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T开放空间会议引导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948.00 KB
- 文档页数:3
会议引导服务会议引导服务(Conference Guiding Service)会议引导服务是指在会议举办期间,为与会者提供指导和协助的一项专业服务。
它包括接待引导、会务协调、日程安排、场地布置、设备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和与会者的满意度。
一、接待引导接待引导是会议引导服务的首要任务。
在与会者抵达会议地点时,需要专业人员迎接并引导他们到达指定的地点,避免迷路和时间浪费。
在会议举办期间,接待人员需要提供必要的信息咨询、协助注册、领取会议资料等服务,确保与会者的入场过程顺利和高效。
二、会务协调会务协调是会议引导服务的核心内容。
它包括会议各项安排的筹划和执行,确保会议的正常进行和与会者的需求得到满足。
会务协调人员需要与组织者、场地管理方、供应商等各方进行协调,制定详细的举办方案,并按照计划逐项执行。
例如,会务协调人员需要与场地管理方协商场地布置和设备设置,确保会议设施的完善和良好运行;他们还需要与酒店和餐饮部门协调供应食品和饮料,保证会议期间的餐饮服务质量;同时,会务协调人员还需根据与会者的需求安排会议期间的交通、住宿等细节。
三、日程安排日程安排是会议引导服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合理的日程安排可以确保会议的高效和与会者的参与度。
会议引导服务人员需要根据会议主题和内容,合理安排会议的时间和议程,并及时向与会者通报日程安排。
在会议期间,他们还需要严密监控时间的把握,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并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会议现场的实际情况。
四、场地布置场地布置是会议引导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
合理的场地布置可以提高会议的参与感和氛围。
会议引导服务人员需要根据会议的特点和参与者的需求,合理安排座位、设置标志牌和指示灯,保证与会者能够方便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和参与会议活动。
同时,他们还需协助组织者进行现场装饰、悬挂横幅、设置展台等环节,以营造出专业、高效、温馨的会议场所。
五、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会议引导服务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开放空间技术指引一、会议介绍:开放空间技术(Open Space Technology,简称OST)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动态会议模式,能够将一个对于组织/机构很重要的主题仅在很少的规则辅助下通过一个新的空间和时间格式由参会者讨论完毕,“开放空间”提供了一个提倡自我承担责任的场合。
在会议期间,每个参与者可以在主题框架下,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或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或需求,并在不同参与者之间形成关注并致力于解决同一个问题或需求的小组,在既定的规则下开始小组讨论工作。
应用民主参与的方法选出大部分参与者集中关心的话题组建实施小组并制定行动计划。
二、四大原则:1、出席的人都是最适当的(whoever come is the right people)2、不管何时开始都是最适当的时间(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time)3、不管发生什么,都是当时只能发生的事(Whatever happen is theonly thingthat could have)4、结束的时候就结束了(When it's over,it's over)三、召集人必需做三件事:1、预先约定的时间到了,要召集会议。
2、尽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机会发言。
3、找人做会议记录。
