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与优生优育、孕期保健、产后保健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101
妇女中医保健方案妇女在生命不同阶段、不同生理周期时都有不同的保健需求,其中包括了营养、生理、心理、社交及医疗等方面。
中医保健注重“早治未病”,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及代谢功能,使得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下面将结合中医养生理论和实践,为女性朋友们提供一些妇女中医保健方案。
一、月经期保健1. 饮食调养:在这个时期,女性需要更多铁、钙质,以及维生素B6和E等物质的摄入,所以可以多吃动物肝脏、牡蛎、乌骨鸡等含铁物质,饮用牛奶、豆制品等富含钙质的食品,同时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量。
2. 运动调养:月经期在体力上比较疲惫,所以运动应以轻松为主,选用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例如:瑜伽、太极、散步等。
这些运动可以达到调理经脉、增强体质、舒缓情绪的作用。
3. 心理调养:由于月经期间荷尔蒙变化较大,很容易导致情绪波动。
可以采取深呼吸、放松等方法来减轻压力和紧张情绪。
二、孕期保健1. 饮食调养:孕妇需要额外提高营养摄入,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可选择新鲜、无污染的食品,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豆类等,并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品。
2. 运动调养:孕妇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但适当的轻松运动可以提高代谢,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慢跑、游泳等。
3. 心理调养:孕妇的情绪容易波动,应尽量排除焦虑、紧张、烦躁等情绪,通过听音乐、读书、休息等方式来调节心情。
三、产后保健1. 饮食调养:产后的妇女需要适当补充营养,尤其是需要增加蛋白质和无机盐的摄入量。
可食用富含蛋白质的牛奶、鸡蛋、肉类、豆类等,富含钙质的乳制品、贝类食品、海带等。
2. 运动调养:产后的妇女可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改善心理状况和身体康复。
3. 精神调养:产后妇女可能面对着疲劳、焦虑、不安等情绪,应该调整好心态,可以适量休息、聊天、读书、听音乐等,调整心情。
四、更年期保健1. 饮食调养:更年期妇女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
适当增加大豆制品的摄入,及多吃维生素、矿物质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等。
孕产妇中医干预(保健)操作方案针对孕产期间出现异常情况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干预,如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运动保健等。
由于孕产妇特殊的生理特性,其干预主要以食疗、生活起居、情志调摄为主,一般不给于药物及针灸推拿措施,若出现明显不适症状需要进一步治疗,建议及时转院诊治。
饮食、生活、情志干预。
干预贯穿整个孕产期间,每一访视日期(访视日期可与产前产后检查日期一致)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直至症状消失或产后 42天以后。
主要干预措施:孕产妇人群是妇女从怀孕、生产到产后哺乳这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状态。
其怀孕期间脏腑、经络的阴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元,因此整个机体出现“血感不足,气易偏盛”的特点;产后气血虚弱、百脉空虚,可能会发展成妊娠糖尿病、产后病、恶露不绝、产后腹痛等问题。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主要可以从饮食、生活起居、情志、运动锻炼等方面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进行自我调养。
一、生活方式原则:根据妊娠产后不同时期特点,给予相应的生活方式调整。
措施:①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随其时序而适其寒温,避免环境、天气等造成的损伤。
提倡静养,勿劳。
②妊娠早期及 7个月以后,应谨戒房事。
产后百日内不宜房事。
③避免剧烈运动及过于劳累。
④产后避免过分屏气努责,防止恶露不绝、阴挺下脱(子宫脱垂)等病症的发生。
二、饮食调养原则:营养均衡,避免寒凉食物:均衡饮食,多吃蔬果、鱼类、瘦肉、牛肉、鸡肉等健脾补气食物,少食辛酸煎炒肥甘生冷。
三、药膳推荐【佛山苏梗粥】原料:佛手、苏梗各 15克,粳米 30—6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佛手、苏梗分别清洗干净,水煎取汁,与粳米共煮成粥,放入白糖少许,每日 1剂。
功效:疏肝理气止呕,适合于妊娠呕吐者。
【阿胶粥】原料:阿胶 10克,糯米 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沸 1—2次,加入红糖即可。
功效:补血。
适合于妊娠贫血或产后贫血患者。
四、情志调养原则: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妇幼保健内容妇幼保健是指对妇女和儿童进行健康管理和保护的一种综合性服务。
妇幼保健的目标是促进妇女和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下面将从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产后保健和儿童保健四个方面介绍妇幼保健的内容。
一、孕前保健孕前保健是指在怀孕前的一段时间内,通过健康管理和干预措施,提高孕妇的身体状况,为健康的胎儿做好准备。
孕前保健包括以下内容:1. 营养指导:孕前应注意合理膳食,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补充叶酸等营养素,有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
2. 疾病筛查:进行必要的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降低孕期并发症的发生。
3.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胎儿的健康成长。
二、孕期保健孕期保健是指在孕期中,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干预措施,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孕期保健包括以下内容:1. 定期产检:孕妇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产检,检查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 良好的心理状态:孕妇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避免产生负面情绪对胎儿的影响。
3. 合理的体力活动: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适当进行适合的体力活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孕妇的身体健康。
4. 注意饮食:孕妇应注意均衡膳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避免生冷食物和过度油腻食物的摄入。
三、产后保健产后保健是指在分娩后的一段时间内,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干预措施,促进产妇身体的恢复和胎儿的健康成长。
产后保健包括以下内容:1. 产后康复训练:产妇应进行产后康复训练,包括盆底肌肉锻炼、乳房按摩等,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乳汁的分泌。
2. 产后护理:产妇需要休息充足,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处理乳房问题,避免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 心理疏导:产妇可能会出现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应及时寻求心理疏导和支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儿童保健儿童保健是指对婴幼儿和儿童进行健康管理和保护的一种综合性服务。
