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54.95 KB
- 文档页数:7
新洲将军山森林生态旅游区景点设计初步构想徐定平(武汉市新洲区林业局武汉430400)摘要:笔者介绍了新洲区将军山森林生态旅游区景点的规划设计构想。
该构想提炼了35个自然山水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加深了人们对将军山森林生态旅游区的认识和向往。
关键词:将军山;森林生态旅游;设计构想将军山一带,以其怪石嶙峋的山崖地貌、四季斑斓的林木色彩、波光粼粼的库水光影,成为武汉市郊新热的森林生态旅游区。
该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景观,是大自然赋予新洲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洲东北部一道天然的原始生态屏障,是人们登山旅游、享受森林浴休闲健身的好场所,是提升新洲形象和新洲文化品位的一个重要品牌。
因该区域森林资源丰富,且辖有将军山森林公园,新洲区政府要求区林业局作出初步规划后再逐级步报批。
而景点是旅游的生命力,景点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整个规划的成败。
在此,笔者班门弄斧,恳请业内人士提出批评指导意见。
一、项目简介本项目建设区域以将军山森林公园为主体,涵盖徐古镇的将军山村、长岗山村、柳河村、道观河风景区、道观河管理处的桐子岗村、区林业局将军山林场,版土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12000人左右,森林覆盖率85%。
将军山地处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南接106国道,北连318国道,西距京九铁路火车站5公里,距武汉市区68公里,交通便捷。
将军山属大别山脉,海拔675米,与大崎、接天诸峰构成了大别山在湖北境内的主峰,为武汉市最高山峰,素有“武汉第一山”之称。
位于新洲区与团风县、麻城市交界处,离新洲城区三十余公里。
旅游区内有近万亩的原始森林(长岗山)、一望无际的竹海(周富岩)、多姿灿漫的红枫(汉子山)、“武汉第一山”(将军山)的奇峰绝顶,加上已经小有名气的道观风景区,可以在唱响“喝汪集鸡汤、游道观水库”的新洲初始旅游良好开端基础上,使道观风景区由“点少线短档次低”向“点多线长档次高”转变,形成景区扎堆效应,打造新洲“山水林”特色品牌。
二、景区景点规划(一)旅游空间分区原则1、突出资源特色将军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地处武汉市郊,是一个能够真正实现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的“山水林”资源配置的旅游区。
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7篇5公园改造案例论文范文第一篇一、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性化思考1.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做到“人化”与“物化”的统一人类设计是体现一定时期人们对审美、道德、历史文化以及伦理情感因素的行为活动。
唯物主义论称之为物的人化或者是造物的人化。
但人类的意识、情感和文化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体现,而人类设计作为人类生活方式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人类精神的表达,这可称之为人类精神的物化或者是人的物化,物化和人化构成了人与设计作品的互相联系的关系,物化和人化是统一结合体,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4]我们从这个层面也应该明白设计中的人性化是人类自身就拥有的特质,而不是空穴来风。
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只是将人化和物化有机相融合,达到人与物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所讲的人性化景观设计过程。
古时也有天人合一之说,从辩证的角度分析,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理念,达到人与景观统一的效果。
1.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广大的市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园景观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充满人文特征的,人性化的满足人们需求的设计作品。
如果景观设计过程中未将人性化理念作为设计思路,而是沿着传统的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和方式进行设计,过多的束缚思想将难以给人们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的公园景观作品,难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换句话说,这样的设计作品只不过是现代城市建筑中的摆设品而已,毫无实际作用。
此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严格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设计内容,比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设计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尽可能地在城市公园的构造物中少设带有尖锐棱角的景观物体,台阶高程尽可能地低,这样的设计思路主要是为老人和儿童着想,使每一位使用者人身安全都有保证。
这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要求,如果做不到这点,即使公园景观装点的华丽无比,也谈不上人性化设计。
1.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传承城市公园景观具有地域性特征,也就是说不同区域的人文风情、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不同对城市公园景观的要求不同;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作为设计者应充分认识到地域文脉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区域城市的公园景观采取不同的设计思路,将各个地域的文脉得以体现和传承。
探究园林景观设计摘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复杂,需要园林景观规划的许多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与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相结合。
我国园林景观规划的发展速度和相关技术的不成熟,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环境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探究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对居住区环境的利用和发展,通过运用我国传统的设计理论与现代的规划技术理论结合的方式,探寻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环境发展道路。
关键词:园林景观规划环境景观技术措施一、引言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现状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人们生活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对于生活、工作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园林景观设计人员仅仅凭借以往的经验和技术来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灵活的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时能与周围的环境完美结合,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关系,建立一个拥有文化内涵和生活舒适的理想的园林环境空间。
