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活动课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教案模板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教案换手段。
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货币扩大经营,开拓新的市场,而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因此,许多欧洲人都渴望黄金。
而当时恰好有一本书告诉他们可以去哪里找更多的黄金,它就是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我们一起看看马可·波罗是怎么说的:材料二: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马可·波罗行纪》冯承均[译]【设问】哪里有大量的黄金呢?没错。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可·波罗向欧洲人描述了东方国家无穷无尽的财富,包括无限黄金、还有当时在欧洲极受欢迎的香料。
除了这些,《马可·波罗行纪》中还描述了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巨大的商业城市,华丽的宫殿建筑。
这些吸引人的描绘更激起欧洲人到东方寻找黄金、获取香料等商品的热情,使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社会的热潮。
以上就是欧洲人为什么有一个“东方梦”的主要原因。
我们可以看出欧洲人的梦想很美好,不过,现实又是如何呢?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则材料:材料三: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兴起,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比原价高8-10倍)。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教师:可惜,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首先,由于有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这些中间商赚差价,欧洲人购买东方商品要付很高的价格;其次,令欧洲人更头疼的是,在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道,土耳其人向商人征收高额的关税,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加昂贵了。
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即使遇到困难、更大的困难,欧洲人还是没有气馁。
既然传统陆路无法行通,欧洲人决定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总结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
另外,展示迪亚士的话,补充探寻新航路的宗教原因。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方案一:新闻发布会──哥伦布横跨大西洋自古希腊以来的学者,以及那些亲眼见到船只和陆地在圆圆的地球边缘消失的水手们,都相信地球是圆形的。
果真是如此,那么不论向东或向西航行,都可以到达亚洲。
哥伦布试图说服有钱的赞助者们相信,向西航行“遇到顺风,几天之内”就可以到达日本和中国,那里有黄金、白银。
但葡萄牙人没有给予他帮助,英国国王和法国国王也对这种冒险事业不感兴趣。
1492年已经41岁的哥伦布得到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带着三条小船出发了,他们横渡茫茫的大西洋,到达了欧洲人过去不知道的一块“新大陆”。
哥伦布误认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他不仅发现了“新大陆”,而且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
这一消息震惊欧洲,发现的过程如何?发现了黄金与白银吗?航行一定艰辛、惊险、刺激吧?让我们来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好吗?一、活动形式通过新闻发布会形式,重现哥伦布航海探险的经过。
二、活动目的哥伦布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为新航路的开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同时,他也是一位殖民者,他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为掠夺财富。
通过这一活动,主要让同学们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目的和过程。
三、活动步骤1.全班推举一名同学作为新闻发言人,若干名同学分别担任西班牙王室代表、船队代表、美洲代表等参加新闻发布会;其他同学作为记者。
2.推举一名同学作为主持人。
3.搜集资料:充分利用图书馆中的相关书籍、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搜集相应的资料。
4.制作、剪辑新闻发布会所需图像材料。
例如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历程具体分为四个场景:出发时的场景、航海途中的艰辛场景、到达美洲后的活动场景、回到欧洲的场景。
5.召开新闻发布会:由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新闻发言人做主题发言,记者自由提问了解具体情况,各位代表回答。
6.教师总评:对整个新闻发布会做一个整体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历史事件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目录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 3 课华夏之祖活动课一寻找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 4 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 5 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 6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 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 课“秦王扫六合”第11 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 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 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 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 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8 课三国鼎立第19 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 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1 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第 2 课“贞观之治”第 3 课“开元盛世”第 4 课科举制的创立第 5 课“和同为一家”第 6 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8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 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 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14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 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16 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 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18 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0 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1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22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 1 课鸦片战争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 3 课收复新疆第 4 课甲午中日战争第 5 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 6 课洋务运动第7 课戊戌变法第8 课辛亥革命第9 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 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1 课北伐战争第12 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 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4 课难忘九一八第15 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16 课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 课内战烽火第18 课战略大决战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 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20 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 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22 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 1 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 2 课最可爱的人第 3 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 4 课工业化的起步第 5 课三大改造第 6 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 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 课改革开放第10 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 课民族团结第12 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13 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4 课钢铁长城第15 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16 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 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18 课科学技术成就(二)第19 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第20 