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85 KB
- 文档页数:5
侯书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考试题(含答案)说明:本套题库是针对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材系列之《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而编辑,含全部测试题161 道,其中单项选择题72 个,多项选择题89 个。
一、单项选择题,共72 题。
1. 题目容:创新活动需要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在高度紧状态。
而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从松弛状态转入高度紧状态,就需要给予适度的()。
缺乏刺激的环境,就培养不出杰出的创新型人才。
A 、环境刺激B 、外部刺激C 、部刺激2. 题目容:今天,大多数创新是为了解决(),例如个人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发明等,它们都在最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A 、技术革新的问题B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C 、社会发展的问题3. 题目容: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包含着必然性的趋势,又包含着偶然性的情形。
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也没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两者()。
A 、相互融合,相互同一B 、相互对立,相互矛盾C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4. 题目容:创新是建立在既有认识成果(知识)基础上的创新。
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是创新的()。
知识越多,经验(经验广义上也是知识)越丰富,产生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
A 、材料、基础和背景B 、条件、要求和基础C 、依据、材料和要求5. 题目容:()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因素,是创新思维的前提。
其所能带来的是在接受一种事物或认识时的不确定和再思考。
A 、怀疑精神B 、钻研精神C 、包容精神6. 题目容: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依赖于()。
只有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不断开发、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有所成就。
A 、实践B 、意识C 、知识7. 题目容:()是知识、信息等要素,经过大脑潜意识思维激活后,瞬间产生出相应的答案信息,并由潜意识向显意识闪电式飞跃的高能创新思维。
A 、灵感思维B 、质疑思维C 、逆向思维8. 题目容:()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思考的广度、深度、正确程度的唯一标准A 、实践B 、理论C 、科学技术9. 题目容:知识创新离不开(),知识创新和创新思维不可分割,紧密相连。
单选题 (2.0分)国内自行研制生产的DJS130计算机,内存有()KB。
1. A. 32KB2. B. 64KB3. C. 512KB4. D. 500KB答案B解析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上)-2.0分2 单选题 (2.0分)根据本讲,()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主导力量。
1. A. 技术服务2. B. 高技术产品3. C. 专利技术4. D. 知识产权答案B解析中国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战略(下)3 单选题 (2.0分)1980年9月15号,北京大学用自己研制出来的硬件和程序,排印出来的中国第一本激光照排图书叫()。
1. A. 《太白积雪》2. B. 《伍豪之剑》3. C. 《老书虫》4. D. 《十三棍僧救唐王》答案B解析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上)4 单选题 (2.0分)原理性样机的改进过程中,14万行的汇编语言软件程序是由()编写,并进行逐行调试检验取得成功的。
1. A. 王选2. B. 周培源3. C. 程堃銶4. D. 王圩答案C解析如何开展创新:国内案例(上)-2.0分5 单选题 (2.0分)本讲提到,有了人才还不够,更加重要的是()。
1. A. 知识2. B. 技能3. C. 团队4. D. 创新答案C解析案例的启示--创新的八大要素6 单选题 (2.0分)与熊彼特提出的技术推动创新理论不同,()提出了需求拉动创新论。
1. A. 施莫克乐2. B. 卡米恩和施瓦茨3. C. 希克斯4. D. 罗森堡答案A解析创新:理论的历程(科技创新与美好安徽建设第1讲)7 单选题 (2.0分)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攻破技术难关,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
这种创新类型被称为()。
1. A. 模仿技术创新2. B. 自主创新3. C. 合作技术创新4. D. 基金合作创新答案B解析创新:模式与路径(科技创新与美好安徽建设第4讲)8 单选题 (2.0分)绿色技术的主要内涵指:()1. A. 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2. B. 依靠科技进步,改进传统的生产模式,建立新型的清洁生产模式,从而节约资源、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3. C. 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大气、水和土壤中4. D. 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大气、水和土壤中D、通过从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物质,实现废弃物减量化答案B解析专业技术人员规划与创新理论9 单选题 (2.0分)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与中介组织等属于区域创新体系中( )。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卷答案————————————————————————————————作者:————————————————————————————————日期:2《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产生于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受到创新实践的检验,并在创新实践中获得发展。