讨论原则:每一个议题的讨论时间很有弹性,通常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视实际情况延长或缩短。
在讨论的过程中,开放空间会议鼓励参加者运用「双脚法则」(The Law of two feet),意思是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你可以在某一个讨论时段,参加这一时段中你有兴趣参与的议题,在这个议题上,若你觉得没有学到东西,或认为自己在这项议题上已没有贡献,就可以运用你的「双脚」,很自由的到别组去讨论,或暂时休息一下也可以。
四、议题的会议记录:会用大海报纸张贴在「新闻墙」上,没有参加会议的人可以藉此了解其它组的讨论情形,进而引发新的议题,在最后做整理时,做了几件很有意思的事:1、全体参加者到新闻墙看看今天所有的讨论结果,若有需要可以在各议题的会议记录上加上自己的意见,或修正自己的看法,以便整理记录更完整。
什么叫开放空间技术?开放空间一种民主讨论会议的形式,“开放空间”(Open Space )是将在一到两天半的时间把50到300甚至更多的人里带到一个空间,由参会者自行讨论的一种动态的会议模式。
在“开放空间”过程中通过参与者的沟通、互动、合作、创新探索发现面对挑战和转变的策略。
参与者可以创造并管理会议的日程,围绕着一个中心战略目标,所有的利益相关方都可以支持并参与其中。
无论是培训,一个三天的会议,或者普通的员工例会,“开放空间”会议产生的结果都是十分有效的,尤其适用于要复杂的问题,或是大家的想法有分歧的情况。
“开放空间”是一种可以激发各类群体、机构创新的方法,可以提升领导力,建立有创造力的组织,使得人们在工作中产生非凡的结果。
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可以把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很多方面与传统的会议大不一样。
一场半天或一天的“开放空间”会议,可以协助人们很快地找出共同的问题和机会,并建立相互的了解;一场两天半的“开放空间”会议,可以包括问题、机会和行动计划,将完整的过程报告交到参与者手上。
開放空間會議日前參加一項以「開放空間技術」(Open Space Technology)所引導的會議,在將近七個小時的討論中,每個人都熱烈的參與,提出許多很有建設性的意見;更令人驚訝的是在會議結束時,大家都覺得很快樂、很舒暢,對於有共商的部分,也充滿行動的熱情。
這跟以前所參加的大多數會議之無聊、單調、各說各話、爭吵不休、推委敷衍,簡直有天壤之別。
會議的目的有很多種,若是做政策宣示,已有明確的方向、答案,就不適合用這種技術,可是大部分的會議是要集思廣益,即藉由會議的形式激發參與者的智慧與經驗,找到最後的可行方案,有效的解決問題。
因此,在會議之前「應該」是沒有人知道答案在哪裡;換言之,要對答案開放(open),才有可能找到答案。
若還沒有開會,就已經有結論,那就不必開會了,可是大部分的會議卻在已有答案的窄小空間(space)裡,各執己見、揣摩上意、附和兩句,難怪開會時會覺得很悶,也激盪不出什麼好點子。
开放空间技术指引一、会议介绍:开放空间技术(Open Space Technology,简称OST)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动态会议模式,能够将一个对于组织/机构很重要的主题仅在很少的规则辅助下通过一个新的空间和时间格式由参会者讨论完毕,“开放空间”提供了一个提倡自我承担责任的场合。
在会议期间,每个参与者可以在主题框架下,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或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或需求,并在不同参与者之间形成关注并致力于解决同一个问题或需求的小组,在既定的规则下开始小组讨论工作。
应用民主参与的方法选出大部分参与者集中关心的话题组建实施小组并制定行动计划。
二、四大原则:1、出席的人都是最适当的(whoever come is the right people)2、不管何时开始都是最适当的时间(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time)3、不管发生什么,都是当时只能发生的事(Whatever happen is theonly thingthat could have)4、结束的时候就结束了(When it's over,it's over)三、召集人必需做三件事:1、预先约定的时间到了,要召集会议。
