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前
- 格式:pptx
- 大小:4.63 MB
- 文档页数:55
专题二 世界近代史第一讲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业革命前的西方社会主备人:卢玉鸿 审核人: 【时空坐标】1215年1487年1492年1497年1519年1640年1689年1775年1789年《大宪章》尼德兰革命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宗教改革资本主义萌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三、在思想文化领域,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设计理性蓝图,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在政治领域,从17世纪中期到世纪末,先后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确立。
五、国际关系方面, 17世纪开始,后起的英法等国为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肆进行殖民扩张,展开激烈的争夺殖民地和殖民霸权的斗争,英国后先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知识整合】一、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初步开拓 1.新航路开辟的经过(1)向东方向(葡萄牙王室支持):①1487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②1497—1498年达·伽马直通印度。
(2)向西方向(西班牙王室支持):①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②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或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对欧洲:①通过贸易和掠夺,西欧开始崛起;②引起商业革命(商业活动空前繁荣,经商观念成为主流观念,从商人员激增;世界市场雏型形成;商业经营方式有变;商业精神增强),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③引起价格革命:白银流入,欧洲物价上涨,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加速封建制度解体。
④推动了欧洲早期殖民扩张活动,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不包括葡、西)。
(2)对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大量财富被掠夺。
(3)对非洲:非洲成为欧洲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
(4)对亚洲:白银的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一览表
问题解析:
1、工业革命前,英国社会的剧烈变革: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展在英国?其原因要从工业革命前的历史阶段中寻找。
(1)经济上: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扩张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英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上: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逐步形成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3)外交上:积极进行海外扩张,参与殖民抗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思想上:16世纪英国进行宗教改革,建立民族教会;启蒙运动最早在英国出现,产生了霍布斯、洛克等启蒙思想家。
总之,工业革命前,英国社会的剧烈变革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要求,也是英国崛起的表现。
学习过程中抓住这一线索,综合英国在工业革命前的相关史实,强化通史意识。
高中历史:工业革命前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知识点阶段特征主干知识排查一、经济: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概述: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活动以掠夺财富为主要表现形式。
2.新航路的开辟(1)背景①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白银的强烈渴望。
③思想根源:人文主义倡导冒险进取精神。
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切断传统的东西方商路。
⑤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狂热。
⑥造船、航海技术和地理知识的进步。
(2)过程①迪亚士:1487年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②哥伦布:1492年开辟了由欧洲到达美洲的航路,发现了美洲大陆。
③达·伽马:1497—1498年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开辟了由欧洲绕非洲到达印度的航路。
④麦哲伦船队: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3)影响①引起“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引起“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但大量白银流入亚洲,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③人类由此从各民族相对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3.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荷兰: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
(2)英国:通过海盗式掠夺、殖民战争、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黑奴贸易等方式,逐步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影响①对西欧: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丰厚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技术革命的到来。
②对落后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社会经济陷入停顿甚至倒退,与西欧的差距逐渐拉大。
③对世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二、政治: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国内封建制度,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
小品表演棉纺织业的变化:情境描述——工业革命前。
英国人空闲时去棉纺织等手工工场工作,用的是人力和自然力的工具。
农忙季节,他们离开工场回家务农。
工业革命期间及以后。
工厂建立起来了,用上了蒸汽动力机器,规模逐渐扩大。
老板工厂劳动纪律严格,工人进场、出厂和吃饭都有规定。
(作息表。
这里可以设置铃声表示进场出厂时间到了,该干嘛)。
车间里 每个工人都有固定岗位,都要按时任务。
下班后,工人回到城市某地的工人区休息。
成年累月在工厂做工、城里工人区生活,完全割断了与农业的联系。
小品演绎—— (厂主(老板)、工人若干)手工工场劳动场景(人物有工场主、劳动者):工厂场景:厂主(老板):门卫:工人:车间工作工作场面:回到生活区休息:表演完后,请说明本组演绎表现了哪些方面的不同?会带来什么影响?并接受别组同学质疑、点评。
工业革命前手工工场工业革命后的工厂小品表演交通行业的变化情境描述——工业革命前。
道路崎岖泥泞。
