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05 KB
- 文档页数:6
河北省七年级生物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学案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七年级生物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学案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七年级生物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导学案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2。
1.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自主学习案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学习目标:(1)知道吸收的概念和各种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2)知道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3)了解人体对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利用。
学习范围:预习课本第20页到第22页的内容二、自主学习要点1.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的过程,叫做。
2.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表消化道吸收功能基本没有吸收功能胃吸收少量、吸收、、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3. 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三、自主学习检测。
1.食物中的淀粉最终被分解为___________,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___________,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下列关于人体消化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胃分泌的胆汁虽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B.食物中的蛋白质要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C.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D.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3.下列有关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口腔内少量淀粉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B.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属于物理性消化C.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属于化学性消化D.无机盐和维生素只能在小肠被吸收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一:营养物质的吸收阅读教材17——18页文字资料,思考: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否都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别在消化道的什么部位被吸收?3、消化道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在哪里?探究二:营养物质的利用阅读教材18——19页文字资料,思考:1、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进入人体后,怎样被利用呢?二、随堂检测1.在盛有等量鲜牛肉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消化最快的一组是()A.胃液、肠液B。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课是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的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摄取与消化、吸收与利用、功能与价值。
2. 教材特点该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本节课将基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总结,深入理解生物学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和利用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营养物质的摄取与消化、吸收与利用的概念;•掌握各种营养物质的特点及其在人体中的功能;•理解消化和吸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2. 能力目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并进行合理推理;•进行实验设计,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运用科学方法解释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营养物质的摄取与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过程;•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整理;•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多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开展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并进行合理推理和解释。
3. 讨论教学法通过师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人体消化道和营养物质有一定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掌握(15分钟)•学生通过课本的学习,了解营养物质的摄取与消化、吸收与利用的概念;•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功能和价值。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一、预习案【预习目标】1.能够说出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2.能够说出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关注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预习要点】知识点一吸收1.概念:在消化过程中,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进入系统的过程。
2.消化道的吸收知识点二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1. 小肠皱襞的表面有毛茸茸的感觉。
这种感觉来自皱襞上的[1],它是[2]环形皱襞表面的细小突起。
大肠内有,但没有。
2.小肠绒毛内部长有管和管。
知识点三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利用1.葡萄糖分解并释放,多余的部分转变成和2.氨基酸重新合成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的。
3.甘油和脂肪酸胚吸收后合成。
知识点四便秘1.形成原因:由于粪便在内存留的时间过长,变得不易排出而引起的。
2.危害:会造成在体内积累,引起很多疾病。
3.预防:(1)积极参加运动,多吃蔬菜和水果等含多的食物;(2)多;(3)养成的习惯【达标练习】1.以下对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认识合理的是()A.胃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脂肪B.小肠能吸收氨基酸、麦芽糖等物质,是吸收的主要场所C.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食物消化不起作用D.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2.(永州)胃、小肠、大肠都能吸收的营养物质是()A.水B.葡萄糖C.氨基酸D.脂肪酸3.(兰州)人体消化道中,能够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的是()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4.(连云港)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下列不属于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特点的是()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B.小肠是人体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C.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壁和绒毛D.营养物质全部被小肠中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二、探究案【要点回顾】1.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只在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道内进行: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食物被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的。