同时又指导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推动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升华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
A、实践观念B、创新观念C、创新理论2. 今天,大多数创新是为了解决(),例如个人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发明等,它们都在最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A、技术革新的问题B、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C、社会发展的问题3.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掌握知识别无他途,只有()。
通过学习,不断地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
A、努力实践B、抽空学习C、勤奋学习4. ()是成功地完成识记、保持、回忆或再现过程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和仓库,是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统一。
A、记忆力B、想象力C、创造力5.创新技法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和运用正确的(),对于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A、传统的理论知识B、他人的先进经验C、创新知识和技能6.和田十二法是()创造学者在对奥斯本的检核表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借用其基本原理,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创造而提出的一种创新技法。
A、中国B、美国C、日本7.()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与所解决问题无关系的图片,进行强制联想,从而启发思维的方法。
A、焦点联想法B、图片联想法C、自由联想法8. 材料移植法,就是将原有物质材料不加改变、添加某种物质或者进行处理后移用到其他的领域或物品上,创造出新的()和新的功能的创新技法。
A、利用价值B、使用价值C、使用方法9.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很重要的内容是(),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A、扩展应用范围B、提升产品质量C、开发新产品10. 管理要不断地预测和把握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从而使管理更富有弹性,这将是任何组织致力追求的新境界。
【青海试卷】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一、单选题(单选题) 共 20 题1、( )是智慧的翅膀,有了智慧的翅膀,人才能飞得高、飞得远.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要努力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智慧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注意力B、想象力C、记忆力2、阻碍创新思维的因素有许多种,主要可分为外在阻力与内在阻力,思维定式是阻碍创新思维的(),是头脑中束缚思维创新的枷锁.(本题分数:2 分)存疑A、外在阻力B、内在阻力C、不确定阻力3、质疑思维来自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而问题意识来自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因此,培养问题意识的根本途径就在于( )的培养.(本题分数:2 分)存疑A、想象力B、记忆力C、观察力和思考力4、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依赖于( )。
只有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不断开发、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有所成就.(本题分数:2 分)存疑A、实践B、意识C、知识5、立体思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立体思维是指把常规的平面型思维思路模式扩展到空间,().广义的立体思维则是指对一切固定观念、一切框框突破的基础上展开的全方位创新思维。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把一维思维演变成二维思维B、把二维思维演变成三维思维C、把单向思维演变成双向思维6、在创新思维活动中,()是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是维持创造性活动的“精神能源”,是任何有志于创造的人尤其是科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持久的耐力B、顽强的意志C、饱满的热情7、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看,创新孕育兴旺发达,守旧导致苦难屈辱.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的民族,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人始终保持着一种生生不息的伟大创新精神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勤劳刻苦和创造能力B、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C、忍辱负重和中庸之道8、具有发散思维的人,在观察一个事物时,往往会通过(),将思路扩展开来,而不仅仅局限于事物本身,于是常常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现象与规律。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卷及答案(全部为标准答案,供诸君100%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 分)( )产生于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受到创新实践的检验,并在创新实践中获得发展。
同时又指导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推动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升华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
、实践观念 、创新观念 、创新理论今天,大多数创新是为了解决( ),例如个人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发明等,它们都在最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技术革新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社会发展的问题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掌握知识别无他途,只有( )。
