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快乐生活三年级下生活语文《爸爸,有人敲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7.50 KB
- 文档页数:9
基于培智学生特点的生活语文“渐入式”教学作者:郑晓燕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11期摘要:培智小学生有着一定的智力障碍,其相较于正常人而言,对生活的适应和对知识的感知更为迟滞。
但基于二者活动对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性,慢于、精于正常节奏与密度的生活与与知识渐入性教育亦便成为培智教师所需进行的重点教研话题。
本文便将就基于培智学生特点的生活语文“渐入式”教育做出分列生活情境引讨论、情境演绎促辨识、阅读学习深认知三方面的阐述。
以让培智学生在基本的生活适应基础上,再通过语文故事逐步进入信息认知与接收佳境。
关键词:培智学生生活语文渐入式教学培智学生具有智力发育迟缓、记忆力差、思维能力低等特点,即其需要步骤更为精心、节奏更为缓慢的渗透式、渐入式教育。
而生活适应作为其生命持续与发展的前提而理应成为与语文基础知识教育相同步、并进的教育内容。
这也便是“生活语文”课程设置的由来。
基于此,我们便可将此缓慢精细的“渐入式”生活语文教学过程划分为生活情境设置,引出问题讨论;生活情境尝试演绎,促进正确辨识;阅读课文生活内容,结合故事认读三个层次。
1.生活视觉情境设置,引出问题讨论培智学生的感知速度较慢,但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更为容易。
所以,教师便可将可视、可感化的生活情境作为生活语文教育的第一步,并在情境之末或其余恰时之处提出关涉节内容的中心疑问,让学生带着对可视化情境的感知和印象展开问题探讨,以初步锻炼其思维能力,同时了解其目前的生活适应水平。
为之后正确的生活认知得出与调整奠定基础。
例如:在《爸爸,有人敲门》一文的教学中,我则准备了四个道具:大芭比娃娃、小芭比娃娃、一男一女两个人物玩偶。
分别充当妈妈、孩子与两个坏人角色。
我利用此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呈现了这样一个情境:(妈妈出场)妈妈说:“今天我要去看姥姥,你一个人在家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然就会被坏人抓去”。
(孩子出场)孩子说:“好的,妈妈。
你放心去吧”(妈妈离场)。
三年级主题班会教案主题:陌生人敲门怎么办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陌生人敲门。
有些陌生人可能真的需要帮助,但也有些陌生人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危险。
那么,当陌生人敲门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很重要,尤其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因此我们要在班会上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如何应对陌生人敲门的情况。
目标学习并掌握如何应对陌生人敲门的情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知识点1.陌生人敲门的情况分类: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和可能有危险的陌生人。
2.应对陌生人敲门的方法:不开门、回答问题、报警等。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引入首先,老师可以通过问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这个主题:1.什么叫陌生人?2.陌生人敲门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反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回答问题,或者再启发学生快速回忆起自己遇到的陌生人敲门的情况。
第二部分:学习知识点在引入部分之后,教师可以简要介绍陌生人敲门的情况分类,并引导学生一起探究这两种陌生人带来的不同后果。
1.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可以敲邻居的门–向电话告知求助信息2.可能有危险的陌生人–展示交往意图,例如推销员–有私心或者带来潜在威胁的人此外,也要告诉学生如何应对这些陌生人敲门的情况:1.不开门当有陌生人敲门的时候,如果不确定是否有安全隐患,可以选择不开门,并向父母或者家长报告。
2.回答问题也可以开门,询问对方需要什么帮助,并判断对方的身份和意图。
3.报警如果发现陌生人的意图有恶意,应该立即报警并向父母或家长求助,同时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第三部分:小组讨论和分享现在,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讨论陌生人敲门的情况,并分享自己的看法,同时认识到如何保护自己。
第四部分:游戏最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分成两队,进行游戏练习,以便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
1.游戏内容模拟安全教育情境,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陌生人敲门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
2.游戏的方法每个小组轮流选择出一个同学来,假装成为陌生人,然后其他小组的同学分别来做出反应。
第五部分:总结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对这个主题进行总结,结合学生的回答,再提出问题。
1、跟老师读读句子。
她像爸爸妈妈在家时一样,高声喊:“爸爸,有人敲门。
”
敲门的人听到喊声,转身就走了。
跟读、齐读、分组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说准确。
2.跟老师读一读,体会句子的不同。
高声:指声音高;用听得清楚的正常说话的声音。
转身:是指转过身子看后面或侧面的东西。
3.口头组词。
生—()()门—()()
指名口头组词
指名板练,选自己喜欢的写在括号里。
生:生日生活陌生花生
门:大门门口进门开门
4.读读下面的词语,抄写带点的词语。
锋利注意无比
..危险打火机
...