编者力图通过几个层层深入的实验,引导学生建立小肠结构的模型,同时理解小肠结构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这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学牛己具有了关于营养物质的作用及消化的过程的知识,进一步來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应该是容易接受的,但由于学生没有人体血液循坏(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方而的知识, 对于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可能冇一些难度。
另外,木节实验内容较多,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考验。
小肠标本学生容易心生厌恶,教师课前应检查实验材料,鼓励学生端正态度。
. 设计理念木节内容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设计了儿个实验,从用肉眼观察小肠环形皴叢的实物结构,到模拟小肠环形皱製的制作,再到用放人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小肠绒毛的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扌II,旨在向学生传递科研方法的信息,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冃标知识目标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2.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彼人体利用的。
能力目标1.尝试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体验小肠的结构特点。
2.使用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结构。
.3.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棊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时安排1课吋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的准备:猪的小肠、人的小肠壁切片、放人镜、显微镜、培养皿、剪刀等。
教学幻灯片:小肠绒毛结构模式图、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图(表)。
学生活动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和笔,4人为一小组,确定组氏。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宀活动提不和建议㈠导入新课:今天早饭大家都吃了些什么?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踊跃回答:牛奶、稀饭、油条、面包、拌黄瓜等。
营养物质?那么,这哋营养物质消化后怎样被人休吸收和利用?出示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图表,指导学牛阅读、分析图表。
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生物下册2.1.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生物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石家庄市七年级生物下册2.1.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学案(无答案) 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法认识小肠的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重难点重点: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难点:小肠内壁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对吸收功能的影响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早晨(中午)都吃了什么饭?摄取了哪些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消化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消化道、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哪些器官?(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2、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阅读课本P17表格,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分别消化吸收哪些营养物质?消化道吸收功能口腔、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胃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从这个表格中能够发现,谁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小肠)为什么?这就要从小肠的结构说起。
小肠非常长,大概可达到5~6米长。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教学目标】
1.判断吸收的主要部位。
2.列举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
3.描述不同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后的去向。
4.通过探究小肠结构对吸收功能的适应,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学习小肠对吸收功能的适应,感受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小肠结构对吸收功能的适应。
【教学准备】
视频资源,小肠(哺乳动物或鸡)、培养皿、显微镜、小肠切片,消化系统挂图。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1.小肠内壁的特点
(1)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
(2)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物质很容易通过。
(3)小肠绒毛的绒毛壁也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消化道不同部位吸收功能不同。
3.营养物质吸收进体内后的利用方式。
1.3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2、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能力目标1、尝试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体验小肠的结构特点。
2、使用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结构。
3、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消化系统口腔食物在口腔中被牙齿嚼啐、舌搅拌,与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混合形成食团咽食物的通道肝脏分泌胆汁,经胆囊进入小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大肠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部分蛋白质肛门食物残渣集中到直肠后,经肛门排出。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内的淀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食道食物的通道,通过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胃有暂时贮存食物的作用,食物在胃里变成食糜,蛋白质被初步分解胰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进入小肠,参与蛋白质、脂肪、淀粉等的进一步消化。
小肠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胃内的消化1、胃有何特点能够消化食物?时间长、肌肉发达、胃液呈强酸性。
