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
- 格式:docx
- 大小:10.01 KB
- 文档页数:3
GB50981-2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抗震支架的要求据GB50981-2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抗震支架是建筑结构中起到支撑和减震作用的重要构件。
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严格,以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以下是该规范对抗震支架的主要要求:1. 材料要求抗震支架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一般要求具有良好的抗拉、抗压和抗剪性能。
常用的抗震支架材料包括钢材、混凝土等。
材料的选取应考虑其耐久性、可靠性和抗腐蚀性能。
2. 结构要求抗震支架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设计要求,考虑到支架在地震作用下可能承受的力学性能。
支架的稳定性和连接方式也需符合规范规定,确保在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失稳或脱落。
3. 安装要求抗震支架的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施工。
支架的连接方式和固定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支架安装稳固可靠。
4. 检测要求抗震支架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关的质量检测和验收。
检测内容包括支架的尺寸、连接方式、固定性能等方面,以确保支架符合设计要求并能够发挥其抗震作用。
5. 维护要求建筑抗震支架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防止因外部环境或使用条件导致支架的损坏或失效。
定期检查支架的连接部位、表面状况和固定性能,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以保证支架的正常使用和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GB50981-2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抗震支架的要求主要涵盖材料、结构、安装、检测和维护等方面,旨在确保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设计者和施工方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和管理,以提高建筑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抗震支架设计范围及技术要求抗震支架是一种用于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重要结构组件。
其设计范围和技术要求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震支架的设计范围和技术要求。
设计范围:抗震支架的设计范围包括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功能、地域、抗震等级等方面。
首先,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抗震支架的需求有所不同。
例如,高层建筑、桥梁、电力设施等结构对抗震支架的要求更高。
其次,建筑物的功能也会影响抗震支架的设计范围。
例如,医院、学校、消防设施等关键公共设施需要具备更高的抗震能力。
第三,地域特点也是抗震支架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频率、地质条件等都对抗震支架的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最后,抗震支架的设计范围还与抗震设防等级相关。
不同的抗震等级要求不同的抗震支架设计。
技术要求:1.抗震支架的选材要求高强度、抗腐蚀、耐久性好。
通常使用的材料有钢材、混凝土以及玻璃纤维等。
2.抗震支架的连接要牢固可靠。
连接件应采用高强度材料并符合抗震设计要求。
3.抗震支架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
支架的布置应合理,满足抗震要求。
5.抗震支架的设计应采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和计算软件。
使用合适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可以准确计算出支架的受力情况和变形情况,从而优化设计方案。
6.抗震支架的施工应符合相关的施工规范和安全要求。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保证施工质量。
7.抗震支架的维护和检修也是重要的技术要求。
定期检查支架的连接件、腐蚀情况等,并采取必要的维护措施,确保其长期可靠的工作状态。
总之,抗震支架的设计范围和技术要求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合规的施工,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在建筑工程中,抗震支架是一种关键的结构构件,它的设计和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能力。
因此,抗震支架的设计必须符合一定的抗震设计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稳固地承受震荡作用,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抗震支架的设计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这些标准和规范包含了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计算方法、受力性能要求等内容,是进行抗震支架设计的基础和指导。
其次,抗震支架的材料选择和连接方式也至关重要。
抗震支架一般采用高强度、具有较好延性和韧性的钢材作为主要材料,以确保其在地震作用下不易发生破坏。
同时,连接方式应采用可靠的焊接或螺栓连接,确保抗震支架与建筑结构的牢固连接。
此外,抗震支架的设计应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要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案相协调。
抗震支架的布置位置、数量和尺寸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地震烈度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和确定,以确保其在地震时可以有效承担水平荷载。
最后,在抗震支架的设计过程中,应进行充分的抗震性能验算和模拟分析,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评估抗震支架的受力性能和变形能力,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保证其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总之,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严格,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保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相关从业人员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要求,做好抗震支架的设计工作,为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做出贡献。
抗震支架规范抗震支架规范是用来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规范,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以下是对抗震支架规范的详细介绍。
一、抗震支架的定义和作用抗震支架是指安装在建筑物或结构物上,用于支撑和固定设备、管道和风管等构件的装置。
抗震支架的主要作用是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设备在地震中的受损程度,确保设备的持续运行。
二、抗震支架的设计原则1. 抗震支架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并经过专业人员的计算和验算。
