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第三章6西方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格局
- 格式:ppt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章绪论一.文化的定义: 为了应付自然的挑战, 发展出物质的或技术的文化; 为了找出在群体中与他人的相处之道, 乃有社群的文化和各种典章制度; 为了克服自己, 乃有精神的或表意的文化, 如音乐、文学、宗教等.二. 文化的特征:1.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 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
遗传。
2.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
文化是社会传承,而不是生理遗传。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5.文化是动态的,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三. 西方文化:是西方人为适应自然与人文环境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其功能在于确保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四、文化与文明五、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六、对待文化的态度: 文化相对主义七、世界八大文化体系1、亚洲太平洋文化体系2、南亚文化体系3、地中海大西洋文化体系4、中东阿拉伯文化体系5、北美大洋洲文化体系6、拉丁美洲文化体系7、非洲文化体系8、犹太文化体系八、西方文化的组成(23-24)第二章希腊文明第一节. 希腊文明的曙光---爱琴文明一) 克里特文明1.克里特岛的先民(公元前4500---公元前3000)来自北非(埃及)和西亚半岛(两河流域)2. 米诺斯时代(公元前2500---公元前1500)1)克诺索斯迷宫二)克里特文明的覆灭(公元前1500)三)迈锡尼文明(阿卡亚人) 由迈锡尼人创造的文明通常被视为青铜文化。
1. 狮子门2. 黄金面具3. 特洛伊战争四) 线形文字A 和B西方文化的起源和古典时期1.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两万年) →农业文明开始→青铜器时代(公元前6000-3000) →众多的民族来到爱琴还地区(亚细亚民族和印欧语系民族)2. 欧洲文明(文化的欧洲和地理的欧洲)的出发点: 埃及的尼罗河; 亚洲的两河流域; 上古的第三大文明是爱琴文明.3.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古典时期)发展阶段:1)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最早的文明) →迈锡尼文明(早期的城邦文明,公元前13世纪特洛伊战争)2)荷马时代(多利亚人公元前11-9世纪)3)古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前8世纪)→马其顿兴起(公元前4世纪)4)罗马帝国征服马其顿(公元前2世纪)→47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2、米诺斯时代从历史渊源上来看,西方文明最初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位于爱琴海南端入口处的克里特岛。
开放教育(本科)《西方文化概观》课程教学大纲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文法导学部2012年2月修订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西方文化概观》是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方文化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增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修养,为将来从事人文类工作奠定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西方文化概观》属于拓展课,在第四学期开设。
它的先修课程是外国文学专题。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课程内容有总体的把握;2、牢固掌握西方文化节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3、学会运用理论联系文化现象,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文化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1、通过多种教学媒体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较全面的掌握;2、文字媒体的编写要求全面系统,条理清晰、通俗易懂;音像媒体的制作要做到形象、活泼,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网络媒体资源的建设要有针对性。
3、要求学生采用个别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集中化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教师采用讲练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发挥导学、助学、学等作用。
提倡学生参加适当的社会实践,以巩固所学知识;4、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市电大将通过教学平台进行远程教学辅导,发布教学信息。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的统一规定,在教学实施过程及期末考核时,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了解”即要求知道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掌握”即要求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重点掌握”即要求非常清楚、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选择、判断、简答、论述题等题型进行考核。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方案一、课程的基本结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历史、西方文化体系构成、西方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联系三个部分,具体定为13章。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为全校文法类各专业通识课。
本课程将通过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讲解,使全校文法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了解西方文化孳乳繁衍、发生进化的来龙去脉,掌握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状貌,为从不同专业的涉外部分的学习、进行中西比较、或直接学习研究具体领域的西方文化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习题要点:米诺斯文明, 迈锡尼文明, 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希腊神谱, 神谱的文化学意义,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