因此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做到资源的节约、景观和周围环境协调、中国传统规划和西方的规划设计手法能完美的结合等要求。
二、绿化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在现代的城市居民心中,园林景观的意义已经不仅是用于游玩或者休息的场所了,它还拥有着环境保护以及放松心灵的功能。
园林景观中的绿化植物不仅仅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工具,而且还拥有净化空气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起到减低噪声及调节空气湿度等功效。
然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对于绿化类的园林环境不能盲目的追求宏大的园林景观,而是应该使我们设计的园林景观能融入自然;由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不同的气候环境,因此在进行绿化类的园林景观设计时不能只是模仿,而应该自己的特色;园林景观在设计建造时不能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不能对园林中的绿色植物进行随意的配置,要保护园林中植物的多样性。
三、园林景观对于城市的作用园林景观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园林设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体现,对于城市的生态魂晶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是城市必不可少的一种景观形式。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标题:风景名胜区规划引言概述:风景名胜区是指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景区,其规划对于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旅游体验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自然资源保护1.1 合理规划景区边界:通过科学研究和实地勘察,确定景区的自然边界,合理划定保护区域,保护珍稀植物、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2 采取生态修复措施:针对已经受到破坏的自然景观,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植被恢复、水体管理等,以恢复自然景观的原貌和生态平衡。
1.3 引导游客环保旅游:设置环保宣传牌、设施和导游解说,引导游客遵守旅游规则,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二、旅游设施建设2.1 交通便利化:规划和建设交通枢纽,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和路线,方便游客到达景区,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2.2 客户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的客户服务中心,提供游客咨询、购票、导览等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和旅游体验。
2.3 住宿和餐饮设施:合理规划和建设酒店、民宿和餐饮设施,满足游客的住宿和用餐需求,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三、文化遗产保护3.1 修复和保护古建造:对于景区内的古建造,进行修复和保护工作,保持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3.2 文物展示和解说:建设文物展示馆和解说中心,通过展览和解说,向游客介绍景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3.3 传统文化活动举办: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如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等,传承和宏扬当地的传统文化。
四、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4.1 旅游产业发展:通过景区规划,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吸引投资和人材,提升当地经济水平。
4.2 就业机会创造:景区规划中注重就业机会的创造,提供多样化的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
4.3 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在景区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平衡旅游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结论:风景名胜区规划是保护自然资源、提升旅游体验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简介: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
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
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关键字:园林,景观设计,毕业,论文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
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
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1.生态设计居住区的绿化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民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开阳县地处贵州省中部,位于云贵高原东侧梯状斜坡黔中隆起地带,总的地势特征是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势起伏大,最高海拔1705.2米,最低海拔506.5米,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切割剧烈,形成了开阳气候的多样性。
年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35.4℃,极端最低气温-10.1℃,年均雨量1258.8毫米。
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摘要:为了增强居住小区整体景观的和谐性,应完善与优化绿地景观设计工作,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人性化理念,以提高景观设计的协调性与整体性。
为此,本文就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1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所遵循的原则1.1人性化在居住小区内建设绿地景观,主要的服务主体为居民,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与健康需求,人性化原则是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1]。
