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经验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12.37 KB
- 文档页数:4
让 爱 充 满 阳 光
会龙镇小 10 关爱“留守孩子”工作经验总结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吹开了奔小康的幸福之门。勤劳、勇敢、聪慧的会龙人民已把发展的目光投向省外、国外,他们在异国他乡,务工奔波,
投资创业。可对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了他们严重的后顾之忧。我们会龙小学座落在山区中心,拥有 800 左右的学生。“留守孩子”成为我校新的学生群体。“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问题是学校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我校把对“留守孩子”的教育视为“爱心活动,阳光工程”。形式多样的爱心活动,犹如一缕缕阳光,照亮了“留守孩子”的心田,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现将一年来在此方面的工作分四部分总结如下:
一、开展“留守孩子”教育管理研究
2005 年 3 月,我校将“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确立为校本研究课题。在全校内发起“留守孩子”教育管理的研究和探讨,撰写案例,剖析留守少儿成长中凸显的问题。
二、落实“留守孩子”教育管理措施
学校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代管家长”。要求教师必须做到: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
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
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3、提供必要的帮助,
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三、开辟“留守孩子”爱心在线
1、国旗下的讲话自豪感庄严而又富有感昭力。学校利用这良好时机让留守孩子代表宣读倡议式,倡议大家携起手来热心地帮助留守孩子,真诚地关心留守孩子,让他们与所有非留守孩子一样,拥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
2、竞选关爱留守孩子的“爱心使者”,发表“爱心宣言”,制作“爱心牌图”,
精办“爱心宣传栏”。(挑选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版面精美的作品为宣传栏
的内容,作品见附件。)
一个个品学兼优的爱的使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爱心宣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爱心画面,给留守孩子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热情。
3、教育实践证明,内容丰富生动,形式灵活多样的主题班队活动是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
子”的主题队会,辅导员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子主题,
策划活动方案,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队会。如《过一个有意义的双休日》, 通过主题中队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
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又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活动,让留守孩
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再如《送你一
个微笑》,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
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
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在生动活泼,热情洋溢的队活动中,非留守孩子与留守孩子面对面,手拉手,
互动共勉,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感受到阳光般的温馨。
4、召开“留守孩子”工作经验交流会
2005 年年末,我校召开了关爱留守孩子工作经验交流会。点点滴滴的经验,汇成涓涓细流,流淌着浓浓的真情。下面转摘交流会上的几个典型事例。
事例一:
四年(1)班,赵静,女,10 周岁。在一次题为《老师,我想对您说》的习作中,她这样写道:老师,我恨我的妈妈。她在我 5 岁的时候就狠心地抛弃了我, 离开了人世。爸爸一直在外,后来听奶奶说,妈妈是因为在感情上和爸爸产生 误解自杀身亡的。老师每当我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时,伤心的眼泪 就会簌簌地从脸颊上滚落下来。……老师,您能告诉我吗?我恨我的妈妈对不 对,请您为我保密……当我看到这段令人酸楚的文字时,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一颗挚热的爱心促使我决定要亲近她,关爱她,帮助她,以弥补亲情的缺欠, 抚平她心灵上的创伤。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一到教室,就搭着她的肩膀走出 教室,和她谈心,我告诉她:“恨妈妈,显然是不对的,她选择自尽肯定有她 的苦衷,但是愚昧的,不理智的。你聪明、可爱,现在要发奋学习,用知识充 实自己,做一个有理智,有出息的女强人,来告慰九泉下的母亲。”她听了, 大大的眼睛巴眨巴眨了几下,豆大的眼泪滚闪了下来。后来,我们之间的距离 渐渐地缩小了,沟通,辅导作业、作文的次数多了,她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阳 光。
事例二:
三年级(2)班代小凤,一位娇小曾经沉默寡言的小女孩。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办厂,她与奶奶、爷爷一起生活。
由于家庭经济富裕,奶奶隔代厚重的疼爱,使代小凤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日子。如何让这位“留守孩子”走出“溺爱”的怪圈,实现自我价值呢?
1、感受爱。借助班队会,畅谈父母的艰辛,爷爷、奶奶的辛苦。代小凤在这次班队会上谈到:“放暑假时,我去爸爸办的工厂住上半个月,看到爸爸忙碌的身影,带着血丝的双眼,听到妈妈为资金不到位而唉声叹气,我才知道自己的辛苦生活来之不易……” 2、回报爱。我多次与小风的奶奶交谈,得知琳敏的家与学校不过 300 米,可奶奶怕孙女劳累,骑车背孙女上、放学。如今,奶奶犯上关节炎,也咬着牙坚持。听后,我心为之一震,把琳敏奶奶的情况告诉小风,并点拨小风自己独立上、 放学,就是对奶奶的一份关爱。从此,小风与同学结伴同行,有时也会适时地 帮奶奶做起家务。
3、播撒爱。小风从自身成长中深刻体会到家庭的不完整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很多心理上的影响。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在班级里组织成立了“留守孩子
小队”,帮助后进生,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同学等。如今,小风不仅活泼、开朗,
更
一个个真实感人的事例,一位位留守孩子的进步,一声声感激的话语凝聚着老师们的智慧和爱心。颗颗爱心似缕缕的光,温暖而灿烂。如今,紫璜山上阳光明媚,留守孩子正沐着爱的阳光,茁壮成长。
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阳光工程,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但它又是艰巨的,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领导的关心,学校的重视,教师的付出,
也需要不断地探索,深化和延续。新年伊始,我校 06’“情系留守孩子”的活动已经启动了。工作的思路和内容如下:
“情系留守孩子”工作的思路和内容
我校 10 年“情系留守孩子”活动在这热情洋溢的气氛中启动了。关注“留守孩子”的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是全社会的事,也是每个学校的事。2010
年,我校开展关注“留守孩子,呵护留守孩子,情系留守孩子”的系列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排除种种心理障碍,
助长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系列活动的思路和做法是:
一、给“留守孩子”家的感觉。
1、给“留守孩子”一个充满温馨,富有生气的家。学校准备把少先队大队部进行精心布局、布置,使这里成为“留守孩子”咨询、交流、求助等活动的好场所。
2、给每位家庭成员建立一个完善的档案,设计《“留守孩子”情况调查表》,
下发到各个班级,详细调查了解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的地点和联系方式,以及学生家长对学习方面的要求和期望,调查模底,学校留存备案。
3、给每位家庭成员赠送精美的“爱心热线”卡,以便得到及时的联系和帮助。
二、给“留守孩子”爱的呵护。
1、建立“情系‘留守孩子’”系列活动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将爱心呵护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