2. 抗震支架的设计应考虑设备的重量、形状和工作条件等因素,并合理选择支架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3. 抗震支架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震荷载的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保证支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抗震支架的施工要求1. 抗震支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设备、管道等构件进行可靠的连接。
2. 抗震支架的制作和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经过质量监督检验,确保质量合格。
3. 抗震支架的连接应采用可拆卸连接,以方便维护和更换设备。
4. 抗震支架的维护和保养应定期进行,及时检查支架的连接件是否松动或磨损,并采取相应的修理和更换措施。
四、抗震支架的质量控制1. 抗震支架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保证其质量合格。
2. 抗震支架的加工和制作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并经过质量监督检验,确保质量合格。
3. 抗震支架的安装应做好质量记录,包括安装位置、连接方式、材料型号和质量等信息,以便后期维护和管理。
五、抗震支架的验收和监督1. 抗震支架的验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对支架的安装质量和材料质量进行检查和评定。
2. 抗震支架的监督应由相关部门进行,对支架的制作、安装和维护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支架的质量和可靠性。
六、抗震支架的特殊情况处理1. 对于特殊形状或重量较大的设备,应采取特殊的抗震支架设计和施工方案,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 对于已存在的建筑物,如果无法满足抗震支架的安装要求,应采取其他有力的抗震措施,如加固结构等。
建筑抗震支架最新规范标准建筑抗震支架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减少损害的关键构件。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地震学研究的深入,抗震支架的设计和应用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的建筑抗震支架规范标准:1. 设计原则:建筑抗震支架的设计应遵循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合理性原则。
支架设计应满足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要求,同时考虑成本效益和施工便利性。
2. 材料选择:抗震支架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拉、抗压和抗剪性能,常用的材料包括高强度钢材、铝合金等。
材料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3. 结构设计:抗震支架的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高度、用途和地震烈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支架应能承受预期的最大地震力,并在设计中考虑多向地震作用。
4. 连接方式:抗震支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牢固可靠,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和锚固连接等。
连接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条件确定。
5. 抗震性能评估:抗震支架的抗震性能应通过计算和试验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支架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破坏模式等。
6. 安装与验收:抗震支架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
安装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支架的安装质量和抗震性能符合要求。
7. 维护与管理: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抗震支架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8. 规范更新:随着地震学研究的进展和建筑实践的积累,抗震支架的规范标准可能会进行更新。
设计和施工人员应关注最新的规范动态,确保设计和施工符合最新的标准。
结尾:建筑抗震支架的最新规范标准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有足够抗震能力的重要保障。
设计、施工和维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不断提高抗震支架的设计和施工质量,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抗震支架设计重点及注意事项
1. 水管DN≥65的水平管道,当其采用吊架、支架或托架固定时,应设置抗震支承;
2. 风管矩形截面≥0.38m2和圆形直径≥0.7m的,应设置抗震支承。
3. 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
4. 重力大于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等设备不宜采用吊装安装。
当必须采用吊装时,应避免设在人员活动和疏散通道位置的上方,但应设置抗震支吊架。
5. 抗震支架设计依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981-2014》。
5. 抗震支吊架的最大间距:
注:改建工程最大抗震加固间距为上表数值的一半。
6. 每段水平直管道应在两端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
当两个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大于最大设计间距(以新建工程刚性连接金属水管为例是12m,下同)时,应在中间增设侧向抗震支吊架。
注:1-抗震支吊架
7. 每段水平直管道应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抗震支吊架,当两个纵向抗震支吊架距离大于最大设计间距(24m)时,应按规定间距依次增设纵向抗震支吊架。
注:1-抗震支吊架;2-纵向抗震支吊架
8. 水平管道应在离转弯处0.6m范围内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
当斜撑直接作用于管道时,可作为另一侧管道的纵向抗震支吊架,且距下一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应为:(24+12)/2+0.6=18.6m。
注:1-侧向抗震支吊架;2-抗震支吊架;3-纵向抗震支吊架
9. 当水平管道通过垂直管道与地面设备连接时,管道与设备之间应采用柔性连接,水平管道距垂直管道0.6m范围内设置侧向支撑,垂直管道底部距地面大于0.15m应设置抗震支撑。
注:1-侧向抗震支吊架;2-柔性连接;3-地面设备;4-抗震支吊架。
抗震支架设计要求抗震支架设计范围及技术要求一、工程概况:二、设计范围:A:电器工程1.设计依据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2010.3.7.1(强条)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与结构主体的连接进行抗震设计。
2.依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2014.1.0.4(强条)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上地区的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3.专业要求(1)设计范围:≥DN65的电器配管,重力≥150N/米的电缆桥架、电缆槽盒及母线槽,或重力超过 1.8KN的其它设备。
(2)对于重力小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长度小于300mm 的悬吊管道可不进行抗震设计。
(3)8度及以上抗震设防建筑,设备与结构的连接应直接锚固于结构主体,否则应设置防滑构件,由设备厂家根据规范要求设计。
(4)间距请求:刚性管道(金属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12米,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24米;柔性管道(非金属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6米,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12米。