因此,在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中,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其中,根据人们的日常需求来设计绿地景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分别从小区内的道路、娱乐设施以及植物配置等层面予以着手,旨在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1.2多元化新时期,人们的欣赏标准与审美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居住小区内的景观要求更高,若采用单一的植物、活动设施等会让居民产生审美疲劳,且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可以判定为绿地景观设计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应提倡景观设计的多元化,避免发生居住小区景观单一问题的产生,通过多元化的设计,能及时缓解居民的工作与生活压力,能为居民消除精神负担。
1.3协调性对于居民小区而言,在绿地景观设计与规划时,必须保持统一的风格与主题[2],实现景观设计的统一性与协调性,能从视觉感受与心理上更为舒适,通过绿地景观的合理化设计,紧密联系整个小区,可大大增强景观的视觉效果。
2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方法2.1优化小区内的道路设计在居住小区中,道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旨在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合理设计道路系统是重要要求。
小区内的道路系统主要是由主干道、宅间小路以及组团路等构成的,宅间小路主要设计在整个道路系统的末端,且与每座居住楼连接,主要能容纳行人或自行车,其占地面积较小,横向宽度小。
在主干道上会常常有过往的车辆、电动车以及出租车等,设计师在对道路景观设计时,必须从安全的角度予以着手,能保证居民活动的安全性,优化道路的设计形态,以保证居民居住的安全性。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标题:风景名胜区规划引言概述: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者历史文化景观为主要资源,具有较高旅游欣赏价值和开辟利用潜力的地区。
规划是风景名胜区开辟利用的基础,旨在保护和提升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同时满足游客的需求。
本文将从五个部份分析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规划内容、规划原则、规划实施和规划效果。
一、规划的重要性1.1 保护自然环境: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系统、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
规划将合理规划遨游路线,避免过度开辟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1.2 保护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规划要保护这些遗产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历史建造、文物等资源,提升景区的文化价值。
1.3 促进经济发展:风景名胜区规划不仅要保护环境和文化,还要兼顾经济发展。
规划可以引导合理的旅游开辟,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二、规划的内容2.1 景区整体布局:规划要考虑景区的整体布局,包括遨游路线、交通设施、停车场等。
合理的布局可以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和遨游效果。
2.2 环境保护措施:规划要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植被恢复等。
这些措施可以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2.3 设施建设:规划要考虑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设施的规划。
这些设施可以提供便利的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规划的原则3.1 可持续发展:规划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利益统一起来。
规划要考虑长期发展,避免短期利益对景区造成的伤害。
3.2 公众参预:规划要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公众参预的方式制定规划方案。
这样可以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3 综合协调:规划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协调景区内外的利益关系。
规划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进行密切合作,形成合力。
四、规划的实施4.1 制定详细规划方案:规划要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而闻名的地区。
它们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旅游者,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目标和方法,并以某虚拟风景名胜区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1. 经济发展: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有助于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合理规划和开辟,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2. 文化保护:风景名胜区规划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
通过规划,可以保护历史建造、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提升风景名胜区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3. 生态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区通常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三、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目标1. 提升旅游体验:规划应注重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包括景区交通便利性、景点布局合理性、旅游设施完善性等方面。
通过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
2. 保护自然景观:规划应注重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包括山水、湖泊、森林等。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减少人为破坏,保护自然景观的原始美和生态功能。
3. 传承文化遗产:规划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建造、文化景点和传统手工艺。
通过规划,可以将文化遗产融入风景名胜区的发展中,提升其文化内涵和独特性。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方法1. 调查研究:在规划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了解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等情况。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应包括景区布局、旅游设施建设、文化保护等内容,确保规划的全面性和可行性。
3. 实施规划方案:制定规划方案后,需要有序地实施。
浅谈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居住区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自然景观或简单的人造景点演化出各种功能型和文化型景观。
