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282.26 KB
- 文档页数:2
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本地落实情况以及困难问题野外火源管理工作是保护森林等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之一。
此工作的本地落实情况以及困难问题,对于有效地降低野火的发生和蔓延,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此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参考内容。
野外火源管理工作的本地落实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法规情况:本地区是否建立了健全的野外火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如《森林防火管理条例》等。
是否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和监管机构,以确保野外火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2. 火源登记制度:野外火源管理工作应该建立完善的火源登记制度,对于使用野外火源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登记,并核发相应的火源使用证。
本地区是否有相关的火源登记制度,并且是否能够保持有效的更新。
3. 火源使用规范:野外火源的使用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和操作流程,以避免火灾的发生。
本地是否制定了相应的火源使用规范,并且通过培训和宣传将规范落实到位。
4.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有效的火情监测与预警系统是野外火源管理的关键环节。
本地是否配备了监测设备,并且能够及时获取、分析和传达火情信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然而,在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问题,主要包括:1. 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在一些地方,野外火源管理工作的责任分工并不明确,导致责任推诿和管理不到位。
应当明确责任主体,并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的机制。
2. 缺乏专业人才:野外火源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但有些地区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并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参与到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
3. 缺乏有效的宣传与教育:野外火源管理工作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和支持,但有时公众对于野火的危害性和避免火灾的知识了解不足。
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野火管理的重视程度。
4. 经费投入不足:野外火源管理工作需要相应的经费支持,但有些地区由于经济制约,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
应从多个渠道争取资金支持,推动野外火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2016年第5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农民致富之友科研◎林业科学森林防火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的几点思考杨佳李欢(略阳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陕西略阳724300)[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5-0121-01野外火源管理是森林防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森林防火工作的重难点,绝大多数森林火灾均是由野外用火不当造成的,因此做好野外火源管理,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森林防火工作的成败。
略阳县位于秦岭南麓,汉中市西缘,东南与勉县、宁强接壤,西北与甘肃康县、徽县、成县毗邻。
辖18个镇,7个国有林场,总人口19.98万人。
有林地面积293.77万亩,活立木总蓄积1326.2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9.26%,是陕西省重点林区县。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连续二十年未发生大面积森林火灾的好成绩,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但总的来说在森林防火野外火源管理这个环节上还相对较为薄弱,由野外用火不当引发的险情依然时有发生。
作为县防火办一名工作人员,参与了多起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工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以下本人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体会,试从火源管理的几个角度探讨森林防火工作中应该重点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1野外火源管理工作面临的几个难点一是农民烧地边引发的失火。
现阶段农村生活燃料已不再单纯以柴草为主,种植产生的秸秆无处消耗,加上地边的草灌不清除,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但铲割下来,如果不及时清理,不易腐烂,会影响农作物种植。
因此,为省时省力农民普遍用烧地边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成为一部分农民的习惯性农事活动;二是上坟烧纸引发的失火。
春节、清明上坟烧纸是我国的民俗传统,人们在祭奠先祖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用火安全,引发森林火灾危及自身及森林资源安全;三是低智人员、中小学生、进山游人玩火导致的失火。
这些群体流动性、随机性大,在防火监管上难度较大。
森林防火工作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_1
森林防火工作心得体会。
在参与森林防火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森林防火工作
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首先,我意识到森林防火工作需要高度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
森林是自然界的宝贵资源,一旦发生火灾,将会给生
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作
为参与森林防火工作的一员,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严守岗位,
做好防火工作。
其次,我认识到森林防火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和高效沟通。
在森
林防火工作中,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和单位协同作战,因此团队合作
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相互配合,密切沟通,共同制定防火方案,确保火灾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扑灭。
最后,我明白了森林防火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
森林防火工作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火灾防控、紧急救
援等方面。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以更
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总的来说,参与森林防火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责任、团队合作和学习的重要性。
我将继续努力,为森林防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森林火灾消防工作总结
近年来,森林火灾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防部门在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森林火灾消防工作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及时发现和报告是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的关键。
