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物理8年级下册第6章第3节《生活中的透镜》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753.46 KB
- 文档页数:25
6.3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中,像大小的调节课前准备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引导孩子带着以下几点预习新课1、投影仪主要由哪几局部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屏幕相当于什么?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投影片在银幕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2、照相机主要由哪几局部组成?它的镜头相当于什么?胶卷相当于什么?物体在胶卷上成的像有什么特点?3、实像和虚像形成原因是什么?如何区分物体所形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二、知识讲解: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可照图所示。
本制作所用材料比较简单,可由学生自己去找,也可由教师准备。
最好每人一套。
一、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来自投影片图案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屏幕上形成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仪器,照图介绍投影仪的构造。
让学生仔细观察投影仪的投影镜头,演示利用凸透镜可以使物体成放大的像:把投影仪上的反光镜取下,使光线直接照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像的大小、正倒。
也可用幻灯机演示。
通过演示,让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有较深的印象。
以下图所示的投影仪,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物体〔投影片〕离镜头比较近,屏离镜头比较远,像是倒立、缩小的像。
二、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胶卷上涂着一层感光物质,它能把这个像记录下来,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用底片洗印就得到相片。
三、生活中的透镜年级八科目物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三、生活中的透镜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2.3.5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学情分析《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三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理性的认识。
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认识虚实像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制作照相机模型,学生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和原理。
(2) 学生主动观察,能利用自身经验综合分析问题,发展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 通过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激发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认识同一透镜在物距不同时成像不同。
2.认识虚实像的不同。
教学难点虚像的成像原理。
五、教法学法观察法、演示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镜头”留下美景,同时也记录了世界。
请同学们欣赏“镜头之美”:(ppt图片)二、新课讲授:导语:同学们,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用照相机拍照留纪念。
你们想了解照相机吗?又想了解它的那些知识?一、照相机(教师利用视频介绍照相机的结构)1.介绍照相机:①用课件展示照相机,介绍照相机的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光圈控制进光量,快门控制胶卷什么时候感光…②介绍照相机如何成像,以及如何冲印照片?教师:同学们看,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那么在胶卷上会成一个像。
生活中的透镜学习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3.掌握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课前复习:1、边缘厚中央薄的是透镜。
边缘薄中央厚的是透镜2、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作用。
合作探究:一.照相机:观察课本94页图5.2—1回答1.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镜?2.照像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景物大还是小?3.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4.像和物与凸透镜的距离谁大?对应练习:1.某人照完半身像,想再利用同一个照相机照一张全身像,这时他应该离相机远些还是近些?同时调节调焦环,使胶片远离镜头还是靠近镜头?分析:从拍半身像改为拍全身像,实际上像了,此时像距应该__ ,同时增大物距(人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
(填"缩小"或"放大")答:人应该相机,同时使胶片镜头。
(填"远离"或"靠近")2.晓晨同学在校门前给全班同学照集体像,发现两边的两个同学照不上,请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答:.二.投影仪: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参照课本P95知识)1.投影仪上安装的是什么透镜?2.幻灯片与投影幕上的像哪个大,哪个小?3.哪一段是物距,哪一段是像距?4.为使银幕上获得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幻灯片应如何放置?5.平面镜的作用是6.要使投影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如何调节投影仪?对应训练:1.面对幻灯机幕布,将印有“h”字样的幻灯片正插入框中,调节镜头后,在幕布上出现的画面应该是()2.要使幻灯片在幕布上的清晰象更大一些,则应该将()A.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后移动B.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后移C.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前移动D.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前移三.放大镜: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参照课本P64知识)动手实验:用放大镜看一看书本上的字.分析讨论:(结合成像光路图)1.放大镜是什么透镜?2.放大镜成怎样的像?3.在什么情况下才看到清晰的像?4.为使看到的像是更大些,应如何放置?四.实像和虚像提出问题:比较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与用放大镜所看的像有何不同?交流讨论:1.哪些像是用光屏得到的, 哪些像是用光屏得不到的?2.实像和虚像有什么区别?小结: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成________________像。
三、生活中的透镜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认识虚、实像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型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认识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领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归纳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在实际应用中,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时,像变小或变大时的调节。
教具准备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显微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
新课引入给每一实验小组发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重叠后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
问:看到的物体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把两个凸透镜的位置对调,有什么新的发现?总结:这就是显微镜与望远镜的原理。
引入新课。
知识点一幻灯机和投影仪观察:如图所示。
首先,请学生观察投影仪的构造,找到凸透镜镜头,投影片通过镜头成像。
其次,取下平面镜,放上胶片。
提出问题:1.在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同时介绍便携式投影仪的作用和成像特点。
2.通过以上观察同学们认为投影仪的成像特点是什么?(强调物距小于像距)归纳总结:1.投影仪(或幻灯机)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像距大于物距;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异侧。
2.幻灯机和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利用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来工作的。
知识点二照相机观察:如图所示。