回头
..陌生人走了
..
分层次作业AB组:读课文10遍C组:读第一句5遍
板书
设计
8 爸爸,有人敲门。
《敲门》小班教案《敲门》小班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敲门》小班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敲门》小班教案1活动目标:1、关注生活细节中渗融的惦念、关爱之情。
2、感受全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幸福。
活动准备:1、材料包:桌面玩偶爸爸、妈妈、我(宝宝)2、用于装扮爸爸、妈妈的道具,如妈妈的挎包、爸爸的眼镜或帽子等。
活动过程:(一)妈妈来敲门1、教师请出玩偶爸爸和我(宝宝)。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我和爸爸在一起等着妈妈回来时,总想谁来敲门?(妈妈)2、为什么你希望妈妈回来?3、“丁冬,丁冬”,门铃响了。
打开门一看,真的是妈妈回来了。
你们猜宝宝会怎么说,怎么做?(宝宝会说“妈妈回来了!妈妈回来了”,和妈妈抱一抱,亲一亲。
)幼儿扮演宝宝,教师挎上挎包扮演妈妈,鼓励幼儿边念儿歌,边大胆想象、表现看到妈妈回来时快乐的心情和动作。
(二)爸爸来敲门1、教师请出木偶妈妈和我(宝宝)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我和妈妈在家里,总想谁来敲门?(爸爸)2、为什么你希望爸爸回来?3、“丁冬,丁冬”,,门铃响了,打开门一看,真的是爸爸。
这时,宝宝会怎么说,怎么做?4、幼儿扮演宝宝,教师扮演爸爸,边念儿歌,边进行表演。
(三)还有谁来敲门1、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先念儿歌。
2、我和爸爸妈妈在家里,还希望谁来敲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3、鼓励幼儿把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编进儿歌里,一起学念。
附:故事《神奇的门》从前,有一座古城堡,大门总是紧闭着,小镇里的人谁都没有进去过,人走过这座城堡时,也只是好奇地望一望那紧闭着的大门。
小镇上有一个木匠,他有三个孩子。
一天,他把三个孩子喊到身边,嘱咐他们一定要想办法到城堡里探个究竟。
于是,木匠的三个儿子一起来到城堡前,大儿子第一个跑了上去,他使尽了全身轻力气“咚咚咚”把门敲的震天响,并一边敲门一边喊道:“快开门……快开门……” 但是门的里面始终没有应答,门依然关得严严实。
2024年幼儿园小班教案《敲门》(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敲门》。
主要内容包括:1. 认识门的构造,了解敲门的基本礼仪。
2. 学习儿歌《敲门》,培养节奏感和协调性。
3. 通过敲门游戏,锻炼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涉及的教材章节:第一章《我们的家》,第三节《敲门》。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门的构造,知道敲门的基本礼仪。
2. 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和协调性,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人际交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敲门礼仪的培养。
教学重点:儿歌《敲门》的学习,敲门游戏的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敲门玩具、门模型、儿歌《敲门》的音频。
2. 学具:小鼓、沙锤、画有门的图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门模型,引导孩子们观察门的构造。
(2)邀请孩子们模拟敲门,讨论敲门的基本礼仪。
2. 教学儿歌《敲门》:(1)播放儿歌《敲门》的音频,让孩子们感受节奏。
(2)带领孩子们学唱儿歌,注意节奏和音准。
3. 实践敲门游戏:(1)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敲门人”。
(2)设置敲门任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敲门礼仪。
4. 随堂练习:(1)让孩子们敲击小鼓,模仿敲门声。
(2)用沙锤和画有门的图纸,进行敲门游戏。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敲门礼仪。
(2)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
六、板书设计1. 教学《敲门》2. 板书内容:(1)门的构造(2)敲门礼仪(3)儿歌《敲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门的构造。
(2)与家长共同完成敲门游戏,注意敲门礼仪。
2. 答案:(1)门的构造:门板、门把手、门锁、门框等。
(2)敲门礼仪:敲门声音要适中,敲门速度要均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本节课孩子们的参与度较高,对敲门礼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在实践敲门游戏时,部分孩子敲门礼仪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2)鼓励家长参与敲门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小班教案《敲门》(精选8篇教案:《敲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教材,第X单元“家庭”的第X课时。
通过学习,让孩子们了解家庭中的成员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学会敲门这一社交礼仪。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认识家庭成员,知道家人间的关系。
3. 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彼此间的沟通。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人间的关系。