森林火灾往往在初期就能够得到控制,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报告,火势很容易扩大,给扑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
因此,森林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巡逻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火情并迅速报告给消防部门。
其次,合理调配和利用扑救资源是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的关键。
在扑救森林火灾时,消防部门需要根据火情的大小和发展趋势,合理地调配和利用扑救资源。
这包括人员、车辆、装备和物资等方面的资源。
只有合理地调配和利用这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扑救效率,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另外,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可以有效地减少森林资源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
因此,森林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需要加强火灾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火灾防范意识,加强森林防火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以及加强对火源的监管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森林火灾是一个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防部门需要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提高扑救效率,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地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
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制度近年来,由于野外火灾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为了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范,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防火能力。
一、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的必要性野外火灾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不仅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制度是防范火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1. 野外火灾的危害性:野外火灾由于火势旺盛、扩散快速,往往难以控制,给现场的人员和物资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同时,野火还会对植被和野生动物造成毁灭性打击,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2. 加强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制度是预防野火灾害、降低损失、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规范野外火源的利用和管理,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灾害抵御能力,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二、加强野外火源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措施1. 设立专门机构: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野外火源管理工作。
建立由政府部门、公安机关、消防部门等相关单位组成的联合工作机制,统一指挥、协调行动,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2. 制定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野外火源的利用和管理。
明确野外火源的使用范围、时机和条件,加强对擅自使用野外火源的惩罚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 完善火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野外火源管理制度,规范野外火源的使用和管理。
制定野外火源管理方案,明确火源点设置、使用和监测等具体规定,加强火源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 强化宣传教育:开展野外火源管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对野外火源管理的重视和认识。
加强公众防火意识的培养,推广安全用火知识,提升人民的防火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5. 加强监管执法:加大对野外火源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法规,依法打击违规行为。
建立火源监测系统,加强火源点的监测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本地落实情况以及困难问题野外火源管理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针对本地区的情况,需要落实一系列防火措施和管理政策。
然而,由于一些特殊因素,野外火源管理工作存在一些困难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和解决。
首先,在本地区的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落实情况相对较好的方面是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并建立了有效的监测体系。
通过宣传教育,居民和游客对于野外火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体系,能够及时掌握火源发生的情况,为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而在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问题。
首先,是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在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包括巡逻执勤、火线扑救、情报搜集等各个环节。
然而,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往往不能实现全面、细致的管理。
这会导致一些火源得不到及时控制,容易引起火势扩大。
其次,是设备和技术条件滞后的问题。
在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需要使用各种灭火工具和设备,包括水枪、灭火器等,以及利用无人机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预警。
然而,由于技术投入不足或设备老化,导致野外火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高。
此外,环境和气象条件不确定也是另一个困难。
在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环境和气象条件是外部因素,它们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火势的发展和控制。
例如,干旱的天气条件下,火源的蔓延速度会加快,控制和扑灭的难度增加。
而在山地和复杂地形环境中,火源的传播路径复杂,增加了扑灭工作的难度。
对于这些困难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需要加大对野外火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培训和招募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应变能力,以应对野外火源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其次,应加大财政投入,更新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野外火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与气象部门建立紧密合作,及时掌握气象条件的变化,并针对不同条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最后,还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建立跨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协作应对野外火源的发生和蔓延。