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活动课三20 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 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 1 课人类的形成第 2 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 3 课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 4 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 5 课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 6 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7 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8 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9 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0 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第11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12 课美国的诞生第13 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第14 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15 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 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 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8 课美国南北战争第19 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 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21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22 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23 课世界的文化杰作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第 2 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 3 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 4 课经济大危机第 5 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 6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 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 课美国经济发展第9 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 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 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 课亚非拉的奋起第13 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 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 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 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 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 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 课现代音乐和电影活动课四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 课)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第15课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意义。
一、学习目标1.小组合作编排哥伦布伊莎贝拉女王的历史短剧,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必要性)和条件(可行性);2.能在地图上指出新航路的主要航线,初步感知探寻新航路对世界的带来的变化;3.结合相关航海日记、相关视频,知道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有关事迹,感受航海家的航海精神;4.对比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培养历史时空和世界观;5.分析、归纳史料,探讨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树立历史辩证思维。
二、教材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1500年(或16世纪前后)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课程标准也把这段时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本课学习的《探寻新航路》便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活动之一,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经济领域发生的重要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形成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整体,在世界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教材地位:本课选取了人物图片和有代表性的资料,以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哥伦布远洋探险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为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作用,以及航海家勇于探险、勇于创新等精神。
最后正确评价探寻新航路的影响。
四、重点难点重点: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哥伦布发现和麦哲伦环球航行;难点: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探寻新航路的影响。
五、课前准备1.搜集图片、文字等相关资料,制作课件与的学案;2.要求学生预习主要航海路线,在地图上写出船队的出发地(国家)、途径的海洋、地名,终点(地名)等,收集与此次航行或航海家有关的事迹。
五、教学设计六、教学反思1.课前准备能营造气氛,帮助学生进入状态。
2.导入引用地球仪、地图,构建时空观念,迸发探索的欲望。
3.短剧表演,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活跃课堂同时,也使问题的解决更有效。
4.展示力求做到一组介绍,他组知道,边汇报,边板书概要,从而达到目标。
第15课探寻新航路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掌握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识记杰出的航海家及其航行的路线。
3.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难点正确认识和评价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5-17世纪,欧洲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其中最著名的是哥伦布。
这些人为什么要去海外探险?这些探险活动产生了什么后果?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来一探究竟吧。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教师:从15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二百多年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侵略扩张活动,史称“新航路开辟”。
结合下面史料,分析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史料1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史料2东方某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马可·波罗游记》史料3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引发欧洲商业危机。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史料,结合教材分析探寻新航路的原因。
学生1:原因之一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学生2:马可·波罗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
学生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更加昂贵。
因此,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强调:商品经济的发展激起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这是探寻新航路的根本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这是探寻新航路的直接原因。
初三历史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初三[X]班。
4.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5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反应。
同学们眼睛都亮晶晶的,明显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电影中的情节,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新航路开辟(10分钟)教师活动。
老师打开PPT,上面有一张世界地图。
老师拿着教鞭指着地图说:“同学们,咱们先来说说新航路开辟。
在15 16世纪的时候啊,那些欧洲的航海家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探险家,他们为啥要冒险出海呢?一方面是为了寻找通往东方的新商路,因为当时东方有好多好东西,像丝绸、香料啥的,在欧洲可值钱了。
另一方面呢,那时候欧洲人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就想知道地球到底有多大。
”然后老师详细地介绍了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这些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老师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比划着,比如说:“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到了好望角这个地方,就像在黑暗中摸到了一盏明灯,为后来的航海家们指明了方向。