难点:学会敲门这一社交礼仪,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成员图片、敲门道具。
2. 学具: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家庭成员手偶)。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老师扮演家庭成员,模拟家庭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孩子们认识家庭成员,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2. 学习敲门礼仪(5分钟)3. 互动游戏(10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敲门游戏,模拟家庭场景,互相练习敲门礼仪。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敲门动作,引导孩子们互相交流、互动。
4. 制作家庭成员手偶(10分钟)孩子们动手制作家庭成员手偶,加深对家庭成员的认识。
老师巡回指导,协助孩子们完成手偶制作。
5. 情景剧表演(10分钟)孩子们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运用所学敲门礼仪,展示家庭场景。
老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敲门礼仪:轻轻敲门、等待回应、礼貌问候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自己的家庭成员,并写上他们的名字。
答案: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画出家庭成员并写上名字。
2. 模拟家庭场景,与家人一起练习敲门礼仪。
答案:孩子们在家庭中实践敲门礼仪,如轻轻敲门、等待回应、礼貌问候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孩子们对家庭成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会了敲门礼仪。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孩子仍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指导孩子们进行家庭场景的敲门礼仪实践,提高孩子们的社交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幼儿园小班教案《敲门》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敲门幼儿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识和说出敲门礼仪的步骤,并能够模仿敲门动作。
2.培养幼儿自觉遵守敲门礼仪的好习惯,增强幼儿的自控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通过游戏和练习,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注意力。
二、教学准备:1.敲门图片、敲门视频。
2.卡片、铃铛、教具等实物。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用图片或视频播放展示敲门的场景,并与幼儿一起讨论:老师:我们经常在哪些地方听到敲门声音呢?幼儿:家里、幼儿园、学校、朋友家……老师:那在这些地方,我们该怎么敲门呢?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对了,我们来看一下正确的敲门礼仪是什么样子的。
(播放敲门视频或出示敲门图片)2.教学内容展示:(10分钟)教师出示卡片或教具,模拟敲门的场景,要求幼儿模仿敲门动作。
初步引导幼儿完成敲门的基本步骤,例如:教师:首先,我们要大声说:“请进”。
大家一起说一遍:“请进”。
幼儿:请进。
教师:接下来,我们要逐级轻轻地敲几下门。
幼儿:(模仿教师敲门动作)教师:最后,我们要等待对方回答,然后再把门打开。
3.练习与巩固:(15分钟)教师出示不同场景的卡片,提问幼儿应该怎样敲门,并引导幼儿回答。
例如:教师:如果在朋友家玩,应该怎样敲门?幼儿:请进。
(敲门)教师:如果在幼儿园,应该怎样敲门?幼儿:请进。
(敲门)教师:如果在家里,应该怎样敲门?幼儿:请进。
(敲门)4.游戏与拓展:(20分钟)4.1游戏一:谁最绅士?准备一盒铃铛,每个幼儿轮流敲门,其他幼儿评价敲门的方式是否绅士。
敲门的幼儿可以使用不同的敲门方式,如:用手指、用手掌、用铃铛等,其他幼儿评价幼儿的敲门方式。
4.2游戏二:幼儿提示游戏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模拟敲门,其他小组成员用手指、眼神等方式提示正确的敲门礼仪。
例如,敲门的幼儿只说“请进”,其他小组成员通过手势提示幼儿逐级轻轻地敲门,等待对方回答后再把门打开。
五、课堂讨论与总结:(5分钟)老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敲门礼仪的步骤,并鼓励幼儿继续保持良好的敲门习惯。
《谁在敲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谁在敲门》这篇文章,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事件。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亲情和孝道等主题,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文章内容简介:《谁在敲门》是一篇关于家庭、亲情和孝道的短篇小说。
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因为工作繁忙,很久没有回家看望父母,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得知父亲病重的消息,他才急忙赶回家。
在照顾父亲的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可贵。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主要角色和事件,思考家庭关系、亲情和孝道等主题。