2、尽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机会发言。
3、找人做会议记录。
讨论原则:每一个议题的讨论时间很有弹性,通常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视实际情况延长或缩短。
在讨论的过程中,开放空间会议鼓励参加者运用「双脚法则」(The Law of two feet),意思是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你可以在某一个讨论时段,参加这一时段中你有兴趣参与的议题,在这个议题上,若你觉得没有学到东西,或认为自己在这项议题上已没有贡献,就可以运用你的「双脚」,很自由的到别组去讨论,或暂时休息一下也可以。
四、议题的会议记录:会用大海报纸张贴在「新闻墙」上,没有参加会议的人可以藉此了解其它组的讨论情形,进而引发新的议题,在最后做整理时,做了几件很有意思的事:1、全体参加者到新闻墙看看今天所有的讨论结果,若有需要可以在各议题的会议记录上加上自己的意见,或修正自己的看法,以便整理记录更完整。
开放空间引导技术步骤嘿,咱今儿就来说说开放空间引导技术步骤这事儿。
你想想啊,开放空间就像是一片广阔的大草原,咱要在这上面踏出一条清晰的路来。
第一步呢,得先确定个方向吧,就像你去一个陌生地儿,总得知道往哪儿走吧。
咱得好好想想,咱要达到啥目标,是要大家一起热闹热闹,还是要深入探讨个重要问题呀。
接下来,就是布置场地啦。
这场地可不能随便弄,得让人一进来就觉得舒服、自在。
就好比你去朋友家做客,要是家里乱糟糟的,你是不是也觉得不自在呀。
把椅子摆得整整齐齐,空间留得宽敞些,让人能自由走动,这多好呀。
然后呢,就是吸引人来啦。
这可不容易哦,你得让人家觉得来这儿有意思,有收获。
就像那集市上的吆喝声,得响亮,得吸引人。
可以提前宣传宣传,把亮点都展示出来,让大家心痒痒地想来。
等大家都来了,可不能让他们干坐着呀。
这时候就得引导啦,就像那牧羊人赶着羊群往正确的方向走。
怎么引导呢?可以抛出一些有趣的话题,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七嘴八舌地讨论。
这时候可别嫌乱,这就是开放空间的魅力呀,各种想法碰撞出火花,多有意思!在引导的过程中,还得注意观察大家的反应。
要是有人特别积极,那就多给他点机会发言;要是有人比较害羞,那就鼓励鼓励他。
这就跟照顾花花草草一样,得根据它们的需要来浇水施肥。
还有哦,别忘记记录下重要的观点和想法。
这就像是把那一闪而过的灵感给抓住,可不能让它们跑了呀。
不然过后想起来,哎呀,当时咋就没记住呢,那不就可惜了嘛。
最后呀,就是总结啦。
把大家讨论的成果整理整理,看看都有哪些收获。
这就像秋收一样,把那满满的果实都收到篮子里。
然后再看看,下次还能怎么改进,让这开放空间引导技术越来越棒。
你说,这开放空间引导技术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咱就像那导演,指挥着一场精彩的大戏。
只要用心去做,肯定能让大家都在这个开放空间里玩得开心,学得愉快!你还等什么呢,赶紧去试试吧!。
开放空间会议流程:首先,强调此次开放空间会议的重要性以及要达到的目标(XXX)。
第一部分:参与式需求调研(1)强调身份、说明目的、介绍流程。
(5分钟)(2)需求表达:发放卡片,同步书写,每个人可以写几张,每张一个问题(注意署名)。
(10分钟)(3)需求分类:以组为单位张贴,相同纵向帖,不同横向帖。
(5分钟)(4)助手归类打分(期间进行第二部分),汇总分数完毕后向参会人员汇报。
(10分钟)(5)需求细分(同时找出目标人员):根据提交问题细分出每个问题关注者,找到目标团体和行动对象。
(10分钟)第二部分:驻社区资源链接(1)分别发放社区单位资源链接卡片和居民人力资源链接卡片,然后告知单位与居民如何填写(可以提供什么资源、可以提供什么服务)。
(10分钟)(2)卡片收集整理,整理完汇报。
(10分钟)第三部分:根据问题协商解决问题策略(1)总结第一部分问题,并介绍本部分流程。
(3分钟)(2)发放大白纸,采用635点子群技术,分组讨论问题解决策略(根据提供的资源有针对性的讨论策略)。
(10分钟)(3)收集策略,进行汇总,最后汇报。
(7分钟)第四部分:积分兑换标准制定(1)介绍本部分活动流程。
(3分钟)(2)发放积分清单让居民与共建单位填写。
以小组形式讨论,每人的分数填到表上面,然后收集。
(10分钟)(3)发放积分兑换清单让居民和共建单位填写。
以小组形式讨论,每人的分数填到表上面,然后收集。
(10分钟)(4)汇总统计期间,带居民进行游戏(简易版成语接龙)。