孕产妇及儿童中医保健手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孕产妇及儿童的健康问题更是十分关注。
作为一种中医保健手册,它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孕产妇及儿童的保健知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健康。
一、孕妇保健孕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孕妇需要特别的照顾和保护。
中医认为,孕妇的保健应注重调理气血、滋养胎儿。
首先,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其次,孕妇在饮食方面应适当增加营养,注意膳食结构的均衡。
再次,孕妇要适当锻炼,保持适度的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胎儿的健康。
最后,孕妇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熬夜、受凉等不良习惯,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产妇保健产妇在分娩后也需要一定的保健。
中医强调产妇的调理,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康复。
首先,产妇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其次,产妇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再次,产妇要保持外界环境的清洁,避免感染。
最后,产妇要经常接触阳光,适当晒太阳,以补充维生素D。
三、儿童保健儿童的成长发育是每个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中医认为,儿童保健应以养护脾胃为重点。
首先,儿童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油腻和垃圾食品,多吃新鲜蔬果。
其次,儿童要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再次,儿童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睡眠习惯、适度的休息等。
最后,儿童要防止感染疾病,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免疫力,定期接种疫苗。
四、中医养生方法中医保健手册还介绍了一些中医养生方法,有助于提升孕产妇及儿童的健康水平。
例如,按摩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养生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
穴位按摩、推拿等方法也十分受欢迎。
此外,服用中药也是一种常见的养生方法,中药具有天然、温和的特点,可有效调理孕产妇及儿童的身体。
五、中医药治疗在中医保健手册中,还介绍了一些中医药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孕妇的孕早期和晚期不适症状的缓解,产妇产后身体的恢复,以及儿童常见病的治疗。
妇产科——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妇产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向妇女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以便她们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和生活。
本文将详细介绍妇产科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其对妇女健康的重要性。
一、妇产科健康教育的内容1. 孕前保健知识:包括妇女在怀孕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如补充叶酸、戒烟戒酒、接种疫苗等。
2. 孕期保健知识:包括孕妇饮食、运动、心理调节等方面的指导,以确保胎儿和孕妇的健康。
3. 分娩知识:包括分娩的过程、分娩时的呼吸和姿势等方面的指导,以帮助产妇顺利进行分娩。
4. 产后护理知识:包括产后的饮食、休息、乳房护理等方面的指导,以帮助产妇恢复身体和应对产后的各种问题。
5. 妇科疾病预防和治疗知识:包括常见妇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如宫颈癌、子宫肌瘤、乳腺疾病等。
二、妇产科健康教育的方法1. 健康讲座:由专业医生或健康教育师进行针对性的讲座,向妇女传授相关的健康知识。
2. 健康宣传册:编制简明扼要的宣传册,包括图文并茂地介绍妇产科健康知识,方便妇女随时查阅。
3. 健康咨询:为妇女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解答她们在健康方面的疑问和困惑。
4. 社区活动:在社区组织健康活动,如健康体检、健康讲座、健康俱乐部等,吸引妇女参与并了解妇产科健康知识。
5. 在线健康教育:通过互联网平台,开设专门的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向妇女提供健康教育内容和在线咨询服务。
三、妇产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妇女的健康意识:通过健康教育,妇女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对健康问题的敏感度。
2. 预防和控制疾病:妇产科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妇女了解常见妇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 提高生育健康水平:通过孕前、孕期和产后的健康教育,妇女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胎儿的健康,降低不良孕产妇和胎儿的发生率。
4. 促进家庭和谐:妇产科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妇女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家庭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家庭和谐度。
孕产妇中医保健指导孕产妇中医保健指导一、准备怀孕阶段⒈关注健康状况:及时就医治疗慢性疾病,孕前做好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⒉营养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摄入,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⒊合理规划生育时间:避免高龄怀孕和频繁怀孕对身体的压力。
二、孕早期保健⒈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尽量避免情绪波动。
⒉饮食调养: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⒊运动适度:适量进行适合孕妇的运动,如散步、瑜伽,避免剧烈运动。
三、孕中晚期保健⒈体位调整:保持正确的坐卧姿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⒉注意饮食:减少盐的摄入,避免食用太多甜食,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⒊合理用力:避免用力过猛,如提重物、上下楼梯。
⒋维持适宜体重:避免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良。
四、孕期常见问题处理⒈孕吐:多喝水、适当进食,尽量避免臭味刺激。
⒉便秘: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适当运动。
⒊脚肿:抬高腿部,适量运动,穿宽松舒适的鞋子。
⒋妊娠纹:保持皮肤湿润,适量按摩,避免过度体重增加。
五、产后恢复保健⒈适当休息:每日保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时间。
⒉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⒊产后锻炼: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量运动,恢复身体功能。
