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5.93 KB
- 文档页数:2
朋友,你到过有“江南小九寨”之美誉的瓦屋山吗?它位于溧阳、金坛、句容三市交界处,是茅山山系最南端的一脉奇峰。
远望之,山形如屋,巍然雄崛,山梁绵亘几里许,左右翼双峦坟峙,相呼相应,恰似一对浑圆的乳峰,又如两个硕大的翠髻。
瓦屋山充分显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以其幽、野、闲、秀的风姿逸韵让人留连忘返,同时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神秘的传奇色彩,令人发思古之悠情。
时候已然是初秋,山里却看不到多少秋的萧瑟。
漫游山中,逼眼的是青苍、翠绿。
山坡上芊芊莽莽的荆棘藤蔓挤挤挨挨,层层叠叠的松树苍翠欲滴,负势竞上,偶尔有几茎金黄色野菊闪入眼帘,摇曳生姿,楚楚动人。
山脚下大片大片的茂竹修篁掀波叠浪,涛声阵阵,气象萧森。
山壑里树影婆娑的溪水潺湲流淌,清籁琤瑽,幽咽如诉,情不自禁地掬一捧饮之,甘冽沁心。
这里是鸟类的天堂,兽虫的福地。
眼前间或掠过一只羽色斑斓的什么鸟,待你去追觅时,已隐入无边无际的深深绿海中,清越的鸣声犹在耳畔萦回。
翘着毛茸茸大尾巴的松鼠在树枝上蹿上蹿下,发现人来,并不立即逃匿,而是箕踞枝上,静静观望,打量你的来意,倘若你继续走近,它便一闪身,几个腾跃,倏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山民们在深林里撞上野猪之事时有传闻,林隙草野偶或能采撷到珍贵的灵芝,……据说,有一天夜里,瓦屋山宝藏禅寺管委会主任沈田春驱车上山时,猝遇一头在盘山公路上游荡的大野猪,猛按喇叭才将其撵入林莽中。
在倒伏的朽木上,他也曾多次采摘到菌盖呈肾脏形的赤褐色灵芝。
伫立山巅眺望,黛青的远山如兽脊,蜿蜒逶迤于天际,旷阔的平畴自山麓徐徐舒展开,沃野上的万顷稻谷波翻浪涌,竹树掩映中散落着东一簇西一簇的村落,大大小小的湖塘星罗棋布,一泓泓银镜在阳光照耀下波光潋滟,无比绚丽。
倘若有幸,你还能看到云海奇观。
先是一片片洁白的云絮在山谷中悠悠飘浮,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时间久了,许是觉得形单影只太寂寥,便呼朋唤侣,相汇相融成一块块云团,云团因风赋形,变幻万千,牵牵连连拉棉扯絮般蔓延开来,一会儿工夫,山腰上长烟引素,云横雾纡,转眼间,便是云海茫茫了,然而,瓦屋山顶却没有一丝一缕云絮,这时的瓦屋山,则宛若一艘巨船,在雪浪花的海洋披波远航,煞是壮观。
张栻《原游东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1、张栻《原游东山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张栻《原游东山记》原文及翻译张栻原游东山记张栻原文:岁戊寅夏四月己亥,弋阳方畴、广汉张栻酌饯东平刘芮于永之东山。
久雨新霁,天朗气清,步上绝顶,山色如洗。
相与置酒于僧寺之西轩,俯仰庭户,喟然而叹,曰:“噫嘻!此前相范公忠宣之故居也!”坐客皆悚然,起而问之。
零陵张公饰曰:“公居此时,某始年十三四。
某之先人辱为公客,故某亦得侍公。
公时已苦目疾,手执寸许玉,用以摩按。
某未之识也,则亟视之。
旁有小儿诳曰:‘此石也。
’公愕然曰:‘非也,此之谓玉。
’呜呼!公存诚,至于不欺孺子,则公之气象可想见矣。
”坐客皆咨嗟。
公饰又曰:“公居此西偏,为屋仅三十楹,盖与寺僧邻也。
诸孙皆尚幼,它日与寺僧戏,僧愚无知,至相诟骂,直行过公前,语微及公。
公漠然,若不闻见者。
明日,僧大悔,惭跼蹐,诣求谢,亦卒无一言,待之如初。
永之士间有得进见公者,公循循亲加训诱。
一日坐定,有率尔而问曰:‘范某于相公为何亲?’盖斥文正公之名。
时二子正平、正思侍旁,悚汗恐惧。
公蹙额,久而曰:‘先公也。
’言者大恐。
已而,复以温词慰其心,后亦与相见不绝。
公之度量,虽曰天与,其亦学以成之欤?”于是,坐客相与言,曰:“江山如昔,公不可得而复见矣。
而有如公饰者,尚及见。
所记之详如此,岂易得哉?而斯轩也,经兵火煨烬之余,屹然独存;吾曹晚生,亦与闻公之言行,又岂偶然哉!”抑尝记:栻庚午岁来永时,寺僧有法贤者,年八十余矣,为栻言:“范丞相居此,某时为沙弥,每见公遇朔望,必陈所赐书及赐物,列于堂上,率家人子弟再拜,伏阅。
”呜呼!公之不忘君父至此。
所谓“在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文正公之心,公得之矣!选自《三湘纪胜》,有删节。
【解释】东山:在古零陵城东。
东山之上,现有高山寺,始建于唐代中期。
宋哲宗时尚书右仆谢(宰相)范纯仁(范仲淹次子,死后谥忠宣)谪居永州时曾寄寓该寺。
译文:戊寅年(公元1158年)夏季四月己亥日,弋阳的方畴、广汉的张栻在永州的东山为东平的刘芮饮酒饯行。
李白《岘山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岘山怀古原文: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岘山怀古翻译及注释
翻译登临岘山顶,寻找游览古迹,凌空看襄阳。
天气晴和,远处山峰挺出,秋水枯落,沙洲更加清冷辽阔。