2016年第5期现代园艺森林火灾会对森林境况产生恶劣影响,具体表现为破坏林分结构,改变林分密度和树种组成,缩短森林的更新周期。
同时,火灾发生时产生大量烟雾,使森林系统和生态环境遭到毁坏,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1]。
要保护好森林资源,维护美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全力以赴地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1林场概况贵州省扎佐林场(以下简称林场)位于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距省会贵阳市市中心34km ,与修文县县城相距20km ,地理位置为北纬26°5′~26°40′,东经106°33′~107°4′之间,东北与息峰县、开阳县相邻接壤,西南与乌当区、白云区毗邻,全场经营范围跨越修文、息峰、开阳、惠水4县及白云、乌当2区。
林场始建于1958年,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管理以及森林旅游开发利用等工作。
林场交通发达,境内有黔渝铁路、黔渝公路通过,贵遵、贵毕高等级公路在这里交汇,场内分支道路分布广泛,交通十分便捷,能充分满足生产经营活动需要。
2森林火灾的成因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森林中可燃物的类型发生重大变化,较以前相比,森林中可燃物大量增加,目前,森林中1hm 2含有的可燃物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发生特大火灾的临界条件。
在此种情况下,一旦疏忽了防火管理,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其毁灭程度将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近年来,全球气温普遍升高,森林湿润度降低,很容易引起森林火灾。
再加上森林火灾突发性强,森林中的枯枝败叶大量堆积,火势蔓延迅速,导致森林火灾的防范很难控制。
森林火灾中最易燃烧的物质,如枯枝落叶、地衣、灌木、乔木等有机物质,根据燃烧情况将其分为明火和暗火2种。
明火是指有可燃物燃烧,通过挥发可燃性气体产生火焰,明火的可燃性物质占森林可燃物的85%~90%,森林可燃面积较大,自身热量消耗不到全部热量的10%。
暗火是指无焰燃烧可燃物,不能分解足够的可燃性气体,没有实质性火焰,一般朽木和泥炭等产生的就是暗火,暗火可燃物的总量占森林可燃物总量的6%~10%。
对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的思考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而建立的一类特殊地区,因其独特的生物和地理环境而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及重要的生态保护意义。
然而,由于自然保护区内森林面积较大,且大多为自然保护区内重要的生态资源,因此,防火工作尤为重要。
针对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的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解释:
1. 森林防火意识的培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居民和游客都应该意识到防火是每个人的责任,他们应该充分了解火灾的危害与损失,积极参与森林防火工作。
2. 森林防火设施的建设:自然保护区应当配备完善的防火设施,如消防器材、消防站等,以确保及时发现和及时控制火灾。
此外,对于自然保护区内易发生火灾的区域,还应设立警戒标志或立案点,加强巡护力度,确保早发现、早处置火灾。
3.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惩火灾违法行为。
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宣传,普及防火知识和技能。
4. 科学管护: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者应该加强对森林生态的科学管护,提高森林的健康程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林火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应该从各个角度进行全面考虑和落实,实现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保障社会经济利益的目标。
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本地落实情况以及困难问题野外火源管理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和预防火灾的重要任务。
本文章将重点讨论野外火源管理工作环境下的本地落实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问题。
首先,就本地落实情况而言,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在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负责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法规,以保护森林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火源管理工作的投入,使得野外火源管理工作在本地得到有效落实。
其次,本地落实情况还涉及到专业人员和培训机构的参与。
专业人员与培训机构在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他们负责制定和培训相关人员,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以应对潜在的火灾风险。
本地政府通常会在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安排专门的培训机构,为相关人员提供培训机会,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实地考察,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然而,在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问题。
首先,地理环境的复杂性是一个挑战。
野外火源管理工作通常需要在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中进行,如山区、草原、沼泽等。
这些地区往往存在着地形陡峭、交通不便、气候多变等问题,给野外火源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次,人员配备和资金投入不足也是一个困扰问题。
野外火源管理工作需要足够的专业人员和资金支持才能有效进行。
然而,有些地方由于经济落后、人力资源不足、资金紧张等原因,导致野外火源管理工作无法得到充分的配备和投入。
这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另外,公众意识和参与度不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还需要广大市民和游客的理解和支持。
然而,由于缺乏对野外火源管理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很多人对于火灾的危害意识不强,或者缺乏主动参与的意愿。
这导致了公众在火灾预防和应急情况下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加了火灾发生后的扑救难度。
总而言之,在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本地落实情况存在积极的一面,也面临一些困难问题。
对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的思考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而森林作为自然保护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火工作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生态系统脆弱而复杂,防火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措施。
加强预防为主的原则是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的基础。
预防为主,意味着要在火灾发生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发生火灾的概率和火灾造成的损失。
例如,加强森林巡护力度,定期检查森林火险源,清除易燃物质,修剪枝叶,保持林间通风,建立有效的火灾监测和报警系统等。
此外,对游客和工作人员进行火灾防范培训也是必要的,提高他们的火灾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是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的重要途径。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被应用于森林防火工作中。
