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理在二维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0.05 MB
- 文档页数:68
平面肌理制作的表现技法肌理的制作与表现离了开材料,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纸和笔,但各种材质的纸或布、笔都会给视觉带来各种肌理的表现,如果再借用新的魅材、多样的手段,那么我们就可创造出千变万化的肌理意义,为我们今后的设计创作打好基础。
一下介绍一些常用的制作技法。
一、点绘法是一种用不同大小或形状的点来描绘图形、空间的技法。
如使用钢笔、马克笔、针管笔、直线笔、毛笔等描绘的规则性的点,也可采用干枯的油画笔(垂直敲打)、海绵等描绘的多样化、不规则性的点,同时可采用大小、疏密、明度、色相等渐变点来表现,它能很好地呈现出深入图形的三次元的细腻的空间感。
二、勾线法是一种用不同线形在粗细、长短和角度、疏密的变化上来描绘图形、空间的技法。
如使用钢笔、马克笔、直线等、针管笔、毛笔、油画笔等工具,运用线条的港硬、流畅、涩顿等感觉塑造万变的造型世界。
因而勾线具有很强的表现性。
三、平涂法平涂法是一种基本塑造块面的手法,一般根据画面的色块分割,用笔将颜色(如水粉色)平涂其中。
其表现出的图形色块界线明确,且衔接密切、加之均匀的颜色更呈现出秩序、简洁的数理美感,但另一方面也须注意防止陷入呆板而缺少生动性。
四、晕染、水化法晕染是一种传统的绘画技法,如中国工笔画和水彩画。
指色彩从深到浅或从浅到深的渲染,也可追求色相的自然过渡变化(如从冷到暖),以此来塑造和表现图形空间。
水化法可通过吸湿性较好的纸,如宣纸、水彩纸和刷过粉的纸等,或润湿的铅画纸,用笔蘸颜料后与纸面接触,也可在没干的画面颜色上撒上盐粒,使颜料自由散开,达到自然渗化的效果,以追求一种羽化班的自然柔和、透明、生动多变的视觉效果。
五、吸附法指用墨汁、水彩等水性或油性盐粒滴入水中,依附水温在水中渗开,然后用吸水性强的纸(如宣纸、水彩纸和刷过粉的纸等)吸附之,油性颜料选用的吸纸可不受局限。
此技法可留住颜料在水中的瞬间水纹变化,为视觉表现提供了特殊的样式,但它不能理性地控制或重复表现。
六、排水法指利用油性与水性颜料的油水互排性,先用油性或蜡性的颜料(如油画颜料、油画棒、蜡笔、蜡液等)在纸上画出所要的图形或块面,然后再全部刷图上水性颜料(水粉、水彩或丙烯),水性颜料会自然地流在原理的空白处。
简析对肌理的认识及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作者:刘佳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8年第01期摘要: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经常会涉及到肌理。
肌理是事物表面的纹理和质感,勾勒了事物的表面。
肌理常被用于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中,提升了设计的效果和质量。
不过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很少涉及到肌理元素,对其的运用也很少。
但肌理的作用是很大的,如果能够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将会为园林景观提供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景观空间。
关键词:肌理;园林景观设计;运用一、肌理概述对于肌理,人们的观点都是不同的,并没有给肌理一个统一确定的定义。
普遍上认为,肌理是物体表面的纹理,表现出高低、粗滑等纹理变化。
“肌”是指皮肤,“理”是指纹理,所以事物的肌理和人的外表一样,是事物外在的“皮肤”,表现出不同的质感,有的坚硬,有的柔软,有的粗糙,有的光滑,有的隆起,有的凹陷等。
对于不同的事物,其肌理形式是各不相同的。
(1)肌理的构成类型。
在自然界中,肌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人文肌理和自然肌理。
其中自然肌理是自然存在的,没有经受过人为干扰的自然要素,如天然的河流、山川、树木等。
自然肌理经受了人类的干扰,被改造或破坏后,就形成了人文肌理,如城市、农田、水库等。
这些人文肌理蕴含了人为的要素,在视觉上和自然肌理有着显著的区别。
(2)肌理的构成要素。
肌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的,如具象或抽象的点、线、面等,这些元素通过相互叠加,按照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结合颜色、维度等,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肌理效果。
肌理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随处可见的,如房子粗糙的墙壁、镜子光滑的表面、大地起伏的山脉等。
在平面设计当中,一般将材料搭配上不同的形状和色彩,表现出肌理的独特艺术效果;在室内设计中,利用装饰材料对室内的墙壁、天花板、地面等进行装饰,就形成了室内的艺术肌理形式。
二、肌理在景观中的表现形式自然景观中的山水、草木等都是肌理,人为设立的景观是人们根据自然界的形象而设定,如园林、绿化带等,带有着一定的肌理特征。
平面设计知识之点、线、面的构成(2篇)平面构成是指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变化构成的科学,马上点、线、面等视觉元素,在二维平面上,根据肯定的美学原理,对它们进展合理的分解、组合、重构、变化,进展编排和组合,从而制造出抱负的形态的组合形式。