三、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主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关系、亲情和孝道等主题。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和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主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关系、亲情和孝道等主题。
5. 总结: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强调家庭关系、亲情和孝道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回家后,多与家人沟通交流,体会家庭亲情,做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家庭关系、亲情和孝道等主题的思考深度。
3. 通过学生的读后感,评估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感悟和家庭责任感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文章《谁在敲门》的打印稿。
小学拓展三年级主题班会教案陌生人敲门怎么办陌生人敲门怎么办——小学拓展三年级主题班会教案引言: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时会面临与陌生人的接触和应对。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教导他们合理应对,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本次班会的主题是“陌生人敲门怎么办”,将重点教导学生正确识别和处理陌生人敲门的情况,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导入(提出问题):在陌生人敲门时,你认为孩子应该怎么做?你自己会怎么做呢?二、引导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陌生人敲门的感受和想法。
鼓励他们叙述自己的经历,并与同学一起讨论是否是合适的行为。
三、讲解“陌生人”的定义:1. 向学生解释什么是“陌生人”——没有与之熟悉的人际关系的人。
2. 引导学生思考“陌生人”对我们的潜在风险,如何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四、分析陌生人敲门的原因:1. 解释陌生人敲门的可能原因:a. 快递员送货b. 邻居来借东西或寻求帮助c. 不法分子企图做坏事2. 借助多媒体展示示范情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五、学习应对策略:1. 紧闭大门,确保安全:a. 学生们应该记住在家时要随时将门锁好。
除非有家长在场,否则不应轻易开启门。
b. 若陌生人敲门,学生们应该保持警惕。
通过窥视孔或其他安全方式确认陌生人身份。
2. 不与陌生人交谈:a. 学生们应该养成不与陌生人交谈的习惯。
即使陌生人问候或询问问题,也不能轻易回答他们。
3. 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求助:a. 学生们应该明白,如果陌生人敲门或有可疑行为,他们应该立即向家长或老师求助。
b. 学生们可以通过电话、紧急联系人或教师等方式与家长和老师保持联系。
4. 掌握应急求救的方式:a. 学生们应该熟悉急救电话号码,如国内的“110”或国际的“911”,并能够准确有效地报警。
六、角色扮演及案例分析:1. 随机选取几名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陌生人敲门的情况,让其他同学依照之前学到的应对策略给予正确的回应。
2. 分析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孩子们正确认识和应对陌生人敲门的情况,以加深他们对这个话题的理解。
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敲门》教学背景此次教学是大班语言教学中的一节授课,课程主题是“《敲门》故事的学习与感悟”。
全班学童年龄为五到六岁,他们已经逐渐能够理解寓意深刻的故事,并有较好的联想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敲门》故事的寓意和情感表达。
2.能够模仿和实践礼仪,并体验其中的快乐。
3.增强爱心意识,促进学童群情互助的意识。
教学内容及重点内容:《敲门》故事。
重点:情感表达、模仿礼仪、爱心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故事资源——《敲门》故事视频。
2.教具——学童自带的饰品。
教学过程热身活动“轻松活动,暖身学习”。
在开始正式的授课之前,可以为学童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例如张口练习发音、跟读绕口令等,以吸引学童注意力,增强他们的交流欲望。
导入故事在学童的好奇心被激发之后,通过展示一段《敲门》故事的视频,向学童们展示该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情感表达在故事导入之后,可以邀请学童们一起讨论,《敲门》故事中的细节,如小熊主动给邻居掏耳朵、送礼物等,带出与礼仪、互助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童将自己的感悟和情感表达出来,并分享给同伴。
礼仪模仿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童们的礼仪意识,可以引入互相探视、互相问候等行为模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模仿《敲门》故事中的礼仪行为,例如起立问好、微笑欢迎等。
爱心分享将学童分为小组,让他们为班上的另一位成员想出一件能增进友情的事情,例如送一份礼物、在课间时和他/她一起做玩具等。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共同商量怎样才能用行动来体现自己的爱心。
