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简介讲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7
画家梵高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介绍画家梵高的生平和作品,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后印象派的艺术风格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梵高是19世纪末期荷兰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画风和鲜艳的色彩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强烈的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面貌。
因此,本课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主要内容1. 梵高的生平简介:出生背景、艺术生涯、生活经历等。
2. 梵高的艺术特点:色彩运用、笔触技巧、画面构图等。
3. 梵高的代表作品:《向日葵》、《星夜》、《麦田带乌鸦》等,以及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4. 梵高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后印象派的影响,对现代艺术的启示。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风格。
2. 掌握梵高作品的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其作品。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梵高风格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通过实践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激发创作欲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提升艺术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风格。
2. 梵高作品的特点及创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难点1. 梵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表达。
2. 学生动手创作具有梵高风格的作品,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3. 引导学生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去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
四、说教法(一)启发式教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梵高的艺术世界。
通过提出问题,如“梵高的色彩运用有何特别之处?”“他的笔触是如何表达情感的?”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我将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和分析梵高作品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的答案,从而加深对梵高艺术风格的理解。
梵高的价值5分钟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梵高的价值”。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将为大家介绍著名画家梵高以及他作品背后蕴含的深刻价值。
梵高,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是19世纪后半叶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画作在当时并不受到广泛的认可,直到他的去世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同。
梵高一生中创作了超过2000幅作品,包括油画、素描和水彩画等。
他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和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一种深深的触动。
首先,梵高的画作展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敏感。
梵高对于自然的热爱与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用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描绘出大自然的美好与奇妙。
例如,他的风景画中常常运用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生动的笔触,让人仿佛能够闻到花草的芬芳和感受到微风的拂过。
他赋予自然以灵性和生命力,通过画作向我们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其次,梵高的作品表现了内心世界的独特视角。
梵高对于艺术的追求常常与内心的痛苦和孤独相伴。
他在创作过程中,把个人情感融入到作品中,通过色彩的运用和形式的表达,表现出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自画像作品尤为突出,透过他那深邃的目光和颤动的画笔,我们似乎能够看到他内心世界的起伏和挣扎。
梵高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他与世界的关系,让我们重新审视内心世界和外部真实世界之间的联系。
第三,梵高的作品散发着一种独特的艺术审美。
他的画作不受传统束缚,追求独特表达方式的同时,也展现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常常运用粗糙的笔触和强烈对比的色彩,创造出一种独特、动态的视觉效果。
他的作品形象生动、充满活力,给观众带来一种独特的美的感受和震撼。
梵高通过把握色彩与形式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真正实现了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最后,梵高的作品的价值在于它们对于后续艺术发展的影响。
梵高的画风和表现手法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独特表现方式和对于色彩运用的探索,成为20世纪现代艺术的重要指南。