构成形式主要有重复、近似、渐变、变异、比照、集结、放射、特异、空间与冲突空间、分割、肌理及错视等等。
构成要素点的构成形式、线的构成形式、面的构成形式。
无论设计的版面最终有多么的简单,都可以简化到「点线面」上来下面分别就点线面的特点及应用逐一讲解平面中的点许多细小的形象可以理解为点,它可以是一个圆、一个矩形、一个三角形或其他任意形态。
点在本质上是最简洁的形态,是造型的根本元素之一。
它具有肯定的面积和外形,是视觉设计最小的单位。
点的特征画面中的点由于大小、形态、位置不同,所产生的视觉及心理效果都是不同的点的大小在平面构成中,点的概念是相对的,在比照中,不但有大小还有外形。
就大小而言,越小的「点」,作为「点」的感觉就越剧烈。
能不能成为「点」,并不是它本身的大小所打算的,而是由它的大小和四周元素的大小两者之间的比例所打算的。
面积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反过来,面积越大的形体,就越简单呈现「面」的感觉。
点的外形方形:平稳,端庄,大方感,踏实的,可依靠圆形:平稳,饱满的,浑厚有力气三角形或菱形:有指向性,在感情上是偏倚的,有目的性,菱形比三角形对称,在平衡中寻求共性其他不规章的图形:富有共性,独立,张扬,在规章的图形里特别惹眼,往往用于丰富画面点的空间位置点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所表达的心理效应也是有很大差异的,悬浮的或下沉的点所带来的心理感受截然不同居下:沉淀感、宁静而低调,不简单被发觉居上:符合人们视觉阅读挨次居中:平稳、稳定、集中感强黄金分割点:更能吸引人留意,版式更具有构图形式感点的分布与视觉特征从作用上来看,点是力的中心平面设计学问之点、线、面的构成篇二一、设计中不行缺少的因素是什么?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又是什么?1、一是材料,二是运用工具进展加工技巧、技术、学问、阅历,这是五个必备的条件;2、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需要有丰富的设想,敏锐的观看力和对美的感性熟悉区分设计师和工匠的关键之处,这些是构成“制造灵感”不行缺少的重要因素。
名词解释(设计概论)●设计:广义上的设计,是蕴含于宇宙万物之中的一种追求平衡与有序的力量,是人类试图统一和支配一切的冲动和需要。
而“设计”,即“design”一词,有其语源学上的历史含义。
●现代设计:现代设计经过工业革命以后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形成自己特有的含义、特点和形态。
(P2)●明度:所谓明度就是指从最暗的深色到最亮的浅色之间的各种明暗层次。
(P18)●色彩:色彩是人的眼睛受可见光作用对物体产生的一种视觉反应。
(P18~19)●间色:将艾维斯色相环上的原色相混合,得到的称为间色。
(P19)●复色:将一种原色与一种间色相混合能得到第三组颜色,称为复色。
(P19)●色相:指的是颜色最单纯的状态,未经混合,未经修改,就像在光谱中的颜色一样。
(P19)●明度:是指一种颜色的相对亮度或暗度。
(P19)●纯度:也称浓度,是一种颜色的明度或晦暗程度。
(P19)●肌理:肌理,又称质感或质地,是物质表面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光泽、纹理、粗细、厚薄、透明度等多种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
(P21)●视觉肌理:艺术与设计中在二维平面上的肌理,则是对可触表面肌理的模仿,是一种可视的依靠触觉经验来感知的肌理,称为视觉肌理。
P21●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联系记忆和想象的纽带。
(P41)●典范性设计思维:是指设计的创作是在社会文化的规范下,通过社会的价值观或文化符号,通过设计作品的制作与使用,通过实质环境的组成与改变,表达出社会、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涵与形式特点。
(P22)●叙事性思维:是指设计的创作重点不在于实用,而在于表达和宣传。
(P42)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法,1938年由现代创造学的创始人,美国学者阿历克斯·奥斯本首次提出,最初用于广告设计,是一种集体、突击性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是以集体讨论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集体每一位成员的潜能,使参与者能够自由表达,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提案,让各种思想火花自由碰撞,好像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肌理构成一、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纹理。
“肌”——皮肤;“理”——纹理、质地。
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物理性,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肌理形态,例如:平滑和粗糙、柔软和坚硬等等,这些肌理形态会使人产生多种感觉。
在我国肌理效果的应用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就采用压印法,在起舞的表面形成绳纹等纹理进行装饰;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上也有草绳纹样的出现,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于不同时期肌理形态和对不同材质的认识和利用。