⒋心理调适:与家人、朋友交流,及时寻求帮助。
六、附件⒈孕产妇中草药使用指南⒉孕产妇饮食推荐菜单⒊孕产妇孕期体重控制表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孕产妇权益保护法:指保护孕产妇合法权益的法律。
⒉《劳动法》第44条:规定了孕期工作时间的安排和休假权益。
⒊《计划生育法》:规定了对孕产妇的保护措施。
妇产科健康教育引言概述:妇产科健康教育对于女性的健康至关重要。
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妊娠、分娩、月经周期、避孕方法等。
通过妇产科健康教育,女性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妇产科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妊娠保健1.1 孕前保健:妇女在怀孕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检查,包括血常规、乙肝病毒检测等。
此外,妇女还需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整,以确保身体处于最佳状态。
1.2 孕期保健:孕妇应该注意均衡饮食,增加营养摄入,同时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此外,孕期还需要进行定期产检,以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
1.3 产后保健:产后妇女需要歇息充足,并进行产后康复训练。
此外,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体力活动也是产后恢复的重要因素。
二、月经周期管理2.1 月经周期的基本知识:妇女需要了解月经周期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经的起始和结束时间、排卵期等。
这些知识可以匡助妇女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月经周期。
2.2 痛经的缓解:不少女性在经期会浮现痛经的情况。
妇产科健康教育可以提供一些缓解痛经的方法,如热敷、适当的运动等。
2.3 月经不调的处理:月经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
妇产科健康教育可以匡助妇女了解月经不调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调整生活习惯等。
三、避孕方法选择3.1 避孕方法的种类:妇产科健康教育可以向女性介绍各种避孕方法,包括口服避孕药、避孕环、避孕贴等。
女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方法。
3.2 避孕方法的正确使用:妇产科健康教育还需要告诉女性如何正确使用避孕方法,以提高避孕的效果。
例如,口服避孕药需要按时服用,避孕环需要定期更换等。
3.3 避孕方法的风险和副作用:妇产科健康教育还需要向女性介绍各种避孕方法的风险和副作用,以匡助女性做出明智的选择。
四、妇科疾病预防4.1 定期妇科检查:妇产科健康教育强调定期妇科检查的重要性。
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妇科疾病的迹象,提高治疗的效果。
医疗论坛M e d i c i a l T r e a t m e n tF o r u m作者简介:张华(1972--),女,广东潮安人,本科学历,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妊娠病、产后病的防治。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孕期保健中的应用张 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 广西 南宁 530023【摘 要】 孕期保健就是通过应用医学知识采取一系列监护防治措施及管理,并开展孕期健康教育,降低孕产妇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及提高人口素质。
笔者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来指导孕期保健,加强孕期管理,可降低孕期疾病如先兆流产、先兆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A B O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等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母儿健康。
【关键词】 孕期保健;中医;治未病思想【中图分类号】R 7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9-0121-02 孕期保健就是应用医学知识采取一系列监护防治措施及管理,开展孕期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意识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有利于胎儿生长发育的健康行为,并降低孕产妇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及提高人口素质。
笔者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来指导孕期保健,加强了孕期的管理,并可降低孕产妇疾病发生率。
1 “治未病”的概念“治未病”是古代医家对疾病提出的预防学术思想,包括预防疾病的发生及当疾病发生后,如何控制,防止复发,不使其进一步加重。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后世医家又不断补充和丰富了“治未病”的思想,如唐代医家孙思邈则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阶段,并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总而言之,中医“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1)“未病先防”,即在疾病未形成之前,对可能导致疾病的各种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其发生;(2)“见微知著”,即对某些疾病出现的前兆,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3)“已病防变”,即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及时阻止疾病的蔓延、恶化和传变;(4)“病后防复”,即在疾病尚未复发的稳定期或间歇期即提前采取巩固性治疗或预防性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1]。
妇幼基本公卫内容概述妇幼基本公卫是指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基本的保健服务和公共卫生措施,旨在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和福祉。
妇幼基本公卫内容包括妇女的孕前保健、妊娠保健、产后保健以及儿童的出生医学检查、儿童免疫接种等。
妇女的孕前保健1.孕前体检:妇女在计划怀孕之前要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身体检查、妇科检查、乳腺检查等,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预防孕期并发症的发生。
2.忌用药品:在孕前应避免使用有害药物,特别是对胚胎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如抗癫痫药物、某些抗生素等。
3.营养补充:孕前应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叶酸、维生素D等,以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等先天性疾病的发生。
妊娠保健1.孕期体检:孕妇需按照规定的孕期体检时间进行体检,以监测胎儿的发育情况和孕妇的健康状况。
体检项目包括血压测量、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心电图等。
2.营养指导:孕妇需要膳食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入,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此外,孕妇还需要注意补充叶酸、铁、钙等关键营养物质。
3.防治疾病:孕妇要远离病例,注意预防流感、尿路感染等常见疾病。