(10分钟)(4)汇总讨论积分清单以及积分兑换清单。
(7分钟)。
OST开放空间会议引导技术课程背景:《OST开放空间技术工作坊》是建立高效团队的重要基石,开放空间协助团队成员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并分享思想与智慧,并且承诺对未来的方向的行动能力和方向。
为组织成员提供一种充分体验并自主与分享的会议的过程。
让组织的参与者得到充分的尊重,引导师的角色是在维护这个现场,督促参与者产生想法和决议。
让参与者自在地走动和交换意见,让多元化的思想与智慧得已呈来。
它是一种崇尚自由又具有结构化的建设团队的方法,开放空间技术能够带领组织成员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议题并思考可能的行动性方案。
在开放空间的工作坊中,每位与会人员对所讨论的主题,都能够有所参与和贡献进行深入的仔细的探讨。
工作坊特色:1、开放空间可以是符合人类的心理与行为的结构化的会议,崇尚自由、自主的分享经验、交流思想、并主动制定行动方案。
2、开放空间科技是将创造主题、空间与实践完全交给参与者,将现场的主动权与学习权的责任交给每一个现场的参与者。
3、开放空间工作坊的精神就是自动自发、产生内在的热情与动力,为个人与组织成员承担起自主负责的一种前沿的技术。
4、开放空间工作坊以安全、关怀、发展三个核心主轴为核心,激发参与者内心的开放度和充分聆听的机会,共享思想与智慧。
【工作坊收益】1、掌握开放空间整套操作流程与体验每一个技术的运用,能够引发热情与责任的团队高效引导前沿实用性的技术。
2、学会在组织内设计一场高效的开放空间工作坊,让组织成员能够全身心的体验、参与并自主的贡献思想与智慧。
3、掌握在开放空间科技的中操作流程与步骤、包括四项原则的海报设计、两种角色的画报设计与各种海报设计。
4、提升组织的内部跨部门的有效沟通、信息交流共同,彼此为了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共同集思广益的全方位解决问题。
5、学习在组织内部营造一种高度互动的会议方式,让团队成员内部的讨论与分享,成为组织能量与智慧产生的原动力。
现场图片:工作坊内容:第一部分:开放空间科技的起源与演化1、哈里森·欧文一次会议的启发2、西非赖比瑞亚的仪式的启迪3、开放空间三大主轴4、开放空间的缘起5、开放空间的实战经验6、开放空间的全球应用领域第二部分:开放空间的操作原则/法则/角色开放空间四大原则原则1:出席的人就是对的人原则2:发生什么就是当时要发生的事情原则3:何时开始就是对的时间原则4:结束的时候就结束法则1: 双脚法则(移动双脚,创造空间能量与动力)角色2:蜜蜂与蝴蝶角色:传播花粉与驻足停留观摩第三部分:开放空间的流程设计与操作1、硬件陈设:座椅围成圆圈2、营造氛围:播放轻柔音乐3、陈述主题:针对聚焦的主题阐述4、描述流程:各个时间段流程汇报5、空间设置:各个空间的布置与设置6、主持邀请:邀请各个主持嘉宾分享主题7、开始体验:现场形成团队能量动态流8、承诺行动:小组讨论议题并承诺下一步行动。
高效会议必读的8本书高效会议必读的8本书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高效会议必读的8本书,希望您喜欢!高效会议必读的8本书《罗伯特议事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是美国广受承认的议事规范,被广泛地运用于政府、企业、NGO组织的议事活动之中,是专业的议事规则标准,人类治理自身的元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第11版)》完整概括了罗伯特发展的议事规则体系,是一本经典、全面、权威的议事规则工具书。
它不仅解决了十几年来大量读者咨询所反映的共性问题,而且扩展了新的规则和程序,补充了更详尽的解释和说明,反映了议事规则发展的必然趋势。
《打破罗伯特规则》以非学术的手法和流畅生动的文学,呈现易于理解的清楚观点和指南,本书将成为那些迫切需要找到有效会议方法的团体的重要工具。
另外对于民间协会、非正式机构、社会团体之类缺乏清晰组织结构的团体来说,本书也提供了很好的建议,阐述了如何避免受“大多数规则”影响可为谁拥有领导权而纷争,从而让讨论的事情进展下去的方法。
《打破罗伯特规则》堪称一部经典,它将彻底改变我们以往的会议方式,引导我们走向高效、和平的制定决议之路。
《结构化研讨——参与式决策操作手册》不管是企业团队还是政府组织,谁能议而有决、决而有行,谁就掌握了先机。
对团体而言,如何让会议更有效地运作,产生最高效的决策是一项终身的挑战。