人们出行很慢,只能靠马车或者自己走路,要去外地办事购物很不方便,又是得花上一天、几天甚至一周、个把月。
集市上的东西也很单一,最多的是棉纺织品比如帽子、衣服,还有一些干奶酪、玻璃制品、银制器皿。
很贵。
工业革命期间以及之后。
英国人出行方便多啦,人们选择乘火车、轮船等代替原来的马车。
出门购物办事便捷多啦,只要几个小时,远一点办事几天搞定。
而且市面上的东西琳琅满目,有棉毛制品、轻便铁制器皿,甚至各种铁制生产工具,价格便宜,人们正对商品挑挑拣拣。
街上行人脚上都穿这袜子(以前很少有人穿)。
妇女们穿着美艳的衣裙,戴着争奇斗艳的帽子,一派淑女样子。
男人们穿着西服、戴着硬边帽、吸着雪茄、拿着手杖,好一副绅士风度!小品演绎——工业革命前的乡村小道上:工业革命时和后的城市街道:表演结束,请说明本组表演表现了哪些方面的不同?会带来什么影响?并接受别组同学质疑、点评。
工业革命前的乡村小道工业革命后的城市街道小品表演第一届英国世博会——东西方的差距情境描述——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向世人们展现了工业革命期间的成果。
工业革命前的城市化与社会变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与社会变迁成为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
而在工业革命之前,城市化的过程和社会变迁的影响也是充满了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通过回顾工业革命前的城市化历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来探讨工业革命前的城市化与社会变迁。
一、城市化的背景与起因在工业革命前,城市化的进程并不如今天那样迅速。
城市化的背景和起因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古代城市多与农业发展、国家和政治体制的形成有关,而工业化的推动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全新的动力。
一方面,农业的发展使得人口逐渐增多,土地产出的限制和人口之间的竞争促使一部分人转向城市寻求生活改善。
另一方面,各地资源的交易和商业的发展也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在城市中。
二、城市化的过程在工业革命之前,城市化的过程相对缓慢且地区性强。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地理、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 城市形成的地理因素:对于城市的发展,地理环境起着关键的作用。
城市经常出现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的地区。
例如,沿海城市往往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方便海上贸易和交流。
2. 城市形成的政治因素:政治权力的集中和决策的中心化,也是城市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治和行政机构的设立使城市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中心和行政中心。
3. 城市形成的经济因素:经济活动对城市化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
城市通常成为商业和贸易的中心,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手工业者。
此外,城市也成为了手工业和制造业的集聚地,为城市提供了经济的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化逐渐展开,城市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多。
但与现代城市化进程不同的是,城市化的过程相对缓慢,城市规模相对较小且发展地区主要集中在欧洲。
三、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工业革命前的城市化对社会影响深远,这些影响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首先,城市化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
在城市中,人们的社会地位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而非传统的血缘关系和身份。
这种转变加速了社会流动性,为后来的社会制度变革打下了基础。
工业革命前后的社会变迁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前后,社会发生了许多深远的变化,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层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工业革命前后的社会变迁。
经济变迁在工业革命之前,农业是当时的主要经济活动。
人们依靠种地和养殖来维持生计。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业,以煤炭和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
工业革命使得经济结构由农业主导转变为工业主导。
工业化的推动下,城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工业中心。
同时,农业也得到了改善,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以及农业科学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社会变迁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人阶级迅速崛起。
传统的农民和手工工匠逐渐转变为工厂工人。
工人们被迫离开农村,迁往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工人,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
然而,工人们的生活条件却并没有得到改善。
长时间的工作、低廉的工资以及劳动条件的恶劣使得工人阶级的生活艰难,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大。
同时,社会阶级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封建社会逐渐瓦解,曾经的贵族和农民不再是社会的主导阶级。
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阶级崛起为社会的新的统治力量。
这种社会的重新洗牌,引发了大量的社会冲突和阶级斗争。
文化变迁工业革命对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随着机器生产的兴起,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科学的进步和新的思想观念起到了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
人们开始关注理性、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等理念,宗教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启蒙思想在欧洲的传播促进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和人权等价值观的认同。
此外,工业革命也推动了教育的普及。
在传统社会中,教育资源一直被富人垄断,大部分人民没有机会接受教育。
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对于教育的需求增加。
学校和图书馆的建设得到了推进,普通人也有机会接受基础教育。
结语工业革命前后的社会变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革命。
工业革命爆发前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啥工业革命爆发前社会发展就像个慢悠悠的老乌龟呢?你看啊,那时候的技术传播就像是在玩一场超级慢动作的传声筒游戏。
一个新想法从这个村传到那个镇,就像是一只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在跨越千山万水,等传到目的地的时候,估计都已经过了好几代人啦。
这就好比你在这边大喊一声超级搞笑的笑话,等传到远处那个人耳朵里的时候,都已经变成老掉牙的故事了。