新型景观的大量出现,不但满足了人们对居住区文化、艺术及情感功用的需要,并且阐述了人们对审美、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本文从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入手,说明了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阐述了设计景观的一般原则,希望对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和设计工作起到参考和借鉴的作用,同时丰富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和设计的经验。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概念;原则abstract: with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the urban community landscape has changed very greatly, from natural landscape or simple man-made site evolution of all kinds of the functional and culture form landscape. the new landscape emergence, a lot of not only satisfy the people in residential areas, culture, art and emotional function needs, and sets forth the people to the aesthetic,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from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related concept,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expounds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landscape design, and i hope to urban commun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work play a referenceand reference role, and rich city communit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experience.key words: the city residential area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ncepts; principle中图分类号: 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前言:历史悠远的中国有着丰富的景观资源,并且具有中国的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居住区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自然景观或简单的人造景点演化出各种功能型和文化型景观。
浅谈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园林设计应用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景观规划中的园林设计,提出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景观规划园林设计在现代高层建筑密集的大城市,在市场商业竞争上确有许多优势,大城市是隐形炸弹,是病毒温床,“三废”污染严重,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公害。
解决这种公害,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城市景观规划、城市园林设计与绿色生物系统工程结合起来。
1 城市景观规划的原则和基本特点1.1 城市景观规划的原则1.1.1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以人为本,体验为先要建成生态型园林城市,仅仅依靠建设绿地是不可能实现的。
应解决好保护和利用、改造和恢复的关系,保护生态系统,利用自然环境,在经济政策制定及城市建设中,避免以损害环境利益为代价的经济短期增长模式及不合理的城区过度开发,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物质生产、能量流动高效及畅通。
城市绿地的服务对象是市民,其最终的目的是为市民创造休娱身心的美好体验(感受),规划的最终结果以实施为手段,以体验为目的。
1.1.2 系统整合,城乡一体;景观分区,风情各具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的规划方法,将城市绿地系统化,实现整体效益大于局部效益之和的绿地效应。
同时,将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绿化紧密联系,把城市当成一个大花园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生态环境。
根据现状自然环境条件,规划出不同的景观分区,各区在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形成本区个性化的自然、文化风貌。
1.1.3 绿团隔离,森林围城;经济绿地,健康绿地以绿地斑块为点,以生态植物廊道为线,以城区及城郊自然植被基质为面,让城市溶解于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溶解于自然的田园之中,以高树浓荫隔离城市,形成森林围墙、城林合一的景观格局。
规划中应注意协调“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土地利用”三者间的联系,通过合理利用土地,使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互为促进,以环境拉动经济,以经济促进环境。
在植物树种规划中,突出“健康绿地”的概念,即选择在本地生长健壮的植物品种,以形成生机勃勃、绿意葱茏的健康植物景观。
景观园林论文(5篇)景观园林论文(5篇)景观园林论文范文第1篇在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基础中不断地的引入各种先进的园林施工工艺。
各个城市的特点和当地的地域风情都得到极大的重视。
尽管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果,但其也存在肯定的问题。
第一,园林景观设计人员素养参差不齐,整体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殊是和西方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人员无论是在设计理念上,还是在设计水平和整体规划布局上,都存在巨大的差距。
其次,在园林景观建设方面,其相关建筑技术比较落后,施工工艺有待创新。
特殊是园林设计是近年来最新的设计产业方向,其建筑施工的技术、工艺技术等手段还没有形成独特的体系,大多沿用旧式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法,细化设计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第三,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理念没有将生态环境和设计有效的统一,往往会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
第四,城市景观设计中人文元素突出不够。
第五,园林景观设计中使用的植物往往没有完全考虑其自身的生长特点,后续养护力量不足,导致相应的景观使用寿命不长。
2现代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人文倾向性分析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与整个城市的进展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紧密联系。
任何城市的人文特点,地域风情都可以从城市园林景观中透射出来。
特殊是现阶段各个城市都乐于将整个城市的人文理念作为一个城市特色品牌呈现出来,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景观设计都融进了城市的人文特色。
如江南很多城市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注意突出江南水乡的人文特色。