通过学习,不断地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
、努力实践 、抽空学习 、勤奋学习( )是成功地完成识记、保持、回忆或再现过程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和仓库,是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统一。
、记忆力 、想象力 、创造力创新技法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和运用正确的( ),对于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理论知识 、他人的先进经验 、创新知识和技能 和田十二法是( )创造学者在对奥斯本的检核表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借用其基本原理,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创造而提出的一种创新技法。
、中国 、美国 、日本( )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与所解决问题无关系的图片,进行强制联想,从而启发思维的方法。
、焦点联想法 、图片联想法 、自由联想法材料移植法,就是将原有物质材料不加改变、添加某种物质或者进行处理后移用到其他的领域或物品上,创造出新的( )和新的功能的创新技法。
、利用价值 、使用价值 、使用方法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很重要的内容是( ),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扩展应用范围 、提升产品质量 、开发新产品管理要不断地预测和把握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 ),从而使管理更富有弹性,这将是任何组织致力追求的新境界。
、更新和改造 、变革与创新 、强化和改善( )强调的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继续教育共需科目——职业道德和能力建设模块1、( C)首次提出了物联网的雏形。
A.美国自动识别中心B.比尔盖茨C.美国麻省理工学院.D.国际电信联盟2、(A)是产学研结合的重要组织形式。
A.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B.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C.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D.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3、移动互联网的立足点是(C )A.信息网B.资源网C.互联网D.称动网4、(D)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富有活力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
.A.新能原B.下一代互联网C.航空航天D.生物技术5、( A)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A.知识产权OB.专利O C.科技产权0 D.人才指标6、(C)是将云基础设施与软硬件资源创建在防火墙内,以供机构或企业内各部门共享数据中心内的资源。
A.云游戏.B.云安全C.私有云D.云储存7、(D)是实现中国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我国自身竞争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必由之路。
A.科技B.人才C.国防D.创新8、材料的复合化已成为新材料开发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普遍方法。
但目前形成产业的,主要是(C)材料。
A.高性能金属复台B.半导体超品格材料C.树脂基结构复台D.高温超导材料9、(C)是为了应对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而诞生的一项制造自动化技术。
A.敏捷制造技术B.数据化制造技术C.柔性制造技术D.数控加工技术10、移动互联网是以(A)作为接入网的互联网。
.A.移动通信网B.固定通信网C.无线网络D.有线网络11、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多方面社会因素的配合,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B)。
A.信息化发展B.科技创新C.国防力量D.人才资源12、(D)是一种运用数学方法和系统工程方法对产品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决策,以获取最优解的设计方法。
A.计算机辅助设计B.有限元分析方法C.网络化异地设计D.优化设计方法13、(C )所需的氘和氚蕴藏在海水中,取之不尽,对环境几乎无污染,是种干净、安全的理想能源。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题答案【青海试卷】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一、单选题(单选题) 共 20 题1、( )是智慧的翅膀,有了智慧的翅膀,人才能飞得高、飞得远。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要努力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智慧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注意力B、想象力C、记忆力2、阻碍创新思维的因素有许多种,主要可分为外在阻力与内在阻力,思维定式是阻碍创新思维的( ),是头脑中束缚思维创新的枷锁。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外在阻力B、内在阻力C、不确定阻力3、质疑思维来自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而问题意识来自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
因此,培养问题意识的根本途径就在于( )的培养。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想象力B、记忆力C、观察力和思考力4、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依赖于( )。
只有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不断开发、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有所成就。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实践B、意识C、知识5、立体思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立体思维是指把常规的平面型思维思路模式扩展到空间,( )。