”在说到哥伦布的时候,老师还打趣说:“哥伦布本来想去印度,结果误打误撞发现了新大陆,这就好比你本来想去超市买面包,结果走进了一家玩具店,虽然和预想的不一样,但也是个超级大惊喜呢!”学生反应。
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眼睛跟着老师的教鞭在地图上移动。
听到老师的打趣,同学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同时也对这些航海家的事迹印象更加深刻了。
有的同学还在本子上简单地画着航海路线图。
2. 早期殖民扩张(15分钟)教师活动。
老师话锋一转,说:“这些航海家们开辟了新航路之后啊,欧洲的那些国家就像发现了宝藏的大盗一样,开始对外进行殖民扩张了。
”老师举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例子,说:“西班牙在美洲那可是疯狂掠夺啊,把大量的金银财宝都运回欧洲,还强迫当地的印第安人干活,这可真是够坏的。
《发现新大陆》公开课教学设计发现新大陆公开课教学设计介绍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堂有关“发现新大陆”的公开课教学。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研究有关发现新大陆的历史和重要性,并了解当时的探险家和他们的贡献。
目标1. 使学生了解发现新大陆的重要历史事件。
2. 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引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研究的动力。
例如,展示一段影片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发现新大陆的好奇心。
2. 探索历史事件:介绍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事件,包括哥伦布的航行和其他探险家的贡献。
使用多媒体、图像和故事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和重要事件。
3. 学生研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探险家或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或其他资料收集信息。
在小组展示时,学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回答其他学生的问题。
4. 班级讨论:引导一场班级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发现新大陆的看法和理解。
鼓励学生提问和对不同观点的思考。
老师可以提供相关的问题或引导,以促进深入讨论。
5. 总结:通过回顾课程的重点和核心思想,总结本节课的研究成果。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和思考。
教学评估1. 小组研究成果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小组研究的质量、准备和展示技巧。
2. 参与度评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3. 作业评估: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他们对发现新大陆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扩展活动1. 观看相关电影:安排学生观看与发现新大陆相关的电影,例如《新大陆》或《大西洋传奇》。
2. 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对发现新大陆的看法和影响的短文。
3.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分角色扮演历史事件的参与者,通过模拟来了解当时的情境和决策过程。
以上是《发现新大陆》公开课教学设计的概要。
希望这个设计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第15课探寻新航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资本主义需要扩大海外市场。
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几位航海家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
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
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二)、讲授新课: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1、原因:①经济根源: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掀起前往东方实现黄金梦的“寻金热”;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之间商路受阻。
原来的商路被打断,欧洲人迫切需要打通到中国、印度的新的商路。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本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
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到了8—10倍。
——《世界史·近代史编》2、客观条件:造船技术的改进15世纪时的罗盘世界最早的地球仪二、哥伦布“发现”美洲1、向南航行绕过非洲到达东方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
历史初中教资教案
教学内容:哥伦布的航海发现
教学目标:
1. 了解哥伦布的航海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掌握哥伦布航行的主要路线和目的地;
3. 能够描述哥伦布的航海经历和成就。
教学重难点:掌握哥伦布的航海发现对世界历史的重要性,理解哥伦布航行的主要路线和目的地。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地图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哥伦布的航海发现,引导学生思考:哥伦布的航海发现对世界历史有何重要影响?
二、讲解(15分钟)
1. 展示地图,讲解哥伦布航行的主要路线和目的地;
2. 讲述哥伦布的航海经历和成就,引导学生理解哥伦布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贡献。
三、讨论(10分钟)
1.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如果没有哥伦布的航海发现,欧洲和美洲之间的历史发展会有怎样的不同?
2.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并对其他小组的观点进行讨论。
四、总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哥伦布的航海发现对世界历史的重要性;
2. 学生回答课堂提问,巩固学习内容。
五、作业(5分钟)
1. 布置作业:请学生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哥伦布的航海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哥伦布的航海发现对世界历史的重要性,掌握哥伦布航
行的主要路线和目的地。
在讨论环节,学生能够展开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理解他人观点。
通过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之《探寻新航路》教材分析:本课主要阐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几个方面。
在设计本课内容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视频、绘制地图等环节,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区分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进行一个知识的拓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客观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3、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分析,引用史料、地图等进行动态情景演示,加强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不同影响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模拟、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会历史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
平静时,大海像一个温柔的母亲,可当它时,强大海流便形成白色汹涌的漩涡,排空的巨浪将船只顷刻掀入海底,这个魔窟的世界会将人推入万劫难逃的地狱。
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活动课二哥伦布发现
了新大陆教案模板范文
1教学目标
1.体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相关历史、地理材料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整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2.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创造性地再现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和表达能力,并体会历史人物的内心感受;在分组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养成合作意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加深或拓展对哥伦布航海活动的了解与认识。
4.通过对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辩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5.通过撰写新闻稿,培养学生敏锐洞察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学情分析
初三年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历史知识储备、抽象思维以及认知水平还比较欠缺,需要老师的适时引导;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乐于表现;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具有初步的网上学习的技能,也具有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3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再认识。
并感受和学习航海家勇于探索的开拓进取精神,认识到人类历史是不断探索的历史,探索精神永不磨灭的。
活动难点: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做出恰当的评价。
小组同学展开辩论,在对这段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后,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恰当的评价。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