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下 曹万生 著 (下) 第四十六章 20世纪90年代散文、戏剧、影视新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93 MB
- 文档页数:69
《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以下简称《汉语》)是由曹万生先生主编的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一部延伸到近代、打通现、当代的文学史著作。
该书将现、当代文学史统称为“现代汉语文学史”。
笔者在阅读了其上编即在1949年之前的现代文学史后,将其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下简称《现史》)做比较,从宏观以及微观的角度发现其中的差别。
首先,在研究格局两者有不同。
汉语将1898年至1916年归为现代文学“先导期”,将1917至1927归为“成形期”,1928年至1949归为“成熟期”。
作者根据中国现代文学的综合的演化过程,意图以“期”来把握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规律。
而现史将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格局调整为: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抗战爆发, 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前半期; 从抗战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则是其后半期。
这种文学史研究框架的提出, 是基于如下考虑的:“在20 世纪中国社会痛苦焦虑、忧患不断的历史进程中, 贯穿着一个走向现代化的总主题……正是因为1937 年抗战的突然爆发, 一度中止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对文化结构和心理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研究格局的不同也就直接导致了两本教材编写的差异。
其次,在章节的编排和内容的取舍上两者也有很大的不同。
汉语更加重视的是对作家的单个解读,如茅盾、巴金、沈从文等作家都是独立成章来论述,可以令读者更全面、详尽地了解某个作家生平、作品及文学道路。
而现史则是将作家与某一流派或者某种文学现象归在一章进行论述,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分析某个作家,如将茅盾巴金与现代长篇小说归在一章论述,认为都是擅长写三部曲式的长篇小说的茅盾巴金李劼人的创作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又譬如汉语将“李劼人与《死水微澜》”列为专章,重估、强调了其在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现代模式中的地位;现史将李劼人归在“大河小说”现代长篇小说的新尝试这一小节中论述,突出强调其长篇巨著“大河三部曲”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
在汉语相关专章,将《阿Q正传》、《蚀》和《金锁记》等分别设“节”来着重介绍,突出了对文本解读的重视。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曹万生课后思考题答案1、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一句表现了小伙子焦急万分的心情。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语言以四言为主,其中不少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3、下列选项中,与加着重号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鲜(xiān):鲜红新鲜屡见不鲜鲜为人知B、强(qiǎng):坚强牵强强词夺理博闻强识C、供(gōng):供给供应提供供不应求(正确答案)D、当(dāng):当家当代门当户对安步当车4、下面对《红楼梦》主题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封建叛逆者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罪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
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正确答案)B.小说通过贾府由极盛到衰败的过程,表现富贵如过眼云烟、万事转头空的哲理。
C.《红楼梦》通过描绘一批纯洁少女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的苦难,表现了红颜薄命的普遍现象。
D.《红楼梦》通过贾府由盛转衰,再归复崛起的叙述,真实地表现了世间万物“物极必反”的朴素真理。
5、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亘古(gèng)襁褓(qiǎng)粗犷(guǎng)美不胜收(shèng)B.炽热(chì)抖擞(sǒu)字帖(tiè)面面相觑(qù)(正确答案)C.晌午(shǎng)蓦然(mù)苍劲(jìng)弄巧成拙(zhuō)D.哽咽(yè)尴尬(gān)辐射(fú)气冲斗牛(dòu)6、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马yúB、蛟龙jiāo跬步kuǐ骐骥jì爪牙zhǎo(正确答案)C、镂金lóu 弩马nǔ洞穴xué生非异也xìngD、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 参省乎己xǐng7、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单选题]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生非异也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正确答案)8、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粗糙cāo 红缯zēng 乳酪lào(正确答案)B、背负bèi 树冠guān 萌蘖nièC、龟裂guī宋徽宗huī贮藏zhùD、谚语yàn 紫绡qiāo 果梗gěng9、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曹万生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思考题一、填空题1、新文学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指的是文学内容方面的意识和意识,文学形式方面的意识和意识。