看到游玩的女孩在玩弄明珠,喝酒后,更加怀念魏晋时太守羊祜。
看秋风萧瑟而兴叹,高大的松树也在秋夜里风中呜咽:事业何时有成。
注释1岘首:在襄阳城南数里处。
《襄阳府志》:「襄有三岘,此山为首,故以岘首名。
」依次由南向西有岘中、岘尾之说。
凭高:登临高处。
襄中:指襄阳城一带。
李白登上岘山远望襄阳城一带。
2「天清」二句:李白的视线是从西南诸峰移向西北而又动望的,即可能是由望楚山移向鱼梁洲的。
3游女:指万山脚下的解佩渚的传说,即郑交甫与汉水女神之事。
山公:即山简。
4秋兴:因秋日而感怀。
诗词作品:岘山怀古诗词作者:【唐代】李白诗词归类:【怀古】、【写山】、【写景】。
戏赠郑溧阳唐·李白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注释陶令:即陶潜。
他曾任彭泽县令,故称。
据《晋书·陶潜传》:陶潜性嗜酒,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氏,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五柳:陶潜在住宅旁种有五株柳树,因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素琴:不加漆饰的琴。
据《宋书·陶潜传》载,陶潜不通音律,却备有素琴一张,无弦,每当饮酒适意,便取琴抚弄,以寄托其怡然自得之情。
漉(lù)酒:滤洒。
葛(gé)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
据《宋书·陶潜传》载,郡守访陶潜,逢其酒熟,郡守取陶潜头上的葛巾滤酒,用华又载在他的头上。
陶潜亦不以为意。
这里写陶潜嗜酒忘情。
羲(xī)皇人:伏羲氏时人。
古人认为羲皇时代其民皆恬静闲适,故隐逸之十多以之自称。
陶潜《与子俨等疏》:“常畜:五六月中,北商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溧(lì)里:即溧阳,地名,在今江苏西南边,与南京接壤。
译文陶令天天喝醉酒,不知五柳树何时回春。
古朴的琴上本没有琴弦,过漉酒就用头上的葛巾。
清风暂来时卧在北窗下,称自己就是恬静闲适的羲皇时人。
什么时候我到溧阳一游,会一会你这位平生交好的友人。
赏析“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运用叙铺手法,描绘出一幅陶令天天喝醉酒、不知五柳树何时回春的景致。
“日日醉”、“不知”,流露出陶潜每日醉洒,忘情世事,连亲手植的五株柳树已吐新绿的情形都不知道的情趣。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引用“葛巾漉酒”典故,表现出陶潜活谈无为,逸然自得的生活习性,以喻郑晏。
《宋书·陶潜传》记载说,陶潜自备无弦素琴一张,微醺时就抚弄寄意,来访者无论身份,都摆酒迎接,如果陶氏本人不胜酒力,先于客醉,就对其言“我醉欲眠,卿可去”。
为了表达自己通达不拘的隐士之风,陶潜还特意不用器皿滤酒,直接以头上所戴葛巾,“葛巾漉酒”自此也成为中国历代文人雅士会饮赋诗时喜用的典故。
《馆娃宫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馆娃宫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馆娃宫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1馆娃宫怀古五绝绮閤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郑妲无言下玉墀,夜来飞箭满罘罳。
越王定指高台笑,却见当时金镂楣。
半夜娃宫作战场,血腥犹杂宴时香。
西施不及烧残蜡,犹为君王泣数行。
素袜虽遮未掩羞,越兵犹怕伍员头。
吴王恨魄今如在,只合西施濑上游。
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绮罗身。
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注释郑妲:一作“郑旦”,是历史上一位刚烈女子。
她与西施一样,也是被越王勾践选中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之一。
罘罳(fú sī ):也作“罦罳”。
古代一种设在门外的屏风;设在屋檐下防鸟雀来筑巢的金属网。
金镞(zú):金属制的箭头。
伍员(yún):即伍子胥。
春秋末期楚国人,后为吴国大夫。
屟(xiè)廊:亦作“屧廊”,即响屧廊。
春秋时吴宫廊名。
屟是木板拖鞋。
吴王夫差命人将廊下的土地凿成瓮形大坑,上面用厚木板覆盖辅平,让西施和宫女穿上木鞋在上面行走,铮铮有声,所以取名响屟。
今苏州灵岩寺圆照塔前有一个小斜廊,就是其遗址。
注释⑴金镞(zú):金属制的箭头。
⑵屟(xiè)廊:亦作“屧廊”,即响屧廊。
春秋时吴宫廊名。
屟是木板拖鞋。
吴王夫差命人将廊下的土地凿成瓮形大坑,上面用厚木板覆盖辅平,让西施和宫女穿上木鞋在上面行走,铮铮有声,所以取名响屟。
今苏州灵岩寺圆照塔前有一个小斜廊,就是其遗址。
⑶郑妲:一作“郑旦”,是历史上一位刚烈女子。
她与西施一样,也是被越王勾践选中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之一。