引导者的出现就是为了帮助团体尽可能地减少空谈和争吵,提高团体决策效能。
本书详细介绍了引导大师山姆?肯纳及其团队开发的结构化研讨——参与式决策模型,针对研讨过程的发散期、动荡期、收敛期三个阶段分别提供了讨论过程设计方法、实用工具与模板、评估表格,展示了多方面的案例,呈现了不同做法带来的不同结果,帮助团体实现更好的合作,更有效地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群策群议,接收各方观点,汇聚集体智慧,高效做出能获得共同认可的明智决策。
《引导: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引导,是一项能够有效调动一群人的积极性、促进高质量合作的能力,它已经成为当今经理人、团队领导、部门经理、教育培训工作者的一项核心能力,也是建设学习型组织、提高团队决策力的重要方法。
開放空間會議科技操作手冊Open Space Manual前言開放空間會議背後的領導哲學,是一種去自我中心的領導方式。
藉由打開空間來喚起參與者的自我管理精神,過程中討論的節奏與主題由參與者來定義與主導,成員將在高度參與的過程中投入熱情,並願意承諾行動的責任。
參與過開放空間匯談的夥伴,一定也曾經驗過在圓圈當中,人與人之間關係被打開、大家共同投入在所關切議題的共同體感受;同時也驚喜地看到一兩天會議過程後,參與者共同產出的大量討論紀錄,甚至行動方案。
這個會談方式運用一些簡單的空間佈置與匯談流程的設計,開啟了一般會議討論模式中所無法創造的能量。
仔細端倪會議現場,好似只有圓、呼吸、佈告欄與市集這些簡單的元素。
但重點在於這些看似簡單的元素所形構成的氛圍(精神),才是捲動所有議題參與者的關鍵。
有經驗的引導者帶著相信對話與人的可能的信念,創造與護持著討論的氛圍,或者精神。
確實,開放空間會議和世界咖啡館都賦予會議參與者較大的權力,那種取得發言權仗的能力感,可能引發更多的熱情與深度參與。
甚至,有些匯談的經驗,會讓人有種重拾人際互動中最原初的本能與熱情。
我想,開放空間會議的討論氛圍會令人嚮往,一點都不意外。
回顧我們過往在教育制度與科層化的組織情境中,太多制度性的鉗制,以及工作與日常生活中權力不對等關係的生產與再生產,馴化我們成為只聽不說的沉默者。
藉由開放空間會議所劃設的「時間與空間」,參與者經驗到更開放的會議參與模式,或許能鼓勵參與者更自主地回到自身的經驗分享與表達。
但最終極的關係改變,仍需回到組織生活中,去拓展平權對話的工作氛圍。
作為一個促進跨組織與組織學習的成人教育工作者,我嘗試探索如何運用開放空間會議的平權對話工具(與參與式引導如PRA等交疊運用),於社群間編織著從衝突與異己差異經驗中創造性學習歷程。
藉由這歷程,參與成員共同滋養覺察制度性壓迫的意識,學習從緘默到「說自己的話、為自己命名」的主體性。
繼99年協助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籌備分組論壇而撰寫世界咖啡館匯談方法操作手冊後,我們於98年6月間在南部幾所社大間發起了社區大學實踐社群共學行動,著眼於跨校組織文化促進工作。
精心整理引导技术系列分享之开放空间【什么是开放空间】组织运作不良、人们感到倦怠、方向感全然迷失……这些现象对我们个人的生活和组织有着显着的影响;我们对组织或个人“跑得越快越成功”的信念产生了怀疑和迷茫,现在的现象呈现给我们的信息是“跑得越快越落后”。
水准、 一个激发创造力与热忱的途径,让人们如在中场休息时热烈交流般地全心参与。
简言之,开放空间技术是一种有效的会议方式,区别于传统的会议,是颠覆会议的一种形式。
【开放空间工作坊的形式与效益】?一天工作坊的过程是给予专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两天工作坊的过程是用予进行战略发展?三天工作坊的过程是用予提供一个清晰的执行计划【开放空间工作坊一大法则】一大法则也称为双脚法则,就是说,任何时间你发现自己没有在学习或者没有提供贡献,那么移动两只脚,到你喜欢的地方去。
这可能是加入另一个小组,甚至到外面晒晒太阳。
无论如何,就是不要坐在那无聊难过。
【开放空间工作坊四大规则】应该????所有的问题会找出优先级?所有相关的问题都会被汇整?接下来的行动都会被担起责任【适合用开放空间的时机】?当参与者的背景非常不同且多元,并必须处理复杂并具有前再冲突的议题时。
?没有人知道答案?会议之后与会者持续地参与是成功的要件?高阶领导人希望整个团队参与找寻答案?最适当的反应时间是昨天(意味事情紧急)【不适合用开放空间的时机】?答案是已知的??1983记者。
当时参访的重点之一是参与一个男孩的成年礼。