4.设计要求(1)对于重要电力设施应按建筑设防等级提高一度设计,但在8度以上时不再提高。
(2)抗震支吊架初设间距应满足《修建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2014第8.2.3规定;计算:水平地震力综合系数按《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2014第8.2.4要求计算,当计算结果不足0.5时取0.5,超过0.5时按实际计算值;(3)抗震节点布置:根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2014第8.3章节要求设置。
5.抗震构件(1)抗震组件/构件应能承受任意方向的地震作用。
(2)抗震组件/构件应为产品构件,构成形式应便于安装检验;(3)抗震组件/构件采用热镀锌防腐,当有绝缘请求时,应采用喷塑工艺;6.力学验算(1)抗震构件应具有不乱的力学机能,设计及验算应符合构件的应许设计值;(2)抗震构件验算指标:承重吊杆长细比≤100,斜撑杆件长细比≤200,锚栓抗拉/抗剪荷载,抗震连接件角度/机能(应许30︒-60︒);(3)上述计算中荷载最小值为组件最大应许设计值,并满足规XXX≤R.B、采暖及通风空调工程1、本工程地震设防烈度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性质为重大公共建筑,根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2014,需补充设置抗震支吊架的范围:≥DN65的空调水管或重力超过 1.8KN的其它设备,截面面积≥0.38m²或直径≥0.7m的空调风管,所有防排烟管道、事故通风管道及其设备。
抗震支架设计要求1. 抗震支架抗震支架应与结构主体可靠连接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此地震力为主要荷载,改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以及抗震斜撑组成。
2. 下列情况需要安装抗震支架(1)重力大在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
(2)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方木与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道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以及相关设备。
(3)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及消防管道大于或是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8~9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立管直线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抗震措施,直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采取抗震措施。
(4)内径绝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以及重力绝不小于150N/m 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3.安装注意事项(1)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与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往最为大间距为12m,纵向最为大间距为24m。
(2)新建工程非金属电缆梯架、电缆托盘与电缆槽盒的抗震支架侧向最为大间距作为6m,纵向间距为12m。
(3)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为大设计间距12m,纵向抗震支撑最为大设计间距24m;柔性管道与改建、扩建工程管道参数作为刚性管道的一般。
(4)抗震支架厂家生产的抗震支架各部件除了工厂自检之外,没批次产品应送国家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测试,以此确保结构安全。
(5)其他参数以及实施要求应满足国家响应规范。
没有规矩绝不成方圆,借以更进一步保障人民的住房安全,加强对于抗震支架的质量控制,我国对于抗震支架做了一些越来越详细的规范,上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抗震支架适用范围作为整个项目机电管线(包括但是不限在所有水、电、通风、空调)供货以及安装;成品支架只适用在整个地下室机电管线(包括但是不限在所有水、电、通风、空调)供货以及安装。
1.对位于抗震支架设防烈度作为6的地区除了甲类建筑之外的机电工程设施,可绝不作抗震计算。
2.机电设备绝不应设置于可能导致其使用功能发生障碍等二次灾害的部位;对有隔振装置的设备,应注意其强烈振动对连接件的影响,并且防止设备与建筑结构发生谐振现象。
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支架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得每个角落,只要您稍加注意,就会有支架得出现,下面南通正道就详细为您介绍一下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
(1)以下设备及管道应采用抗震支吊架:重力大于1、8KN得空调机组风机。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与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得风道。
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及相关设备。
需要设防得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大于或等于DN65得水平管道。
8度、9度地区得高层建筑得给水、排水立管直线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抗震措施,直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采取抗震措施。
内径不小于60mm得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得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2)抗震支架应与结构主体可靠连接根据项目所在地得抗震设防烈度,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3)组成抗震支吊架得所有构件应采用成品构件,连接紧固件得构造应便于安装。
(4)管道抗震支吊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得位移,其设置与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规定。
(5)所有抗震支吊架应与结构主体可靠连接,当管道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得影响。
(6)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与电缆槽盒得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12m,纵向最大间距为24m。
(7)新建工程非金属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与电缆槽盒得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6m,纵向最大间距为12m。
3、1、3、8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8)新建工程刚性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9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8米;柔性风管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9)3、抗震支吊架厂家所生产得抗震支吊架各部件(包括槽钢、连接件、弹簧螺母)除工厂自检外,每批次产品应送国家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测试,以确保结构安全。
(10)其余规格参数及实施要求应满足《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得相关规定。
