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15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都有谁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着之首,书中内容可以成为清代百科全书。
其中着名的金陵十二钗更是惹人疼惜。
小编整理了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好地理解《红楼梦》。
诗歌鉴赏的15种题型及答法高中语文阅读答题公式及模板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高考易错成语及解释
1、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首,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真身,荣府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她生得倾城倾国容貌,兼有旷世诗才,是世界文学作品中最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林黛玉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
因母亲早亡,贾母疼爱,接到贾府抚养教育,与贾母、贾宝玉同住。
后来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
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由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发展成爱情。
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奇幻浪漫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思想上的忠叛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
无奈在封建礼教压迫下,林黛玉受尽“风刀霜剑严相逼”之苦,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2、金陵十二钗之王熙凤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
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她的外貌美丽、华贵、俊俏,。
金陵十二钗故事金陵十二钗是指《红楼梦》中的十二位女性角色,她们各具特色,性格迥异,给小说增添了许多丰富的色彩和情感。
她们的命运多舛,有的坎坷,有的悲凉,有的坚强,有的柔情,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让人们对她们的命运倍感关注。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金陵十二钗包括贾元春、贾迎春、贾惜春、贾探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贾芸、贾菌等十二位女性角色。
她们各自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
贾元春是贾府的长女,她聪明温婉,性格温和,深受父母的宠爱。
贾迎春则是贾府的次女,她性格开朗,喜欢歌舞,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贾惜春是贾府的三女,她性情忧郁,喜欢诗词,对人生充满了感慨。
贾探春则是贾府的四女,她机智聪慧,善于交际,深受众人喜爱。
林黛玉是贾府的侄女,她聪明美丽,却命运多舛,最终以悲剧收场。
薛宝钗则是贾府的外甥女,她聪明机智,最终成为了贾府的主母。
史湘云是贾府的外甥女,她活泼开朗,喜欢游玩,对生活充满了好奇。
王熙凤是贾府的媳妇,她机智狡诈,最终成为了贾府的掌权人。
贾巧姐、贾芸、贾菌则是贾府的侄女,她们各自性格迥异,命运也各不相同。
她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家族画卷。
金陵十二钗的故事充满了悲欢离合,她们的命运多舛,有的坎坷,有的悲凉,有的坚强,有的柔情,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让人们对她们的命运倍感关注。
她们的形象栩栩如生,深深地吸引着读者,成为了《红楼梦》中最为经典的角色之一。
金陵十二钗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她们各自的命运,也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对女性命运的束缚和局限。
她们的故事让人深思,也让人感慨万千。
在《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形象栩栩如生,她们各自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家族画卷。
她们的命运多舛,有的坎坷,有的悲凉,有的坚强,有的柔情,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让人们对她们的命运倍感关注。
金陵十二钗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读者,成为了《红楼梦》中最为经典的角色之一。
金陵十二钗的故事《红楼梦》1、作家及作品:曹雪芹(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满洲贵族的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曾担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
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荣华的贵族生活。
但是,康熙皇帝死后,曹家也开始走下坡路。
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家庭衰败之后,曹雪芹基本上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七年(1762),由于幼子夭亡,曹雪芹感伤成疾,卧床不起。
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终于因贫病无医,“泪尽而逝”。
曹雪芹的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的创作。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
曹雪芹的未完稿题名为《石头记》。
基本定稿只有八十回,八十回后的一些稿子不及整理便已“迷失”。
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成的。
高鹗根据原书线索,把宝、黛爱情写成悲剧结局,使小说成了一部结构完整、故事首尾齐全的文学巨著,从此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长篇小说,写成于清朝乾隆帝中期(甲戌,1754年),《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
金陵十二钗指的是《金陵十二钗指的是什么?》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而在这部作品中,有十二个女性角色被称为“金陵十二钗”,她们的出现丰富了整个故事的内涵和情节。
那么,金陵十二钗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是指十二个女性角色的集合,还是有其他的含义?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金陵十二钗的真正意义。
一、金陵十二钗的意义1. 金陵的意义“金陵”一词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是指南京这座历史名城。
南京作为明清两代的首都,曾经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被誉为“六朝古都”。
《红楼梦》中的故事背景也是在南京,而且许多女性角色的出生地也是在这里。
因此,“金陵十二钗”中的“金陵”可理解为这些女性角色的归属地,代表着她们的身份和地位。