2、最早倡导文学革命的是和。
3、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和、等“三美。
”4、“雨巷诗人”指的是诗人,他是我国三十年代“诗派”代表诗人。
5、“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是小说的耐人寻味的结尾最后一句。
6、《凤凰涅槃》选自的诗集,它是现代白话诗的第一座里程碑。
7、新时期文学,从文学形态变化的角度看,一方面是的复归、深化和开放性发展;一方面是的引进、借鉴、融汇和创新。
这是一个美学形态并存竞荣的时代。
9、“漏斗户主”是作家高晓声精心刻画的新时期农民的形象。
二、选择题:A。
李大钊B。
陈独秀C。
周作人D。
胡适2、赵伯韬是哪一位作家笔下的典型人物形象()A。
茅盾B。
巴金C。
老舍D。
沈从文3、1921年1月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A。
创造社B。
语丝社C。
新月社D。
文学研究会4.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A。
1928年B。
1930年C。
1937年D。
1942年5、下列哪首诗刊被叶圣陶赞为“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A。
《再别康桥》B。
《雨巷》C。
《我是一条小河》D。
《死水》6、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成立于()A。
上海B。
武汉C。
重庆D。
香港7、抗战初期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街头剧是()A。
《放下你的鞭子》B。
《黄河大合唱》C。
《我们的祭礼》8、巴金的小说《家》中刻划了一个新旧两种思想交杂,为当时的青年提供了“不该那么做”的典型是()A、觉慧B、觉新C、觉民D、觉英9.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的诗歌团体是()A新月社B湖畔诗社C创造社D狂飙社10、《猛虎集》是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A、郭沫若B、徐志摩C、殷夫D、闻一多三、简答题1.简析《雷雨》中繁漪的性格特征。
2、鲁迅创作了哪三本小说集?小说如何体现出鲁迅作为启蒙主义思想家在改造民族灵魂方面的价值?3.何为朦胧诗?4、简述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点。
1.萧红的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马伯乐》《小城三月》《旷野里的呼喊》。
鲁迅对其评价是“丰沛的才情与越轨的笔致”。
2.民间生活的浮世绘——《茶馆》,三幕剧。
老舍建国后的代表作《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红大院》。
老舍创作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正红旗下》。
老舍《茶馆》的结构特点:《茶馆》是人像展览式结构,三个横截面连缀式的结构。
每一幕任务的言行都指向特定的时代特点,让贯穿全剧(主要人物)或父子相承的人物(次要人物)体现历史的变化所造成的人物命运的变迁。
这样以特定的时代为纬,以历史的演变为经,以历史的人物命运为纬,以共时人物命运为经,组成了一个纵横的连缀式的结构。
整个剧本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故事,没有一个能把各种人物聚拢的中心人物,各行其事。
每一幕内部也以许多小小的戏剧冲突连缀,以貌似平淡散乱的人物,情节织出一副《清明上河图》式的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民间众相。
3.王安忆“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
王安忆笔下的上海与张爱玲笔下的上海的区别:张爱玲笔下的上海:从女性的角度,以上海人观点看上海。
王安忆笔下的上海:都市改造者的身份看上海。
(1)张爱玲在创作中从来都没有刻意去塑造上海的形象,而是以她华丽而荒凉的风格发展了海派文学其中一支。
而王安忆的《长恨歌》则是刻意地在为上海这座城市立像,不但写出了这个城市的人格形象,也写出了几代上海市民对这个城市曾经有过的繁华梦的追寻。
(2)张爱玲笔下的都市文化有着很强的个人化色彩。
而王安忆虽然也有个人化色彩,但王安忆笔下的都市文化要比张爱玲的大得多,也少了很多张爱玲笔下的虚无感。
张爱玲对她笔下的生活在都市中的人物,持冷眼旁观的态度,刻意保持距离。
而王安忆一方面有着同情和体恤;另一个方面有着审视和批判的态度。
(3)王安忆《长恨歌》中的文学上海形象的塑造不同于张爱玲。
张爱玲是以现代都市市民一分子的态度对待都市的现代化,她既是都市文化的消费者,同时又是都市文化品质的提升者。
名词解释及人物介绍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文学社团,1921年月1月4日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蒋百里、等12人。
(存在11年)成立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会刊: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文学主张:“为人生而艺术”;“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现象,表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1日。
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张资平、穆木天等7人,当时都是留日学生。
们先后出版有《创造》季刊等。
创造社大体可分为前后两期,以1925年“五卅”为分界线。