梵高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提高学生对绘画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通过欣赏梵高的作品,培养学生对色彩、线条和构图的敏感度,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梵高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梵高的生平介绍2. 梵高代表作品的欣赏和分析3. 梵高艺术风格的特点4. 学生创作练习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梵高的自画像,让学生猜测这位画家是谁,引发学生对梵高的好奇心。
2. 梵高的生平介绍:简要介绍梵高的生平经历,强调他的艺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3. 欣赏梵高代表作品:展示梵高的《星月夜》、《向日葵》、《麦田里的乌鸦》等作品,引导学生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
4. 梵高艺术风格的特点:总结梵高艺术风格的特点,如强烈的色彩对比、扭曲的线条、富有表现力的构图等。
5. 学生创作练习:让学生根据对梵高艺术风格的理解,进行自己的创作练习,可以选取梵高作品中的元素,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具有梵高风格的作品。
6. 分享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进行评价和欣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借鉴。
四、教学资源1. 梵高的作品图片2. 投影仪、白板等展示设备3. 绘画工具和材料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梵高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梵高作品欣赏和分析的能力。
3. 学生创作练习的表现,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梵高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在学生创作练习环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不要拘泥于梵高的风格,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讲述一位著名画家的故事。
这位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作品更是传世之作。
他就是——梵高。
一、生平简介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一个牧师家庭。
他的一生颇为坎坷,曾尝试过多种职业,如艺术商人、传教士等。
然而,他真正热爱并执着于的事业是绘画。
梵高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画作,被誉为“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二、绘画生涯1. 艺术启蒙梵高的绘画生涯始于他的青少年时期。
当时,他曾在英国的一家艺术画廊工作,接触到了大量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激发了梵高对艺术的热爱,他开始尝试绘画。
2. 艺术探索1875年,梵高进入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艺术学院学习。
然而,他并没有在学院里学到多少东西,因为他不适应学院派的教学方式。
于是,他开始了独立的艺术探索。
3. 后印象派1888年,梵高来到法国南部,结识了画家保罗·高更。
在高更的影响下,梵高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后印象派。
这一时期,他的作品色彩鲜艳、线条粗犷,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4. 生命的最后阶段1890年,梵高在法国瓦兹河畔的奥弗尔小镇去世,年仅37岁。
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创作了大量的杰作,如《星夜》、《向日葵》等。
三、艺术成就1. 传世之作梵高的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他的画作色彩丰富、线条流畅,充满了个人的情感和哲思。
其中,《星夜》、《向日葵》、《麦田带乌鸦》等作品被誉为传世之作。
2. 后印象派奠基人梵高是后印象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野兽派、表现派等。
3. 人类精神的象征梵高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人类精神的象征。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性的关怀。
四、结语梵高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的艺术财富却是无尽的。
他的作品,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人类艺术的天空。
关于梵高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梵高。
梵高是一位伟大的荷兰画家,他的作品和生平故事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艺术风格独特,透露出了他的内心世界。
梵高出生在一个宗教家庭,小时候曾经是一名牧师。
他非常热爱艺术和绘画,尤其是自然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然而,他的绘画生涯并没有一帆风顺。
他曾经在不同的职位上工作过,但总是感到不满足。
直到他决定成为一名艺术家,他才找到了自己的真正的使命。
梵高的绘画作品以鲜艳的色彩和明亮的笔触而闻名。
他喜欢用鲜艳的颜料塑造画面的层次感,并通过笔触的变化来表达他的情感。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夜晚的景象,例如星空、月亮和闪烁的星星。
这些画作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然的热爱。
然而,梵高的生活并不幸福。
他曾经患有精神疾病,并多次接受治疗。
在这段时间里,他的绘画风格也发生了变化。
他的画作变得更加抽象和表现主义,色彩也更加浓烈。
尽管他的创作受到了批评和误解,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风格。
