的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为什么在工程和设计计算中使用低位发热量?煤的高位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冷却到使其中的水蒸汽凝结成0℃的水时所放出的热量;煤的低位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汽冷却到20℃时放出的热量,不包括水蒸汽潜热的燃料发热量;因为热力设备的排烟温度一般大于100℃,烟气中的水蒸气尚未冷凝而直接排出,使燃料燃烧后烟气中的水蒸汽潜热无法回收利用。
4. 什么是标准煤?能源的种类很多,所含的热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相互对比和在总量上进行研究,我国规定应用基低位发热量Q net,ar =29271kJ/kg(即7000kcal/kg)的燃料为标准煤,也称煤当量。
标准煤实际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为的规定。
提出标准煤的主要目的是把不同燃料划归统一的标准,便于分析、比较热力设备的经济性。
不同的煤具有不同的发热量,有时差别很大。
因此,在相同容量、相同参数的锅炉,在相同运行条件下,不能仅仅依据消耗燃料量的多少,来衡量锅炉运行的经济性。
如果把不同的燃煤都折算为统一的标准煤,那就容易判断:哪一台炉的标准煤耗量低,哪一台锅炉的运行经济性就好。
5. 煤质分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工业分析(工分):灰分、水分、挥发份、固定碳、低位发热量、焦渣特性; 元素分析(元分):碳、氢、氧、氮、硫。
6. 煤的成分分析有几种基准?各有什么意义?各用于什么场合?应用基(收到基,as received basis —ar):以收到状态下包括全部组分在内(包括全部水分和灰分)的燃料成分总量作为计算基准,用于煤的燃烧产物计算。
100=++++++ar ar ar ar ar ar ar M A S N O H C空气干燥基(分析基,air dry basis--ad):以除去外在水分后的燃料成分总量为计算基准,燃料被60o C 的空气干燥至风干状态,外在水分已经逸出,燃料中仅剩下内在水分,常用于实验室煤质分析。
100=++++++ad ad ad ad ad ad ad M A S N O H C干燥基(dry basis--d):以除去全部水分后的燃料成分总量为计算基准。
燃料在烘箱(102-105℃)中烘干失去全部水分,表示煤中的稳定成分,用于不同煤种的质量比较。
100=+++++d d d d d d A S N O H C干燥无灰基(可燃基,dry ash free basis--daf):以除去水分和灰分后的燃料成分总量为计算基准。
常用于确切地说明煤的化学组成特点。
100=++++daf daf daf daf daf S N O H C7. 煤中水分有几种存在方式(内水分,外水分)?请用应用基(收到基)表示出分析基内水分?煤中水分有外水分和内水分之分。
外水分为环境条件下机械地附在燃料表面的水分,与环境空气湿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有关;内水分为实验室条件下的燃料达到风干状态而失去外在水分后的剩余水分,主要为化学吸附水及矿物质结晶水。
全水分为外水分和内水分之和;外水分的基准为应用基(收到基);内水分的基准为分析基(空气干燥基)。
M 外=M 外ar ; M 内=M 内ad ; M ar =M 内ar +M 外ar M 内ar = M 内ad (100-M 外ar )/100水分是煤中的不可燃成分,其存在降低了燃料的可燃质含量,含水量大的燃料发热量低,不易着火、燃烧,而且在燃烧时还要消耗热量使其蒸发和将蒸发的水蒸气加热,降低燃烧室温度,影响燃料的着火与燃尽,使锅炉效率降低,并使排烟损失加大,易在低温处腐蚀设备,还会造成堵灰等问题。
含水量大的煤是的制粉设备制粉困难,需要高温空气或烟气干燥。
同时,水分大的煤也不利于运输,并使成本增加。
但是水分使飞灰中碳粒减少,从而使机械不完全损失减少,TSP 减少,同时水分的蒸发有利于疏松煤层,增加孔隙率,改善燃烧。
因此综合考虑,应以合适水分为好。
8. 煤中硫分有几种存在方式?硫在煤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种:有机硫、黄铁矿硫和硫酸盐硫。
有机硫是含于燃料有机体中的硫,其均匀分布在煤中,与其它元素(C 、H 、O)结合形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黄铁矿硫为含于金属硫化物中的无极硫,以金属硫化物(FeS 2、CuS 、ZnS 等)的形式存在,主要形式为FeS 2;硫酸盐硫主要以CaSO 4、MgSO 4、FeSO 4等无机盐形式存在。
