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办法(试行)
- 格式:doc
- 大小:532.00 KB
- 文档页数:66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补充标准(土木类专业)摘要:一、前言二、认证标准概述三、认证对象与目标四、认证标准的具体内容五、认证流程与方法六、认证结果与监督七、结论正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补充标准(土木类专业)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我国土木工程教育的质量,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制定了工程教育认证补充标准(土木类专业)。
二、认证标准概述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补充标准(土木类专业)是对我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旨在确保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具备从事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认证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3.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4.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5.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三、认证对象与目标认证对象为我国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
认证目标为:1.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2.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土木工程人才3.建立和完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四、认证标准的具体内容1.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反映土木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
3.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具备一定数量的高水平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具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
4.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
5.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五、认证流程与方法认证流程包括学校申请、材料审核、现场考查、认证结论等环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2009年4月)1. 总则(1)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
(2)本标准提供工程教育本科培养层次的基本质量要求。
(3)本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组成。
2. 通用标准2.1 专业目标2.1.1 专业设置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的需要, 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划, 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
申请认证或重新认证的专业必须具有:1. 明确充分的专业设置依据和论证, 有相应学科作依托, 专业口径、布局符合学校的定位。
2.明确的、可衡量、公开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 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
3. 至少已有3届毕业生。
2.1.2 毕业生能力专业必须证明所培养的毕业生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1.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2.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3.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4.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5.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6. 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 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 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8.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9. 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10.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2.2 课程体系2.2.1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要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满足预期的毕业生能力要求。
理工大学关于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为适应就业市场国际化需求,建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框架和知识体系,提高工程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按照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和认证标准推进专业改,着力实现从学科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转变,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重要支撑。
二、认证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认证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把全体学生的实际学习质量作为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检验标准。
2.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简称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
通过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明确学生应取得怎样的学习成果,这样的学习成果对学生有什么意义,如何有效帮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评估学生是否已取得了这样的学习成果等问题,有效促进学生达到毕业要求、进而达成培养目标。
3.动态开放的持续改进理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被认证的专业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以持续改进培养目标,始终符合内外需求;持续改进毕业要求,始终符合培养目标;持续改进教学活动,始终符合毕业要求。
二、组织领导(一)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专业认证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工作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招就处、财务处、资产处、后勤处、认证专业所在学院行政负责人、相关学院行政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1.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工程教育认证学校工作指南》的要求,对专业认证工作进行总体策划和安排部署;2.对认证专业的建设、认证准备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指导,并协调解决专业认证建设、准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3.制定专业认证工作专项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其他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措施;4.负责审定认证专业自评报告、支撑材料、专家组进校考察接待方案;5.负责对外联络及专家进校考察接待工作。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办法总则为规我国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以下简称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制定本办法。
1 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组织机构1.1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是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专家组织,在教育部领导下负责组织开展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专家委员会委员由工程教育界专家和企业界专家组成,由教育部聘任。
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构建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研究制定专业认证实施办法;审定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和程序;审查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提交的本专业补充认证标准;审定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做出的专业认证结论建议;领导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开展本专业认证的相关工作;聘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
1.2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以下简称秘书处)是专家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成员由教育部聘任。
秘书处秘书长自动增补为专家委员会委员。
秘书处的职责是:在专家委员会领导下组织协调专家委员会各分支机构开展工作;受理高等学校提交的专业认证申请;组织起草专业认证工作的有关工作文件;负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信息服务与对外宣传工作。
1.3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是按各专业领域设立的专业认证分支机构,在其名称前冠以专业类名称,其成员由工程教育界和企业界专家以及行业管理部门代表组成,由教育部聘任。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主任委员(组长)自动增补为专家委员会委员。
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职责是:制定本专业的补充认证标准和相关工作文件;组织实施所在专业的专业认证试点工作;负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的培训;向被认证学校派出临时性专业认证考查专家组,完成专业认证的现场考查工作;受专家委员会的委托处理有关事宜。
附件: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和分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组织体系建设和管理,保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依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办法》和《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章程(暂行)》,结合认证试点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阶段。