点击文章飘蓝词可直接进入官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全面阐述了抗震措施的设计基本要求,标准是使建筑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消防等机电工程设施经抗震设防后,以减轻地震破坏,防止次生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维护管理方便。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抗震支架的规范要求。
1、对位于抗震支架设防烈度为6的地区除甲类建筑以外的机电工程设施,可不作抗震计算。
2、如果室内给水、热水、消防管的直径,需要设置大于或等于DN65、抗震支架应设置在与8章的要求一致时,悬吊固定。
3、机电设备不应设置在可能导致其使用功能发生障碍等二次灾害的部位;对于有隔振装置的设备,应注意其强烈振动对连接件的影响,并防止设备和建筑结构发生谐振现象。
4、8度、9度以上高层建筑的给排水垂直管应采取线性长度大于50m的抗振措施,当直线长度超过100m时应采取抗振措施。
5、建筑物在8度、9度范围内的水泵及其他设备应配置防振基础,并应固定在固定位置上,并计算和确定限位装置。
6、抗震支吊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点击文章飘蓝词可直接进入官网7、管道不得穿越抗震缝。
跨越时,应在抗震接头两侧安装柔性管接头,或在抗震接头处设置"门"弯或伸缩缝。
8、锅炉房、冷却机、横向和纵向地震支撑管的传热站应可靠,蒸汽水管共用或直径300毫米或以上的单宜使用门式地震汽水管道架;矩形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0.38 m2,直径大于或等于0.70米的风道可用作抗震水蒸汽,设置和汽水管道抗震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9、抗震支吊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其设置和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规定。
10、防烟风道、事故通风管道及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
条(强)气的一部分:11、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12m,纵向最大间距为24m。
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支架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有支架的出现,下面为你介绍一下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 (1)以下设备及管道应采用抗震支吊架:重力大于 1.8KN 的空调机组风机。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道。
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及相关设备。
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大于或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
8度、9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立管直线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抗震措施,直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采取抗震措施。
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2)抗震支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3)组成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应采用成品构件,连接紧固件的构造应便于安装。
(4)管道抗震支吊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其设置和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规定。
(5)所有抗震支吊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当管道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6)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12m,纵向最大间距为24m。
(7)新建工程非金属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6m,纵向最大间距为12m。
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8)新建工程刚性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9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8米;柔性风管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9)抗震支吊架厂家所生产的抗震支吊架各部件(包括槽钢、连接件、弹簧螺母)除工厂自检外,每批次产品应送国家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测试,以确保结构安全。
(10)其余规格参数及实施要求应满足《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抗震支架是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需要符合当地的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
不同地区的抗震要求不同,因此设计师需要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抗震设计准则,包括地震烈度、场地类别、地基条件、重要性类别等要素。
其次,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应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消散地震能量。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抗震支架的材料和形式,使其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延性,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承担和分散地震力。
同时,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还需要考虑其与结构其他部分的相互作用。
抗震支架应与建筑结构的墙体、框架等部分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整体抗震系统。
设计师需要正确地确定抗震支架与其他构件的连接方式和位置,确保其能够有效地传递和分散地震力。
此外,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还需考虑其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
设计师需要确保设计方案具备可行性,施工过程中能够顺利实施,并在使用过程中易于检修和维护。
同时,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还需考虑到其对建筑空间的占用和使用功能的影响。
最后,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还需要进行相应的验算和检测。
设计师需要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际试验等手段对抗震支架进行力学分析和验证,确保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定期进行抗震支架的检测和评估,确保其性能和功能仍然处于良好状态。
综上所述,抗震支架的抗震设计要求包括符合当地抗震规范和标准、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与其他部分相互协调、易于施工和维护、经过验算和检测等。
只有合理满足这些要求,抗震支架才能在地震中发挥有效的防护作用,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抗震支架的设计规范
1、对于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的除甲级建筑以外的机电工程设施,不需要进行抗震计算。
2、如果室内给水、热水和消防管道的直径需要设置为大于或等于DN65,则抗震支架应设置为在符合第8章要求时悬挂和固定。
3、机电设备不应设置在可能导致使用功能障碍等次生灾害的地方;对于带隔振装置的设备,应注意强振动对连接部件的影响,防止设备与建筑结构之间的共振现象.