庆典持续了四整天,各种仪式与活动穿插其间。
但是在庆典当时或之前,却看不到任何像是计划委员会的东西。
然而,这500人非常有组织,心满意足地以相当开心的方式自我管理了四天。
这是怎么办到的呢?秘密就在眼前,这个村庄像所有其他西非的村庄一样,呈圆形的环状排列,中心是开放的空间,酋长的房子与其他长老的房子环绕在边缘。
圆是人类开放沟通的基础几何图像。
一个圆,没有头尾,没有高低,没有边际可选。
在一个圆里面,人们只能与其他人单纯地面对面相处。
开放空间会议的实施步骤1. 定义目标和目的在进行开放空间会议前,首先需要明确会议的目标和目的。
这可以通过与会者之间的讨论来确定。
例如,目标可能是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促进团队合作,或者促进创新。
2. 设定会议时间和地点确定会议的时间和地点,并确保这些信息能够方便地被所有参与者获取到。
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使用日历共享功能、发布公告等方式来通知参与者。
3. 邀请参与者确定应该邀请哪些人参与会议。
这取决于会议的目的和涉及到的问题。
确保邀请到的人员代表了不同的观点和利益相关方,以达到多样化和全面性。
4. 准备会议材料和工具在会议开始之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这可能包括会议议程、白板、便签纸、笔等。
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够方便地访问这些材料和工具。
5. 会议开场在会议开始之前,主持人应该介绍会议的目标和目的,并确保所有参与者理解会议的规则和期望。
这可以包括尊重他人的观点、提供反馈和建议的机会等。
6. 发布话题根据会议的目标,发布相应的话题供参与者讨论。
可以把话题写在白板上,或者使用投影仪将话题投射到屏幕上。
确保所有参与者了解讨论的重点和期望结果。
7. 创立小组根据所讨论的话题,将参与者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应该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记录重要的想法和结论。
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
8. 进行讨论和生成想法在小组讨论期间,鼓励参与者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分享观点等。
确保气氛开放、积极,并促进多样化的思考方式。
9. 小组报告每个小组在讨论结束后,应该向所有参与者汇报他们的讨论内容和结论。
这可以通过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或者通过摘要的方式在大屏幕上展示。
10. 组织全体讨论和总结在小组报告结束后,全体参与者可以进行综合讨论,并对各个小组的结论进行汇总和总结。
这可以帮助促进对话、深化理解,以及制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11. 制定行动计划在全体讨论结束之后,制定行动计划来推动会议的目标和目的的实现。
确定谁负责执行哪些任务,并设定合理的时间表和目标。
开放空间会议的实施步骤简介开放空间会议是一种创新的会议形式,旨在提供一个开放、自主和共享的平台,让参与者自由发表观点和创意。
本文将介绍开放空间会议的实施步骤。
步骤一:确定目标和主题在进行开放空间会议之前,你需要明确会议的目标和主题。
确定目标和主题有助于聚焦讨论和确保会议的有效性。
可以通过制定问题或目标来明确会议的目标和主题。
例如,如果会议目标是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那么你可以明确这个问题,并让参与者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和创意。
步骤二:确定参与者开放空间会议的核心是参与者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确定参与者是成功实施开放空间会议的重要步骤。
参与者应该是对会议目标和主题有兴趣的人员。
可以通过邀请特定的人员或者广泛向公众开放来确定参与者。
确保参与者之间的代表性和多样性对于丰富讨论和创意非常重要。
步骤三:安排场地和设备选择合适的场地和设备是开放空间会议的基础。
场地应该能够容纳所有参与者,并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