(教师利用视频介绍照相机的结构)介绍照相机:①用课件展示照相机,介绍照相机的构造,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光圈控制进光量,快门控制胶卷什么时候感光;②介绍照相机如何成像,以及如何冲印照片。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第三节内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分清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并使学生明确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材中分析了一些常用的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照相机是人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投影仪是教师上课以及一些报告常用的辅助设备,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科学常识。
通过分析一些常用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使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的实际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研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能力,并建立这种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并使学生在生活中乐于观察、勤于思考。
照相机的原理是教学中较重要的内容。
有了上一节课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介绍照相机的原理和使用。
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因此可以做些知识的扩展。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照相机,可结合生活中的照片,对照片的景色范围,大小选取等提出问题,教学中还可以设计让学生自制照相机,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去思考和学习。
关于幻灯机和投影仪,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太多接触幻灯机和投影仪,对其了解也不多,所以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演示、图片、学生边学边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投入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同时,对光学器件的原理、构造及调节方法等有较清楚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模型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
通过亲手制作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模型,体验探究过程,有利于培养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第3节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2.知道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或者实际实验认识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了解它们的成像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特点.【难点】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特点.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幻灯机和投影仪【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11,完成以下问题:幻灯机或投影仪是将幻灯片或投影片上的图像(相当于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屏幕上形成一个放大的像的仪器.【合作探究】探究一幻灯机(投影仪)1.图片2.结构由光源、螺纹透镜、载物台、凸透镜和平面镜等组成.螺纹透镜的作用:聚光.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路.凸透镜的作用: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调节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正放),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再把反光镜安上,把图案打到屏幕上.(1)天花板上的像与投影片相比较,是放大还是缩小的?是正立还是倒立的?所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答:天花板上的像与投影片相比较是放大、倒立的实像.(2)天花板上的像到镜头的距离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有何关系?答:天花板上的像到镜头的距离大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3)要使天花板上的像变得更大些,应怎样操作?答:应该使凸透镜靠近投影片,同时投影仪远离天花板.总结: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教师点拨】1.要想通过投影仪在屏幕上看到物体正立的像,则物体在放置的时候应该倒放.2.投影仪成倒立的像,不仅物像之间上下是相对颠倒的,左右也是相对颠倒的.知识点二照相机【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完成以下问题:1.照相机的镜头是由多个镜片组成的,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2.物体经过照相机形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合作探究】探究二照相机的成像特点1.图片镜头、胶卷、凸透镜、快门等.3.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像是缩小、倒立的.4.调节在对物体进行照相时,如果物体到照相机的距离改变,那么胶卷到镜头的距离也要随之改变,这样胶卷上的像才清晰.为了使照片上人像大一些,照相时人应该靠近照相机一些.总结: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教师点拨】照相机最重要的结构是镜头、胶卷.但快门、光圈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快门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时间,光圈能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面积,二者共同作用控制物体光线进入胶卷的多少,进而控制胶卷上的像的清晰程度.知识点三望远镜【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12,完成以下问题:1.望远镜包括普通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等.2.望远镜一般都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合作探究】探究三望远镜的成像特点1.图示2.结构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两组凸透镜构成.(1)目镜的作用是什么?答:目镜(焦距短的凸透镜)使物镜成的像再成正立、放大虚像(相当于放大镜).(2)物镜、目镜的焦距有何不同?答: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两个透镜的焦点是重合的.3.原理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物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再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总结:望远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知识点四显微镜【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完成以下问题: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2.用显微镜可以看到微生物、细胞等人眼无法直接看见的微小物体.【合作探究】探究四显微镜的成像特点1.图片2.结构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片和反光镜组成.(1)什么是目镜?答: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2)什么是物镜?答: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3)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答:用凹面镜作为反光镜,起聚光作用.3.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像再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总结:显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知识拓展一放大镜1.放大镜工作时,物体和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应在物体的另一侧观察.2.除了常见玻璃制的凸透镜之外,水透镜等其他一些透明材料做的透镜均可以制成放大镜.如将一滴水滴在胶尺上,再来观察书上的字,同样可以起到放大的效果.3.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知识拓展二实像和虚像1.实像是由通过镜头的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异侧.2.虚像是由通过镜头的折射光线(或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同侧.课堂小结1.幻灯机和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望远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4.显微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5.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温馨提示:实验视频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