⑷罘罳(fú sī ):也作“罦罳”。
古代一种设在门外的屏风;设在屋檐下防鸟雀来筑巢的金属网。
⑸伍员(yún):即伍子胥。
春秋末期楚国人,后为吴国大夫。
鉴赏七绝《馆娃宫怀古》共五首,又名《馆娃宫怀古五绝》。
这五首思古寄慨之作,是皮日休在苏州任职时,因寻找馆娃宫旧迹而作。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王慎中《朱碧潭诗序》原文及翻译原文: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
登匡庐①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
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
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
其诗不行于时。
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
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②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
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③,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
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
吏人至门,强君入谒。
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
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
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
守独出访之。
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
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
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
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
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
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
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
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
呜呼,可谓穷矣!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
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
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
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
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
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
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④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注]:①匡庐:即山西庐山;②涴:污,弄脏;③教:教令,文中指告示;④孤:古同“辜”,辜负。
译文:诗人朱碧潭君,名汶,出身名门,少年时随同父亲出游,往来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泛舟洞庭湖、鄱阳湖、九江之间,颠簸在波涛之上,认为是壮举。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原文及翻译《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原文翻译及赏析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原文翻译及赏析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译文风使春季的莺雏长成,夏雨让梅子变得肥美,正午茂密的经树酒下圆形的阴凉笼罩的地面。
地势低洼靠近山,衣服潮湿总费炉火烘干。
人家寂静乌鸦无忧自乐翩翩,小桥外边,新涨的绿水湍流激溅。