而且啊,那时候的劳动力就像一群被无形的绳子拴住的小木偶。
传统的生产方式就像一个超级古板的老学究,规定好了每个人该怎么做,不能有丝毫创新。
就像让一群小蚂蚁永远按照同一条路线搬东西,不能探索新的道路。
农民们一年又一年地在田地里重复着同样的劳作,就像一个不断循环播放的唱片,转了一圈又一圈,却始终唱着同样的歌。
再说交通吧,那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道路就像一张满是破洞的大网,马车在上面走得晃晃悠悠,感觉随时都会散架。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就像是去遥远的外太空探险一样艰难。
这路程啊,要是放在现在,估计开个车几个小时就到了,可在当时,那可能得花上好几个月,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一样,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只不过难的是那漫长又颠簸的路途。
教育也是个大问题。
知识就像被锁在一个超级坚固的大箱子里,只有少数的幸运儿能够拿到钥匙。
大部分人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小老鼠,对世界的了解少得可怜。
能读书写字的人就像珍稀动物一样,屈指可数。
医疗就更搞笑了,那时候的医生有时候就像在玩猜谜语一样给病人治病。
面对疾病,他们很多时候只能靠一些莫名其妙的土方子,就像拿一把小扇子去扑灭熊熊大火一样无力。
生产工具也是陈旧得像博物馆里的古董。
那些简单的工具用了一代又一代,没有什么大的改进,就像一个固执的老头,坚决不肯改变自己的穿着打扮。
社会阶层就像一道道高墙,把人们死死地隔开。
底层的人想要向上爬,比登天还难,就像一只小麻雀想要混进凤凰群里一样不现实。
宗教和传统观念呢,就像两座大山压在人们的头上。
第7讲工业革命前的世界(一一、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一开辟新航路1、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成长,用作货币的黄金、白银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强烈。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描述,使西欧人向往东方。
③直接原因:商路不畅造成的商业危机。
④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
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孤立冒险,开拓进取、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客观条件:①葡萄牙、西班牙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具备了组织大规模远洋航行的实力。
②造船航海技术的发达,罗盘针已在海船上使用,武器装备得到改善。
③人们开始相信地圆学说。
3、史实:时间人物国别支持者到达地1487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王室好望角1497—1498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王室印度1492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王室美洲1519—1522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王室环球4、影响:(1对世界: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2对欧洲:“商业革命”。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亚、非、拉: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几乎灭绝,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开始了黑奴贸易(三角航程,并开始侵略亚洲,给亚非拉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荷兰殖民扩张①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了好望角殖民地。
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
②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得了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一度侵入我国领土台湾,被民族英雄郑成功赶走。
③美洲: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
商贸的发展带动了银行信贷业的发展。
阿姆斯特丹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市场,拥有西方最大的储存仓库和金融设施。
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的主要金银市场。
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殖民争夺——日不落帝国①英国16世纪的殖民扩张一般依靠海上贸易进行,热衷于海盗式的抢劫和贩卖黑人奴隶的交易。
工业革命前的国家管理制度英国是工业革命最早、最充分发展的国家之一。
工业革命的背后有着英国特殊的国家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在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的国家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和行政管理等方面。
首先,英国的政治管理制度在工业革命前主要表现在宪政制度上。
英国的宪政制度具有自由宪政、议会制度和君主立宪等特点。
自由宪政是英国政治的核心理念,它确立了国家权力的限制和人民权利的保障。
议会制度在英国政治中的地位显赫,议会拥有立法、监督和会计的权力,并对政府行为进行制衡和监督。
君主立宪则是英国政治的组织形式,君主是宪法的执行者,但实际权力受制于议会。
这种宪政制度使得国家管理体系相对开放和民主,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其次,英国的经济管理制度在工业革命前主要表现在商业和贸易方面。
英国的商业和贸易发展十分活跃,成为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
英国的商业贸易制度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私有财产和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
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贸易关系十分发达,资本家和商人成为国家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
英国还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之一,与欧洲大陆的贸易联系甚密。
这种积极开放的经济管理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分的市场和资金保障。
再次,英国的军事管理制度在工业革命前主要表现在海军力量上。
英国的海军历来是世界闻名的,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军事力量。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的海军管理制度已经较为完善,装备齐全,人员精良。
海军为英国帝国主义扩张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保护了国家的贸易和殖民地利益。
这种军事管理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保障和支持,为国家的经济繁荣提供了保护。
最后,英国的行政管理制度在工业革命前主要表现在地方行政和殖民地管理等方面。
英国的行政管理制度相对健全,地方行政分权比较明确,行政机构和法律制度也比较完备。
此外,英国的殖民地管理制度较为严密,殖民地管理机构为殖民地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保障。
这种行政管理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