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力构件构造要求
- 格式:docx
- 大小:91.59 KB
- 文档页数:5
混凝土各构件的配筋率及构造要求
展开全文
1.配筋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2.计算公式:
①配筋率ρ=As/bho
②最小配筋率ρmin=As/bho
③公式说明ho-有效高度ho=h-as(保护层厚度)
④板的配筋面积As=配筋率×板厚×1米板长(1000)得出构造配筋(板厚应减去保护层厚度)
3.框架梁配筋率及配筋要求:
通常配筋率:跨中1%~1.7%,支座1.5%~2%;
4.板:
通常配筋率0.4%~0.8%
5.柱:
通常配筋率1%~3%;
柱主要是受压构件,一般来说,计算引起的配筋不要超过最小配筋率太多。
还有要注意柱的大偏心,小偏心情况,和抗震等级高时角柱配筋。
一般来说,柱必须满足最小轴压比要求,当然是越小越经济。
梁有哪些构造要求梁是建筑结构中承受垂直荷载的构件,具有承重、抗弯、抗剪、抗挠等功能。
在设计和施工时,梁需要满足一定的构造要求,以保证其安全可靠地承担荷载。
1.承载力要求:梁的主要功能是承受上方垂直荷载,因此首先要求梁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根据设计荷载大小,确定梁的尺寸和截面形状,确保其能够承受荷载而不产生过大的变形和破坏。
2.刚度要求:梁构件的刚度决定了其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在设计梁时,需考虑到对整个结构的变形控制和限制,以及荷载的合理分配。
合理选择梁截面的高宽比、选用适当材料和断面形状等,确保梁具有足够的刚度。
3.抗弯能力要求:梁在荷载作用下常会发生弯曲,因此需要具备足够的抗弯能力,以防止发生破坏。
通常采用加固措施来增加梁的抗弯能力,如设置钢筋或预应力钢束等。
4.抗剪能力要求:梁在荷载作用下也会发生剪力,因此需要具备足够的抗剪能力。
抗剪能力受到梁的截面形状、剪跨比、布置钢筋以及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合理设计梁的截面形状、增加钢筋的配筋率等方式可以提高梁的抗剪能力。
5.抗挠性能要求:梁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挠度,需要具备一定的抗挠性能。
过大的挠度会对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限制梁的挠度。
可以通过控制梁的截面尺寸、加强钢筋配置、采用预应力等方法来提高梁的抗挠性能。
6.可靠性要求:在设计梁结构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可靠性。
通过确保设计的可行性、选择适当的安全系数、合理选用材料和制定适应的施工工艺,以保证梁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7.施工简便性要求:在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选用适合施工现场条件的梁形式、合理设计构造连接等,以便在施工中能够有效地实施。
综上所述,梁的构造要求主要包括承载力、刚度、抗弯能力、抗剪能力、抗挠性能、可靠性和施工简便性等方面。
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梁才能够安全可靠地承担荷载,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和使用寿命。
砌体结构受力特点及构造要求张铮陕西建工集团机械施工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32 采用砖、砌块和砂浆砌筑而成的结构称为砌体结构。
砌体结构的优点:砌体材料抗压性能好,保温、耐火、耐久性能好;材料经济,就地取材;施工简便,管理、维护方便。
砌体结构的应用范围广,它可用作住宅、办公楼、学校、旅馆、跨度小于l5m的中小型厂房的墙体、柱和基础。
砌体的缺点:砌体的抗压强度相对于块材的强度来说还很低,抗弯、抗拉强度则更低;黏土砖所需土源要占用大片良田,更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自重大,施工劳动强度高,运输损耗大。
1.砌体材料及砌体的力学性能(1)砌块砖、砌块根据其原料、生产工艺和孔洞率来分类。
烧结普通砖——由黏土、石岩、煤矸石或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成的实心或孔洞率不大于规定值且外形尺寸符合规定的砖,称为烧结普通砖;烧结普通砖又分为烧结黏土砖、烧结页岩砖、烧结煤矸石砖和烧结粉煤灰砖。
多孔砖——孔洞率大于25%,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主要用于承重部位的砖称为烧结多孔砖,简称多孔砖。
灰砂砖或粉煤灰砖——以石灰和砂为主要原料,或以粉煤灰、石灰并掺石膏和骨料为主要原料,经坯料制备、压制成型、高压蒸汽养护而成的实心砖,称为蒸压灰砂砖或蒸压粉煤灰砖,简称灰砂砖或粉煤灰砖。
砖的强度等级用“MU”表示,单位为MPa(N/mm2)。
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等的强度等级分MU30、MU25、MU20、MUl5和MUl0五级。
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的强度等级分MU25、MU20、MUl5和MUl0四级。
(2)砂浆砂浆按组成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纯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石灰、石膏、黏土砂浆。
砂浆强度等级符号为“M”。
规范给出了五种砂浆的强度等级,即Ml5、Ml0、M7.5、M5和M2.5。
当验算正在砌筑或砌完不久但砂浆尚未硬结,以及在严寒地区采用冻结法施工的砌体抗压强度时,砂浆强度取0。
(3)砌体按照标准的方法砌筑的砖砌体试件,轴压试验分三个阶段。
受力构件构造要求
按照纵向力在截面上作用位置的不同,纵向受力构件分为轴心受力构件和偏心受力构件。
纵向力作用线与构件轴线重合的构件称为轴心受力构件,否则为偏心受力构件。
偏心受力构件又可分为单向偏心受力构件和双向偏心受力构件。
纵向力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压力,因此,轴心受力构件可分为轴心受拉构件和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力构件可分为偏心受拉构件和偏心受压构件。