设备方面,确保会议室内有足够的座位、投影设备、白板和讨论用具等。
确保会议的场地和设备能够促进参与者之间的有效交流和合作。
步骤四:制定议程制定议程是确保开放空间会议按计划进行的关键步骤。
议程应该包含会议的各个环节和时间安排,如开场致辞、自我介绍、小组讨论、总结等。
在制定议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参与者的时间和能力,并确保足够的时间用于讨论和创意。
步骤五:组织小组讨论开放空间会议的核心是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参与者自由发表观点和创意,并促进交流和合作。
在组织小组讨论时,可以采用列点的方式生成讨论主题,以便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和投入讨论。
参与者可以自由选择加入感兴趣的小组,并在小组中讨论相关议题。
小组讨论步骤:1.介绍讨论主题2.鼓励参与者自由发言3.组织讨论并记录关键观点4.促进不同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5.总结小组讨论结果并分享给所有参与者步骤六:总结和分享在开放空间会议结束后,需要对讨论和创意进行总结和分享。
总结和分享的目的是确保会议的成果被有效地传达和利用。
OST开放空间会议引导技术
课程背景:
《OST开放空间技术工作坊》是建立高效团队的重要基石,开放空间协助团队成员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并分享思想与智慧,并且承诺对未来的方向的行动能力和方向。
为组织成员提供一种充分体验并自主与分享的会议的过程。
让组织的参与者得到充分的尊重,引导师的角色是在维护这个现场,督促参与者产生想法和决议。
让参与者自在地走动和交换意见,让多元化的思想与智慧得已呈来。
它是一种崇尚自由又具有结构化的建设团队的方法,开放空间技术能够带领组织成员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议题并思考可能的行动性方案。
在开放空间的工作坊中,每位与会人员对所讨论的主题,都能够有所参与和贡献进行深入的仔细的探讨。
工作坊特色:
1、开放空间可以是符合人类的心理与行为的结构化的会议,崇尚自由、自主的分享经验、交流思想、并主动制定行动方案。
2、开放空间科技是将创造主题、空间与实践完全交给参与者,将现场的主动权与学习权的责任交给每一个现场的参与者。
3、开放空间工作坊的精神就是自动自发、产生内在的热情与动力,为个人与组织成员承担起自主负责的一种前沿的技术。
4、开放空间工作坊以安全、关怀、发展三个核心主轴为核心,激发参与者内心的开放度和充分聆听的机会,共享思想与智慧。
【工作坊收益】
1、掌握开放空间整套操作流程与体验每一个技术的运用,能够引发热情与责任的团队高效引导前沿实用性的技术。
2、学会在组织内设计一场高效的开放空间工作坊,让组织成员能够全身心的体验、参与并自主的贡献思想与智慧。
3、掌握在开放空间科技的中操作流程与步骤、包括四项原则的海报设计、两种角色的画报设计与各种海报设计。
4、提升组织的内部跨部门的有效沟通、信息交流共同,彼此为了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共同集思广益的全方位解决问题。
5、学习在组织内部营造一种高度互动的会议方式,让团队成员内部的讨论与分享,成为组织能量与智慧产生的原动力。
现场图片:
工作坊内容:
第一部分:开放空间科技的起源与演化
1、哈里森·欧文一次会议的启发
2、西非赖比瑞亚的仪式的启迪
3、开放空间三大主轴
4、开放空间的缘起
5、开放空间的实战经验
6、开放空间的全球应用领域
第二部分:开放空间的操作原则/法则/角色
开放空间四大原则
原则1:出席的人就是对的人
原则2:发生什么就是当时要发生的事情
原则3:何时开始就是对的时间
原则4:结束的时候就结束
法则1: 双脚法则(移动双脚,创造空间能量与动力)
角色2:蜜蜂与蝴蝶角色:传播花粉与驻足停留观摩
第三部分:开放空间的流程设计与操作
1、硬件陈设:座椅围成圆圈
2、营造氛围:播放轻柔音乐
3、陈述主题:针对聚焦的主题阐述
4、描述流程:各个时间段流程汇报
5、空间设置:各个空间的布置与设置
6、主持邀请:邀请各个主持嘉宾分享主题
7、开始体验:现场形成团队能量动态流
8、承诺行动:小组讨论议题并承诺下一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