练习巩固在教学的尾声,为学童提供简单的比赛游戏,给予学童机会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
教学反思此次《敲门》故事的授课,我采用了视频教学法等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
学童们对教育科技非常熟悉,他们能够在视频中看到和感受到故事人物的心情变化,并较为容易探讨章节的线索和情节细节。
除此之外,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礼仪、互助等与故事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童的责任和爱心意识。
小班优秀社会教案《敲门》教案标题:小班优秀社会教案《敲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敲门的基本礼貌和道德规范。
2. 培养学生的友善、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
3. 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敲门的意义和作用。
2. 学会正确、礼貌地敲门。
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PPT等相关教学材料。
2. 道具:门、小铃铛等。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图片、短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敲门的场景和意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探究:2. 与学生一起探讨敲门的意义和作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敲门的方式和技巧,引导他们发现正确的敲门方式和礼貌的要求。
4. 引导学生思考敲门的时机和对象的选择,让他们意识到尊重他人意愿和隐私的重要性。
巩固:5. 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敲门礼仪的印象,锻炼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6.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实践敲门礼仪,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总结:7. 对学生进行敲门礼仪的总结,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收获和体验,互相分享。
拓展活动:8. 鼓励学生观察和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敲门习俗,拓宽他们的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是否掌握了敲门礼仪的要点。
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主动遵守敲门礼仪,评估他们的行为转化程度。
教学反思:1. 对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步骤和策略。
2. 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进行个别化辅导和指导。
2024年幼儿园语言教案敲门(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日常会话》中的第三节《敲门》。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基本的敲门礼仪、日常用语、情景模拟对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敲门的基本礼仪,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使用日常用语进行礼貌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情景模拟对话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情景模拟对话中的角色扮演,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敲门礼仪、日常用语的掌握,以及对话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敲门声音录音、情景模拟图片、教学PPT。
2. 学具:小木槌、模拟门、角色扮演头饰。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敲门声音录音,引导学生注意听并思考:这是什么时候的声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听到这样的声音?2. 教学内容呈现(10分钟)(1)展示情景模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述图片中的故事。
(2)讲解敲门礼仪,包括敲门的方法、敲门时要说的话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1)出示模拟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正确的敲门方法。
(2)讲解情景模拟对话,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4.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角色扮演头饰,进行情景模拟对话练习。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敲门礼仪和日常用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敲门礼仪敲门方法敲门时要说的话2. 日常用语请问谢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敲门的画,并配上简单的对话。
2. 答案示例:画面描述:小明站在门口,用手敲门的瞬间。