广义的立体思维则是指对一切固定观念、一切框框突破的基础上展开的全方位创新思维。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把一维思维演变成二维思维B、把二维思维演变成三维思维C、把单向思维演变成双向思维6、在创新思维活动中,( )是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是维持创造性活动的“精神能源”,是任何有志于创造的人尤其是科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持久的耐力B、顽强的意志C、饱满的热情7、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看,创新孕育兴旺发达,守旧导致苦难屈辱。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 )的民族,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人始终保持着一种生生不息的伟大创新精神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试题答案一、单选题(单选题) 共 20 题1、()是智慧的翅膀,有了智慧的翅膀,人才能飞得高、飞得远。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要努力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智慧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本题分数:2分)存疑A、注意力B、想象力C、记忆力2、阻碍创新思维的因素有许多种,主要可分为外在阻力与内在阻力,思维定式是阻碍创新思维的(),是头脑中束缚思维创新的枷锁。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外在阻力B、内在阻力C、不确定阻力3、质疑思维来自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而问题意识来自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
因此,培养问题意识的根本途径就在于()的培养。
(本题分数:2分)A、想象力B、记忆力C、观察力和思考力4、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依赖于()。
只有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不断开发、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有所成就。
(本题分数:2分)A、实践B、意识C、知识存疑存疑5、立体思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立体思维是指把常规的平面型思维思路模式扩展到空间,()。
广义的立体思维则是指对一切固定观念、一切框框突破的基础上展开的全方位创新思维。
(本题分数:2分)A、把一维思维演变成二维思维B、把二维思维演变成三维思维C、把单向思维演变成双向思维6、在创新思维活动中,()是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是维持创造性活动的“精神能源”,是任何有志于创造的人尤其是科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本题分数:2分)A、持久的耐力B、顽强的意志C、饱满的热情7、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看,创新孕育兴旺发达,守旧导致苦难屈辱。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的民族,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人始终保持着一种生生不息的伟大创新精神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本题分数:2 分)A、勤劳刻苦和创造能力B、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C、忍辱负重和中庸之道8、具有发散思维的人,在观察一个事物时,往往会通过(),将思路扩展开来,而不仅仅局限于事物本身,于是常常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现象与规律。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练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权威都是永久的。
正确错误2.创造性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实践,就是提高创新思维的有效的训练基石。
正确错误3. 实践是将知识化解为能力的前提,同时实践的过程又是继续学习和深入学习的过程。
正确错误4. 发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创新成果则是基于问题的研究发现。
正确错误5. 利用独特性这一优势,发散思维活动往往能够生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
正确错误6. 创新思维推动着知识创新,是知识创新的源泉。
正确错误7.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这4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割的,有时是交错地进行着的。
正确错误8. 创新思维决定了创新的产生,创新激情决定了创新的成果和水平,科技素质是创新的基础。
正确错误9. 对于不同的人才分别给予适度的刺激,是充分发掘他们创造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正确错误10. 灵感思维在科学艺术创造中是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正确错误11.世界千变万化,疑问层出不穷;拥有立体思维,问题的答案并非唯一,而是丰富多彩的。
正确错误12. 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创新是人改进现实世界的创造性活动,是各个文明时代的人的共同本性。
正确错误13. 希望点列举法所产生的发明创造成果一般会比缺点列举法大些。
正确错误14. 默写式头脑风暴法的优点在于能使各个小组形成竞争,从而提升效率。
正确错误15. 技术创新与技术整合无关。
正确错误16.学习运用创新技法可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发挥创造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才能。
正确错误17. 当一个人面临创造活动所带来的重重压力时,就很可能会产生畏难情绪。
此时,激情就成为克服畏难情绪的重要法宝。
正确错误18. 逆向思维不迷信原有的传统观念和经典信条,对既定事物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体现的是一种叛逆精神。
正确错误19. 专业技术人员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组装法,不断化零为整。
正确错误20. 科学的发展,使技术创新越来越需要发挥群体的智慧。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卷及答案(全部为标准答案,供诸君100%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B )产生于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受到创新实践的检验,并在创新实践中获得发展。