对于一些严重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娠糖尿病等,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产后保健1.产后封闭护理:包括产房保洁和卫生处理,预防产妇感染。
2.产后恢复指导:产后恢复包括产妇身体恢复、哺乳指导等。
产妇要进行产后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
3.心理支持:产妇可能会面临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儿童的出生医学检查1.出生医学检查:新生儿需要进行出生医学检查,包括身体检查、听力筛查、心脏筛查等,以早期发现和诊断可能存在的问题。
2.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为了早期发现儿童听力问题,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3.心脏筛查:新生儿心脏筛查是为了早期发现儿童心脏先天性心脏病等问题,并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儿童免疫接种1.疫苗接种: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儿童需要按照指定的接种时间和接种疫苗,以预防一些传染病的发生,如麻疹、水痘、百日咳等。
中医药妇幼保健知识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药妇幼保健知识:
1. 孕妇保健:中医强调孕妇的体质调养和情绪调整。
孕妇应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并避免生冷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此外,孕妇应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2. 产后恢复:中医认为产后恢复主要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和改善气血循环来实现。
产后妇女可以通过中药调理、中医按摩和理疗等方法来促进身体恢复。
此外,中医还提倡坐月子、饮食调理和保持适度的运动。
3. 月经调理:中医认为月经是女性身体的重要生理变化,应该得到适当的关注和调理。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运行、调节内分泌等方式来帮助调理月经。
此外,女性在月经期间还应注意休息、避免寒冷刺激,避免暴饮暴食和情绪波动。
4. 孩童保健:中医药强调儿童体质的培养和调理。
中医认为儿童体质较为脆弱,易受外邪侵袭,因此需要注意预防感冒和病毒感染。
同时,中医也提倡儿童饮食均衡、适量运动,并注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妇幼保健知识是较为综合和复杂的领域。
建议在妇幼保健过程中,寻求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和帮助。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婚前孕前保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12.20•【文号】国卫办妇幼函〔2020〕1024号•【施行日期】2020.12.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妇幼健康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婚前孕前保健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函〔2020〕102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为贯彻《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落实《全民健康信息化为基层减负工作措施》,全面加强婚前孕前保健和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现就统筹推进健康教育、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等婚前孕前保健服务,提高服务可及性、促进服务均等化,提出如下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健康教育、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是婚前孕前保健及生育全程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生殖健康、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婚育质量和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将婚前孕前保健纳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将“主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将健康教育、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作为重点任务,列入妇幼健康促进及健康知识普及专项行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确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划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各地要进一步深化统筹推进婚前孕前保健服务重要性的认识,深入贯彻改革精神、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加强婚前孕前保健和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不断提高服务可及性、促进服务均等化,有力有效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10.29•【文号】卫妇幼发〔2021〕33号•【施行日期】2021.10.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卫妇幼发〔202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保障实施优化生育政策,进一步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我委在总结2018-2020年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实施情况和有效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1年10月29日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健康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进一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基本原则坚持儿童优先,共建共享。
遵循儿童优先发展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保障儿童健康,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健康人力资源。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保生存向促发展转变,构建整合型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推进儿童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公平可及,促进均衡。
加强农村地区儿童健康工作,夯实基层儿童健康服务基础,缩小城乡、地区之间差距,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儿童健康服务均等化。
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发展。
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因地制宜,改革创新,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覆盖城乡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层儿童健康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