2、胃液中含什么酶?能初步分解什么营养物质?胃蛋白酶; 蛋白质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1.小肠内有哪些消化液?肠液、胆汁、胰液2.小肠能够消化哪些营养物质?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淀粉酶麦芽糖酶葡萄糖蛋白质肠液,胰液氨基酸脂肪胆汁脂肪微粒酶甘油+脂肪酸思考: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需要消化吗?不需要消化你知道吗?人体只能吸收溶于水的营养物质!消化在消化酶的作用下不能吸收的营养物质(不溶于水、分子大、结构复杂)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可溶于水、分子小、结构简单)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有利于吸收的结构特点:1、小肠很长(可达5-6米)2、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
3、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只有一层很薄的上皮细胞(物质易通过)。
小肠最主要的消化器官最主要的吸收器官生物体的结构决定其功能.营养物质的吸收1.你认为在消化道中哪些部位具有吸收作用?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什么?为什么?消化道中具有吸收作用的:胃、小肠、大肠。
2.各部分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3.你认为这些营养物质进入什么地方?循环系统,由血液运输的全身各处。
七年级下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学案冀教版七年级下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学案冀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吸收的概念2、知道各种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3、知道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4、了解人体对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利用能力目标在观察小肠绒毛的实验中,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知识体系图解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在《消化吸收》一章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与《第四章血液循环》、《第六章呼吸》及《第八章新陈代谢》都有一定的联系。
关于“吸收”建议明确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吸收;第二、吸收的部位,特别是吸收的主器官——肠;第三、不同营养成分的吸收途径。
关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建议让学生自己阅读后讨论得出营养物质的三个主要作用: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为构建人体提供原材料;三、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
教学重点:1、吸收的概念2、小肠与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3、营养物质的利用教学难点:1、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营养物质的利用教法建议本节内容建议授课1课时,关于吸收的概念可以从“细胞需要营养,而人体的营养是由消化系统摄取的,这些营养如何从消化系统到达肌体各部分的细胞呢?”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出。
要注意强调概念中循环系统的含义,包含了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两部分。
关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可由学生讨论得出,并通过观察小肠实物或利用录像让学生对小肠表面大,小肠绒毛壁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适于吸收的特点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关于吸收的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建议先看录像《消化吸收》后半段,里面的动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然后再归纳总结。
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途径是容易弄错的,因此要特别强调一下,它们是进入淋巴的。
关于营养物质的利用,由于学生不具备化学知识,所以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建议此部分内容降低难度,只让学生大概了解其主要的用途即可。
2018七年级生物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七年级生物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七年级生物下册2.1.3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学目标:1.能够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能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教学难点: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演示: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下列情境:医院里医生给一位病人诊断时说:“你尽管吃得多,吃得香,胃口好,但你还是营养不良。
因为,你吃进去的东西不仅消化不好,而且吸收也不好。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引,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引。
讨论(1)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细胞呢?(2)人体的哪些部位吸收呢?(3)你认为吸收营养物质是多的是什么结构?为什么?多媒体展示营养物质吸收途径的动态过程:分别用各种符号表示水、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甘油、脂肪酸,通过动态过程展示这些营养物质分别被胃、小肠、大肠吸收的过程。
(胃吸收少量水和酒精,小肠吸收大量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吸收的概念: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营养物质绒毛壁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静脉血液。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上节课学习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食物被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的。
通过几个实验,引导学生制作小肠结构的模型,同时理解小肠结构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
学生已具有了关于营养物质的作用及消化的过程的知识,进一步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应该更容易接受,但由于学生没有人体血液循坏方面的知识,这对于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一定难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2、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3、尝试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体验小肠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2、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的过程;2、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体验小肠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2、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可以通过对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消化作用的适应性的介绍来体现。
1、教师准备:材料准备:猪/小鸡的小肠、人的小肠壁切片、放大镜、显微镜、培养皿、剪刀等。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中午吃饭吃饱了么?学生:吃饱啦。
教师:那同学们到傍晚放学的时候会不会感觉饿呀?学生:饿呀。
教师:同学们为什么饿呢?学生:因为我们把午饭都消化了。