同时又指导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推动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升华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
A、实践观念B、创新观念C、创新理论2。
今天,大多数创新是为了解决(B ),例如个人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发明等,它们都在最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A、技术革新的问题B、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C、社会发展的问题3。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掌握知识别无他途,只有( C).通过学习,不断地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A、努力实践B、抽空学习C、勤奋学习4。
( A)是成功地完成识记、保持、回忆或再现过程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和仓库,是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统一。
A、记忆力B、想象力C、创造力5。
创新技法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和运用正确的( C),对于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A、传统的理论知识B、他人的先进经验C、创新知识和技能6。
和田十二法是(A )创造学者在对奥斯本的检核表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借用其基本原理,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创造而提出的一种创新技法。
A、中国B、美国C、日本7.(B )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与所解决问题无关系的图片,进行强制联想,从而启发思维的方法。
A、焦点联想法B、图片联想法C、自由联想法8。
材料移植法,就是将原有物质材料不加改变、添加某种物质或者进行处理后移用到其他的领域或物品上,创造出新的( B)和新的功能的创新技法。
A、利用价值B、使用价值C、使用方法9。
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很重要的内容是( C),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A、扩展应用范围B、提升产品质量C、开发新产品10. 管理要不断地预测和把握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B ),从而使管理更富有弹性,这将是任何组织致力追求的新境界。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题答案【青海试卷】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一、单选题(单选题) 共 20 题1、( )是智慧的翅膀,有了智慧的翅膀,人才能飞得高、飞得远。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要努力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智慧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注意力B、想象力C、记忆力2、阻碍创新思维的因素有许多种,主要可分为外在阻力与内在阻力,思维定式是阻碍创新思维的( ),是头脑中束缚思维创新的枷锁。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外在阻力B、内在阻力C、不确定阻力3、质疑思维来自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而问题意识来自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
因此,培养问题意识的根本途径就在于( )的培养。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想象力B、记忆力C、观察力和思考力4、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依赖于( )。
只有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不断开发、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有所成就。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实践B、意识C、知识5、立体思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立体思维是指把常规的平面型思维思路模式扩展到空间,( )。
广义的立体思维则是指对一切固定观念、一切框框突破的基础上展开的全方位创新思维。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把一维思维演变成二维思维B、把二维思维演变成三维思维C、把单向思维演变成双向思维6、在创新思维活动中,( )是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是维持创造性活动的“精神能源”,是任何有志于创造的人尤其是科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持久的耐力B、顽强的意志C、饱满的热情7、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看,创新孕育兴旺发达,守旧导致苦难屈辱。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 )的民族,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人始终保持着一种生生不息的伟大创新精神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题答案【青海试卷】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一、单选题(单选题) 共 20 题1、( )是智慧的翅膀,有了智慧的翅膀,人才能飞得高、飞得远。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要努力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智慧的天空中展翅翱翔。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注意力B、想象力C、记忆力2、阻碍创新思维的因素有许多种,主要可分为外在阻力与内在阻力,思维定式是阻碍创新思维的( ),是头脑中束缚思维创新的枷锁。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外在阻力B、内在阻力C、不确定阻力3、质疑思维来自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而问题意识来自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
