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升华和凝华2
- 格式:ppt
- 大小:205.00 KB
- 文档页数:10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作为学生一定要尽快掌握所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
接下来查字典物理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提高大家的成绩。
一、选择题1.(2019年赤峰中考题)在寒冷的冬天,以下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A.树枝上形成的“雾凇”B.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C.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D.雪花在脸上变成水答案:C解析:树枝上形成的“雾凇”,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人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一种液化现象;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是雪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雪花在脸上变成水,是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树木及地面上结霜是凝固现象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蒸发现象花,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A.液化B.凝华C.熔化D.升华答案:B解析: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江面上大雾的形成C.水在慢慢地结冰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丝变细答案:D解析:洒在地上的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不是升华,故A错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江面上的大雾,是液化现象,不是升华,故B错误;液态的水放热慢慢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不是升华,故C错误;灯丝发光,温度升高,灯丝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升华,从而使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故D正确。
6.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渲染气氛,这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干冰升华,再液化B.干冰升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C.干冰汽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D.干冰液化,空气中水蒸气液化答案:B解析:干冰升华后以气体二氧化碳的形式弥散到空气中,不会再液化,所以该选项不正确。
设计构想本节课课题内容为《升华和凝华》,在学生已有的物态变化知识基础上,理解起来并不难,但由于教材容量小,与这节课有关的物态变化由于授课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在生活中不容易观察到,所以在这节课的授课过程中需要设计一些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要新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设计的学生实验要可操作性强,现象明显,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使学生能近距离观察到现象,再结合多媒体和实物(灯泡)展示一些霜、雾凇等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既培养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课堂内容。
课题名称:第五节升华和凝华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一、概述《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六节内容,本章是学生正式学习物理知识的第一章,为了能让学生能更快熟悉物理这门学科,本章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第六节内容中从生活中与升华凝华有关的现象开始,分析图片中物质的前后状态,结合学生实验(碘升华)让学生观察学习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过程是物质状态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以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情况2会应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分析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物态现象(如冰花、雾凇的形成)3能灵活运用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知识对“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变黑”这一现象进行解释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的认识,能发现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现象2能够对常见的物态现象应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进行分析3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物理现象,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能够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良好的物理实验素养2体会“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物理学习理念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 学生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知识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2学生能够主动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存在状态,并可以准确描述物质状态 3学生已经进行过学生分组实验,有一定实验操作和结论分析能力4学生能够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和实验中的条件判断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方法、间接强化法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实验器材、板书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演示实验:碘与指纹的显现教师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块白屏,并引导学生在白屏上留下指纹。
第一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 盛夏,烈日炎炎河水干涸C. 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 冬天,寒凤凛凛湖水成冰2.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干冰或冰块对食品进行保鲜,这是利用了()A. 干冰熔化吸热B. 干冰升华吸热C. 冰块汽化吸热D. 冰块升华放热3.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
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
这一过程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A. 熔化B. 汽化C. 液化D. 升华4.下列图中的物理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薄雾飘渺C. 秋天霜打枝头D. 冬天冰雕渐小5.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A. 冻肉出冷库食肉里的冰熔化成水B. 肉进冷库时肉里的水凝固成冰C. 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其表面D. 冻肉出库时冻肉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其表面6.下列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A. 冰雪消融B. 清晨的露珠C. 树枝上的雾凇D. 寒冬冰雕变小7.如图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 露珠的形成B. “雾凇”的形成C. 樟脑丸逐渐变小D. 河水结冰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 寒冷的冬天,湖水结冰B. 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 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 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9.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 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C. 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 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10.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雪月饼”的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中出现了“白雾”。
这一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A. 升华吸热B. 升华放热C. 液化吸热D. 液化放热11.如图所示,在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主要原因是(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7℃、沸点是184.4℃)()A. 使“碘锤”中的碘受热均匀B. 使实验中产生的碘蒸气更多C.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D.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汽化12.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樟脑丸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可以看到,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雪景”是樟脑丸升华而成的B. “雪景”是樟脑丸凝华而成的C. “雪景”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 “雪景”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13.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 白炽灯的灯丝用久后变细了B. 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儿后变干了C. 将糖块放入水中后水变甜了D. 吃冰棍儿后人觉得凉快了14.实验室要制造一个低温而干燥的环境,可以采用下列哪一措施( )A. 采用大量的冰块使其熔化吸热B. 利用电风扇猛烈地吹C. 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D. 打开室内冰箱门以降低温度15.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物态变化实验装置。
1.4 升华和凝华高频易错同步题精选【易错考点精讲】1.升华和凝华定义及特点(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过程中要吸收热量;(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转化为固态的过程,凝华过程中要放出热量;(3)升华和凝华区别:物态变化升华凝华定义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吸放热吸热放热举例碘升华、樟脑球变小、干冰升华霜、冰花、雾凇的形成识别方法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中间不经液态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中间不经液态2.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1)升华现象:碘化钾、干冰、硫、磷、樟脑等物质都有显著升华现象,冰冻衣服风干是升华现象;(2)凝华现象:冬天“窗花”是凝华现象,日光灯管两端变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生产的。
【热点题型精练】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①冰袋降温,是利用冰熔化吸热。
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的升华现象。
③干冰变小,是干冰的升华现象。
④冰花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可见,物态变化相同的是②③,故ABD错误、C正确。
答案:C。
2.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积水干涸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解: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不符合题意;B、夏天,积水干涸,属于汽化过程中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不符合题意;C、秋天,草木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出热量。
符合题意;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不符合题意。
答案:C。
3.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
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冰花“是由空气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解:AB、根据题意可知,“冰花”是喷射出来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不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正确;C、水的凝固点为0℃,若“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则水的温度降低到0℃不能放热,不能凝固成“冰花”,所以“冰花”形成时的气温应低于0℃,故C错误;D、“冰花”变小是固态的冰升华形成水蒸气,升华吸热,故D错误。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每课自检第3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一、单选题1.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出现“水雾”,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与“水雾”的形成相同的是()A.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B.北方冬天植物上的雾淞C.蒸锅上方生成的“白气”D.寒冬,室外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2.下列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B.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3.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
下列关于水在三态之间转化过程中所对应的吸放热情况,标注都正确的是()4.今年1月份海南最低气温跌破0℃,五指山水满乡岀现结霜现象。
霜的形成属于()A.凝固现象B.汽化现象C.凝华现象D.液化现象5.冬天,小明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室外堆了个漂亮的雪人,如图所示.几天过去,气温几乎没有变化,小明却发现雪人变小了.雪人变小的原因是()A.凝华B.升华C.液化D.汽化6.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详解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7.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A.晶莹的露 B.坚硬的冰C.缥缈的雾 D.雪白的霜8.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9.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易拉罐并加入适量盐,用筷子搅拌半分钟,用温度计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
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
对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加快熔化速度B.冰熔化吸热使易拉罐壁和底温度降低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白霜D.白霜的形成过程向周围放热10.(多选)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的是()A.春天冰封的湖面逐渐解冻B.工人用铁水浇铸成工件C.夏天剥开包装的冰棍周围冒“白气”D.家中衣箱内的樟脑球逐渐变小二、填空题11.新疆克拉玛依一处平房发生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