教师:对,营养物质被我们消化了,会产生一些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会被我们的身体吸收,使我们的身体有力量。
那这些物质是怎么消化利用的?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就搞明白了。
【讲授新课】教师:首先我们学习吸收的概念,同学们还记得消化的概念么?学生:记得。
食物经消化道被分解的过程的叫做消化。
教师:很好,吸收是消化的下一步,消化后的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不同,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表,找出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一、教学目标(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2)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1)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四、教学难点食物的吸收过程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早饭大家都吃了些什么?生:踊跃回答:牛奶、稀饭、油条、面包、拌黄瓜等。
师: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生:蛋白质、糖类、维生素、脂肪、无机盐、水。
师:这些在消化道中的营养成分怎样才能到达需要它们的每个细胞呢?细胞又如何利用它们呢?这就是我们要在第三节学习的内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二)讲授新课探究一:营养物质的吸收阅读教材17——18页文字资料,思考: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否都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2、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别在消化道的什么部位被吸收?3、消化道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在哪里?探究二:营养物质的利用阅读教材18——19页文字资料,思考:1、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进入人体后,怎样被利用呢?(三)知识运用1.我们所吃的鸡蛋的消化从__________开始,所吃的米饭的消化从__________开始.2.下列各项中,与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A. 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B. 小肠外壁有许多黏液C. 小肠内有许多消化酶D. 小肠绒毛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四)归纳小结吸收的概念:营养成分→循环系统主要的吸收器官——小肠营养物质的吸收吸收的部位:其它吸收器官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参与人体细胞的构建营养物质的利用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五)随堂检测1.在盛有等量鲜牛肉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温水中,消化最快的一组是()A. 胃液、肠液B. 胰液、胃液C. 胰液、肠液D. 唾液、胰液2.下列营养物质中,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而且人体的需要量也很小,但它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
《营养物质的汲取和利用》教课方案课题《营养物质的汲取和利用》知识目标 1 .概括消化道汲取营养物质的过程。
2.描绘小肠适于汲取的构造特色。
3.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怎样被人体利用的。
能力目标 1 .使用显微镜察看小肠绒毛构造。
教课目的2.提升着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感情目标 1 .经过对小肠构造的察看和功能的解析,逐渐确定生物学“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看法。
2.养成优秀的生活习惯。
1.概括消化道汲取营养物质的过程。
教课要点2.描绘小肠适于汲取的构造特色。
教课难点小肠环形皱襞及小肠绒毛的作用。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照实验是学习生物的手段和基础,是培育学生解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建能力的载体。
新课程倡议:重申过程,重申学生研究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不可以让教课离开学生的心里感觉,一定让学生追求过程的体验,包含思想的研究、实验的研究。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食品的消化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食品被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是怎样被人体所汲取和利用的。
经过几个层层深入的实验,理解小肠构造是与汲取功能相适应的,并帮助学生确定生物学“构造与功能相适应” 的基本看法。
设计框架本节内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利用显微镜察看小肠绒毛的构造,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旨在向学生传达科学研究方法的信息,确定生物学“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看法,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修养。
最后经过自主阅读明确汲取进入体内的营养物质的转变过程,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企图(一)导入新课今 天 清晨 吃早 回答:淀粉、蛋白 饭了吗?你的早餐 质、脂肪、水、无 中含哪些营养物质 机盐、维生素。
复习已学内容,为 呢?淀粉、蛋白质、新知做铺垫。
脂肪在小肠内被彻 回答:淀粉 葡底分解成了哪些物 萄糖质?蛋 白质氨基酸脂肪 甘油 +脂肪酸(二)解说新知自学任务一:精确阅读阅读课本,解析表格力,指引学生由图表提守信息。
阅读课本 17 页,并解析图表。
第三节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食物被消化后形成的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和利用的。
编者力图通过几个层层深入的实验,引导学生建立小肠结构的模型,同时理解小肠结构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这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有了关于营养物质的作用及消化的过程的知识,进一步来学习营养物质的吸收应该是容易接受的,但由于学生没有人体血液循坏(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方面的知识,对于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可能有一些难度。
另外,本节实验内容较多,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个考验。
小肠标本学生容易心生厌恶,教师课前应检查实验材料,鼓励学生端正态度。
设计理念
本节内容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设计了几个实验,从用肉眼观察小肠环形皱襞的实物结构,到模拟小肠环形皱襞的制作,再到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小肠绒毛的结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旨在向学生传递科研方法的信息,从而提高每个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
2.举例说出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
能力目标
1.尝试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体验小肠的结构特点。
2.使用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结构。
3.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和功能的分析,逐步确立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
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的准备:猪的小肠、人的小肠壁切片、放大镜、显微镜、培养皿、剪刀等。
教学幻灯片:小肠绒毛结构模式图、消化道不同器官的吸收功能图(表)。
学生活动准备: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和笔, 4人为一小组,确定组长。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