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试验记录(一)
- 格式:docx
- 大小:16.59 KB
- 文档页数:1
水泥土试验原始记录一、试验目的:为了评价水泥土在工程施工中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工程应用性,开展水泥土试验。
二、试验设备和试验材料:1.试验设备:(1)水泥土试验桩机(2)压实度测定仪(3)拔桩试验仪(4)剪切强度仪(5)波速仪(6)颗粒度分析仪2.试验材料:(1)水泥土样品(2)蒸馏水三、试验方法和步骤:1.原样采集:在施工现场进行土壤采样,然后将土壤样品送至试验室进行试验。
2.预处理土壤样品: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大颗粒物,获得符合试验要求的土壤样品。
3.颗粒度分析:采用颗粒度分析仪对土壤样品进行粒径分布测试,获取土壤的颗粒组成情况。
4.液体限度测试:将土壤样品与适量蒸馏水充分混合,制备成均匀的土浆,然后通过振荡法进行液体限度测试。
5.塑性限度测试:将土浆样品压制成小塑料团,然后在标准范围内进行塑性限度测试。
6.压实度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压实度测定仪中,按照一定的压实路线进行压实,测定每次压实后的干重和湿重,计算压实度指数。
7.剪切强度测试:将土壤样品切割成特定的尺寸,然后进行剪切强度测试,通过施加剪切力来测定土壤的抗剪强度。
8.波速测试:在土壤样品上切割出特定的尺寸,然后使用波速仪测量波速,通过波速与土壤密度的关系确定土壤的压缩特性。
9.拔桩试验:在土壤样品周围设置排桩,并通过拔桩试验仪对土壤进行拔桩试验,评价土壤的承载性能。
四、试验结果:1.颗粒度分析结果:(1)土壤颗粒组成:黏土占60%,砂占30%,粉炭占10%。
(2)最大颗粒直径:2mm。
2.液体限度结果:(1)液体限度:45%。
(2)液体限度指数:25%。
3.塑性限度结果:(1)塑性限度:20%。
(2)塑性限度指数:15%。
4.压实度结果:(1)最大干重:65kg/m³。
(2)最小湿重:85kg/m³。
(3)压实度指数:0.55.剪切强度结果:(1)剪切强度:100kPa。
6.波速测试结果:(1)波速与土壤密度的关系:波速与土壤密度呈正相关关系。
砌筑水泥保水率检测原始记录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安定性、凝结时间检测原始记录
水泥不溶物检测原始记录
检测:校核:检测日期:
检测地点:本中心建材检测室
密度、比表面积原始记录
检测:校核:检测日期:
水泥强度检测原始记录
检测:校核:日期:
细度检测原始记录(筛析法)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原始记录
检测地点:本中心建材实验室
细度检测原始记录(筛析法)
水泥组分测定原始记录(二)
(矿渣组分含量)
检测地点:本中心建材实验室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组分测定原始记录(一)(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或粉煤灰)
复合硅酸盐水泥组分测定原始记录(一)(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或粉煤灰)
三氧化硫检测原始记录
检测:校核:检测日期:年月日检测地点:本中心建材检测室
复合硅酸盐水泥组分测定原始记录(二)
(矿渣组分含量)
微粉堆积密度原始记录
粗磨粒堆积密度原始记录
抗硫酸盐性原始记录
检测地点:本中心建材实验室。
水泥胶砂干缩试验原始记录
Q-03-YSJL-JC003-21 共页第页
检测:校核:日期:
检测地点:本中心建材实验室。
烧失量检测原始记录
Q-03-YSJL-JC003-022 共页第页
检测:校核:检测日期:年月日检测地点:本中心建材检测室。
水泥比表面积试验记录水泥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比表面积也是水泥的重要性能参数之一,它可以描述水泥的粒度,提示水泥的粉碎性能。
因此,研究水泥比表面积对水泥性能的影响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水泥比表面积对混凝土材料的影响,并发现水泥比表面积的改变会显著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一、实验准备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水泥种类为P.C32.5水泥,材料比例为(水泥::石)= (1:1.6:2.6),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为C20。
为了测试水泥比表面积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我们将水泥比表面积设置为∶450m2/kg、400 m2/kg、350 m2/kg、300 m2/kg和250 m2/kg。
二、实验方法1.水泥、砂和碎石按比例混合,并加入相应量的稀释剂或助剂,使得水泥比表面积分别达到450 m2/kg、400 m2/kg、350 m2/kg、300 m2/kg和250 m2/kg;2.混合物倒入模具中,利用镇定码进行平整,然后使用振动板进行振动;3. 令模具投入恒温水泡中浸泡,并于每小时记录一次抗压强度;4.模具中的混凝土取出,开模后移至室温环境进行抗压强度测试;5.据实验结果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分析,得出水泥比表面积对混凝土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根据本次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水泥比表面积的变化会显著改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当水泥比表面积从450 m2/kg降低到250 m2/kg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由26.3MPa降低到20.2MPa。
另外,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水泥比表面积介于250 m2/kg和450 m2/kg之间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一定的差异,且随着水泥比表面积的增大而增加,抗压强度可达到最大值。
四、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水泥比表面积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当水泥比表面积介于250 m2/kg和450 m2/kg之间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一定的差异,随着水泥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抗压强度可达到最大值。
水泥混凝土抗冻试验检测记录水泥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而在寒冷地区使用时,混凝土容易受到冻融循环的影响,从而导致损坏。
因此,了解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非常重要。
本试验使用快冻法对水泥混凝土进行抗冻试验,并记录了试验过程和结果。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试验所需的水泥、砂子、碎石和水。
2.根据设计配比,按照体积比例将相应的材料进行称量。
3.准备试验用的模具和振动台。
试验步骤:1.将配料好的水泥、砂子和碎石混合在一起。
2.在混合料中逐渐加入水,并用搅拌机充分搅拌,直到混合料均匀湿润。
3.将混合料倒入试验模具中,并用振动台进行振动,以排除气泡和保证充实度。
4.将模具中的混合料放置在环境温度下养护24小时,以使混凝土初凝。
5.将模具中的混合料放入冰箱中,温度设定在-15℃,冷冻24小时。
6.将模具中的混合料取出,放置在室温下解冻,时间设定为24小时。
7.观察和测量混凝土的外观、体积变化和强度变化。
8.重复以上步骤,每次试验冻融循环次数增加一次,直至达到指定的冻融循环次数。
试验结果记录:试验1:-外观观察:混凝土表面无明显裂纹,颜色均匀。
-体积变化:混凝土无明显体积变化。
-强度变化:混凝土抗压强度为30MPa,无明显强度变化。
试验2:-外观观察:混凝土表面无明显裂纹,颜色均匀。
-体积变化:混凝土无明显体积变化。
-强度变化:混凝土抗压强度为29MPa,无明显强度变化。
......试验n:-外观观察:混凝土表面出现微细裂纹。
-体积变化:混凝土出现细微膨胀现象。
-强度变化:混凝土抗压强度为25MPa,强度略有下降。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水泥混凝土在经历多次冻融循环后,整体的抗冻性能有所下降,表现为外观上的微细裂纹和强度的略微下降。
2.初次冻融循环对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影响较小,表现为无明显裂纹和体积变化。
3.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逐渐下降,表现为表面裂纹的出现和略微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