久久凭靠栏杆,遍地黄芦苦竹,竟仿佛我自己像遭贬的白居易泛舟九江边。
年复一年。
犹如春来秋去的社燕,飘飞流浪在大漠荒原,来寄居在长长的屋檐。
且不去想那身外的功名业绩,还是怡心畅神,常坐酒樽前。
我这疲倦、憔悴的江南游子,再不忍听激越、繁复的管弦。
就在歌宴边,为我安上一个枕席,让我醉后可以随意安眠。
注释正午嘉树的阴影清晰而圆。
卑:低。
炉:熏炉,用来燃香去潮湿之气的。
乌鸢:泛指飞禽。
新绿:指河水。
疑(ni三声):通“拟”,比拟。
黄芦苦竹: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温,黄芦苦竹绕宅生。
”这句和“地卑山近”都是说自己所住的地方和白居易谪居江州时所住的地方很相似。
社燕:燕子春社时飞,秋社时归去,故称。
(社:春秋两次祭土神的日子。
)翰海:沙漠。
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
寄:托身。
修椽:长的椽子。
身外:指功名利禄等。
赏析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黄莺的雏鸟在和风中长大了,梅子也在雨水的滋润下日益成熟。
中午的时候,天阴沉沉的,树木更见美好,叶子清亮,给人珠圆玉润的感觉。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三句,固然是写景,但也点明了时令。
溧水在长江南岸,背山而居,进入梅雨季节,湿气太重,身上的衣裳总是湿漉漉的,自然要花很多工夫在炉火边将它们烤干。
岘山怀古陈子昂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岘山怀古陈子昂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岘山怀古陈子昂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岘山怀古唐代陈子昂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译文喂饱马儿来到城郊野外,登上高处眺望古城襄阳。
仍因堕泪碑而感到悲伤,又想起孔明的宏伟政纲。
城邑从这里远分为楚国,山川一半入吴到了江东。
丘陵在平原上陡然显现,圣人贤人几乎凋亡一空。
田野树木断于苍茫烟雾,渡口亭楼在晚气中孤耸。
有谁知道我这万里行客,缅怀古昔正在犹疑彷徨。
注释岘山:又名岘首山,位于湖北襄阳城南九里,以山川形胜和名人古迹著称。
秣马:喂马,放马。
临:临近。
这里是来到之意。
荒甸:郊远。
旧都:指古襄阳城。
岘山属襄阳治,名城襄阳当汉水之曲,与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距襄阳县西二十里,为隆中,即卧龙先生草庐对策之地。
襄阳故城,即其县治。
堕泪碣;即岘山上的羊祜碑(碑为方形,碣为圆形。
这里即指碑)。
卧龙图:指诸葛亮的谋略。
应专指《隆中对》。
“城邑”句:战国时襄阳为秦、楚交界之处,故云“城邑遥分楚。
”“山川”句:襄阳在汉水之滨,汉水入长江,长汉经楚入吴,以上两句写在岘山所见辽阔境界。
“丘陵”二句:意思是:丘陵空自高出于平原;而圣贤该有多少已经谢世,二无继起者。
慨叹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代谢。
“野树”二句:是说远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断了;渡口的楼台在傍晚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万里客:离家远行的游子,指作者自己。
踌蹰:忧愁徘徊的样子。
鉴赏岘山,又名岘首山,位于湖北襄阳城南九里,以山川形胜和名人古迹著称。
岘山属襄阳治,名城襄阳当汉水之曲,与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溧阳的古诗
嘿,朋友!你知道溧阳吗?那可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就像一颗璀
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你想想,古代的文人墨客们,他们走过千山万水,为啥偏偏对溧阳
情有独钟?还不是因为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透着迷人的韵味!比如说李白,他那奔放豪迈的笔触,在溧阳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朝游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你听听,这诗句是不是一下子就把你带到了那个清风拂面的秋日湖边?
再看孟郊,“射鸭复射鸭,鸭惊菰蒲头。
鸳鸯亦零落,彩色难相求。
”这描写的不就是溧阳那充满生机又略带几分神秘的景象吗?
还有好多好多诗人,都在溧阳留下了他们的诗篇。
这就好像一群大厨,都争着用自己的拿手好菜来装点这桌溧阳的盛宴!
难道你不觉得溧阳就像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诗集,每一页都充满了
惊喜和感动?