不论是宏观还是围观,凡是人类所能感知到的物质,都会给我们提供丰富繁多的物质现象。
这些物质现象的肌理形态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例如:人面部的皮肤纹理,就会反映出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生活阅历,即使是及其细微的差别,也会由面部不同的肌理体现出来。
对肌理的探索与发现是设计构思的重要源泉,学生在了解物体的同时,要不断开拓对物象更新的认识,使肌理运用于现代设计中。
二、肌理的形式肌理一般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一)视觉肌理视觉肌理使对物体表面特征的认识,一般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触摸的肌理。
形和色非常重要,是视觉肌理构成的重要因素。
肌理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比如用铅笔、钢笔、毛笔等都能形成各自独特的肌理痕迹;也可以用画、喷、洒、浸、染、淋等手法制作。
可以使用的材料也很多,比如:木头、石头、玻璃、油漆、纸张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摄影与印刷技术的使用,更加扩大了肌理和材质的表现性,将有更多的肌理效果被运用于我们的现代设计之中。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1 印刷或自印:用丝网版、石版、铜版、木版等效果综合制作。
2 拼贴:将各种纸材和其他平面材料通过分割,组合在一张画面上。
3 熏炙法:用火焰熏炙,使纸的表面产生一种自然纹理。
4 拓印:将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着色,将纸覆盖其上,然后均匀的挤压,纹样印在纸上构成的肌理效果。
5 自流:将油漆或油画颜料滴入水中,以纸吸入;也可以将颜料滴在较光滑的纸上,使颜料自由流淌或用气吹,形成自然的纹理。
名词解释(设计概论)●设计:广义上的设计,是蕴含于宇宙万物之中的一种追求平衡与有序的力量,是人类试图统一和支配一切的冲动和需要。
而“设计”,即“design”一词,有其语源学上的历史含义。
●现代设计:现代设计经过工业革命以后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形成自己特有的含义、特点和形态。
(P2)●明度:所谓明度就是指从最暗的深色到最亮的浅色之间的各种明暗层次。
(P18)●色彩:色彩是人的眼睛受可见光作用对物体产生的一种视觉反应。
(P18~19)●间色:将艾维斯色相环上的原色相混合,得到的称为间色。
(P19)●复色:将一种原色与一种间色相混合能得到第三组颜色,称为复色。
(P19)●色相:指的是颜色最单纯的状态,未经混合,未经修改,就像在光谱中的颜色一样。
(P19)●明度:是指一种颜色的相对亮度或暗度。
(P19)●纯度:也称浓度,是一种颜色的明度或晦暗程度。
(P19)●肌理:肌理,又称质感或质地,是物质表面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光泽、纹理、粗细、厚薄、透明度等多种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
(P21)●视觉肌理:艺术与设计中在二维平面上的肌理,则是对可触表面肌理的模仿,是一种可视的依靠触觉经验来感知的肌理,称为视觉肌理。
P21●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联系记忆和想象的纽带。
(P41)●典范性设计思维:是指设计的创作是在社会文化的规范下,通过社会的价值观或文化符号,通过设计作品的制作与使用,通过实质环境的组成与改变,表达出社会、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涵与形式特点。
(P22)●叙事性思维:是指设计的创作重点不在于实用,而在于表达和宣传。
(P42)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法,1938年由现代创造学的创始人,美国学者阿历克斯·奥斯本首次提出,最初用于广告设计,是一种集体、突击性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是以集体讨论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集体每一位成员的潜能,使参与者能够自由表达,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提案,让各种思想火花自由碰撞,好像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第1篇一、引言平面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平面元素在二维空间中的组合规律和表现形式。
通过平面构成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培养审美观、设计观和创新思维,为今后的艺术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平面构成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及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平面构成实践教学的目的1.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规律,提高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新的设计方法和表现形式,提高创新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和团队精神。