前期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是“为艺术而艺术”。
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的“内心要求”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文艺思想和创作倾向是以浪漫主义为旗帜的。
后期创造社的主要成员开始倡导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
鲁迅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在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标志五四新文学时代的伟大开端。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
《野草》开了中国散文诗的先河。
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具有反封建的热情,和五四时代精神,表现了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的特色尖锐地揭露了宗法制度和封建文化传统的弊害,通过对人民命运特别是农民命运的描写,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和现实革命运动应当关注的问题。
(农民:迷信、落后和愚昧。
妇女:宗法制的毒害。
下层知识分子:封建科举制的毒害)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对人物潜意识、心里剖析。
艺术风格:注重白描、主人公独语自白。
塑造人物: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集中和概括,使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性。
还注重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现代汉语文学史试题及答案现代汉语文学史是研究自20世纪初至今汉语文学发展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现代汉语文学的起点通常被认为是哪一部作品?A. 《狂人日记》B. 《红楼梦》C. 《儒林外史》D. 《水浒传》答案:A2. 以下哪位作家被誉为“现代汉语小说之父”?A. 鲁迅B. 郭沫若C. 茅盾D. 巴金答案:A3.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主流是?A. 古典文学B. 现代文学C. 浪漫主义文学D. 现实主义文学答案:D二、填空题4. 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________。
答案:《呐喊》5. 现代汉语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是________。
答案:徐志摩6. 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的重要流派是________。
答案:延安文艺三、简答题7. 简述现代汉语文学的主要特点。
答案:现代汉语文学的主要特点包括:(1)语言的现代化,摒弃了文言文,采用白话文;(2)主题的现实主义,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3)形式的多样化,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4)思想的开放性,吸收了西方文学的许多元素和思想。
8. 请列举三位现代汉语文学史上的重要女性作家,并简要介绍她们的贡献。
答案:(1)冰心,以其清新、细腻的笔触,创作了许多反映女性内心世界的作品;(2)萧红,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创作了《呼兰河传》等作品;(3)张爱玲,以其锐利的笔锋和对都市生活的深刻描绘,创作了《金锁记》等经典作品。
四、论述题9. 论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新时期”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学被称为“新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以下特点:(1)思想解放,文学创作开始摆脱政治束缚,追求艺术自由;(2)题材多样化,文学作品开始涉及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人性问题;(3)形式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流派和创作手法,如“寻根文学”、“现代派”等;(4)文化交流,中国文学开始更加注重与世界文学的交流和融合。
汉语史稿 (下册)
汉语史稿(下册)是一部系统全面地介绍汉语语言历史发展和演变的著作,作者是中国语言学家孙森。
本书主要涵盖了汉语史的各个阶段,从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包括音韵、词语等方面的变化演变。
本书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语言学经典著作,对于研究汉语历史和语言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的第十章主要讲述了晚期汉语的音韵变化。
在音韵方面,晚期汉语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上声、去声和入声的转化。
在韵母上,三个相同的韵母被分离成了三个不同的韵母。
在声调方面,由于语音的变化,晚期汉语的声调系统也发生了变化。
四个声调从一、二、四、三的排列顺序变为了一、二、三、四。
这种现象被称为“平水韵”变化。
此外,本书的第十四章还介绍了晚期汉语的词汇演变。
在晚期汉语中,许多汉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例如“笑”,在古代表示愁痛或哀悼,而到了晚期汉语时期则表示开心和欢乐。
此外,一些新的词汇也出现了,如“中学”、“文艺”等。
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和经济的发达,一些新的事物、新的概念也出现了,需要相应的新词汇来表达。