建筑工程中,受压构件是最重要最常见的承重构件之一。
1.1材料强度
受压构件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混凝土强度,采用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节省钢材,因而柱中混凝土一般宜采用较高强度等级,但不宜选用高强度钢筋。
其原因是受压钢筋要与混凝土共同工作,钢筋应变受到混凝土极限压应变的限制,而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很小,所以高强度钢筋的受压强度不能充分利用。
《混凝土规范》规定受压钢筋的最大抗压强度为400N/mm2。
一般柱中采用C25及以上等级的混凝土,对于高层建筑的底层柱可采用更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例如采用C40或以上;纵向钢筋一般采用HRB400和HRB335级热轧钢筋。
1.2截面型式及尺寸要求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通常采用方形或矩形截面,以便制作模板。
一般轴心受压柱以方形为主,偏心受压柱以矩形为主。
当有特殊要求时,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截面,如轴心受压柱可采用圆形、多边形等,偏心受压柱还可采用I形、T形等。
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强度,避免构件长细比太大而过多降低构件承载力,柱截面尺寸不宜过小。
一般应符合≤25及≤30(其中为柱的计算长度,h和
b分别为截面的高度和宽度)。
对于方形和矩形截面,其尺寸不宜小于
250×250mm。
为了便于模板尺寸模数化,柱截面边长在800mm以下者,宜取50mm 的倍数;在800mm以上者,取为100mm的倍数。
1.3配筋构造
(1)纵向受力钢筋
轴心受压构件的荷载主要由混凝土承担,设置纵向受力钢筋的目的有三:一是协助混凝土承受压力,以减小构件尺寸;二是承受可能的弯矩,以及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引起的拉应力;三是防止构件突然的脆性破坏。
轴心受压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沿截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偏心受压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布置在弯矩作用方向的两对边,圆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不宜小于12mm,通常采用 12~32mm。
一般宜采用根数较少,直径较粗的钢筋,以保证骨架的刚度。
方形和矩形截面柱中纵向受力钢筋不少于4根,圆柱中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
纵向受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的中距不宜大于300mm(图4.1.1)。
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距距可按梁的有关规定采用。
受压构件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符合表3.2.3的规定。
从经济和施工方便(不使钢筋太密集)角度考虑,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超过5%。
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一般不超过3%,通常在0.5 %~2%之间。
偏心受压构件的纵向钢筋配置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在柱弯矩作用方向的两对边对称配置相同的纵向受力钢筋,这种方式称为对称配筋。
对称配筋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不易出错,但用钢量较大。
另一种是非对称配筋,即在柱弯矩作用方向的两对边配置不同的纵向受力钢筋。
非对称配筋的优缺点与对称配筋相反。
在实际工程中,为避免吊装出错,装配式柱一般采用对称配筋。
屋架上弦、多层框架柱等偏心受压构件,由于在不同荷载(如风荷载、竖向荷载)组合下,在同一截面内可能要承受不同方向的弯矩,即在某一种荷载组合作用下受拉的部位在另一种荷载组合作用下可能就变为受压,当这两种不同符号的弯矩相差不大时,为了设计、施工方便,通常也采用对称配筋。
(2)箍筋
受压构件中箍筋的作用是保证纵向钢筋的位置正确,防止纵向钢筋压屈,从而提
高柱的承载能力。
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4(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且不应小于6mm。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
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直径的10倍。
在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的直径不宜小于搭接钢筋直径的0.25倍。
箍筋间距,当搭接钢筋为受拉时,不应大于5(为受力钢筋中最小直径),且
不应大于100mm;当搭接钢筋为受压时,不应大于10,且不应大于200mm。
当搭接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2根箍筋。
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受力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以防止中间钢筋被压屈(图4.1.2)。
复合箍筋的直径、间距与前述箍筋相同。
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 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16mm 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对于截面形状复杂的构件,不可采用具有内折角的箍筋(图4.1.3)。
其原因是,内折角处受拉箍筋的合力向外,可能使该处混凝土保护层崩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