第二章试点工作组和分委员会及其职责第三条试点工作组是开展相应专业领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临时性机构,受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的领导,其成员由工程教育界和企业界专家以及国家行业主管部门、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联合会)等单位和机构的人员组成。
试点工作组设立秘书,在组长的领导下,接受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的指导和具体工作安排,承担日常业务工作。
第四条试点工作组的业务工作按《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手册》中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主要职责包括:1.制订、修改相应专业的专业补充标准和本试点工作组的工作文件;2.遴选本专业领域认证专家,经资格培训合格,报专家委员会审查后进入专家库;3.会同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组织本领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的日常培训工作;4.与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协商确定本专业领域每年的专业认证工作计划安排;5.审核学校提交的专业认证申请报告,并提出是否受理申请的建议;6.根据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统一安排,指导已受理认证申请的学校开展自评和撰写自评报告;7.提供现场考查专家建议名单,由专家委员会向被认证学校派出专业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完成专业认证的现场考查工作;8.审核申请认证专业的“自评报告”、现场考查专家组提交的“现场考查报告”和学校的反馈意见,并做出认证结论建议;9.承担已通过认证专业认证状态保持工作的监督、审核等相关工作;10.完成专家委员会安排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分委员会是专家委员会按相应专业领域设立的专业认证分支机构,其成员由工程教育界和企业界专家以及来自国家行业主管部门、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联合会)等单位和机构的人员组成。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说明1.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认证。
2. 本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组成。
申请认证的专业应当提供足够的材料证明该专业符合本标准要求。
本标准在使用到以下术语时,其基本涵义是:(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同时还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
培养目标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2)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
(3)评估:评估是指确定、收集和准备所需资料和数据的过程,以便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价。
有效的评估需要恰当使用直接的、间接的、量化的、非量化的手段来检测培养目标的达成。
评估过程中可以包括适当的抽样方法。
(4)评价:评价是对评估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和证据进行解释的过程。
评价过程判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5)机制:机制是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同时对于该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以及各自承担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义。
1.通用标准1.1 学生1. 专业应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2. 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
3. 专业必须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以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毕业后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进而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并通过记录进程式评价的过程和效果,证明学生能力的达成。
4. 专业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认定过程,认可转专业、转学学生的原有学分。
1.2 培养目标1. 专业应有公开的、符合学校定位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
2. 培养目标应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3. 建立必要的制度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既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质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既是教育部“五位一体”教学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校“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验收的必要条件。
为了落实学校“十三五”本科教学质量提升421工程,做好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颁布的《工程教育认证办法》(附件1)、《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附件2)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认证标准为指南,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为引领,以校院两级自评为基础,注重整体、注重过程、注重常态、注重内涵,探索建立基于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促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体制和机制,切实增强我校工程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行业影响力和社会贡献力。
二、基本原则(一)全面启动为更好地实现我校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升工程教育质量的总体目标,学校决定2017年正式全面启动7个“卓越计划”工程类专业的专业认证工作。
各专业所在学院要将推进专业认证工作作为年度工作的重要项目,全面推动相关的学习调研、建设方案制定、自评自建等各项工作。
(二)整体推进在各专业同步启动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办法”和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受理认证申请的规范程序和相关要求,从明年开始,学校每年将按专业认证的规范进程组织实施好校内自评,推荐“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参加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时也鼓励各学院推荐其他非“卓越计划”工程类专业参加认证。
在做好校内自评自建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认证申请的受理率和通过认证的合格率。
(三)优先投入按照“谁率先推进认证,谁优先得到投入”的原则,学校对申请国家专业认证的专业给予一定的建设经费,并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均给予重点支持,优先保证其各项建设需求。
(四)成果受益学校将通过专业认证视为专业建设的重大成果,对成功通过专业认证的专业,在认证有效期内,学校每年给予一定的专业认证维持经费,用于专业的持续建设和持续改进。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 引言1.1什么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由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和各行业学会(联合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的,针对高等教育本科工程类专业开展的一种合格评价。
油气储运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由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和化工与制药分委员会组织开展的。
1.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一是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将学生作为首要服务对象,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或专业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是能否通过认证的重要指标。
二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outcome-based)。
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
三是强调合格评价与质量持续改进。
专业认证强调工程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是一种合格评价。
专业认证还要求专业建立持续有效的质量改进机制。
1.3 什么是《华盛顿协议》《华盛顿协议》是一项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协议,1989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等6个国家的工程专业团体发起成立,旨在建立共同认可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实现各国工程教育水准的实质等效,为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奠定基础。
目前《华盛顿协议》成员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香港、南非、日本、新加坡、中华台北、韩国、马来西亚、土耳其、俄罗斯、印度、斯里兰卡18个正式成员。
1.4 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有什么积极意义通过中国科协所属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EEAA)认证的中国大陆工程专业本科学位将得到美、英、澳等该协议所有正式成员的承认。
意味着中国工程专业本科学位必须是货真价实信得过的!因此,将对中国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极大的督促作用,促进中国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师、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同时,也是推进中国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基础和关键,对于中国工程技术领域应对国际竞争、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是指对工程教育机构和工程教育项目进行评估和认证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这些标准和要求旨在确保工程教育机构和项目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工程教育的持续改进和发展,提高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工程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通常包括对教学质量、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验实训条件、学生培养目标和结果、学术研究和科研成果、社会服务和社会声誉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全面评估工程教育机构和项目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工程教育,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推动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工程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可以促进工程教育机构和项目的内在改革和提升,推动其不断改进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的水平,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