三、平面构成实践教学的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色彩、肌理等。
2.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重复、对称、对比、节奏、平衡等。
3. 平面构成的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设计作品,总结设计规律。
4. 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结合实际项目,进行平面设计实践。
5. 设计软件操作:熟练掌握Photoshop、Illustrator等设计软件。
四、平面构成实践教学的方法1. 理论教学: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设计规律。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设计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完成设计项目,教师现场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定期举办作品展示活动,邀请专家进行评价。
五、平面构成实践教学的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
2. 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设计作品的质量,包括创意、美观、实用性等方面。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设计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4.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和表现,给予客观评价。
六、结论平面构成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
纸张肌理特征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作者:王悦妍来源:《造纸信息》2021年第03期摘要:随着造纸术不断进步,纸张种类越来越多。
不同的纸张有着不同的质地纹理,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纸张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不同纸张的肌理特征对于平面作品设计风格的展现十分重要。
本文从纸张的产生与发展入手介绍不同纸张的肌理特征,并分析纸张肌理特征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纸张肌理;平面设计;应用纸张是最贴近大自然的设计材料,不同的纸张有着不同的肌理特征。
纸张的肌理特征对于平面设计的艺术表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分析纸张肌理的特征,能够促进纸张在平面设计中的良性使用,从而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
1纸张的发展与应用1.1纸张的发展历程纸张的发明实现了人类书写材料的重大革新,人们的书写材料不再局限于竹简和布料,为人们的书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使得人类文明可以被更完整地保存下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造纸的原材料越来越丰富,隋唐时期是造纸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当时的纸的品种和样式繁多,造纸体系也趋于成熟。
不仅如此,隋唐时期对造纸技术进行了革新,发明了纸染色工艺。
随着印刷业的发展和进步,纸的加工技术得到了提高,造出的纸张质地更加光滑,外形更加美观。
机械造纸技术发明之后,纸张的运用领域变得更加广泛。
1.2纸张的应用随着纸张质量提高、种类增加,纸张的用途也从曾经单一的书写工具拓展到如今的装饰、美工、包装等各个领域。
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并没有影响纸张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纸张在书本画册、包装等方面的应用依然十分频繁。
另外,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纸张也被广泛使用。
平面艺术设计对于纸张的挑选不仅在于纸张的原材料构成,也在于纸张的肌理特征。
不同的纸张肌理特征,能够塑造出不同情感的表达形式,从而增强作品的生动性,深化作品内涵。
由此可以看出,纸张的不断发展对于艺术的进步与创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纸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随着造纸技术的不断发展,纸张种类越来越多,也就产生出不同的纸张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