4、8度、9度以上的高层建筑给排水立管应采取直线长度大于50m的防振措施,当直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采取防振措施。
5、8度和9度范围内的建筑物水泵等设备应设置防振基础,固定在固定位置,并计算确定限位装置.
6、抗震吊架应与结构主体可靠连接。
根据工程现场抗震设防烈度,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抗震吊架由锚具、钢筋吊杆、抗震连接件和抗震斜撑组成.。
抗震支架设计要求抗震支架是一个重要的结构组件,用于提供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设计抗震支架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求:1.地震设计参数:首先,根据所在地区的地震设计参数确定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
这些参数包括地震烈度、设计基本加速度、最大地震位移等,以确保支架能够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2.构件材料:抗震支架的构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一般来说,选择强度高、韧性好、具有良好的抗疲劳和耐久性的材料,如高强度混凝土、钢材等。
3.结构形式:抗震支架的结构形式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地震作用特点进行选择。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剪力墙、框架、筒体等。
不同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支架布置:抗震支架的布置要合理,以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均匀受力。
支架之间的间距和布置密度要满足相应的设计规范,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5.强度和刚度:抗震支架的强度和刚度要满足设计要求,以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时不会过度变形或发生破坏,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6.连接方式:抗震支架与其他构件的连接方式应选用适当的连接件,如焊接、螺栓连接等。
连接件的性能要满足强度、刚度和耐疲劳等要求,以确保连接处的稳定性。
7.抗震评估:抗震支架的设计要进行抗震性能评估,以验证其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地震动力学分析或物理模型试验等方法,评估支架的抗震性能,并对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8.建筑施工:在抗震支架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
确保支架的安装质量和连接质量,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9.定期检测和维护:抗震支架的定期检测和维护是保证其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
定期检查支架的变形、裂缝等情况,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加固,以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最后,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支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要根据具体建筑物的特点和地震作用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选择,以提高抗震支架的抗震性能。
抗震支架设计范围及技术要求抗震支架是一种用于增加建筑物抗震能力的装置。
它可以在地震发生时减少建筑物的震动,保护建筑物的结构和人员安全。
抗震支架设计的范围涉及材料选择、结构形式、工程施工等方面,同时需要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以下是对抗震支架设计范围及技术要求的详细介绍。
一、设计范围1.材料选择:抗震支架主要由钢材制成,包括角钢、工字钢、圆钢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强度、耐久性、耐腐蚀性等性能指标。
2.结构形式:抗震支架有多种形式,包括单层支架、多层支架、框架支架等。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包括结构类型、高度、使用功能等。
3.设计参数:抗震支架的设计参数包括支架的尺寸、位置、布置密度等。
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建筑物的抗震需求和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4.工程施工:抗震支架的施工包括支架的制作、安装及连接等环节。
施工过程需要遵循相关的工艺规范,保证质量和安全性。
二、技术要求1.抗震性能:抗震支架设计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因此,支架在地震发生时应能充分发挥其减震效果,降低建筑物受到的地震影响。
2.结构强度:抗震支架需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地震力产生的水平和垂直荷载。
支架的材料和连接方式应能满足设计要求,不发生破坏或变形。
3.稳定性:抗震支架在地震发生时会受到水平荷载的作用,因此其稳定性也是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支架应具备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以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
4.耐久性:抗震支架需要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能够在长期使用条件下保持稳定性和强度。
因此,在材料选择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的耐久性和防腐性能。
5.运输和安装便利性:抗震支架在制造和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其运输和安装的便利性。
支架应能够方便地进行拼装、拆卸和运输,以提高施工效率。
6.环境适应性:抗震支架需要适应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
因此,支架的材料和防腐处理需要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
综上所述,抗震支架设计的范围涉及材料选择、结构形式、工程施工等方面,同时需要满足相关的技术要求。
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支架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有支架的出现,下面南通正道就详细为你介绍一下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
(1)以下设备及管道应采用抗震支吊架:重力大于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 的风道。
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及相关设备。