园林景观中搭配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小路搭配绿色的植被,释放着整个江南水乡的人文主义情怀。
而北方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搭配宏大的建筑人文特色。
四合院协作着大花园,无不展现出北方城市的雄峻。
如何能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把人文倾向完善的融入进去,这也是值得深化探讨的一个问题。
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多少文化底蕴和内涵。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任何城市都不缺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论文3篇第一篇一、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过于强调形式,忽视景观功能性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一些设计过于强调景观的外在形式,忽视其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忽视人的需要和感受。
例如,目前水景已成为小区环境景观的重点,有的开发商要求建设大面积的水景。
水景虽会带来活力,但其运用应恰到好处,不能求大、求多,否则会产生不良的负作用。
水面过大,占用居民活动面积。
而且由于蒸发、渗漏、卫生清洁,需要经常补水、换水,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增加物业管理的难度和费用。
在材料的运用上,一些设计者为追求形式上的构图、近期效果,大量使用自然树木,导致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由于树木在短期不易恢复,生态效果和观赏效果都达不到要求。
此外,过多运用镜面花岗石、火烧板等,镜面花岗石不防滑,雨天会给居民造成伤害,而且不透水,对地面排水、周围植物的生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增加建设费用。
(二)强调硬质景观,忽视软质景观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特色和效果,更要注重环境的生态性。
现在很多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为了达到新颖、突出、快速见效的目的,过多强调硬质景观的建设,如设置大面积铺装,过多的喷泉水池、雕塑小品、亭台建筑等,大大缩小了绿地面积,忽视了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特点和景观特色,无法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缺少富有季相变化、色彩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同时,也会造成建设经费上的不合理现象。
(三)简单模仿,忽视景观的本土特色目前,许多居住区景观设计忽视了住区所在地的地域特征,包括住区外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长期形成和积淀的传统民风、民俗特征,历史文化遗迹等人文景观特征。
比如在居住区建设中,常出现大动土方的现象,不论现状条件如何,先挖山填水,再在平地上创造人工地形,没有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一些设计师对基地的传统文化涵没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只是简单照搬国外的设计。
在植物选择上,未考虑其生长习性,只顾引进一些新奇的植物,对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乡土树种运用较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使居住区环境景观缺乏地域特征和本土特色。
景观规划设计论文15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景观规划设计论文摘要: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面较广,对个体的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在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要遵循自然生态法则,充分考虑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将景观、植被与环境融合起来,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提高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水平,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论文设计景观规划设计论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要点1城市滨水公共空间设计原则1.1公共性滨水区历来是公众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
无论是节日庆典、宗教礼仪,还是娱乐活动,人们总喜欢选择滨水地区。
恒河河畔的宗教仪式、汨罗江的龙舟比赛、巴林水滨的晚间野餐,抑或名古屋供奉神灵的“热田祭”等都是以滨水地区作为活动的场所[1]。
滨水区作为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应该作为社会的共有财富进行分享,不应让私人或少数利益团体占有。
所以,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遵循“共享”原则,强调土地紧凑利用和公共设置的合理配置,尽可能地将亲水的空间还给公众,还原滨水空间的“公共性”这一基本属性。
1.2可达性滨水区是陆地和水域的交界区域,这个区域的交通是尽端式交通,且因平行于水系的道路使得滨水公共空间成为相对独立的地块。
因此,组织合理的路网,让使用者能快速到达滨水空间,并能够在其中穿行,其交通的便捷程度,是滨水公共活动的保障,也是保持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保障[2]。
1.3实用性滨水区作为公众活动的主要载体,不应该仅具备观赏或者防洪的单一功能,其具有的功能特点应该是多样化的。
应满足来此活动的不同人群的公共活动需求,如观光的游客需要具有特色的景观风貌;周边工作的白领需要短暂的茶歇场所;居住在附近的孩子需要可以让他们攀爬、游戏的场地。
遵循此原则,可以使滨水公共空间具有长久的吸引力和人气。
1.4识别性识别性是通过强调空间的形式与特征,赋予空间个性,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强化人们对该空间的记忆。
园林景观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谈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2、生态环境保护下的城市景观设计3、生长型景观下的景观设计4、谈地域植物对园林景观特色形成作用5、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及策略全文总字数:17948 字篇一:谈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谈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摘要:在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塑造之间的融合发展是缓解城市生态污染压力的有效措施。
本文所提出的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融合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并且笔者从园林、植物、交通、水体、空间尺度和景观布局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旨在为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逐步实现宜居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融合发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也是逐步实现宜居性城市的前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激增,导致城市用地矛盾日益尖锐化。