2. 十二的选取原因在中国文化中,十二是一个重要的数目,具有象征意义。
十二代表着完整和圆满的含义,如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
在《红楼梦》中,选取十二个女性角色作为金陵十二钗,可能是希望通过这个数目展现故事的完整性和丰富性。
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共同构成了一个丰满而生动的故事。
二、金陵十二钗的具体角色分析1. 薛家四位女性角色(宝钗、黛玉、迎春、探春)薛家是一个世代书香的官僚世家,宝钗、黛玉、迎春和探春是薛家的四个女儿。
宝钗聪明贤淑,黛玉聪敏而多愁善感,迎春温婉宽厚,探春聪慧勤奋。
她们四位女性角色的存在,展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和人生价值观,也折射出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命运。
2. 贾家八位女性角色(王熙凤、薛宝琴、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林黛玉、史湘云、贾元春)贾家是一个古代大家族,拥有辉煌的家族背景和庞大的家族财富。
八位女性角色中,王熙凤是贾府的掌管人,聪明狡黠;贾元春是长女,贤良淑德;林黛玉是贾宝玉的知己,才情出众。
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代表了贾家这个庞大家族中不同的女性角色。
3. 荣府的两位女性角色(金钏、袭人)金钏是贾政的妾室,个性豪放开朗;袭人是贾母的丫鬟,聪明机智。
第二曲《终身误》指薛宝钗。
(大观园·蘅芜院)(别号:蘅芜君)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
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
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
有一个金锁,与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被外人称金玉良缘。
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即世故,会做人和处世处事周到)。
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性冷无情,破有心机。
第三曲《枉凝眉》指林黛玉。
(大观园·潇湘馆)(别号:潇湘妃子)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与宝钗并列)。
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
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
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十二金钗《正册》,画只十一幅。
黛玉是宝玉意中人,宝钗是宝玉镜中人,故为同一幅。
“宝玉看了仍不解。
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也有四句言词,道是:(黛玉、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形容娇美,才学横溢,聪明绝顶;真挚善良,率直热情,温柔大方;坚贞纯情,敏感自尊,孤傲叛逆;多愁善感,任性多疑。
是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
第四曲《恨无常》指贾元春。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贾府大小姐。
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
秦可卿出殡不久,元春晋封贵妃。
贾府为了迎接她省亲,建造了大观园。
她给家族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自己幽闭深宫,不能尽天伦之乐。
元春是贾家的大小姐,贾政的长女。
她以“贤孝才德”被选进宫里做了女史(女官名),后来又被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纪”,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
贾家煊赫的势力,除靠祖宗功名基业外,还靠着家里出了“皇娘”这层重要关系。
宝玉看了仍不解。
待要问时,情知他必不肯泄漏,待要丢下,又不舍。
遂又往后看时,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林黛玉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判词与宝钗合二为一,故不究一二)。
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
今世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与贾府千金贾敏的独生女林黛玉,少时其母因病辞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后又因其父林如海思虑过重也因病身亡,黛玉便一直居住在荣国府。
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
和神瑛侍者的转世贾宝玉真心相爱,有共同的价值观、爱情观,但这一段爱情因悲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扼杀。
主张红楼梦是反封建爱情小说的红学家认为,黛玉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军,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林黛玉之于曹雪芹,意味着女性的最高价值。
薛宝钗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判词与黛玉合二为一,故不究一二),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
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
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应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
她有一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据说是初生时一个癞头和尚给的。
而王夫人与薛姨妈为了家族利益,便以此为由,极力促成“金玉良缘”——宝玉与宝钗的婚事。
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宝钗真正的结局也无考了,而因第五回有宝玉游太虚时听闻的曲文,后世推测,“金玉良缘”的结局应是“终身误”。
贾元春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
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
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
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
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
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
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元春之死乃是荣国府从荣耀转衰败的一个转折点。
贾探春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贾府三小姐。
绝美的⾦陵⼗⼆钗(附判词!图很美,建议收藏)
《红楼梦》中,⾦陵⼗⼆钗分别是:林黛⽟、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贾迎
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位⼥⼦。
林黛⽟和薛宝钗判词(钗黛合⼀):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带林中挂,⾦簪