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大于或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
8度、9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立管直线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抗震措施,直线长度大于100m 时,应采取抗震措施。
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2)抗震支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3)组成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应采用成品构件,连接紧固件的构造应便于安装。
(4)管道抗震支吊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其设置和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规定。
(5)所有抗震支吊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当管道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6)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12m,纵向最大间距为24m。
(7)新建工程非金属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6m,纵向最大间距为12m。
3.1.3.8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8)新建工程刚性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9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8 米;柔性风管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9)3.抗震支吊架厂家所生产的抗震支吊架各部件(包括槽钢、连接件、弹簧螺母)除工厂自检外,每批次产品应送国家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测试,以确保结构安全。
抗震支架设计范围及技术要求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工程地址:建筑面积:2、设计范围:A、电气工程1、设计依据(1)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7.1(强条)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2、依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1.0.4(强条)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3、专业要求(1)设计范围:≥DN60的电气配管,重力≥150N/米的电缆桥架、电缆槽盒及母线槽,或重力超过1.8KN的其它设备;(2)对于重力小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长度小于300mm 的悬吊管道可不进行抗震设计;(3)8度及以上抗震设防建筑,设备与结构的连接应直接锚固于结构主体,否则应设置防滑构件,由设备厂家根据规范要求计算。
(4)间距要求:刚性管道(金属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12m,纵向抗震支吊架不得超过24m;柔性管道(非金属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6m,纵向抗震支吊架不得超过12m。
4、设计要求(1)对于重要电力设施应按建筑设防等级提高一度设计,但在8度以上时不再提高;(2)抗震支吊架初设间距应满足《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8.2.3条要求,并满足表8.2.3规定;(3)计算:水平地震力综合系数按《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8.2.4要求计算,当计算结果不足0.5时取0.5,超过0.5按实际计算值;(4)抗震节点布置:根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8.3章节要求设置。
5、抗震构件(1)抗震组件/构件应能承受任意方向的地震作用;(2)抗震组件/构件应为成品构件,构造形式应便于安装检验;(3)抗震组件/构件采用热浸锌防腐,当有绝缘要求时,应采用喷塑工艺;6、力学验算(1)抗震构件应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设计及验算应符合构件的应许设计值;(2)抗震构件验算指标:承重吊杆长细比≦100;斜撑杆件长细比≦200;锚栓抗拉/抗剪荷载;抗震连接件角度/性能(应许30°- 60°);(3)上述计算中荷载最小值为组件最大应许设计值,并满足规范S≦R。
抗震支架规范抗震支架规范是指针对建筑物在地震时的抗震性能进行规定和要求的一套标准。
抗震支架规范主要包括抗震支架设计和安装方面的要求,下面就抗震支架规范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抗震支架的设计要求1. 抗震支架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并按照建筑物的抗震等级进行设计。
2. 抗震支架的设计应考虑到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包括受力分布、强度与刚度等因素。
3. 在设计抗震支架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体系、荷载情况和地震烈度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布置。
二、抗震支架的材料选择1. 抗震支架的主要材料应选用抗震性能好、强度高、刚度大的材料,如冷弯型钢材等。
2. 抗震支架的焊接材料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并采用可靠的焊接工艺和控制措施。
3. 抗震支架的材料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经过合格的检测和验收。
三、抗震支架的安装要求1. 抗震支架的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其布置的平整和牢固。
2. 抗震支架的连接件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螺栓连接、焊接等,并进行必要的防松措施。
3. 抗震支架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四、抗震支架的验收要求1. 抗震支架的设计、生产和安装应有相应的资质,并经过相应的验收。
2. 抗震支架的检测应按照国家有关的抗震检测标准进行,确保其抗震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3. 抗震支架的验收应由有关部门或专业机构进行,并出具相应的验收报告。
五、抗震支架的维护和管理1. 建筑物的抗震支架应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2. 建筑物的抗震支架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使用、维护、检查和更新等方面的规定。
