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图的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788.50 KB
- 文档页数:15
第四册隧道工程第一章:土石方工程说明一、本章包括洞身暗挖土石方、竖井、斜井挖土石方、土石方洞内运输等内容。
二、岩石分类,详见第一册"通用项目"第一章中"土壤及岩石(普氏)分类表"。
三、明挖施工隧道等凡不属于暗挖、竖(斜)井土方均执行第一册"通用项目"相应子目。
四、土石方运输是指洞内的水平和垂直运输,洞外的土方外运项目执行第一册"通用项目"相应子目。
五、暗挖石方开挖均按光面爆破考虑,如采用一般爆破开挖时,应乘以系数0.935。
六、平洞各断面开挖的施工方法,斜井的上行和下行开挖、竖井的正井和反井开挖,均已综合考虑,施工方法不同时,不得换算。
七、出渣子目中,岩石类别已综合取定,石质不同是不予调整。
八、平硐出渣"人力、机械装渣,轻轨斗车运输"子目中,重车上坡,坡度在2.5%以内的不同坡度,不得换算。
九、斜井出渣子目,是按向上出渣制定的,若采用向下出渣时,也可执行,若从斜井底通过平硐出渣时,其平硐段的运输应执行相应的平硐出渣子目。
十、平硐全断面开挖的坡度在5度以内;斜井全断面开挖的坡度在式各样15度至30度范围内。
平硐开挖与出渣子目,适用独头开挖和出渣长度在500米内的隧道。
斜井和竖井开挖与出渣定额,适用于长度在50米内的隧道。
硐内地沟开挖定额,只适用于硐内独立开挖的地沟,非独立开挖地沟应该包括在隧道断面内计算。
十一、本章子目是按无地下水制定的(不含施工湿式作业积水),如果施工出现地下水时,积水的排水费和施工的防水措施费,另行计算,合同另有规定的除外。
十二、隧道施工中出现非施工原因引起的塌方和溶洞时,由于塌方和溶洞造成的损失(含停工、窝工)及处理塌方和溶洞发生的费用,另行计算。
十三、开挖子目按电力起爆编制的开挖子目,若采用火雷管导火索起爆时,可按如下规定换算:电雷管换为火雷管,数量不变,将子目中的两种胶质线扣除,换为导火索,导火索的长度按每个雷管2.12米计算。
1 工程概况1.1 隧道概况云阳山隧道分布于茶陵县县城东侧的云阳山,处于106 国道南侧。
隧道进口位于茶陵县平水镇把集村,出口位于云阳山林场四工区赤松仙村。
本隧道中部主体为标准间距分离式上下行隧道,进、出口为小间距隧道。
隧道右洞桩号为YK73+440~YK76+676,长3230m,考虑隧道所处位置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综合造价等因素,隧道大部分地段左右洞室测设线间距控制在40m左右,衡阳端最小间距18.7m,炎陵端最小距离9.4m,两端按小间距隧道设计。
隧道左右线进出口及洞身段均位于直线或不设超高的圆曲线上。
左右线隧道进口及主体位于1.95%的上坡段,出口位于0.44%的下坡段。
1.2 地形地貌隧道衡阳端洞口位于茶陵县平水镇把集村,炎陵端洞口位于云阳山林场四工区赤松仙村。
衡阳端洞口附近海拔150~160m,炎陵端洞口附近海拔190~200m。
东侧山坡整体坡度约27°,西侧山坡整体坡度约20°,坡面沟壑纵横。
本隧道所在山地地形起伏大,山高坡陡,沿线地表植被发育,山内人烟稀少,但云阳仙隧道位于106 国道南侧,隧道洞口与106 国道相距较近,且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
1.3 地质条件1.3.1 地质构造隧道区处于一舒缓的复式背斜中,褶皱轴线与隧道轴线大角度相交。
局部地段发育有小褶皱,如SYK7、SYK12 孔孔位处。
褶皱轴线走向20~30°,向北东20~30°方向倾伏。
隧道沿线无区域性断层分布,但小规模断层较发育,断层宽度小于10m,一般3~5m,倾角大于50°,倾向东、西断层均有发育。
断层带内岩石破碎、一般劈理发育。
断层走向与褶皱轴线相近。
1.3.2 地层岩性勘探区的主要地层如下:第四系(Qh)主要为坡积亚粘土分布,含碎、块石,冲沟内分布的洪积块(漂)石对隧道无影响。
1.填筑土:褐、深褐色粘性土,结构松散。
在衡阳端洞门附近分布,厚度1.2m。
工程量计算规则D.4.1 土质隧道开挖1.土质隧道是按平洞出土考虑的,隧道出土须通过竖井时,可根据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计工程量,加入隧道竖井出土子目。