例如,利用无人机对森林进行巡查,及时发现火险源和火灾蔓延情况;利用红外线监测火源和火势,提前预警;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观测和分析火灾的发展趋势,指导灭火工作等。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森林防火的效率和准确性,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应对火灾。
第三,完善组织体系和加强协作合作是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的关键。
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防火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
因此,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明确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制定科学周密的工作计划和预案,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确保各方面的合作无缝衔接,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还需要加大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吸引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第四,加强宣传教育是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的重要环节。
宣传教育可以增强公众对森林防火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如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社区宣传活动等,向公众传达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和方法,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共同保护自然保护区中的森林资源。
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本地落实情况以及困难问题野外火源管理工作是指对野外火源进行有效管理,以预防和控制野外火灾的发生。
本地在野外火源管理方面的落实情况以及困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地在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的落实情况是积极的。
政府部门加强了对野外火源管理的重视,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加大了对野外火源管理的督查力度。
许多地区成立了专门的野外火源管理机构,负责管理、监督和指导野外火源的使用。
同时,本地也加强了野外火源管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公众的火源安全意识。
其次,本地在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野外火源管理的力量不足。
由于野外火源分布广泛、数量庞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管理,但目前很多地区的野外火源管理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导致对野外火源的监管力度不够。
第二个问题是野外火源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和技术支持,野外火源管理工作往往依赖于人工巡查和报告,效率较低且容易出现漏报等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违法行为。
有些人对野外火源管理规定不够了解,或者故意违反规定,进行不符合要求的火源使用,给野外生态环境带来威胁。
针对上述困难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在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利用社会力量参与野外火源管理工作。
例如,可以建立志愿者队伍,招募并培训一批志愿者参与野外火源巡查和管理工作。
同时,可以引入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巡查、火源管理APP等,提高野外火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其次,在教育宣传方面,可以加大力度推行火源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火源安全意识,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总之,本地在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的落实情况是积极的,但也面临一些困难问题。
通过加强人员力量、改进信息化手段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措施,可以不断提升野外火源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水平,更好地保护野外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森林火灾扑救的几点思考近年来,森林火灾频发,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地开展森林火灾扑救工作,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应对森林火灾的能力和水平。
在此,我对森林火灾扑救的几点思考进行分享和探讨。
首先,加强火灾预防意识和措施是根本。
森林火灾的防范远比扑救重要。
我们要高度重视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加强火灾防控设施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火灾防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其次,提高森林火灾扑救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条件。
森林火灾的扑救需要专业的人员和先进的设备。
我们应该加强对扑救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配备先进的消防设备和通讯设备,确保火灾扑救的高效进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第三,建立完善的火灾应急预案和组织指挥系统。
在森林火灾发生时,要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扑救行动,协调各方力量进行联合作战。
建立健全的火灾应急预案和指挥系统,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火灾扑救工作有序进行,提高扑救的成功率。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进森林火灾防控工作。
森林火灾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各国应加强交流合作,共享火灾防控的经验和技术,共同制定应对森林火灾的国际标准和规范,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火灾防控工作。
总之,森林火灾扑救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我们要不断深化思考,总结经验,提高能力,切实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共同维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愿我们的森林火灾扑救工作越来越好,生态环境越来越美好!。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思考与交流
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它不仅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也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以下是对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一些思考和交流:
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如广播、电视、报纸、宣
传单等,加强对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森林防火的认识和意识。
2.加强火源管理:加强对野外火源的管理,禁止携带火种进入林区,
加强对农事用火的监管,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3.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扑救。
4.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森林消防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队伍的战