3. 建筑物的抗震支架管理部门应负责对抗震支架的维护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总结起来,抗震支架规范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遵循抗震支架规范的要求,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在设计、生产、安装和维护抗震支架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抗震支架的质量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通用规范抗震支架要求有哪些
通用规范抗震支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要求:抗震支架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确保其在地震发生时能有效地承受地震力,并保护被支撑的构件或设备。
2. 材料要求:抗震支架所使用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承受地震力的荷载,并保证抗震支架的稳定性。
3. 安装要求:抗震支架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其能够正确、牢固地与被支撑的构件或设备连接。
4. 强度要求:抗震支架的承载能力应能够满足被支撑构件或设备的重量和地震力的要求,确保其不发生断裂或变形。
5. 刚度要求:抗震支架的刚度应能够保持被支撑构件或设备的稳定姿态,避免其产生过大的位移或倾斜。
6. 稳定性要求:抗震支架的稳定性应得到保证,确保其在地震发生时不会产生失稳和倒塌。
7. 防腐要求:抗震支架应采用防腐措施,以增加其使用寿命,并保证支架在地震发生时不会因腐蚀而失效。
8. 检测要求:抗震支架应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9. 其他要求:抗震支架的设计和安装还应考虑到易拆卸、易维修等因素,以方便抗震支架的使用和维护。
总之,通用规范抗震支架要求包括设计要求、材料要求、安装要求、强度要求、刚度要求、稳定性要求、防腐要求、检测要求、其他要求等方面,以确保抗震支架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地保护被支撑的构件或设备。
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支架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有支架的出现,下面南通正道就详细为你介绍一下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
(1)以下设备及管道应采用抗震支吊架:重力大于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道。
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及相关设备。
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大于或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
8度、9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立管直线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抗震措施,直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采取抗震措施。
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2)抗震支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3)组成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应采用成品构件,连接紧固件的构造应便于安装。
(4)管道抗震支吊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其设置和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规定。
(5)所有抗震支吊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当管道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6)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12m,纵向最大间距为24m。
(7)新建工程非金属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6m,纵向最大间距为12m。
3.1.3.8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8)新建工程刚性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9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8米;柔性风管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9)3.抗震支吊架厂家所生产的抗震支吊架各部件(包括槽钢、连接件、弹簧螺母)除工厂自检外,每批次产品应送国家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测试,以确保结构安全。
(10)其余规格参数及实施要求应满足《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
支架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有支架的出现,下面南通正道就详细为你介绍一下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
(1)以下设备及管道应采用抗震支吊架:
重力大于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道。
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及相关设备。
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大于或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
8度、9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立管直线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抗震措施,直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采取抗震措施。
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2)抗震支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3)组成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应采用成品构件,连接紧固件的构造应便于安装。
(4)管道抗震支吊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其设置和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规定。
(5)所有抗震支吊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当管道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6)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12m,纵向最大间距为24m。