同时,高层建筑物与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利用导致城市污染日趋严重,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面对上述问题,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的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了城市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加强了城市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融合。
这不仅提高了建筑物周边的绿化覆盖率,而且对提升建筑物周边景观品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融合优势分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即在今后城市的发展中,不仅要加强城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且要以“绿色发展”为基础将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建筑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品质。
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发展是逐步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和宜居性城市的基础。
二者的有效结合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为逐步实现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②改善我国建筑环境,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体现了绿色建筑理念的基本思想,即推动了绿色建筑发展理念的落实与贯彻;③为构建美丽中国和宜居性生态城市奠定了基础,显著地提升了建筑物周边生态环境品质,为居民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④将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建筑设计理念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人文建设精神,为逐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奠定了基础;⑤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发展,是“立体绿化”发展理念的基础,也是逐步提高空中绿化率的基础,对有效消除“城市热岛效应”,降低空气污染城市,降低噪声污染和光污染,以及改善空气湿度和城市居住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它们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传承文化遗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论文旨在探讨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并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背景1. 风景名胜区的定义和特点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独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地区,吸引游客观光和休闲。
其特点包括自然景观的多样性、文化遗产的丰富性、游客服务设施的完善性等。
2. 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性风景名胜区规划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游客体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方法1. 数据收集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收集关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当前风景名胜区的现状、问题和需求。
3. 规划设计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景区布局、景点开发、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内容。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内容1. 景区布局合理划分景区的功能区域,如游客服务区、景点区、休闲区等。
同时考虑游客流量、景点分布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确保布局合理。
2. 景点开发根据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和游客需求,选择合适的景点进行开发。
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提升景点的观赏性和互动性。
3. 交通规划合理规划交通网络,确保游客能够便捷到达各个景点。
同时,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环境保护制定环境保护措施,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
禁止破坏性开发活动,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五、案例分析以某风景名胜区为例,分析其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划实施的经验教训。
六、结论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游客体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然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城市园林景观论文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主要的问题分析1.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模式缺乏创新性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也随之推进。
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是一项突出的任务,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占据核心作用。
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其园林景观总的来说的产品设计。
其中,城市园林景观的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美观度。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有具有一定一定的创造性和个性化,需要通过相关的设计风格充分地体现出一所城市精神面貌。
也就是说,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发挥出其独特的设计风格,通过出这种设计能够体现出城市的美观。
然而,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缺乏个性化和创造性,通常是模仿国外的方式进行城市建设,进而无法表现出高竞技状态园林自身的特性,无法将城市文化底蕴深深感动深深地进行体现。
因此,我国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缺乏创新性、个性化的方法论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城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逐步完善与改进。