斗力和应急反应能力,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5.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
整改,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
6.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
森林防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森林火灾的挑战。
总之,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森林防火工作心得体会(6篇)森林防火工作心得体会(精选6篇)森林防火工作心得体会进入冬季森林防火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迫在眉睫。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响应建设美丽中国、生态中国的号召,更为了营造一个全社会关注防火、参与防火、支持防火的良好氛围。
通过小手牵大手、大手管小手的方式,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火意识,就可保证今冬明春的森林防火工作顺利进行。
通过学校老师广泛宣传和家长的教育,我们和家长都很好的受到了如何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教育,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群众基础。
家长做为我们的监护人,有责任配合学校,加强对我们的森林防火安全教育。
从维护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高度出发,把森林防火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即可以强化我们的防火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也可以带动更多的家庭成员领会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提高森林防火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进而做到全社会都来关心、参与、支持森林防火工作的良好氛围,为森林防火工作建立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次,管好火源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保障。
家长配合学校强化火源管理,加强对我们的教育,加大监护力度,监督好我们节假日、休息日的活动。
不要让我们进入山林搞任何形式的野炊,不要让我们随意携带火种、火具、火药品、易燃易爆物进山,更不得在林区随意用火。
尤其是外出带我们从事上坟、野外游玩等活动时,要特别加强对火源的管理。
在春节期间,我们燃放烟花爆竹时,一定要有成年人陪同并在指定的安全区域进行。
再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火意识也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一环。
学校每年都通过一定的形式开展了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我们经过近四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树立了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意识,懂得了造成森林火灾事故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明白了谁烧山,谁犯法,谁坐牢的道理。
只要我们每个同学都把加强森林防火,提高防火意识,避免森林火灾的理念传输给家里的所有亲人,就能在全社会营造出一种重视森林防火工作的氛围,也可以极大的保护好我们的亲人,避免因发生森林火灾而受到处罚。
森林防火火源管理应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森林火灾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自然灾害,给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森林防火火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森林防火火源管理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火源监管不到位。
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火源的监管至关重要,但目前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一方面,森林管理部门对于潜在火源的监测和识别还不够及时、全面,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死角;另一方面,个别群众对于防火意识不强,存在私自燃放烟花爆竹等火源的情况。
因此,加强火源监管,建立健全的监测识别机制,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势在必行。
其次,缺乏综合应对机制。
森林防火工作需要综合应对,包括预防、监测、扑救等多个环节的协同配合。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相关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信息共享不畅、应急响应不够及时等问题,缺乏一个完善的综合应对机制,影响了森林防火工作的效果。
因此,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高效便捷的综合应对机制,将各方力量有机整合,对于提高森林防火能力至关重要。
此外,缺乏科技手段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森林防火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已成为一种趋势。
然而,目前在森林防火火源管理中,科技手段的应用仍然欠缺。
诸如无人机、遥感技术、智能监测系统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局限于传统的人力、物力投入,导致森林防火工作难以适时、高效地开展。
因此,加强科技手段的引进和应用,对提升森林防火火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森林防火火源管理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火源监管不到位、缺乏综合应对机制和科技手段支撑等方面。
只有克服这些问题,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网络化建设,才能更好地维护森林资源,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守护森林,共同构建绿色家园。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让森林永远绿意盎然,火灾永远不再发生。
森林防火火源管理应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市林业局副局长 谭宝田)林业发展与森林火灾是一对长期存在的矛盾。
据统计,自2003年北部四县划归我市以来,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次数达150起,其中火警86起,一般火灾64起,过火面积2784公顷,受害森林面积超过500公顷,相当于全市同期年均造林面积近4%。
火灾对森林的破坏性极大,危害极深,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它不仅烧毁大量的森林资源,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而且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森林火灾是一种自然灾害,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要完全杜绝森林火灾是不可能的事。
而根据森林燃烧的三角理论,要发生森林火灾,一定的气象条件、可燃物、火源这三者缺一不可。
只要在以上三种因素中,控制了其中的一种,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森林火灾。
通常来说,对前两种因素的控制比较复杂或比较困难,而对火源因素的控制则相对容易,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以下本人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体会,试从火源管理的几个角度探讨森林防火工作中应该重点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加强宣传教育,从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下功夫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它关系到全社会的千家万户,涉及到每一个人,只有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火意识,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就是要发动群众,在森林防火期到来之前,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党和国家有关保护森林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意义,向群众宣传森林防火各项政策、法规的要点,着重用《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以及其它森林防火规章制度和乡规民约对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使广大群众能自觉地、经常性地搞好森林防火工作。