(8)新建工程刚性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9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8米;柔性风管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
(9)3.抗震支吊架厂家所生产的抗震支吊架各部件(包括槽钢、连接件、弹簧螺母)除工厂自检外,每批次产品应送国家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测试,以确保结构安全。
(10)其余规格参数及实施要求应满足《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11)质量保证要求
(12)施工人员资质要求A) 所有管道装配人员和设备安装人员均应具有在行业中至少三年以上有关的工作经验。
B) 所有供本工程使用的管道和配件均应符合标书内技术规格说明书要求的标准。
C) 所有烧焊技工必须具备由有关政府机关签发的有效上岗施工证书。
(13)成品支架及抗震支架供应商职责供应方需对整个管线支架系统进行设计,对综合支吊架受力情况及材质选型进行详细计算,提供力学计算书,并提供设计图纸供甲方指定的设计院审核。
对设计院有意见的,供应商须按设计院意见进行修改直至设计院批准为止。
根据甲方建设工程进度按时供货,不得影响工程进度;供应商应提供完整的《成品支架安装技术手册》、《成品支架安装使用指南》、《成品支架荷载计算书》、《成品支架现场安装指导手册》等一整套资料,以保证产品的安全与提供优质的服务。
供应商在整个支架及管线安装过程需派技术人员提供驻现场培训工人及技术指导服务。
(14)资料呈审供货方应提交管道支架和固定支撑详图供审批。
供货及施工方应提交管道试验和清洁净化程序供审批。
施工方应在试验和投入运行之后须提交完整的试验报告。
1.0.4 对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地区除甲类建筑以外的机电工程设施,可不作抗震计算。
5.1.4 机电设备不应设置在可能导致其使用功能发生障碍等二次灾害的部位;对于有隔振装置的设备,
应注意其强烈振动对连接件的影响,并防止设备和建筑结构发生谐振现象。
7.4.6 电梯的安装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梯包括其机械和控制器的连接和支承应符合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相对位移。
2 电梯应在其运行的最高层设置地震安全报警开关,当报警开关水平位移超过150mm,电
梯就近停于平层。
(解释:当电梯高速运行的同时,如果大楼的晃动超过150mm,电梯的钢缆就会因时紧时松的受力不均受到伤害,并造成危险。
)
3 设计基本要求
3.1.6 对重力不大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计算长度不大于300mm的吊杆悬挂管道,可不进行抗震设防。
1 悬吊管道中重力大于1.8KN的设备;
2 DN65以上的生活给水、消防管道系统;
3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米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管系统;
4 对于内径大于等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大于等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这些内容对项目中抗震支架设计范围进行了明确。
3.1.7 抗震支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应采用锚栓连接,与钢结构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注3:和钢结构连接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从连接安全上这些连接方式是最好的。
但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钢结构主体结构构件在安装完成后设计师一般不允许进行焊接施工的。
采用螺栓连接的问题是钢结构钻孔使用磁力钻对安装面的要求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
3.1.8 穿过隔震层的建筑机电工程管道应采用柔性连接或其他有效措施? ,并应在隔震层两侧设置抗震支架。
注:和我们相关的是在隔震层两侧设置抗震支架。
增加了使用量。
3.5.5 需要设防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所承受的不同方向的地震作用应由不同方向的抗震支承来承担,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应由两个不同方向的抗震支承来承担。
注:管线抗震支架设计时有横向抗震支架和纵向抗震支架两种。
4?? 给水排水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管径大于或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当其采用吊架、支架或托架固定时,应按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设置抗震支承。
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气体灭火系统等消防系统还应按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设置防晃支架,其管段设置抗震支架与防晃支架重合处,可只设抗震支承。
5?? 暖通空调
??????? 多根管道共用支吊架或管径大于等于300mm的单根管道支吊架,宜采用门型抗震支架。
??????? 管道抗震支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
???????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米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道可采用抗震支架。
??????? 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架。
6? 燃气
6.1.1? 对于内径不小于25mm的燃气管道应进行抗震设计,管道敷设应满足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注:燃气管道抗震支架的范围为DN25及以上。
和水管不同。
6.2.5? 高层建筑的燃气立管应设置承受自重和热伸缩推力的固定支架和活动支架。
6.2.7? 燃气管道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燃气管道不应穿过抗震缝;
2 燃气水平干管不宜跨越建筑物的沉降缝。
7?? 电气
注:电气配管的抗震支架设计范围为内径不小于60mm,与燃气、水管的设计范围不同。
对桥架的抗震支架设计范围为大于15Kg/m。
7.5.5 电气管路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线路采用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敷设时,应使用刚性托架或支架固定,
不宜使用吊架;当必须使用吊架时,应安装横向防晃吊架
2 当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穿越防火分区时,其缝隙应采用柔性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并在贯穿部位附近设置抗震支承;
注:对电气线管和桥架穿越防火分区时需设抗震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