因此,培养问题意识的根本途径就在于( )的培养。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想象力B、记忆力C、观察力和思考力4、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依赖于( )。
只有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不断开发、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有所成就。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实践B、意识C、知识5、立体思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立体思维是指把常规的平面型思维思路模式扩展到空间,( )。
广义的立体思维则是指对一切固定观念、一切框框突破的基础上展开的全方位创新思维。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把一维思维演变成二维思维B、把二维思维演变成三维思维C、把单向思维演变成双向思维6、在创新思维活动中,( )是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是维持创造性活动的“精神能源”,是任何有志于创造的人尤其是科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持久的耐力B、顽强的意志C、饱满的热情7、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看,创新孕育兴旺发达,守旧导致苦难屈辱。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 )的民族,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人始终保持着一种生生不息的伟大创新精神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试卷及答案(全部为标准答案,供诸君100%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B )产生于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受到创新实践的检验,并在创新实践中获得发展。
同时又指导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推动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升华着人们的创新实践活动。
U A、实践观念口B、创新观念汇C创新理论2. 今天,大多数创新是为了解决(B ),例如个人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发明等,它们都在最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A、技术革新的问题 * B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C、社会发展的问题3.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掌握知识别无他途,只有(C)。
通过学习,不断地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
□ A、努力实践口B、抽空学习「T C勤奋学习4. (A )是成功地完成识记、保持、回忆或再现过程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和仓库,是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统一。
2 A、记忆力."B、想象力.外C创造力5. 创新技法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和运用正确的(C),对于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诃A、传统的理论知识二B他人的先进经验因C创新知识和技能6. 和田十二法是(A )创造学者在对奥斯本的检核表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借用其基本原理,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创造而提出的一种创新技法。
心A、中国凸B、美国鬥c、日本7. (B )是指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与所解决问题无关系的图片,进行强制联想,从而启发思维的方法。
口A、焦点联想法已B、图片联想法C自由联想法8. 材料移植法,就是将原有物质材料不加改变、添加某种物质或者进行处理后移用到其他的领域或物品上,创造出新的( B )和新的功能的创新技法。
「A、利用价值烂B、使用价值’ C使用方法9. 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很重要的内容是(C),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C A、扩展应用范围B、提升产品质量@ C、开发新产品10. 管理要不断地预测和把握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B ),从而使管理更富有弹性,这将是任何组织致力追求的新境界。
切A、更新和改造已B、变革与创新「C强化和改善11. (A )强调的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
1^1 A、创新思维kF B、创新能力「门C创新实践12. 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是带着问题去考虑工作,强烈的( A )是思维的动力,这一意识能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创新。
口A、问题意识口B、忧患意识宓C创新意识13. 一个人右脑半球发达与否,同其创造性思维水平的高低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说,没有(A)的参与,许多高级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和完成的。
k勺A、右脑门B、左脑k C、全脑14. 知识是人类生活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们吸取新知识、提出新思想的基础。
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建立在(B )基础之上的。
d A、一定实践经验巨B、一定知识经验C、一定理论15. 人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受制于权威定式,必须保持创新思维的(C),对进入意识范围内的权威先来一番彻底的审查。
冏A、唯一性和客观性◊B实践性和能动性凶C灵活性和新颖性16. 有科学研究表明,只有让右脑活跃起来,才有助于打破各种思维定式或创新思维的桎梏,激发创新思维潜能,提高想象力和(B)。