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要求基本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城邦文化习题要点:希腊城邦的发展演变, 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斯巴达的政治与文化,雅典的政治与文化,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2.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理解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掌握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
第三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习题要点: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分离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历史契机。
2.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的过程,理解与掌握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第四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帝国的兴衰习题要点:罗马政治制度演化与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
《西方文化概论》大纲西方文化概论大纲引言-展示西方文化对现代世界的影响和重要性-介绍本大纲旨在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第一部分:西方文化的历史发展1.古希腊文化-希腊哲学、政治、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古希腊神话和史诗的传承2.古罗马文化-罗马法、道德和道德观念的形成-罗马建筑和工程的贡献3.中世纪文化-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影响-封建制度和骑士精神的重要性4.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文艺复兴艺术家和科学家的贡献第二部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念1.自由与个人权利-西方文化中对个人自由的重视-人权和平等观念的发展2.民主与法治-民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法治原则及其在西方文化中的作用3.科学与理性-科学方法的发展与应用-理性思维和实证主义的重要性4.社会正义与人道主义-反对不平等和歧视的理念-人道主义行动的重要性第三部分:西方文化的艺术与文学1.文学与音乐-西方文学作品的代表性-古典音乐的发展与影响2.绘画与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3.建筑与设计-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特点-现代建筑的发展与创新第四部分:西方文化在当代世界中的影响1.全球化与西方文化-西方文化在国际关系和贸易中的作用-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方式2.西方文化与科技-科技发展对西方文化的推动作用-数字化时代对西方文化的挑战3.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西方文化在多元社会中的应用-跨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的重要性结论-总结西方文化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和重要性。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课程名称:西方文化概论学时/学分:32 /2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开课教研室: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西方文化从起源到发展所经历的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的当代,只有学习、了解、掌握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放眼世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宗教改革、启蒙主义文化等各个时期文化的发生、发展、成就、特点,包括那些在历史上推动西方文明进程的思想、运动和成果,特别是对整个人类社会进步产生巨大而深远历史影响的文化成就。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西方文化三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概况、重要社会现象。
采用课堂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评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规定教学范围内,教师可以引入自己的科研成果补充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经过阅读思考,阐述个性化的见解。
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重点难点,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安排和调整。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1.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爱琴文明的基本内容、希腊城邦文化的分期和主要特点以及罗马帝国的兴衰历史。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准确理解爱琴文明、城邦、公民、直接民主制、罗马帝国以及罗马法等概念或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罗马帝国的兴衰史。
教学难点是爱琴文明、古代希腊城邦政治制度。
