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的“政治经济学”
- 格式:pdf
- 大小:92.28 KB
- 文档页数:3
茅台的“政治经济学"
口尹鸿伟
原本是一种国家著名商品的茅台.现今却陷入了一种尴尬
的境地 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一度被认为是中国大曲酱香
型酒的鼻祖 1915年.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随后
逐步被称为“国酒”而热销.由于生产工艺复杂.其年产量有限,
更使人们趋之若鹜。中国留美经济学者张永骡表示:“茅台酒是
奢侈品.是上档次的象征,是中国酒桌社交的敲门砖。”
“奢侈品一般来说是为有钱人服务的,而中国的奢侈品往往
却是为权力服务。”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院长杨风春说,“尤
124
领导文萃2012.2◆上◆ 其官场里许多话题和聚会围绕着茅台酒的情况愈演愈烈.其名
称已经成为富有、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极具中国特色。”
“本来很多人并不喜欢酱香型酒.但当喝茅台成为某种标志
后.许多人就不断尝试.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甚至喜欢了。”杨
凤春说.“当身边的许多人都在讲茅台、喝茅台时,许多渴望有社
会地位的人不可避免要感到压力.会觉得必须努力看齐.否则融
入不了别人的圈子 ”
这些情况的出现是“人的问题”.跟茅台酒没有关系.也可以
说是制度造就的结果.尤其是制度中权力的催化力量
“应该说是新中国的领导人更喜欢喝茅台.同时将其作为国
礼赠送给国际友人.这样的情况有着很深的政治情结和历史情
结 ”杨凤春说
虽然茅台在2001年、2006年、2007年3次以5个注册号码
申请“国酒茅台”商标未获得成功.但由于政治伟人的偏爱.在特
定的历史时期,茅台作为国宴用酒和外交国礼用酒.实际上一直
被赋予一种政治资格.有很强的身份象征
“正是‘官酒’的符号印象满足了一些中国人的特殊消费心
理。”杨凤春说,“各种‘共建’活动其实都是冲着茅台酒来的,一
些茅台包装上也直接标出‘××单位特供’.以此保证是茅台 ”
茅台酒是由“政治经济学”而不是“市场经济学”的供需决
定,“政治酒”、“身份酒”、“天价酒”都可以成为它的别号。
和一些国际顶级烈酒品牌不断诠释自己纯净、简单、完美的
品牌核心价值不同,“茅台酒”因为有深厚的政治底蕴、能够在中
国国家政治、外交生活中发挥特殊作用而获得青睐
2012.2◆上◆领导文萃
125 但是,把政治作为品牌的核心价值.把“中国官酒”作为其市
场定位。恐怕是“茅台酒”寻找国际市场支撑点的最大瓶颈
云南省一名国企领导提出的问题虽然尖锐.但很能够说明
问题:如果缺乏了公款消费的支撑.茅台还能如此红火吗?换言
之.如果茅台价格被降得很低.还能够被视为身份与地位的标志
吗?种种压力可以被视为茅台存在危机的信号.而非永垂不朽的
象征。
茅台现象应该从“官商关系”与“真正的市场支撑点在哪”两
大方面来具体分析 首先。离开了官方消费的支持.茅台的销售
如何持续.值得思考
其次是茅台酒一直与政府相关.多数情况下买酒的是企业.
喝酒的则是政府官员,即其市场支撑主要靠这两类人。假如有一
种行政力量能够限制政府官员喝茅台,那么肯定会对其价位、销
量造成巨大影响.由此茅台也有可能成为一种普通的酒.或者说
将有其他许多酒能够与其同层次竞争了
“应该有一种清醒的认识.茅台在很多时候是一种交往道
具,而且这种道具是可以被替代的。” (摘自《南风窗》)
地狱才是天堂口【台湾障志忠
一块冰在撒哈拉沙漠。被太阳融化得只剩小小一块。冰感叹着说: “沙漠是冰的地狱,北极才是冰的天堂。”沙对冰块说:“冰在沙漠时才
最珍贵,冰在北极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 如果我们处于苦难绝境.正是彰显最高自我价值的时候.处于太
平顺境之时.无论是谁大家都相差不多。
126
领导文萃2012.2◆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