1.2城市园林景观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缺乏长远的规划合理有效的设计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对于全面推进城市建设意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极其深远的具有。
然而,在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发展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主要的原因是,中会进行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体来中,设计者对于城市发展的意识程度不够到位,缺乏专业性的设计理念,有时没有吻合其意识到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对于城市化建设和人们生存环境的存改造就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因此,无法有效地发挥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园林设计的具体作用。
当前我国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把大量的注意力放在了表达方式设计形式上,设计着重考虑园林景观没有对于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与作用,没有与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透彻进行仔细地认知,只是综合考虑当前的利益,设计理念缺乏长远的规划,进而对于城市的发展小城镇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1.3城市亭台楼阁设计无法体现出城市的校园文化性与文化底蕴通常难以情况下,一个城市的城市化需要从园林景观的设计开始,而园林景观外观设计应该人首先从人的角度和需要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建设与园林景观设计都应该与人类推进发展相协调,全满满足人的需要,进而为人们身心健康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存环境。
路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论文1城市滨江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城市滨江道路景观取得了一些效果,生活在滨江区域的人们享受到了很多其他场地没有的特色景观.为了完善滨江道路的设计理念,更好地对山地城市滨江道路进行设计,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滨江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滨江道路路面高程设定偏高.这是由于防洪标准定位过高造成的,拉远了人与水面的距离,同时也加大了工程成本.应该在满足交通、防洪、景观功能的同时,在空间上进行渗透,提高亲水性.即使在枯水季节也仍然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横断面上以自然放坡为主,尽量避免生硬的结构物,将景观意识融入护岸设计.(2)道路设计手法过于生硬.过直或过宽的道路,硬质铺装太多,缺乏与山水自然环境的结合.包括与市政道路的衔接,道路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竖向规划,与相交道路路口的竖向相协调.道路竖向设计与周边开发用地场坪的标高尽量一致,避免开发用地场坪填方过大而造成投资增加.(3)对滨水道路环境应提供的城市休闲活动空间考虑不够充分,空间和道路的设计应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生活综合功能.2城市滨江道路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2.1自然生态设计所谓自然生态,指的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在自然界,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而生态设计视野中的自然生态设计即是通过对大自然原始风貌尽可能地保护和改造,使其更好地适应人类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城市滨江道路景观规划中,自然生态设计需要将环境因素纳入规划设计之中,进而为景观规划的制定提供决策,因此也属于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的一种.从理论上讲,由于自然生态设计观念的介入,城市滨江道路景观规划从一开始便要求在其全部过程中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因素,使各种保留自然生态的原始景观得到维系和保护,并最终设计出一套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景观规划系统.也就是说,在进行滨江道路的景观规划之前,便需要“逐渐融入生态学的观点,冀图从大尺度、高层次上探寻‘健康的城市’,创造宜人的建筑环境。
黄龙溪古镇内部交通状况调查摘要:景区内部交通是限制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
本文针对黄龙溪内部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列表法将调查结果与文字描述很好的结合起来,并将新镇和老镇在交通状况方面进行对比,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别,并指出导致如此区别的原因。
最后指出古镇交通状况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字:黄龙溪古镇交通状况调查前言: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六大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业发展的命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多,游憩需求迅猛增长,大量的出行不仅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也给旅游区内部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
旅游区内交通状况与旅游区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适宜的交通尺度与配置能给人亲近舒适的感觉,吸引后续游客,促进该地旅游区的发展。
研究背景:2015年6月25日,我们在XXX老师的带领下,去黄龙溪古镇进行景观生态规划的课程实习,我们组分到的内容是黄龙溪交通状况调查,所以我们分小队对新老镇的交通状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古镇有一部分为新修仿古的,所以将整个古镇分为老镇和新镇两个部分。
研究区概况: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南部边缘,东经103°58’,北纬30°17’,距成都市区42公里,距双流县城34公里、华阳镇28公里,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是成都市郊区新的旅游热点,是以旅游业为主,商贸服务业为辅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
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级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成都市旅游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成都市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该镇属四川省历史文化古镇及省级旅游风景区。
古镇不仅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还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影视摄影基地。
古镇主要特色是:古街、古树、古庙、古水陆码头、古建筑和古朴的民风民俗。