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向日葵》。
这幅画展现了一束鲜艳的向日葵,透露出了他对生命、爱和美的热爱。
这幅作品代表了他的创作风格和他独特的艺术观点。
梵高虽然在短暂的一生中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赏,但他对艺术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作品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
他教会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被他人的批评所左右。
他的创作风格也鼓励我们勇敢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在结束我的演讲之前,我要引用梵高的一句名言:“绘画就像露天的工作,每一个日子都是一块纸,一块画布,用来完成一个作品。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天都是我们创造艺术的机会。
无论我们从事何种事业,都应该像梵高一样,充分发挥我们的才华和激情。
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
梵高演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梵高”。
文艺领域中里程碑的存在有很多,就如同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一样,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副副色彩斑斓的作品,更是激动人心的艺术追及之旅,给人以思索和震撼。
梵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重要的西方画家之一。
他生活在荷兰,1910年在法国去世,一生创作了近900幅画作,其中有860多幅油画。
尽管他当时并不被人认可甚至贫困潦倒,但他恪守自己的信念坚持创作,并且没有止步不前,直到他去世后开始受到世人的赞誉和尊重。
梵高的画作特点独一无二,他以强烈的色彩和独特的笔触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他属于后印象派绘画风格,擅长用纯净明亮的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作品充满了热情和活力。
他独特的画风成为了他的代表,被后人誉为“现代艺术的先驱”。
梵高的画作富有象征意义,他通过色彩和线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人们看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激情。
梵高的一生是一个充满挫折和痛苦的过程,但他从不放弃,他用画笔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的画作让人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发现自我的重要性。
梵高的艺术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他的创作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精神意义超越了他的艺术作品。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我们会面临种种困难和挫折,但我们应该从梵高的艺术中汲取力量,坚持自己的理想,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己,不断创作,不断探索。
正如梵高在他的一封信中所说:“不受剖判而去感受内心的纯洁,去捕捉那至微之物的睿智,用灵魂留下痕迹于世界上最诚挚的、最坚定不移的宣誓中。
”生活是一幅画,每个人都是自己作品的创作者。
在这幅画中,有时我们会遇到黑暗和困难,但我们不能退缩。
我们要像梵高那样,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自己,用色彩斑斓的画笔描绘自己的人生。
我们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勇敢地面对挑战,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
最后,让我们以梵高的坚持和热情为榜样,勇敢地追寻内心的想法,用自己的创造力和热情,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画家梵高》说课稿《画家梵高》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人美版第八册第17课的内容,属于观赏评述领域。
本课主要介绍了凡高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这也是学校美术教材中,首次将画家生平作为资料展示给学生。
老师应引导同学去发觉画家的人生历程,由易到难,逐渐提升同学的审美能力和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这也是同学今后在其他学习中应具备的能力。
二、说学情四班级的同学制造力和想象力都十分活跃,而且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理解能力逐渐增加,并且奇怪、好动、好表现。
而且通过4年的美术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历和学问储备,但之前的学习中很少接触观赏评述领域的内容,因此,需要从人物生平角度入手,引发同学爱好,使其留意力集中于课堂,并且多制造条件和活动,让同学发表个人见解,展示共性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能用简洁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举行观赏评述。
【过程与办法】通过观赏梵高的作品,控制美术作品的观赏办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学习凡高对艺术热烈、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同时努力成为一个主动健康的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及美术鉴赏的办法。
【教学难点】感悟梵高作品中表现的心情及艺术思想。
五、说教学办法讲授法、研究法、启发引导法。
六、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我将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的方式导入新课。
我会带领同学倾听并吟唱为纪念宏大的艺术家梵高而作的歌曲《Vencent》。