特别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现阶段,火源管理、扑火安全和逃生避险的知识普及尤为重要,一定要宣传到位。
宣传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在基层,要在农村、在农户、在农民身上做文章,因为,只有他们才是经常接触和接近森林的人群。
森林防火野外火源管理工作中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8-01-02T14:50:13.5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2期作者:王玉鑫[导读] 为严格林区野外火源管理,积极消除森林火灾隐患,需要有效防控森林火灾发生,最大限度减少森林资源损失。
国家林业局北方航空护林总站
摘要:为严格林区野外火源管理,积极消除森林火灾隐患,需要有效防控森林火灾发生,最大限度减少森林资源损失,努力确保林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对此加以探讨。
关键词:森林防火;野外火源管理工作;几点思考
前言:野外火源管理是森林防火工作重要环节,也是森林防火工作重难点,绝大多数森林火灾均是由野外用火不当造成的,因此做好野外火源管理,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森林防火工作的成败。
1 野外火源管理工作面临的几个难点
一是农民烧地边引发的失火。
现阶段农村生活燃料已不再单纯以柴草为主,种植产生的秸秆无处消耗,加上地边的草灌不清除,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但铲割下来,如果不及时清理,不易腐烂,会影响农作物种植。
因此,为省时省力农民普遍用烧地边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成为一部分农民的习惯性农事活动;二是上坟烧纸引发的失火。
春节、清明上坟烧纸是我国的民俗传统,人们在祭奠先祖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用火安全,引发森林火灾危及自身及森林资源安全;三是低智人员、中小学生、进山游人玩火导致的失火。
这些群体流动性、随机性大,在防火监管上难度较大。
2 解决的对策
2.1 加强领导、深入宣传。
一是加强领导,全面夯实森林防火工作责任。
继续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坚持政府全面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森林火灾综合控制能力;二是深入宣传,提升广大群众防火意识。
森林防火工作具有全民性,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是搞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继续坚持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作为森林防火的主要工作来抓,真正做到宣传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2.2 强化措施,消除隐患。
一是在野外用火管理上实行生产、生活用火许可审批制,严格执行“谁审批,谁负责”的行政审批责任制、明确审核范围、权限,严格审批程序,严肃处理违章用火行为,消除人为火灾隐患;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划定责任区,定人定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火有人防,责有人担的格局;三是继续落实好乡镇天保员、村级护林员的责任,给护林员划定了管护区,制定了巡山路线,做的定期巡山定期汇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四是始终保持依法从严治火的高压态势,凡在防火期发现在林区违法用火的行为,各级防火机构、森林公安一查到底,最大限度地控制野外用火发生,把可能引发林火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
2.3 立足建设,提升水平。
一是以国家实施“十三五”规划为契机,努力提高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力争到“十三五”末期在全县十八个镇建成以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为主,防火了望塔为辅的立体火灾监控系统,做到发生火灾远程发现、远程指挥、远程协助,卓立建造一个自动化水平高、预警及时迅捷和科学务实的县域森林防火预警指挥系统,为森林资源安全保驾护航;二是在加强现有半专业扑火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组建一只50人左右的专业扑火队伍,配发专业装备,建设队伍营房及训练基地,请扑火专家对队伍进行培训和演练,构建起一只“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森林防火专业扑火队伍,避免干部群众盲目上山打火造成的人员伤亡,确保火灾“打早、打小、打了”。
2.4 创新方法,寻求突破。
在做好以上常规性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创新工作思路。
一是修建农林、坟林间的防火带、防火墙。
即在农田多林分质量较好、较易燃烧的树林交界处修建一定宽度的防火带,也可以营造油茶、青冈等阻燃性能较好的防火林带,在坟区较为集中的区域林缘修建防火隔离墙,从而达到隔离火源的目的;二是在以往的森林防火工作中,城区周边我们提倡以摆鲜花、祭品为主的文明祭祀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明祭祀方式也逐渐被群众所接受,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让这种文明的祭祀方式,由城区周边逐步向广大农村辐射,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文明新风尚,为建设文明略阳贡献力量;三是在重点林区实施防火网格化造林。
以往造林我们一造一大片追求数量和面积,但往往忽视了成林后的火灾隐患,应在重点森林防火地段,依山脊等自然地形划分网格建设防火隔离带,形成防火网格,万一发生森林火灾,只会烧掉一个网格内的林木,从而避免发生大规模的森林火灾;四是充分调动基层防火力量。
现在每个村都有一名森林防火护林员,但这与所看管的林地面积相比还是显得力量不足,特别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这种状况越发突显。
今后我们在工作要进一步积极推进林木保险,提高广大林农抵域森林火灾的能力,同时在发展各类涉林协会时,要把森林防火作为协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做,使每名会员都成为我们的防火护林员;并且抓好中小学生的森林防火宣传工作,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我们的小小义务宣传员,带动家长共同防火,使各类火灾隐患彻底被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去。
森林防火期内,确需在森林防火区从事计划烧除、炼山造林等生产性用火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用火申请,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确定专人的前提下组织实施。
在森林防火区生产性用火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领取野外用火批准文件;
(二)开设宽度15米以上的安全防火线(带);(三)在森林高火险时段以外并具备适合的气象条件;(四)明确现场责任人;
(五)预备必要的扑火力量;
(六)准备必要的扑火工具;
(七)明确用火蔓延应对措施;
(八)落实专人看守,火不灭人不离。
在森林防火区作业必须严格遵守下列管理规定:
(一)森林防火期内,因防治病虫鼠害、冻害等特殊情况确需在森林防火区用火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要求采取防火措施,严防失火;
(二)森林防火期内,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进行实弹演习、爆破等活动的,应当逐级报经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后组织实施;
(三)相关单位因处置突发事件和执行其他紧急任务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的,应严格野外用火管理,防范森林火灾发生;
(四)森林防火期内,进入森林防火区的各种机动车辆应当按照规定安装防火装置,配备灭火器材;
(五)林缘及林内的住宅、厂房、易燃易爆站库、重要设施、行人休息站等重要区域,必须开设防火隔离带;
(六)铁路、电力和电信线路、石油天然气管道等工程在森林火灾危险地段应当开设防火隔离带,并定期组织人员看守巡护。
进行线路和管道的安全检查,并对管道周边和线路下的可燃物进行清理,消除森林火灾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