有机硫与黄铁矿硫均可以燃烧放出热量,二者合称可燃硫或挥发硫。
硫酸盐硫已经充分氧化,不能参与燃烧反应,是燃料燃烧后所形成灰渣的一部分。
9. 油的闪点和燃点及着火点?闪点:当燃料油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其中分子量较小,沸点低的成分将先由油的表面气化逸出,形成油蒸气。
油温升高,油蒸气越多,油表面附近的油蒸汽浓度越大。
此时,有外来火源的情况下,在油面上会出现闪火现象(时间不超过5s),但是未构成持续燃烧;燃点:当燃料油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其中分子量较小,沸点低的成分将先由油的表面气化逸出,形成油蒸气。
油温升高,油蒸气越多,油表面附近的油蒸汽浓度越大。
当油的蒸发速度很快时,在有外来火源情况下,在油面上闪火后持续燃烧(>5s);着火点:当燃料油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其中分子量较小,沸点低的成分将先由油的表面气化逸出,形成油蒸气。
油温升高,油蒸气越多,油表面附近的油蒸汽浓度越大。
在无外来火源的情况下,在油面上形成的持续燃烧。
10.什么叫粘度?重油粘度有几种表示方法?运动粘度的单位及其换算?粘度是表示流体质点之间摩擦力大小的物理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燃油的流动性,是影响燃料油输送、雾化质量的主要因素。
重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压力增加,液体粘度增加,但是影响不大。
其表示方法有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恩氏粘度。
运动粘度的单位及其换算:运动粘度与恩氏粘度之间的换算关系:11.说明燃气干湿成分的表示方法及换算方法?湿成分:包括燃料中水蒸气组分的表示基准。
干成分:不包括燃料中水蒸气组分的表示基准。
干、湿成分换算关系:进行燃烧计算时要用气体燃料的湿成分来算。
12.何谓理论空气量?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无剩余可燃组分和CO)时所需要的最小空气量(燃烧产物中氧气为零),即从燃烧化学反应式出发计算出的1kg(或1m3)燃料所含可燃元素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
一般来说,燃料的理论空气量与其发热量大致成正比关系。
1000kcal热量的燃料燃烧时约需1Nm3空气量。
13.何谓理论烟气量?何谓实际烟气量?其烟气成分中有何差别?为什么?理论烟气量:1kg或1m3燃料在α=1的情况下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量为理论烟气量。
实际烟气量:1kg或1m3燃料在α>1的情况下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量为实际烟气量。
与理论烟气量相比,实际烟气组分上多了一项O2;在烟气总量上,多了过量空气(α-1)V0以及随过量空气带入烟气中的水蒸气,这部分过量空气包括0.21(α-1)V0的氧气和0.79(α-1)V0的氮气。
理论烟气量只与燃料的成分有关,而实际烟气量不但与燃料成分有关,还与空气消耗系数α有关。
在理论燃烧状态下,空气中的氧被全部消耗,因此烟气中没有氧;而实际燃烧过程中,当空气过量时(α>1),烟气中多了一部分过剩空气量(α-1)V0。
14.何谓过量空气系数(空气消耗系数)?过量空气系数的大小对燃烧及设备效率有何影响?过量空气系数α为实际空气量V k与理论空气量V0之比,其大小直接影响燃烧效率和设备效率。
实际煤正常的燃烧过程中空气消耗系数通常大于1,而实际煤气化过程中空气消耗系数通常小于1。
在燃烧设备中,燃烧过程一般在炉膛出口处结束,因此对燃烧有重大影响的是炉膛出口处的过量空气系数α''。
α''太大会造成过大的排烟热损失,使得设备效率降低,并使炉温偏低,不利于炉内燃烧;α''太小会造成固体及气体燃料不完全燃烧损失过大,使得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高;对于不同燃料和不同的燃烧方式,α''大不相同,存在一个最佳值,应在设计和运行中接近此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