我觉得啊,溧阳的古诗就是一扇通向古代美好的窗户,让我们能穿
越时空,领略那时候的风情万种。
陆笪体验游文稿古韵悠然瓦屋山位于金坛、溧阳、句容三地交界,山顶平直,远看如巨大瓦屋。
右边丫髻山俊秀挺立,两峰高耸,如旧时女子之丫髻。
李白游历溧阳时,作《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诗,有“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之句,但此诗重在缅怀伍子胥与史贞女故事,并未对瓦屋山风光作进一步描绘。
倒是明朝汤显祖《游溧阳洞山》一诗写出了瓦屋山的美景:“瓦屋如云青作花,华阳绛气屋青蛇。
中开百尺仙人掌,摇漾金光落紫霞。
”陆笪村是溧阳市竹箦镇陆笪行政村下属的一个自然村,北望苍翠高耸的瓦屋山和丫髻山,南接葱绿平缓的田野广畴。
从空中俯瞰陆笪村,犹如青山环抱碧波荡漾间一朵盛开的水莲花。
瓦屋山、丫髻山、青龙山群山连绵,山水汇流于陆笪村西,一条弯弯曲曲的涧河(即陆笪河)从村前流过,南下经溧阳北河到太湖,人称“四十九条凹、凹凹归陆笪”,村山之间是丘陵,水田、桑园、茶叶、竹木掩映,犹如桃源。
在这山水相依如诗如画的美丽天地间,陆笪人在此繁衍生息了800年。
南宋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正月底,大诗人陆游幼子陆子遹(一作子聿)到溧阳任知县,其嗣子立基随父前来,任承务郎。
后陆立基娶竹箦陶庄名门沈氏之女为妻。
陆立基好游山水,公务之余周览形胜,于县城北去五十余里处,见屋岭髻峰,岚光掩映,得心悦志,爱此地山水灵秀,茂林修竹,一派田园风光,确为风水宝地,于是买田筑舍,定居当地。
名此地曰“陆笪”。
笪,本义是一种用粗竹篾编成的形状像席的东西,通常用来铺在地上晾晒粮食。
而用于地名之中,显示此处竹篾资源丰富、竹器制作盛行。
陆笪周边,还有陈笪、雷笪、邵笪、岗笪等村庄,更有人说“溧阳共有七十二笪”。
因此,“陆笪”作为村庄名,是具有鲜明的宗族聚居标志和地域风物特色的。
陆游早年立志报国,宦游四方,以抗金恢复为己任。
年老辞官归来,潜心于教导儿孙,曾作《冬夜读书示子聿》八首,告诫儿子莫要贪慕富贵,而要勉力读书。
陆子遹谨遵父训,为官不忘读书。
同题仙游观原文+翻译+赏析同题仙游观原文+翻译+赏析4篇同题仙游观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译文在仙台上刚见到五城楼,夜雨初停景物冷落凄清。
晓山翠色遥连秦地树木,汉宫砧声报讯寒秋来临。
空坛澄清疏松影落水底,小洞清幽细草芳香沁人。
何必去寻找世外的仙境,人世间就有美好的桃源。
赏析这首诗的写法十分平实,不过是老老实实地纪写游程见闻和内心观感,以真切平和取胜,不以奇崛跌宕争强。
首联写的是初入仙游谷门之所见,即从山上俯视道观,为观中建筑的壮丽而赞叹;同时也附带写出心中的欣悦,这不仅因所见景物壮丽,好似天上的仙宫,更因为天色晴朗,刚刚消歇的阵雨将景物冲洗得洁净鲜明。
这联诗句,不但写出真切的观感,还为下文作出很好的铺垫。
首句中的“初”字,《全唐诗》版作“下”字,则俯视的意思更为鲜明。
颔联也是写仙游观的外景,但不是俯视,而是远望,点明此刻是秋天的傍晚,并自然引发怀古的幽情。
“秦树”与“汉宫”都不是实景,而是借指,不过是描写平常的古树、平常的砧声而已。
但以“秦”、“汉”二字作修饰限定,也不是毫无寓意,乃是为了渲染古朴气氛,增加历史色彩。
有了这样的修饰限定,使得时间张力大大扩展,将读者引入漫远的时间长河,超脱了短暂的人生岁月,与寻访长生不老的仙家主旨暗中契合,特别适宜观赏道观的题材要求。
将大树与砧声对举,是描写秋景的惯用意象,同样收入《唐诗三百首》的李颀所作七律《送魏万之京》就有一联云:“关城树色催寒尽,御苑砧声向晚多。
”可与此联参看。
颈联诗意一转,正合“起承转合”的构思要求。
从景物说,由观外转入观内,写的是仙游观中所见景象;从寓意说,由描述见闻转入倾诉观感,写的是游赏观景时内心的体验。
景物是疏松和细草、空坛和小洞,感知是一落、一生,以及一静、一幽。
此联意谓稀疏斑驳的树影遮掩着大殿的祭坛,四下里一派寂静;细弱柔韧的小草丛生在山脚的洞口,更显得幽深寂寥。
【岘山怀古】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注释①秣马:喂马,放马。
临:临近。
这里是来到之意。
荒甸:郊远。
旧都:指古襄阳城。
这两句写作者骑马来远郊,登上岘山,眺望襄阳城。
②堕泪碣;即岘山上的羊祜碑〔碑为方形,碣为圆形。
这里即指碑〕。
③卧龙图:指诸葛亮的谋略。
应专指《隆中对》。
④“城邑〞句:战国时襄阳为秦、楚交界之处,故云“城邑遥分楚。
〞⑤“山川〞句:襄阳在汉水之滨,汉水入长江,长汉经楚入吴,以上两句写在岘山所见辽阔境界。
⑥“丘陵〞二句:意思是:丘陵空自高出于平原;而圣贤该有多少已经谢世,二无继起者。
慨叹自然的变化和人事的代谢。
⑦“野树〞二句:是说远处荒野林木,被苍茫的雾气遮断了;渡口的楼台在黄昏的烟霭中孤零零地耸立着。
⑧万里客:离家远行的游子,指作者自己。
⑨踟蹰:忧愁徘徊的样子。
赏析岘山,又名岘首山,位于湖北襄阳城南九里,以山川形胜和名人古迹著称。