在晚期汉语中,文学作品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文人墨客使用的一些词汇,如“红楼梦”、“金瓶梅”等,逐渐成为普通民众所熟知的词汇。
与此同时,一些方言地区的特有词汇也逐渐进入了普通话中,如“闫妮鸭”、“马蜂”等。
这些词汇的进入丰富了普通话的词汇量,但也同时使普通话的地域差异逐渐减小。
总之,晚期汉语的音韵和词汇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语言演变历程,与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书的记述详实准确,为研究汉语语言学发展和文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一章概述1一五四文学革命发生背景二文学革命最初的创作实际和代表性作家作品三五四时期各文学社团代表性人物主要刊物2文学研究会;创造社3;其他文学团体四五四文学经历的三个阶段4鲁迅5一概述(文学创作概况;鲁迅思想;《呐喊彷徨故事新编》6;《野草朝花夕拾》12)·《阿Q正传》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6·《正传》的艺术风格7·《呐喊彷徨》的创作手法、艺术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故事新编》思想内容9·《故事新编》写作特点11·《野草》思想内容12·《朝花夕拾》写作特点和艺术风格小说创作13·《新潮》作家群的小说作品·“问题小说”14·“乡土文学”小说15·赖和小说创作的题材特点和艺术特色二叶绍钧16·叶绍钧小说的思想内容·《倪焕之》17三郁达夫·郁达夫“自叙传”小说·郁达夫创作风格的变化18诗歌创作20一概述·湖畔诗人;小诗;冯至及其诗集21;新月诗派;象征诗派22;政治抒情诗;台湾新诗创作;二郭沫若23·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女神》的思想内容;三闻一多、徐志摩24·闻一多诗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徐志摩的新诗创作情况散文创作25一概述·周作人、林语堂;冰心、朱自清26;郭沫若、郁达夫;现代评论派27;瞿秋白二周作人·周作人散文内容;周作人散文的艺术成就三冰心、朱自清28·冰心的散文创作和艺术特色;朱自清散文题材和艺术特色29戏剧创作一概述·民众戏剧社;其他戏剧团体30;洪深及其《赵阎王》二田汉31 第二章概述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20世纪30年代文艺思想的论争33茅盾一概述二《蚀》《野蔷薇》34·《蚀》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野蔷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35三《子夜》36·《子夜》的思想意义;《子夜》的艺术成就;巴金37一概述·巴金的主要小说作品;巴金早期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情况38二激流三部曲39·主要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40;主要艺术特点三《寒夜》《憩园》42·寒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憩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43四老舍45一概述二骆驼祥子46·思想内容;艺术成就47三四世同堂·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主要艺术特色48;沈从文49一概述·沈从文的文学创作;沈从文小说中两大类题材50二边城·边城所展现的人生形式;边城中作者的理想51曹禺52一概述·主要话剧作品;曹禺创作的戏剧性53二雷雨日出54·雷雨的主要思想;雷雨的艺术特色;日出的主题思想;日出的艺术特色55三北京人·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小说创作56一概述·左翼作家群;东北作家群58;“新感觉派”作家群59二丁玲、张天翼60三叶紫、吴组缃61诗歌创作62一概述·政治抒情诗歌;唯美派诗歌;乡土诗歌63;二戴望舒64散文创作概况65·30年代议论性散文的成就;叙事散文方面的成就66;哲理散文的成就67戏剧创作概况·洪深的“农村三部曲”主要思想内容;30年代现代戏剧的鲜明阶段性特征68第三章概述69·40年代文学形成的三个区域;40年代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重要的文艺思想论争;国统区文学创作70一概述·40年代历史题材戏剧创作的两个高潮;“七月诗派”71;“九叶诗派”72;二沙汀、艾芜73·沙汀小说创作的思想;沙汀小说的艺术成就;艾芜小说创作的思想;艾芜小说的艺术成就74三钱钟书、陆翎·《围城》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财主的女儿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75;四张爱玲张恨水76·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张恨水小说的艺术价值77五艾青·艾青诗歌的思想内容;艾青诗歌的艺术成就78六穆旦七夏衍、陈白尘79·夏衍戏剧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陈白尘~解放区文学创作80·40年代解放区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40年代解放区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新歌剧的创造81二赵树理82·赵树理小说的基本情况;赵树理对中国传统的评书体小说形式的改造83三孙犁四李季、阮章竞85·《王贵与李香香》的艺术特色;《漳河水》的艺术特色;第四章·“十七年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86;“十七年文学”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50-70年代台湾文学的发展情况87;同时期香港文学的发展情况“十七年”的小说88·“十七年”中的小说创作;“十七年”中以民主革命和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