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国家级环境优美小城镇。
素有“影视城”、“中国好莱坞”之称。
1 古镇内部道路黄龙溪内部的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交通系统和步行交通系统,其中以步行交通为主,机动车交通为辅。
对古镇内部道路的调查主要从基本情况(拐点个数、交叉点个数)、道路景观(道路标识个数、道路破损情况、道路景观整体性)、道路照明情况、道路安全(人行道地面铺砖质量、人行道地面铺装是否利于行走、无障碍设施布置情况——盲道、轮椅通道)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并将调查对象细分为新镇道路和老镇道路,每种道路又细分为主干道和次干道。
1.1新镇道路1.1.1主干道此处主干道是指道路通视度好,道路相对而言比较宽,一般是游客行走的主路。
新镇主要有五条主干道,分别为川西民居文化街、镇龙街、学府路、月牙街和川龙街。
川西民居文化街是进入景区的第一条路,整个道路景观较好,绿化较好,且具有很多与古镇文化相关的小品建筑,街道两边少商业。
镇龙街是整个古镇最热闹的地方,这条街被一条黄龙溪分成两半,街的两边分布着很多的商业,主要是卖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衣物、丝绸以及小吃等,我觉得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他们的小吃——一根面,一碗面里面只有一根面条,而且是手工制作的。
黄龙溪是该镇的特色之一,因为水干净凉爽,几乎所有的游人都会到溪流中游玩,溪中除了有一些水景观以外,还有一些水景小品,如水车、转磨等,他们均以水流为动力源。
综合几条主干道,其中学府路的弯曲度最大,且交叉点最多,为7。
整个新镇地面铺装相似,质量较好,破损情况较少,同时维护情况也比较好。
但是在整个新镇都没有设置无障碍设施,不利于盲人以及残疾人的行走。
新镇主干道调查情况基本情况道路景观道路照明情况道路安全主干道拐点个数交叉点个数道路标识(个数)道路破损情况道路的维护情况道路景观的整体性(分为优、良、中、差)路灯总数及实际照明数人行道地面铺装质量(磨耗性、褪色性等)人行道地面铺装是否利于行走无障碍设施布置情况(盲道、轮椅道等)川西民居文化街1 2 2 优30/30 铺装类型相似,防滑效果好,新镇维护较好,。
利于行走无镇龙街0 4 11 1 1 优30/50 学府路 1 7 1 1 1 差15/16 月牙街0 2 1 1 2 中14/15 川龙街0 2 1 1 中15/151.1.1次干道次干道一般指那些比较窄、比较短、人流量较小的街道。
黄龙溪新镇的次干道共有5条,分别是景溪路、相君街、龙太子巷、玉龙巷、玉凤巷,分布在主干道的两旁。
次干道和主干道比起来在各方面都差了很多,比较明显的就是道路绿化景观,次干道道路绿化很少,一般是乔木,而有的次干道几乎没有绿化。
次干道也没有布置无障碍设施。
新镇次干道调查情况基本情况道路景观道路照明情况道路安全次干道拐点个数交叉点个数道路标识(个数)道路破损情况道路的维护情况道路景观的整体性(分为优、良、中、差)路灯总数及实际照明数人行道地面铺装质量(磨耗性、褪色性等)人行道地面铺装是否利于行走无障碍设施布置情况(盲道、轮椅道等)景溪路0 3 1 1 1 差14/15铺装类型相似,防滑效果好,新镇维护较好。
利于行走无相君街0 2 1 1 中15/20龙太子巷0 2 1 中17/20玉凤巷0 2 1 1 中19/19玉龙巷0 2 1 1 中15/151.2老镇道路1.2.1主干道老镇的主干道有5条,分别是复兴街、仿清街、黄龙新街、下河街、上河街。
进入老镇,就是一个岔路口,有三条路在这里交汇,分别是复兴街、黄龙新街和仿清街,其中复兴街与黄龙新街平行。
老镇道路的两边零星的分布着一些商铺,除了一些普通的商铺,还有一些特别的商铺,比如打铁铺等,这种商铺是没有什么收益的,不过这是古老的工艺,比较符合古镇的形象。
老镇的街道宽度只有2.5m左右,且绿化景观不好,只有零星树木分布。
老镇主干道调查情况基本情况道路景观道路照明情况道路安全主干道拐点个数交叉点个数道路标识(个数)道路破损情况道路的维护情况道路景观的整体性(分为优、良、中、差)路灯总数及实际照明数人行道地面铺装质量(磨耗性、褪色性等)人行道地面铺装是否利于行走无障碍设施布置情况(盲道、轮椅道等)复兴街0 2 2 5 2 中19/20铺装类型相似,防滑效果好,维护较差利于行走无仿清街0 6 2 良12/20黄龙新街0 3 4 2 良15/25下河街0 5 3 1 良10/15上河街0 3 2 2 良20/221.2.2次干道老镇有5条主要的次干道,即正街、扁担街、镐杆巷、蓑衣巷和鱼鳅巷,除此之外还有担水巷等极小的巷子,有的都很难容一个稍微体型大的人通过。
几条主要的次干道中,其中正街的交叉点最多,两边分布着其他小巷。
老镇次干道调查情况基本情况道路景观道路照明情况道路安全次干道拐点个数交叉点个数道路标识(个数)道路破损情况道路的维护情况道路景观的整体性(分为优、良、中、差)路灯总数及实际照明数人行道地面铺装质量(磨耗性、褪色性等)人行道地面铺装是否利于行走无障碍设施布置情况(盲道、轮椅道等)正街0 6 1 1 差12/20铺装类型相似,防滑效果好,维护较差利于行走无扁担街0 2 1 差10/20镐杆巷0 2 1 差13/20蓑衣巷0 2 1 差12/13鱼鳅巷0 4 1 1 中11/151.3 新老镇之间的比较以上是新镇、老镇街道的基本情况。
通过将两个街区的比较,新镇的绿化以及街道质量等方面的内容明显比老镇好,而且街道的宽度也较宽。
但是新镇的商业气息太过浓重,而且和其他古镇相比没有特色,老镇虽然也商业化,但气息没有老镇严重,而且老镇保留了一些古老的手艺店,更有古镇的韵味。
事实上,新镇全部都是新建的,只是对其进行了仿旧处理,而老镇则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现在仅对其进行了加固处理,同时为了保证街道的美观,还加了少许以前没有的建筑。
1.4 道路的分类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把风景区的道路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亲水性道路、探险性道路和赏景性道路,具体分类如下表所示。
风景区道路应用形式目的形式应用亲水过水架桥、沿溪沿路,以宽阔的水面为主景,沿着蜿蜒曲折的水岸线设置环湖或环岛游览步道溪谷两侧或大水面修建游览步道的传统方式探险以原生溪石、悬崖峭壁、索桥、浮桥为游步道的主要构件溪谷上方或贴壁而行的游览方式赏景遇景修台或选择最高或次高峰作为落脚点,沿一条合适的等高线开辟环山步行道欣赏山峰的群体美或沟谷、植被等自然景观的形态美根据调查,黄龙溪古镇共有亲水性道路5条、探险性道路12条、赏景性道路13条。
亲水性道路主要分布在镇龙街、滨河休闲长廊,是古镇的特色所在,而赏景性道路则分布在古镇的各个地方。
2 停车场在黄龙溪古镇的入口处有一个大型的停车场,也是我们调查的主要场所,因为还不是旅游旺季,所以里面的车辆并不多。
从整体上看,黄龙溪古镇的自行车停车位较少,或许这也与它骑游开发不完善有关,当然这也可能与其高低不平的地形有关。
停车场停车情况个数停车情况自行车停车位 1 18私家车停车位正规900客车停车位 1 14非机动车303 交通工具古镇交通工具根据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古镇内部交通工具和古镇外部交通工具。
3.1古镇外部交通工具古镇外部的交通工具主要有三种,即公交车、客车和私家车,因私家车主要为私人服务,在这里不做讨论。
到达黄龙溪古镇的公交车共有两路,808路和821路。
808路公交车由双流客运中心出发到达黄龙溪客运站,途经公兴镇和永安镇,该公交车每15-20分钟一班,全程55分钟,仅需2元钱。
821路车公交车由华阳客运站出发,经公兴镇和永安镇到达黄龙溪客运站,该公交车每15-20分钟一班,全程45分钟,比808路时间稍短,价钱一致。
我记得以前还有一班从茶店子出发到黄龙溪的公交车,现在貌似没了。
客车也是到达黄龙溪古镇的可选交通工具,其中主要是一些旅游公司呢的大巴,客运站的客车来自四面八方,因距离不同,当然价格也不一致。
古镇外交通工具利用情况公交客车多少路808路821路日平均到达景点车次淡季10辆以内不定旺季50-60辆价格(元)全程2元全程2元早班车时间8:30左右间隔时间15-20分钟15-20分钟末班车时间20:00左右开车间隔6:30-18:30/19:00 6:00-18:30路程时间55分钟45分钟起始车站双流客运中心华阳客运中心3.2古镇内部交通工具古镇内部主要有四种方式,分别是电瓶车、电动三轮、人力三轮车和自行车,其中电动三轮主要是供古镇内部居民和商家运货等使用的,人力三轮主要是拉客使用的,电瓶车是古镇居民代步的工具。
根据调查,各种交通工具所占比例如下图所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人力三轮车所占比例最大为50%,所占比例最小的为电动三轮车,仅为10%。
其实在古镇内部,大部分的游人都是步行游览,而这主要受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