岘山属襄阳治,名城襄阳当汉水之曲,与樊城隔水相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距襄阳县西二十里,为隆中,即卧龙先生草庐对策之地。
襄阳故城,即其县治。
陈子昂登临岘山,不觉发思古之幽情,写下这首怀古诗。
开头二句说“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外城为郭,郭外为郊,郊外为甸,秣马于荒甸,说明岘山在襄阳郊外。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平荆州,立襄阳郡,自此“冠盖相望,一都之会也〞。
诗人登临岘山,俯瞰襄阳,不禁想到晋朝的羊祜、三国的诸葛亮。
羊祜喜游山,常登岘山,终日不倦,曾对从行者说过:“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羊祜为太守,清名远扬,很受百姓的爱戴,且有献策平吴之功,终身清廉不营私,唯对岘山的青峰白云流连不已。
羊祜病笃,荐杜预自代,年五十八卒。
襄阳百姓在岘山、羊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以纪念,望其碑者,无不流涕。
杜预死后为碑起名曰“堕泪碑〞,就是陈子昂诗中所说的“堕泪碣〞。
曹操伐刘表时,表已卒,刘备屯兵樊城,闻讯赴襄阳,曹操即派精锐紧紧追击,刘备兵溃于当阳、长坂;诸葛受命于危难之间,东结孙吴,共御曹魏。
白居易《湖亭望水》原文译文及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南湖的傍晚景色,表现了诗人独游的遗憾之情。
首联交待作者自己游湖的情境;中间四句即描写湖景,均极恰切,写景如画;尾联抒写了诗人一人独游的感叹。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湖亭望水》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湖亭望水》原文唐代:白居易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湖亭望水》译文及注释译文雨下了很久,南湖的水长的满满的;雨过天晴之后我来到南湖。
太阳慢慢下山了,在湖面上投下了又红又大的影子,晚风停息绿水泛不起半点涟漪。
湖水淹没了部分堤岸,远处有疏疏落落的民舍;水漫了湖岸,有许多船舶停在那里。
在欣赏风景的时候,我如何对付因孤独而引起的悲凉?这样美好的景色也不能使我快乐,真是可惜啊!注释⑴南湖:在今江西省,指鄱阳湖南部。
鄱阳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为南湖,以北为北湖。
⑵北客:北方来的人,诗人自指。
⑶日沉:日落。
⑷风定:风停。
⑸没:淹没。
闾阎(lǘ yán):里巷的门,借指人家。
《湖亭望水》鉴赏这首诗描写了南湖的傍晚景色,表现了诗人独游的遗憾之情。
首先交待作者自己游湖的情境,久雨初晴,湖水大涨,北客南来,自然倍感新奇。
中间四句即描写湖景。
时值傍晚,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但却留下了满天红色的光影,这时湖风停息了下来,澄碧的湖面一片平滑,浩阔而晶莹。
放眼望去,由于久雨导致湖水大涨,淹没了原先的湖岸,所以人家稀少,而湖边沙滩,广袤而平整,聚集着许多船舫,人家少而船舫多,正见水乡特色,也是湖水大涨后的独特景况。
这四句写景,在夕阳与湖水之间,红光留影,碧水映照,色彩明丽,从岸没到平滩的范围,人家虽少,而船舫却多,又充满生机活力。
尤其是颔联,对仗工整,前句形容日落后的红霞,后句形容湖上风平浪静,形象逼真,色彩明丽,描写细致,均极恰切,写景如画,可谓写景的佳句。
写景之后便自然地转入最后两句,抒写了诗人一人独游的感叹。
李频湘口送友人全诗翻译及赏析李频湘口送友人全诗翻译及赏析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
注释⑴楚:湘江流域在古时候为楚国的属地,故称楚。
田:一作“天”。
⑵去雁:北飞的大雁。
云梦:云梦泽,在今洞庭湖北岸,湖南、湖北两省境内。
雪:一作“泽”。
⑶转:指友人所乘之船,终日在风浪中行转。
⑷星汉:银河。
⑸零落梅花过残腊:一作“回首羡君偏有我”。
腊:腊月,阴历十二月。
⑹归醉及新年:一作“归去又新年”,一作“归去醉新年”。
醉:沉浸。
云梦:指云梦泽。
洞庭:指洞庭湖。
湘口:湘江入洞庭湖之处。
名句赏析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这两句是说,北雁冲着云梦泽的漫天大雪南飞,显出了云梦泽的壮伟气势;离人在这种天候下乘船离去,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一人独去的寂寞和艰辛。