4.教学内容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一、克里特与迈锡尼二、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三、赫西俄德的《神谱》四、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第二节希腊城邦文化一、希腊城邦制度的早期发展二、斯巴达与雅典三、城邦时代的宗教生活与文化精神四、希腊悲剧与喜剧五、希腊哲学的发生和演化六、希腊的科学第三节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一、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二、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三、希腊文化的凋敝第四节罗马帝国的兴衰一、罗马的起源与发展二、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三、罗马帝国的衰亡第五节罗马文化的特征一、罗马英雄主义的盛衰二、罗马的宗教与文化三、罗马法四、罗马世风的腐化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1.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基本情况。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一、爱琴文明(克里特与迈锡尼)的发展演化(一)米诺斯(克里特)文明1.出现:2.*发展:3.结论:(二)*迈锡尼文明二、希腊神话与传说(一)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1.形成和代表:2.实质:(二)希腊神谱(谱系分明)(三)★《神谱》的文化学意义(四)★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1.荷马史诗:2.“系统叙事诗”:第二节:希腊城邦文化一、希腊城邦制的发展演变(一)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1.城邦的发展:2.城邦及城邦与殖民地关系的特点:(二)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1.城邦及城邦政治状况:2.直接民主制:3.君主→僭主→民主:(三)斯巴达的政治文化(四)雅典的政治与文化:(自由精神、宽容气氛)1.直接民主制的实质:2.雅典辉煌的精髓:(五)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1.早期分离主义的产生原因及破坏:2.希波战争:3.伯罗奔尼撒战争:二、城邦时代的希腊文化(一)希腊的宗教生活1.概况:2.奥林匹斯神话与酒神节的狂欢秘祭:(二)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1.概况:2.★希腊悲剧与近代悲剧的区别:(三)希腊喜剧的“后现代”意义1.概况:2.★意义:(四)希腊哲学的发生与演化1.起源与概况:2.唯物主义代表及米利都学派的贡献:3.唯心主义:(五)希腊的科学(特点):1.早期的希腊科学很难与哲学相区别:2.希腊的实验科学与当时的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六)希腊文化精神1.成就:2.特点:三、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一)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二)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1.亚历山大帝国:2.“希腊化”:3.希腊化的特点和成果:(三)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1.总括:2.具体表现:第四节:罗马帝国的兴衰一、罗马帝国的兴衰(一)罗马的起源1.构成:罗马纳人、塔提恩人(萨宾人)、卢克伦人(二)罗马帝国的扩张(共和国和帝国两个阶段)(三)*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1.王政时期:2.罗马共和国:3.罗马帝国:(四)*凯撒与奥古斯都(五)*罗马帝国的衰亡1.罗马的衰亡过程:2.★军队的性质的蜕变:(公民兵制→募兵制→雇佣军)二、★罗马文化的特征(一)希腊人与罗马人(二)*罗马英雄主义的盛衰(三)罗马的宗教1.罗马宗教的概貌:2.罗马宗教的发展演化:3.★希腊宗教与罗马宗教之比较:(四)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1.哲学:2.文学:3.艺术风格:4.科学:(五)罗马法1.发展过程:2.内容:3.法律规范的范围:4.影响:(六)*罗马世风的腐化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第一节:基督教的早期发展一、基督教的“两希”传统(一)律法主义的犹太教1.基督教渊源:2.犹太历史:3.犹太教的“摩西五经”(“律法书”):4.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的区别:(二)耶稣与基督教1.产生:2.发展:(三)基督教与犹太教1.基督教跟犹太教的区别:2.犹太教与基督教特点的具体表现:3.派别:(四)基督教与希腊哲学1.奥尔弗斯教2.毕达哥拉斯主义3.柏拉图哲学4.斯多葛主义(五)“基督教的真正父亲”1.表现:2.贡献:二、基督教与罗马帝国(一)*苦难的历程1.时间:2.殉道精神:(二)基督教的合法化与国教化1.“长期和平时期”:2.最后的迫害3.君士坦丁与《米兰敕令》4.负面效果与教义分歧5.国教化(三)*基督教与异教文化(四)修道运动1.产生:2.目的:3.过程:4.结论:三、基督教与日耳曼蛮族(一)*罗马帝国时期的日耳曼人(二)蛮族大入侵与罗马帝国的灭亡1.过程:2.蛮族入侵的原因:3.结果:(三)日耳曼蛮族对基督教的皈依1.蛮族的皈依:2.北非教会的退出:第二节: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一、*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一)封建制与庄园经济1.封建制:2.豁免权:3.农奴:4.庄园经济:5.结果:(二)修道院经济1.崛起:2.结果:3.发展:4.结论:(三)西欧封建社会的生活状况1.表现:2.原因:二、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格局(一)“十字架”与“宝剑”(教俗之争)1.原因及表现:2.过程:(二)“阿维农之囚”与罗马教会的衰落1.背景:2.“阿维农之囚”:(1305-1377年)3.罗马教会的衰落:4.教会衰落的原因:(三)*十字军东征1.背景:2.十字军东征的实施:3.实质:三、西欧封建社会的文化状况(一)*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二)教会与大学1.产生:2.特点:(三)中世纪的哲学1.发展与概貌:2.教父哲学:3.经院哲学:(四)骑士文学、哥特式建筑1.*骑士文学2.哥特式建筑四、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衰落(一)信仰的松懈与道德的沦丧(赎罪方式的改变)(二)教会的堕落(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三)宗教裁判所1.产生过程:2.迫害对象:(四)★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1.基督教文化的本质特点:2.痛苦和矛盾的原因:第三章:西方近现代文化第一节:文化大变革的滥觞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一)*中世纪文化与近代文化的历史分水岭(二)文艺复兴(意大利)1.“文艺复兴”(Renaissance):2.表现及后果:3.范围:(文学艺术)4.★特点:5.局限:(三)人文主义1.来源和创始:2.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3.发展方向:(四)人文主义与罗马教会1.目的:2.存在理由:(五)*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二、★宗教改革(日耳曼)(一)★改革原因:(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三)英国的宗教改革1.新教及其流派:2.英国宗教改革:3.改革成功的原因:4.内容:5.发展:6.