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证据的来源与收集讲述
- 格式:ppt
- 大小:156.00 KB
- 文档页数:43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注册税务师考试辅导《税收相关法律》第四篇第三章讲义4证据一、证据概述(一)证据的概念和特征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证据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证据的客观性;2.证据的关联性;3.证据的合法性。
(二)证据原则1.证据裁判原则2.程序法定原则3.证据质证原则二、证据的种类(一)物证物证,是指用于犯罪或与犯罪相关联的,能够证明犯罪行为和有关犯罪情节的物品或痕迹,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指纹、脚印等。
(二)书证书证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文件和其他文字材料。
如毒品犯罪分子进行联络的往来书信;贪污犯罪分子涂改的单据、账本等。
【例题·单选题】侦查人员在杀人案件现场收集到一封信和一张字条,信的内容与案件无关,但根据通信对方的姓名和地址查出了犯罪分子。
字条的内容也与案件无关,但根据笔迹鉴定找到了字条的书写人,从而发现了犯罪分子。
对于本案中的信件和字条属于何种证据种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信件是物证,字条是物证B.信件是物证,字条是书证C.信件是书证,字条是物证D.信件是书证,字条是书证[答疑编号631843030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信”以其内容证明案件事实;“字条”以其“痕迹”证明案件事实。
(三)证人证言1.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2.证人认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
3.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1)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2)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3)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4)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全⽂颁布单位:最⾼⼈民法院⽂号:法释[2001]33号颁布⽇期:2001-12-21执⾏⽇期:2002-04-01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法律⽬录第⼀章当事⼈举证第⼆章⼈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第三章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第四章质证第五章证据的审核认定第六章其他为保证⼈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依法⾏使诉讼权利,根据《中华⼈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章当事⼈举证第⼀条原告向⼈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第⼆条当事⼈对⾃⼰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以证明当事⼈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条⼈民法院应当向当事⼈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当事⼈因客观原因不能⾃⾏收集的证据,可申请⼈民法院调查收集。
第四条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因新产品制造⽅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对其产品制造⽅法不同于专利⽅法承担举证责任;(⼆)⾼度危险作业致⼈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就受害⼈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四)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倒塌、脱落、坠落致⼈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或者管理⼈对其⽆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五)饲养动物致⼈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或者管理⼈就受害⼈有过错或者第三⼈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六)因缺陷产品致⼈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七)因共同危险⾏为致⼈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为的⼈就其⾏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因医疗⾏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新编(文字版全文)第一章证明标准1.【证据裁判主义】证据新规第八十五条第一款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根据依法作出裁判。
2.【证据裁判之自由心证】证据新规第八十五条第二款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
3.【证明标准之高度可能性】民诉解释第一百零八条第一款对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
4.【证明标准之排除合理怀疑】证据新规第八十六条第一款当事人对于欺诈、胁迫、恶意串通事实的证明,以及对于口头遗嘱或赠与事实的证明,人民法院确信该待证事实存在的可能性能够排除合理怀疑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
民诉解释第一百零九条当事人对欺诈、胁迫、恶意串通事实的证明,以及对口头遗嘱或者赠与事实的证明,人民法院确信该待证事实存在的可能性能够排除合理怀疑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
5.【程序事实认定可能性较大】证据新规第八十六条第二款与诉讼保全、回避等程序事项有关的事实,人民法院结合当事人的说明及相关证据,认为有关事实存在的可能性较大的,可以认定该事实存在。
6.【反驳证明达到事实真伪不明即可】民诉解释第一百零八条第二款对一方当事人为反驳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所主张事实而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认为待证事实真伪不明的,应当认定该事实不存在。
7.【证明标准之从另有规定】民诉解释第一百零八条第三款法律对于待证事实所应达到的证明标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证据种类8.【证据种类】民诉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法律援助案件证据的收集、审查和使用,保障法律援助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时,对证据的收集、审查和使用。
第三条法律援助案件证据应当真实、合法、完整、有效,符合法律规定。
第四条法律援助机构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应当依法收集、审查和使用证据,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证据的收集第五条法律援助机构在办理案件时,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证据。
第六条证据的收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收集原则:收集证据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客观公正原则:收集证据应当客观、真实,不偏袒任何一方。
(三)及时性原则:收集证据应当及时,确保证据的效力。
(四)全面性原则:收集证据应当全面,涵盖案件的全貌。
第七条法律援助机构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查阅、复制、摘抄有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材料、文件、函电等。
(二)询问当事人、证人、鉴定人等。
(三)进行现场勘查、鉴定、勘验。
(四)依法采取其他必要措施。
第八条收集证据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一)收集证据应当依法进行,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二)收集证据应当确保证据的完整性,不得断章取义。
(三)收集证据应当保证证据的真实性,不得伪造、变造证据。
(四)收集证据应当保证证据的合法性,不得采用非法手段。
第三章证据的审查第九条法律援助机构在审查证据时,应当依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
第十条审查证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审查证据应当核实证据的真实性。
(二)合法性原则:审查证据应当核实证据的合法性。
(三)关联性原则:审查证据应当核实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
(四)有效性原则:审查证据应当核实证据的有效性。
第十一条审查证据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一)审查证据的来源,确保证据的合法性。
(二)审查证据的形式,确保证据的完整性。
审计第三章——审计证据(讲义)【知识点】审计证据的性质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审计证据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的信息。
注意: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本身并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获取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的信息,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应当阅读被审计单位年度报告中除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外的其他信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一)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证据数量的衡量,主要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样本量有关。
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其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大,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多。
(二)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对证据质量的衡量,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审计证据适当性的核心内容,只有相关且可靠的审计证据才是高质量的。
1.审计证据是否相关必须结合具体审计目标来考虑。
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1)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
(2)针对同一项认定可以从不同来源获取审计证据或获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
(3)只与特定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
注册会计师在判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时,通常会考虑下列原则:(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