诗句所言既有壮阔生动的自然景象,又有深邃内在的离情别意,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参考译文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
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
友人归去,一路上将日夜兼程。
白天劈波斩浪,顺着水势依山而转;夜里仰望星河,望着星空笼罩着浩瀚的洞庭湖面。
梅花凋零腊月将尽,友人回到家刚好赶上新年,与家人团聚将是多么幸福啊。
赏析《湘口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频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此诗以写景见长,诗人把孤舟离人放在中心的位置上,围绕这个中心层层设景;又从孤舟离人逗出情思,把诸多景物有机地串联起来。
全诗显得章法齐整,中心突出,而且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与一味作感伤语的送别诗不同,自有一番悠悠远思的风韵。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
全诗大半写景,不见伤别字面,只是将一片离情融入景中。
一、二两联写“湘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
欲向匡庐③卧白云翻译欲向匡庐卧白云翻译是什么?答:欲向匡庐卧白云翻译如下:诗人要到庐山去过啸傲山林,潇洒日月的生活。
古诗《吴国伦·鄱阳湖》原文赏析欲向匡庐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
千山日射鱼龙窟,万里霜寒雁鹜群。
浪拥帆樯天际下,星蟠吴楚镜中分。
东南岁暮仍鼙鼓,莫遣孤舟逐客闻。
鄱阳湖 (在今江西省)古称彭蠡湖,别名宫亭湖。
吴国伦的这首诗描写鄱阳湖的秋景,抒发系念国事的情怀。
“欲向匡庐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
”“匡庐”,即庐山,其东南依傍鄱阳湖。
据说,殷、周之际,有一位匡俗先生隐遁潜居于此,时谓所居为仙人之庐,故称此山为庐山 (参《后汉书·郡国志》)。
“卧白云”,栖息于白云深处,即隐居的意思。
诗人说,他为了要到庐山去过啸傲山林,潇洒日月的生活,乘舟泛渡鄱阳湖。
天气晴朗,湖光水色,呈现出一派迷蒙苍茫的景色。
中间四句,具体描绘秋天的鄱阳湖上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
“千山日射鱼龙窟,万里霜寒雁鹜群。
”“鱼龙窟”,鱼龙聚居的窟穴,指鄱阳湖。
鄱阳湖沿岸,群山耸立,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千姿万态,而这一切,又都倒影在澄澈的湖水里,显得瑰丽秀美。
秋空高远,一望无云,而湖面上则有成群结队的大雁和野鸭之类的禽鸟在飞翔栖息,到处是生气蓬勃的景象,令人赏叹不已。
“浪拥帆樯天际下,星蟠吴楚镜中分。
”“天际下”,从远处的天边而来。
这是化用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而来。
“星蟠”,天空星宿盘绕。
我国古代天文学将一定的地域与天上的星宿相对应。
这里即此意。
“镜”,意谓鄱阳湖澄澈明净犹如镜子一般。
吴楚镜中分,古代吴国和楚国以鄱阳湖为分界,故云。
这句化用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诗句。
鄱阳湖连着长江,烟波浩渺,浪涛滚滚,簇拥着点点船帆从遥远的天边慢慢驶来; 吴楚之地被湖水分割开来。
五、六两句着力刻画鄱阳湖广阔无边,白浪冲天的气势。
这两联,每句都描写鄱阳湖的一个景象,四句连结在一起,则构成一幅气象万千的湖光秋景图。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原文及翻译赏析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原文:王屋山人魏万,云自嵩宋沿吴相访,数千里不遇。
乘兴游台越,经永嘉,观谢公石门。
后于广陵相见,美其爱文好古,浪迹方外,因述其行而赠是诗。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
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
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
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
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
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
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潈。