最终形成:(伊丽莎白时代)(四)加尔文的宗教改革1.简介:2.改革措施:3.加尔文派与路德派的区别:4.加尔文派的禁欲主义:4.*再洗礼派:(五)★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1.★定位:2.★成就:3.★意义:(宗教和世俗两方面)4.弊端:(六)共产主义理想的起源1.表现:2.路德与闵采尔的区别:3.影响:第二节:新视域与新背景一、地理大发现及其后果(一)航海活动的时代背景和初始动机1.时代背景:2.航海动机:(二)航海活动的发展过程1.序幕:葡萄牙王子——亨利(西非南部)2.葡萄牙的航海:3.西班牙的航海:4.瓜分世界的最早协议:(三)*海外扩张与殖民主义二、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一)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1.王朝国家:2.民族国家:3.★民族国家的特点:(二)“★势力均衡”与大国兴衰1.★特点:多元格局2. 15~16世纪的西、法、英3. 17世纪的荷、英、法(三)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1.奥斯曼土耳其:江河日下2.俄罗斯帝国:蒸蒸日上三、★从宗教专制(战争)到宗教宽容(一)★“反宗教改革运动”与宗教战争1.★“反宗教改革运动”——罗马教会自身的改革运动2.宗教战争:(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宗教宽容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定位: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内容和精神:3.★宗教宽容:第三节:理性时代与启蒙运动一、“天才世纪”的文化成就(一)怀疑主义与经验主义(二)科学理性的勃兴(三)自然神论与古典主义1. 17世纪的信仰状况“2.自然神论及其特点:(四)古典主义(五)人性的觉醒1.原因:2.结果:自然秩序和天赋观念二、现代化转型的完成(一)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1.表现:2.结果:(二)基督教信仰与在西方现代文化中的意义(三)西方的政治文化变革(四)*西方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格局1.*经济状况:2.*国际格局:(五)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1.浪漫主义:2.批判现实主义:(六)西方现代科技的巨大成就与精神苦恼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一、爱琴文明(克里特与迈锡尼)的发展演化(一)米诺斯(克里特)文明1.出现:前2500年,克里特岛克里特(米诺斯)文明以及后来的迈锡尼文明统称爱琴文明。
西方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是指发源于欧洲,并且由欧洲以及后来殖民地的国家所承继和发展起来的一套普遍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在世界上广泛流传和影响深远,被许多人认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埃及等古代文明。
这些文明为西方文化奠定了基础,并影响着之后的发展。
在古希腊,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和理性。
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对今天的西方法律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埃及的建筑和艺术也对后来的欧洲文化产生了影响。
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是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接受了基督教,将其作为国教。
基督教的价值观强调爱、慈善和宽容,对西方人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督教的道德观念和教义塑造了西方社会的伦理体系和法律制度。
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15世纪和16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对古典文化的热潮。
人们开始重视人的尊严和个体的才能,这导致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繁荣。
文艺复兴的精神对今天的西方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时代是西方文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在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浪潮。
启蒙思想家们提倡人类理性的重要性,并批判宗教迷信和专制统治。
启蒙时代的思想和价值观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对西方现代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工业革命的兴起使西方文化迅速向全球扩散。
工业革命带来了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西方国家成为了世界的主要强国。
西方的科学和技术成果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医药、交通到通讯、娱乐等等。
西方文化也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正面临着其他文化的冲击和竞争。
人们开始反思西方文化的一些局限性和偏见,倡导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文化形式和变革,如互联网、社交媒体和虚拟现实等。
总的来说,西方文化是一个复杂、多样且不断变化的概念。
《西方文化概论》讲课提纲前言宇宙及地球的产生: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50亿至200亿年。
太阳系是在大约是在50亿年前形成的,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
人类的产生:在40亿年前的太古代,地球上只有无机物,随着大气和地表中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有机物出现了,又经过数亿年的长期发展,到了太古代结束,元生代(距今24亿年)开始时,已经出现了有自我复制功能的生命单体——生命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的漫长进化已经开始。
生命最初诞生于原始海,即“原始汤”。
早期的生命都是在海水中成长的。
到了距今5.7亿年的古生代,海水中出现无脊椎动物。
距今4亿年时,鱼类出现。
距今2.3亿年的中生代,陆上爬行动物昌盛。
最后到了距今6700万年的新生代,哺乳类动物已经欣欣向荣。
距今30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猿类出现了。
古猿是现代人和现代猿的共同祖先。
人类和猿类的诀别,大约在400到500万年前。
一般认为,最早的猿人出现在非洲东部和南部的热带草原上。
旧石器时代距今300万到1万年。
在人类向各地分散的同时,逐步出现了肤色、发型、面型上有显著差异的各色人种。
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各个地域集团,适应各自不同的环境,而且彼此较为隔绝的缘故。