其次,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可以促进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和国际交流。
通过认证,可以使国际间对于工程教育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提高,为工程教育机构和项目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机会,促进国际间的工程教育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提高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最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可以促进工程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认证,可以使工程教育机构和项目更加注重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工程实践和社会服务的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是促进工程教育质量提升、推动工程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通过建立和完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认证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更好的工程人才,推动工程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断加强对工程教育的认证和监督,为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20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程教育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方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于2020年进行了一次全面更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20版,讨论其深度和广度,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对其进行分析。
一、背景介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是由教育部制定并实施的,旨在规范和引导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
2020年版的标准是在全面总结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和高等工程教育的特点而进行的一次更新。
通过针对工程教育的各个层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规定,以期推动工程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提升。
二、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在这次更新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20版更加注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其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国际视野等。
对于教师队伍、教学条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也进行了细化和完善,以确保学生接受到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得到有效保障。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国工程教育的一名从业者,我对这次更新的标准充满期待。
这次更新充分考虑了国家未来发展的需求,注重了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这与我对于工程教育的理解是一致的。
只有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有创新能力、国际化视野的工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推动我国工程科技的发展。
四、总结回顾通过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20版的深入探讨,我们了解到这次更新的标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以学生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这一标准的制定必将对我国工程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待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能够切实落实这一标准,从而培养更多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的工程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本次文章中,我们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20版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3 专业补充标准(各专业根据本专业的特殊要求,提出特有的具体要求)3.1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认证标准1培养目标与要求1.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材料、轻工、医药、食品、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厂操作与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1.2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2)能力要求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具有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3)工程要求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课程2.1课程设置本专业教学计划中包括下列六类课程体系:人文及社会科学课程体系;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基础课程体系;工程基础课程体系;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体系;选修课程体系。
各课程体系分述如下:2.1.1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基础课程体系(至少42学分)(1)数学数学课程可分为两部分: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
高等数学包括: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及其应用、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级数、常微分方程。
工程数学也可分为两部分:工程数学(I)包括线性代数、概率和统计等基本知识;工程数学(II)包括数理方程,数值分析,最优化方法等。
(2)物理物理课程包括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前者包括力学(含狭义相对论),振动,波动,光学,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电磁学;后者包括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量子物理基础等。
(3)化学化学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
无机化学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基础和元素化学等。
分析化学主要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动员会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2010年10月2☐专业认证基本情况☐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情况☐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程序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各国认证机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情况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促进自身工程教育发展,纷纷推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和工程师制度改革,成立各自认证机构,上世纪90年代掀起风潮。
目前国际知名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主要有: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 )、澳大利亚工程师学会(IEAUST )等。
虽然各国认证机构标准不同,但总基调是一致的,即从培养、实践和继续教育三个环节入手,致力培养现代合格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4●美国ABET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nc.)有70多年认证历史,下属31个加盟学会 所提供的认证遍及美国550个学院的2500个学系 所有主流大学均已加入ABET 认证EC 2000鉴定新标准:重视持续改进的评价模式5ABET 组织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评估,制订对工程教育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应具备的11条标准7个评估方面学生部分 教育目标 教学成效与评估 产学配合部分 教师部分 设备部分学校支援与经费等611条标准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 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根据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 多种训练的综合能力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了解 有效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学会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有关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ABET EC 2000 的重要性评价方法和回馈制度可以积极提升授课的效能 针对学生:能明确指出学习的缺失,展现核心能力的进步与成长的状况针对教师:能协助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拟定有效的教学策略8●台湾地区认证机构台湾高等工程教育学会,简称IEET(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aiwan )2003年由台湾地区工程院校校长会议共同发起,多数科技大学校长、院长及资深教授筹备建立积极邀约台湾地区产、研界人士和教育专家参加 负责台湾地区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由台湾教育及科技主管部门共同授权,担任台湾地区推动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的联络窗口9●中国(大陆)认证机构2007年成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配套成立独立的监督与仲裁委员会由教育部聘任,成员由工程教育界、企业界和行业管理部门代表组成按各专业领域设立专业认证分支机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或试点工作组)由教育部、人事部、中国工程院共管,授权组织开展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由中国科协(政府授权的非政府组织)作为申请加入工程教育国际互认的牵头部门10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工程人才跨国流动,必然要求各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趋于等效。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2012年4月)1.总则 (1)2.通用标准 (1)2.1 学生 (1)2.2 培养目标 (2)2.3 毕业要求 (2)2.4 持续改进 (3)2.5 课程体系 (3)2.6 师资队伍 (4)2.7支持条件 (4)3.专业补充标准 (5)机械类专业 (5)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15)环境工程专业 (19)地矿类专业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10)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 (15)水利类专业 (21)交通运输专业 (28)安全工程专业 (3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2012年4月)1.总则1.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