2.土质隧道的平洞和竖井开挖与出土工程量,按设计图纸断面尺寸:土质另加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允许超挖量计算:软石参照岩石隧道有关说明执行。
D.4.2隧道岩石开挖1.隧道的平洞、斜井和竖井开挖与出碴工程量,按设计图开挖断面尺寸,另加允许超挖量以立方米计算。
本定额光面爆破允许超挖量;拱部为15cm,边墙为10cm 若采用一般爆破,其允许超挖量:拱部为20cm,边墙为15cm。
2.隧道内地沟的开挖和出碴工程量,按设计断面尺寸,以立方米计算,不得另行计算允许超挖量。
3.平洞出碴的运距,按装碴重心至卸碴重心的直线距离计算,若平洞的轴线为曲线时,洞内段的运距按相应的轴线长度计算。
4.斜井出碴的运距,按装碴重心至斜井口摘钩点的斜距离计算。
5.竖井的提升运距,按装碴重心至井口吊斗摘钩点的垂直距离计算。
D.4.3岩石隧道衬砌1.隧道内衬现浇混凝土和石料衬砌的工程量,按施工图所示尺寸允许超挖量(拱部为15cm,边墙为10c m)以立方米计算;混凝土部分不扣除0.3壮以内孔洞所占体积。
2.隧道衬砌边墙与拱部连接时,以拱部起拱点的连线分为界线,以下为边墙,以上为拱部。
边墙底部的扩大部分工程量(含附壁水沟),应并入相应厚度边墙体积内计算。
拱部两端支座,先拱后墙的扩大部分工程量,应并入拱部体积内计算。
3.喷射混凝土数量及厚度按设计图计算,不另增加超挖、填平补齐的数量。
4.喷射混凝土定额配合比与设计要求不同时,应进行换算。
5.混凝土初喷5 cm为基本层,每增5 cm按增加定额计算,不足5 cm按5 cm计算,若作临时支护可按一个基本层计算。
6.喷射混凝土定额已包括混合料200m运输,超过200m时,材料运费另计。
运输吨位按初喷5 cm拱部26t/100 m2,边墙23t/100 m2;每增厚5 cm拱部16t/100 m2,边墙14t/100 m?。
隧道联络通道施工1.7.1 概况本标段2个区间共设联络通道共3座,其中两座联络通道兼泵房。
各联络通道汇总表序号区间结构里程1联络通道CK11+970 纬三路站~东沽公路站2 联络通道兼泵房CK12+5403 东沽公路站~咸水沽北站联络通道兼泵房CK13+730拟构筑区间联络通道所在位置的隧道管片为钢管片,隧道内径为 5.5m,联络通道衬砌采用二次衬砌方式,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永久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临时支护层和结构层之间安装防水层。
联络通道结构见下图(联络通道详细结构以设计图为准)。
联络通道兼泵站结构图联络通道结构图1.7.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件本标段联络通道处于地层情况如下表所示:序号区间里程结构地质情况1.7.3 施工方案的选择1.7.3.1 冻结土体加固、矿山法暗挖构筑方案根据上述施工条件并结合设计要求,采用“隧道内水平冻结加固土体、隧道内暗挖构筑”的全隧道内施工方案。
即:施工前,实施小导管进行地基预处理;在隧道内利用水平孔和部分倾斜孔冻结加固地层,使联络通道及泵站外围土体冻结,形成强度高,封闭性好的冻结帷幕;在冻土中采用暗挖法进行联络通道的开挖构筑施工。
地层冻结和开挖构筑施工均在区间隧道内进行。
1.7.3.2 方案设计技术要点在施工中需采取切实可靠的技术措施,确保联络通道施工的安全并保证施工工期。
根据本公司施工联络通道经验,提出以下技术要点:1)根据以往联络通道施工的成功经验,用金刚石取芯钻开孔,跟管钻进法下冻结管。
冻结孔开孔前,在布孔范围内打小孔径探孔,探测地层稳定情况。
如发现有严重漏水冒泥现象,先进行水泥—水玻璃双液壁后注浆,以提高孔口附近地层稳定性,然后再钻进冻结孔。
每个钻孔都设有孔口管,并安装钻孔密封装置。
2)针对施工冻结孔时容易产生涌砂涌水现象,采用强力水平钻机,尽量实现无泥浆钻进。
如发现钻孔泥水流失,及时进行补浆。
3)由于混凝土和钢管片相对于土层要容易散热得多,会影响隧道管片附近土层的冻结速度,从而影响冻结帷幕的整体稳定性和封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