【意图】播放音乐的方式导入新课,形式比较新颖,可以激发同学的爱好,提高同学的主动性,同时师生共同尾随吟唱,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
环节二:新课教学在这个环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步,我将结合梵高的作品图片及舒缓的背景音乐,通过多媒体播放梵高生平资料,并提问同学"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意图】这一设置主要使同学养成自学及提炼文字信息的能力,培养同学积极、大胆提出故意义的问题的能力。
课题:画家凡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
2、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
述,能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3、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好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如何欣赏评述梵高作品的法国法。
难点:以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同学的绘画兴趣入手,指出绘画的才技有“天才”可言,但对艺术的忘我追求、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却是日积月累磨炼出来的。
今天,我们借助《凡高传》来体验一下画家们忘我的精神境界。
二、整体感知
l.梵高全名温森特·梵·高,荷兰画家,出生于荷兰的津德尔特,一生酷爱绘画,是画坛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革新者。
他主要活跃在法国,其绘画创作主张色彩的突变和内容的深刻。
1890年自杀,年仅37岁,是画坛的传奇人物。
他的作品生前不被人们重视,但在他死后,其作品的高超价值才被人们所发现,使梵高成为19世纪享誉欧洲的一颗最辉煌的巨星
2、美国传记文学作家欧文·斯通的《梵高传》。
梵高在经历了两次恋爱挫折之后,回到故乡纽恩南,和家人住在一起,但是他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是那些世俗的人所不能接受的,甚至他的家人也因怕他会破坏家庭名声而不愿他回家。
其间他父亲去世,他被妹妹赶出家门,租住在一个教堂看守人家中。
牧师煽动镇上的人驱逐他,诬蔑他,但是朴实的农民接受他,让他自由地画,耐心地给他做模特儿。
终于,在他即将被赶出镇子的最后时刻,他画出了传世佳作《吃土豆的人》,这幅
画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安于天命、不知反抗的精神面貌。
三、作品欣赏
《向日葵》1888年91X72厘米
1888年2月,已35岁的凡高从巴黎来到阿尔,来到这座法国南部小城寻找他的阳光,他的麦田,他的向日葵......凡高创作了大量描绘向日葵的作品。
这幅是其中最著名的,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
凡高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
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
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
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
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
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向日葵》就
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
《星月夜》欣赏
也许这就是那幅让人深深震撼的夜空,也许这就是凡高的世界。
宁静的乡村,寂静的月夜,显得那么的梦幻,甚至无法用辞藻做修饰。
星、月、夜,共同织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
黄色的星星,橙色的月亮,紫色的天空盘杂交错。
无声无息地,似乎我已随着黄色的星月一起卷动,跟着紫色的群峰一起摇动。
画中一切的一切都在动,仿佛有一个极欲解脱的精灵在挣扎,在疯狂
地寻找情感宣泄的归宿。
伸入星月夜的是一棵扭曲的深色的树,那很像童话中的巫女。
树上那摇晃的树枝,仿佛是巫女把所有善恶的灵魂都吸入此夜空中。
那稠状的灵魂丝丝缕缕地从树顶小孔游了出去散了开来,成了黄色的橙色的紫色的一部分。
众多的同伴在星月夜中跳跃、狂吼,放纵着自己,让那粘稠浑浊的灵魂自行散开。
当然,这些都只是梦,凡高自己作着的梦,也让看了他的画的人作着梦。
虽然梦的内容各异,但我们都能感受到画家那颗躁动的心。
显然,这是一幅带有强烈主观情感的作品,画家以奔放的火焰般的笔触,描绘了夜空奇特的月亮和星星。
全画的色调呈蓝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了星云和树木。
在他的笔下,它们好比一团正炽热燃烧的火球,以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用笔上,无论是天空翻卷的漩涡状的星月,还是天空下的植被、山坡及灌木丛,凡高都用一些厚重的、条状的、散涂的颜色一笔笔排开。
为了涤尽印象派那种优雅轻松之感,凡高有意加进了自己的力度和厚度。
在造型上,为了强化自己的精神,他让一切事物都依照自己的性格和要求发生轻微而有力的扭曲变形。
如火焰般的灌木丛和漩涡一样的星光与月光,都是现实中不曾有的,显而都是凡高本人独特精神世界中的产物。
在色彩上,补色、纯色,画家在这里表现出一种深刻有力的呐喊,一种无以言表的精神颤动。
画中的色彩都是凡高一生钟爱的颜色,它们在这里仿佛一些凝固而孤独的圣者,象征着光辉、生命和永恒的神秘。
线条,也是画家凡高最经常运用的语言。
在《星月夜》中,弯曲的长线与破碎的断线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炫目奇幻的景象。
显然这已经脱离了现实,纯为画家自己的想象了。
凡高在艺术中呈现的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充满
激情的色彩和畅神达意的线条,以脱却了自然物象的束缚而进入了自觉的艺术状态。
“宗教,可以说是我非常需要的。
于是,夜晚我出去画星星。
”(凡高)是的,因为人类脆弱,世界有了神;因为自己无力,悲伤的时候,抬头望着天,以求宽慰。
即使是无助,我们也要有活下去的动力;即使是虚幻,我们也依然要相信着。
于是,将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我们、凡高,以及所有的人都一样,抬头望着的,是同一片,而又不是同一片的天空。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梵高的资料,以加深对梵高的全面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