2. 本标准由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组成。
申请认证的专业应当提供足够的材料证明该专业符合本标准要求。
本标准在使用到以下术语时,它们的基本涵义是::(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
培养目标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2)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
(3)评估:评估是指确定,收集和准备所需资料和数据的过程,以便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价。
有效的评估需要恰当使用直接的、间接的、量化的、非量化的手段来检测培养目标的达成。
评估过程中可以包括适当的抽样方法。
(4)评价:评价是对评估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和证据进行解释的过程。
评价过程判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5)机制:机制是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同时对于该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以及各自承担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义。
2.通用标准2.1 学生1. 专业应具有吸引优秀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2. 具有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措施并能够很好地执行落实。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成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7.08.28•【文号】教高司函[2007]142号•【施行日期】2007.08.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成立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42号)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各有关单位: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5号)的精神,我部已正式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
经与有关单位协商,我部将在2006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专业认证试点范围,设立机械类、化工类2个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和电气类、计算机类、地矿类、轻工与食品类、交通运输类、环境类、水利类7个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名单见附件),另委托建设部组建土建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各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由教育界专家和企业界专家组成,成员均由教育部聘任。
其中教育界专家由教育部各相关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企业界专家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推荐。
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的领导下,制定专业认证的相关文件,组织有关的认证专家培训,开展高等学校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各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成员所在单位,要积极支持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有关高等学校要积极参与并主动配合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开展专业认证试点工作。
附件: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各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名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七年八月二十八日附件: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各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名单机械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名单组长:李培根华中科技大学副组长:宋天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陈关龙上海交通大学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丁培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于晓红北京科技大学于盛臻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许明恒西南交通大学吴昌林华中科技大学张新义山东理工大学李强内蒙古工业大学李先正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陈耀昌北京第一机床厂单连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徐年生深圳力劲集团徐跃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殷国富四川大学郭钟宁广东工业大学顾佩华汕头大学高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化工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名单组长:王静康天津大学副组长:熊传勤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张安富武汉理工大学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志林南京大学乐清华华东理工大学叶皓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余立新清华大学张凤宝天津大学张泽廷北京化工大学李伯耿浙江大学杨元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钱鸿元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顾宗勤中国石油和化工规划院顾觉生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高占先大连理工大学富志侠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计算机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名单组长:李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组长:杜子德中国计算机学会杨天行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殿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晓明北京大学陈道蓄南京大学周明陶北京中科希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XXX旭山东大学金芝中国计算机学会唐卫清中国计算机学会唐振明中软国际有限公司蒋宗礼北京工业大学蒋昌俊同济大学廖明宏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名单组长:郑南宁西安交通大学副组长:段瑞春电工技术学会章兢湖南大学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兆安西安交通大学王志华电工技术学会王泽忠华北电力大学张晓华哈尔滨工业大学李若梅电机工程学会沈颂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思刚电工技术学会范瑜北京交通大学赵建军电机工程学会赵建国山东大学交通运输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名单组长:杨肇夏北京交通大学副组长:赵海宽铁道部运输局运力资源策划部黄庆西南交通大学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丁亮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田长海铁道科学研究院朱晓宁北京交通大学严新平武汉理工大学张奋北京铁路局李引珍兰州交通大学陈治亚中南大学罗璟环铁道部人才服务中心彭其渊西南交通大学轻工食品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名单组长:管华诗中国海洋大学副组长:贾志忍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冯骉江南大学成员:王琦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刘静波吉林大学朱念琳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池向东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殷涌光吉林大学夏文水江南大学曹小红天津科技大学曾名涌中国海洋大学熊正河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水利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名单组长:姜弘道河海大学副组长:林祚顶水利部水文局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甘泓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任立良河海大学刘东生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吴永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资源研究所XXX 西安理工大学谷源泽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袁鹏四川大学梅亚东武汉大学环境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名单组长:郝吉明清华大学副组长:韩伟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周琪同济大学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家廉天津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宁平昆明理工大学田洪海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任南琪哈尔滨工业大学宋永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周岳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侯浩波武汉大学胡洪营清华大学夏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地矿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组名单组长:古德生中南大学副组长:曾绍金国土资源部(中国矿业联合会)宋守信北京交通大学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尹光志重庆大学朱立新中国地质学会余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张东升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李增全中国煤炭教育协会杨鹏北京科技大学杨书宏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胡凤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傅贵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雷平喜中国冶金矿山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