门A、抽象思维能力日B、形象思维能力C、全脑思维能力17. (A )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围绕一个中心,将思维无限蔓延,最终即可产生多种创新成果,为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收益。
心A、发散思维心B、主体思维也C逆向思维18. 通过(A),寻求新的思路,这是开展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品质的要领之一。
阖A、质疑「B、认同门C、思考19. (A)的精神状态是灵感的催化剂。
一个人在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兴致勃勃、精神愉快的状态下,能增强大脑的感受能力,较容易接受外界信息的诱导或来自潜意识的信息。
$ A、轻松愉快B、严肃紧张° C厌烦疲倦20. “荷花盛开法”是一种由日本人发明的,用于激发头脑灵感的思维技术。
它以(B )开头,该思想是观念拓展的基础。
口A、多重思想口B、核心思想「口C拓展思想21. 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基于以往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和学习,通过(C)的等途径实现。
C A、“学、练、钻、问”…B、“练、干、学、研”蓄C “学、练、干、恒”22. 技术创新是指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的( A )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它不只是关注技术的创造性和技术水平的进步,同时也关注技术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b」A、研究、开发和引进豆B、创造、发明和模仿C设计、开发和应用23. 在用人的过程中,管理者一定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与组织自身的发展需要,牢牢把握任用人才的关键要素,这将有利于人才的合理任用,真正贯彻(C)的用人宗旨。
口A、因人而异,因地制宜B、严格把关,强化管理因C人尽其才,才尽其用24. 创新思维是一个由各种思维要素、思维能力相互作用、协同进行的系统化思维过程,具有思维的(C )。
冋A、互动性口B、特殊性* C整体性25. 人的创新思维不是一种固守习惯的思维,而是( C )的,从多个方面、多个侧面、多个层次去思考问题,一条路走不通,就换另一条路走。
冋A、任意变化口B、一成不变園C随机应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创新能力是人的()、()、()及智慧的统一与结合。
2 A、知识2 B、技能"C、智力2. 创新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而且还是人的一种争自由的精神状态。
这种努力追求摆脱客体束缚,要求驾驭客体的()和(),就是人的一种争自由的创新精神。
口A、能动性口B、主动性匸I C首创性3.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种()、()、()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意识。
它们是创新活动的前提。
” A、敢为人先"B、不断进取"C求新求异4. 专业技术人员应努力掌握创造性学习方法,具体要从()、()、()这几方面做起。
匕A、从求知到求智二B、从“占有”到“追求”力C从“学会”到“会学”5. 与创新意识相关联的是超越意识。
超越是对传统的挑战,是对现实的突破。
敢于()、()、()是人类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A、超越前人戲B、超越现实匸C超越自我6. 创新精神的实质是指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勇于开拓的思维意识。
创新精神主要包括()、进取精神、()、()以及献身精神和求是精神。
"A、首创精神"B、探索精神"C顽强精神7. 移植是科学研究中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也是应用研究中运用最多的方法。
移植类创新技法是指将某个领域中已有的()、()、()、()和功能等,移植应用到其他领域,导致新设想诞生的方法。
M A、原理虫B、技术M C、方法丽D结构8. 头脑风暴法经各国创造学研究者的实践和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发明技法群,其中包括()、()、()。
3 A、奥斯本智力激励法"B、默写式智力激励法口C卡片式智力激励法等9. 组合思维方法和组合设计技巧是发明创造者需要掌握的基本发明创造技能。
组合型创新技法主要有()、()、()、()。
"A、同类组合法臣B、异类组合法臣C主体附加法两D重组组合法10. 正确的综合可以导致有效的创造。
综合原理在技术发明中广为应用,它可以是()的综合,也可以是()的综合,还可以是()的综合。
叵A、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叵B、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叵.C多学科科学成果11.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
因此,决策创新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和应变性是在科学决策应达到的要求。
匸A、目的性丄B、可行性二 C 经济性二 D 合理性12•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
所以,创新思维是()的前提,是()的前提。
没有创新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活动。
1A、创新设计"B、创新实践"C创造力发挥13. 要提高大脑的实际利用率,就必须着力培养人的()、()、()、()的进取精神,激励人自觉从事创新思维。
日A、乐于思考N B、勤于思考目C善于思考"D敢于思考14. 领导者思维活动过程也更多地体现在对各类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创新思维分为()、()、()、()这几个步骤。
“ A、提出假设"B、分析问题"C发现问题"D验证假设15. 科学怀疑是从反面进行思考、探索、研究的理性思维活动,是具有()、()、()等特征的思维形式。
』A、否定性'B、试控性町C不确定性16•思维定式具有无比强大的惯性。
而一旦建立之后,它就能够“不假思索”地支配人们的()、()、(),具有很强的稳固性甚至顽固性。
刁A、思维过程刁B、心理态度圄C实践行为17. 激发大脑的创新思维潜能需要把握()、()、()。
"A、好奇心间B、远大而明确的目标童C、克服恐慌18. 发散思维训练,就是要以一个问题为中心,让人的思维向四面八方扩散,形成思维辐射状态,寻求()、()、()的答案。
“ A、“一题多解”/ B、“一事多写”“ C、“一物多用”19. 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
J A、“非此即彼”“非真即假”/ B、“亦此亦彼” “亦真亦假”厂C “不此不彼” “不真不假”20. 世上没有永远的权威,再大的权威,随着()、(),其学说也会陈旧,其力量也会消逝。
人们一定不要对权威产生迷信,被权威牵着鼻子走,否则人类社会便不会向前迈进。
中国古语云:学贵有疑,()。
匡A、时间的推移臣B、条件的变化丘C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