小说89;50-70年代台湾小说创作的几种形态二重要的长篇小说90·吴刚《红日》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罗光斌、杨益言《红岩》的思想和艺术特点;梁斌《红旗谱》的思想和艺术成就92;杨沫小说《青春之歌》的思想和艺术特点93三王蒙、茹志娟·《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艺术特点;《百合花》的艺术特点;“十七年”的诗歌94·“十七年”中的诗歌创作;反映各条战线火热斗争生活的诗歌作品;1956“双百方针”提出后诗歌创作出现的变化95二闻捷、郭小川、贺敬之96·闻捷爱情史的主要艺术特色;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贺敬之诗歌的思想内容97“十七年”的散文98·该时期散文创作的主要作家作品;该时期的通讯、报告创作;该时期抒情散文、游记散文、传记散文和杂文创作99;余光中、三毛、杨牧等台湾作家的散文创作二杨朔、秦牧、刘白羽100·杨牧散文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秦牧散文的思想主题101;艺术成就;刘白羽散文的艺术特色102“十七年”的戏剧·代表性作家作品;农村题材戏剧的创作;歌剧的创作情况103;《茶馆》的艺术成就文革文学104·“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与“文艺黑线专政论”;样板戏;二浩然的《金光大道》105第五章·新时期文艺界经历的专题讨论与争鸣106;新时期文学呈现的主要发展态势107新时期小说108·“伤痕小说”;“反思小说”109;“改革小说”;“寻根小说”110;“现代派小说”111;“实验小说”;“新写实小说”112;“晚生代小说”;“女性小说”113;“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114二王蒙张贤亮·王蒙小说创作特色及其贡献;张贤亮小说创作的思想115;张贤亮小说艺术特色三高晓生、汪曾祺116·高晓生小说创作思想;艺术成就;汪曾祺小说艺术风格118;突出成就四韩少功、贾平凹·韩少功小说的贡献;贾平凹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特色119;五马原、余华120·马原的创作特点;余华小说的先锋性121六王安忆、陈染·王安忆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陈染小说艺术特色122 新时期诗歌123·新时期诗歌的美学形态走向多元化;新时期诗歌在艺术上的多向探索二朦胧诗124三第三代诗人125新时期散文126·新时期散文创作的特色;成就;二巴金、张中行、余秋雨127·巴金《随想录》的价值;张中行散文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余秋雨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28新时期戏剧·新时期现实主义精神在戏剧中的复归;“荒诞剧”《屋外有热流》129二沙叶新、高行健130(车站绝对信号)三90年代戏剧133·90年代戏剧创作的基本格局;戏剧现代化的探索;。
浅谈现代文学的开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伟大开端。
1817年,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地球上创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浅谈现代文学的开端。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给予各国的革命运动以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照耀着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
十月革命大大鼓舞了许多知识分子,使一些在黑暗中摸索道路、长期苦闷彷徨的人振奋起来;使一些正在进行着反封建斗争的人们信心百倍,斗争得更为坚定和更为勇敢。
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也从俄国革命的刀光火色衰微中,看出一种薄明的天色,便是新世纪的曙光(《热风圣武》)。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由上海迁至北京的《新青年》编辑部也于1918年间扩大,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高一涵、胡适等人或先或后参加了编辑工作。
以《新青年》为核心,实际上形成了包括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新文化统一战线,团结了许多知识分子共同向封建文化作斗争。
文学革命这时也有新的发展,《新青年》自第四卷第五号(1918年5月)起完全改用白话文,白话诗作增多,并出现了以鲁迅的小说为代表的彻底反封建并且充满民族觉醒要求的新文学作品。
1919年5月4月,以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收回山东主权的正义要求为直接导火线,在北京爆发了前所未有的爱国示威运动。
6月3日以后,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工商界也罢市。
爱国浪潮迅速波及全国,形成全国范围的革命风暴。
从此,中国无产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揭开了。
经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声势进一步扩大,以各种实际行动参加或支持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多,新的社团、报刊风起云涌。
据统计,五四后一年之中出现的新报刊达到四百种之多,尽管它们思想立场各不相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支持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色彩。
这正表明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极为广泛的群众性,也表明文化运动已日益与政治运动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