对话内容:小明:请问,有人在家吗?里面的人:是谁呀?小明:我是小明,请问能进来吗?里面的人:欢迎欢迎,请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敲门礼仪和日常用语。
但在情景模拟对话环节,部分学生表现较为紧张,需要加强锻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里与家长进行敲门情景模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幼儿园小班教案《敲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材《可爱的家》中的第二章《家庭生活》,详细内容为“敲门”一节。
通过学习敲门这一日常生活技能,让幼儿了解家庭礼仪,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敲门的正确方法,了解家庭礼仪。
2.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学会礼貌敲门。
3. 增进幼儿对家庭生活的热爱,感受家庭温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敲门的力度和节奏。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礼貌敲门,了解家庭礼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敲门声音录音、敲门动画视频、挂图、模拟门。
2. 学具:小木槌、小鼓、沙包。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扮演家长,幼儿扮演客人,模拟敲门场景。
(2)引导幼儿观察、模仿教师敲门动作,注意敲门力度和节奏。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播放敲门动画视频,让幼儿了解敲门的基本步骤。
(2)教师用挂图讲解敲门的方法,强调敲门力度和节奏。
3.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模拟敲门。
(2)其他幼儿观察并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教学互动(10分钟)(1)教师示范正确敲门方法,幼儿跟随练习。
(2)教师播放敲门声音录音,幼儿模仿敲门声音。
(2)邀请幼儿分享学习感受,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敲门步骤:(1)站在门前,抬头挺胸。
(2)用小木槌轻敲门,节奏均匀。
(3)听到回应,礼貌问好。
2. 注意事项:(1)敲门力度要适中。
(2)敲门节奏要均匀。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展示今天学习的敲门方法,家长评价并签字。
2. 答案:(1)敲门步骤正确,力度适中,节奏均匀。
(2)家长评价:表现良好,有礼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了解敲门技能的掌握情况,针对问题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实践敲门技能。
(2)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培智学校快乐生活三年级下生活语文《爸爸-有人敲门》教案
1、跟老师读读句子。
她像爸爸妈妈在家时一样,高声喊:“爸爸,有人敲门。
”
敲门的人听到喊声,转身就走了。
跟读、齐读、分组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说准确。
2.跟老师读一读,体会句子的不同。
高声:指声音高;用听得清楚的正常说话的声音。
转身:是指转过身子看后面或侧面的东西。
3.口头组词。
生—()()门—()()
指名口头组词
指名板练,选自己喜欢的写在括号里。
生:生日生活陌生花生
门:大门门口进门开门
4.读读下面的词语,抄写带点的词语。
锋利注意无比
..危险打火机
...
回头
..陌生人走了
..
跟老师读读词语,把带点的词语写在田字格里。
分层次作业AB组:读课文10遍C组:读第一句5遍
板书
设计
8 爸爸,有人敲门。
习作一: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习作一: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星期天下午,我一个人正在家里看书,只听“咚咚咚”地敲门声突然响了。
我刚想去开门,突然想起了妈妈临走时说的话:凡事多动动脑子,有人敲门时,要问清楚!我伸出的手又缩了回来。
心想:要是这人是个坏人,那……想到这儿,我心里立刻吊起了一块大石头。
我想了想,学着大人的腔调说:“你是谁呀?”门外传来了熟悉的声音:“我是你爷爷!”我警惕地问:“哪个爷爷?我可有两个爷爷呢!”“小机灵鬼,许你在我家住着,就不许我到你家玩?”门外又传来了和蔼可亲地声音。
可我还是不放心,又警惕地问:“你家电话号码多少?”喔?还问起电话号来了,好!告诉你,8-3-0-5-5-7-8。
我姓朱,叫朱成庆。
唉呀,小祖宗,朱珠,你快开门吧!你再不开门,我可要走了!”爷爷又好气又好笑地说。
我连忙搬来一张小椅子,爬上去,从“猫眼”里,一看,真是爷爷,他还正直喘粗气呢。
我打开门,让爷爷进来。
哈,真相大白,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习作一: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1、跟老师读读句子。
她像爸爸妈妈在家时一样,高声喊:“爸爸,有人敲门。
”
敲门的人听到喊声,转身就走了。
跟读、齐读、分组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说准确。
2.跟老师读一读,体会句子的不同。
高声:指声音高;用听得清楚的正常说话的声音。
转身:是指转过身子看后面或侧面的东西。
3.口头组词。
生—()()门—()()
指名口头组词
指名板练,选自己喜欢的写在括号里。
生:生日生活陌生花生
门:大门门口进门开门
4.读读下面的词语,抄写带点的词语。
锋利注意无比
..危险打火机
...
回头
..陌生人走了
..
跟老师读读词语,把带点的词语写在田字格里。
分层次作业AB组:读课文10遍C组:读第一句5遍
板书
设计
8 爸爸,有人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