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
逸兴满吴云,飘飖浙江汜。
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
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
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
万壑与千巖,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
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
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灵溪咨沿越,华顶殊超忽。
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
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
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
赤城渐微没,孤屿前峣兀。
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
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
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
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
却思恶溪去,宁惧恶溪恶。
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路创李北海,巖开谢康乐。
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
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
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
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岧峣. 岧峣四荒外,旷望群川会。
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
乱流新安口,北指严光濑。
钓台碧云中,邈与苍岭对。
稍稍来吴都,裴回上姑苏。
烟绵横九疑,漭荡见五湖。
目极心更远,悲歌但长吁。
回桡楚江滨,挥策扬子津。
身着日本裘,昂藏出风尘。
五月造我语,知非儓儗人。
相逢乐无限,水石日在眼。
徒干五诸侯,不致百金产。
吾友扬子云,絃歌播清芬。
虽为江宁宰,好与山公群。
乘兴但一行,且知我爱君。
君来几何时,仙台应有期。
东窗绿玉树,定长三五枝。
古诗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翻译赏析
《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
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
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
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
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
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
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注释】⑴始觉:一作“始知”。
⑵目色:一作“日色”。
【翻译】清晨登上北湖亭,遥遥了望瓦屋山。
天空萧肃白露漫地,开始感觉秋风西来。
游子生活寄托主人,言语行动必须察言观色。
这鸟主人和卫灵公一样,目送飞鸿,不理睬孔夫子,邈然不可攀附。
游子长吁互相劝导勉励,为什么要来吴关啊?听说这里有忠贞仗义之女的古坟,她曾经在溧水湾救助困穷的伍子胥。
清美的风彩了然在眼,太阳也笑开了颜。
高坟五六墩高,险峻高耸犹如猛虎栖息。
遗体遮蔽在九泉之下,芳名感动千古之人。
伍子胥曾经向她乞食,此女曾经箪食壶浆救济伍子胥。
伍子胥得以转运,从而报仇泄愤,攻入楚国鞭打楚平王的尸体。
她的英名凛冽长存于天地之间,闻她的芳名如胸怀霜雪一样高洁冰清。
豪杰在没有发达的时候,走十步,有九步如同在攀登太行山。
咱们一起拂衣而去,管他个臭主人,咱们一起万里翱翔去。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