到了距今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各种族在全球已有了一个为今人所公认的大致分布:高加索人种又称欧罗巴人种(白色人种),分布在欧、北非、东非和中东,并深入到印度和中亚;蒙古利亚人种(黄色人种),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北美洲;尼格罗一澳大利亚人种(黑色人种),分布于非洲和澳州及其周围。
此外,还有一些混合型人种。
同一人种里面,也有肤色深浅之别。
至此,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人,开始出现了。
当人类发现通过栽培植物也可以养活自己时,人类对自然界的依附性便大大减弱了。
这是人类一个划时代的新发现。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根本差别在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是食物的生产者,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是食物的采集者。
于是新石器时代的村庄,取代了旧石器时代的流浪团体,人类开始安稳地居住在一块土地上,畜养动物、栽培植物成为生活的主要内容。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课程名称:西方文化概论学时/学分:32 /2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开课教研室: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西方文化从起源到发展所经历的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的当代,只有学习、了解、掌握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放眼世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宗教改革、启蒙主义文化等各个时期文化的发生、发展、成就、特点,包括那些在历史上推动西方文明进程的思想、运动和成果,特别是对整个人类社会进步产生巨大而深远历史影响的文化成就。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西方文化三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概况、重要社会现象。
采用课堂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评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规定教学范围内,教师可以引入自己的科研成果补充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经过阅读思考,阐述个性化的见解。
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重点难点,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安排和调整。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1.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爱琴文明的基本内容、希腊城邦文化的分期和主要特点以及罗马帝国的兴衰历史。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准确理解爱琴文明、城邦、公民、直接民主制、罗马帝国以及罗马法等概念或理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罗马帝国的兴衰史。
教学难点是爱琴文明、古代希腊城邦政治制度。
4.教学内容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一、克里特与迈锡尼二、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三、赫西俄德的《神谱》四、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第二节希腊城邦文化一、希腊城邦制度的早期发展二、斯巴达与雅典三、城邦时代的宗教生活与文化精神四、希腊悲剧与喜剧五、希腊哲学的发生和演化六、希腊的科学第三节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一、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二、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三、希腊文化的凋敝第四节罗马帝国的兴衰一、罗马的起源与发展二、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三、罗马帝国的衰亡第五节罗马文化的特征一、罗马英雄主义的盛衰二、罗马的宗教与文化三、罗马法四、罗马世风的腐化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1.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基本情况。
第三章西方近现代西方文化中世纪的遗产:基督教信仰、自然的生活、骑士精神基督教信仰——上帝主宰一切、原罪、救赎、末日审判、灵魂不死。
对燃烧着硫磺的地域之火深深的恐惧,对光明的天堂无限向往,——对现实人的欲望的压抑、控制自然的生活——基督教信仰凌驾一切,控制一切,与贫瘠的生活和低下的文化相适应。
庄园经济,政治上分崩离析骑士精神——忠诚勇敢视死如归;虔诚谦卑的基督徒;纯净高尚的爱情彼岸理想(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对女性的尊重、强烈的荣誉感中世纪与近现代文化的分水岭在15-17世纪(不同的定义)。
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地理发现、宗教改革)17世纪的欧洲:科学主义、科学创造、民族国家兴起17—18世纪:启蒙运动、基督教的现代化没有明显的时间标志。
海外探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宗教战争、启蒙运动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在为一个崭新欧洲的出现做了准备。
如黑格尔所说:“犹如母亲长期怀胎之后,第一次呼吸才把过去成长过程中的那些渐进性打断——一个质的飞跃——从而生出一个小孩那样,成长着的精神也是慢慢地静悄悄地向着它新的形态发展,一块一块拆除它旧有的世界结构。
只有通过个别的征象才预示着旧世界行将垮台。
现存世界里充满了的那种粗率和无聊,以及对某种未知的东西的那种模模糊糊若有所感,在预示着有什么别的东西的到来。
可是,这种逐渐的、并未改变整个面貌的颓毁败坏,突然为日出所中断,升起的太阳就如闪电一般一下子建立起了新世界的形相。
”第一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15-16世纪)——釜底抽薪从时间上看,文艺复兴和海外探险几乎同时进行。
但一个是文化上的发现(人的发现)。
确定自然人性和世俗生活的合理性;开始: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破。
军事上的失败造成的一个积极的文化后果,就是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化向西欧天主教世界的回归。
它引起人们的向往和创新,在当时并没有被人认识到。
本质:创新,是一场开启新观念的文化运动,是一场富丽豪华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