雪⾥埋。
贾元春判词:⼆⼗年来辨是⾮,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梦
归。
贾探春判词:才⾃精明志⾃⾼,⽣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东风⼀梦
遥。
史湘云判词:富贵⼜何为,襁褓之间⽗母违。
转眼吊斜晖,湘江⽔逝楚云飞。
妙⽟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质,终陷淖泥中。
贾迎春判词:⼦系中⼭狼,得志便猖狂。
⾦闺花柳质,⼀载赴黄粱。
贾惜春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独卧青灯古佛
旁。
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才。
⼀从⼆令三⼈⽊,哭向⾦陵事更
哀。
巧姐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
李纨判词:桃李春风结⼦完,到头谁似⼀盆兰。
如冰⽔好空相妒,枉与他⼈作笑
谈。
秦可卿:情天情海幻情⾝,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既是名著《红楼梦》的别名,也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她们的命运各异,却都逃不过“悲惨”二字。
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花相:黛玉—芙蓉(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1.木石前盟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绛珠仙草。
而贾宝玉原是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
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2.林黛玉进贾府初见宝玉,两人都觉得似成相识,为什么会这样?木石前盟:林黛玉本是仙山上的绛珠仙草,而贾宝玉原是神瑛侍者。
一天,神瑛侍者无意看见了快被枯死的绛珠草,于心不忍,便用仙水精心灌溉它,终于让它重又存活,后来绛珠仙草得了仙水的灵气,投胎转世为一女子,就是林黛玉。
所以贾宝玉第一次见了林黛玉,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而绛珠仙草林黛玉也因为神瑛侍者贾宝玉上辈子的有恩于自己,所以决定这辈子要用眼泪来偿还。
3.结合林黛玉的身世经历,简析其性格形成的原因出生苏州官宦之家,聪慧有才,知书达理;父母早亡,寄居贾府,敏感多愁,谨慎多疑;和宝玉生活相处,产生真情,鄙视功名,形成叛逆思想,追求自由的生活。
4.《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重要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
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
5.简述黛玉葬花的情节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
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愁思,感花伤己,含泪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不想宝玉听了竟恸倒在山坡之上。
6.请简述贾宝玉和林黛玉互诉衷肠的情节湘云带丫环翠缕来贾府,拾到宝玉不慎丢失的金麒麟;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米,尤其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因此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听到宝玉在湘云、袭人面前对自己不避嫌疑的称扬,心有所感;接着,宝玉向黛玉倾吐了积聚已久的肺腑之言。
黛玉听了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还恳切。
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但是半个字也不能吐。
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走。
7.请简述黛玉一次哭泣的情景宝玉挨打后,躺在床上,半梦半醒间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只见黛玉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哭了半日,方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这时,黛五听见凤姐将来,便赶忙拭泪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8.史湘云等人规劝宝玉要走“经济仕途”之路,宝玉听得逆耳,随口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的话。
”这句话偏又让林黛玉在暗中听到,“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请你说说,黛玉喜、惊、悲、叹的是什么?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宝玉)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9.《红楼梦》中“潇湘馆”的名称有着怎样的内涵?黛玉诗号潇湘妃子,潇湘馆的翠竹象征着黛玉的不屈不挠、淡雅清高;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暗示黛玉以泪还恩的悲惨命运。
10.概括说说《红楼梦》中潇湘馆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主要景物是翠竹,特点是清幽、安静和恬淡;潇湘馆的景物就是林黛玉性格的衬托与写照。
11.《红楼梦》曾在第23回和第27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概括。
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因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所以葬花。
第二次是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
葬花使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
12.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吟诗是林黛玉。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13.简述“黛钗掉包”的情节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贾府决定给宝玉结婚冲喜,袭人得知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怕黛玉承受不了这件事的担忧说与贾母,贾母为难,凤姐想出一个用宝钗代黛玉的掉包计。
宝玉听说要娶的是黛玉,身体便旺起来,待洞房发现不是黛玉,越发糊涂。
14.简述《红楼梦》“黛玉焚稿”的事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
那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候,便挣扎着起来,叫丫头将往日所写诗的稿本和题诗的绢子拿来,扔在火盆里烧毁。
此后病越发沉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
15.请说说黛玉之死的经过黛玉从贾母丫环口中得知宝玉将与宝钗成婚的消息,往宝玉处问询,二人相见,宝玉自诉病因;从宝玉处回来后,黛玉想自己“这病日重一日”“自料万无生理”,即将题诗的绢帕和一本诗稿烧毁。
最终在疾病的折磨中直声叫着宝玉而死去。
16.《红楼梦》中的《葬花吟》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侧,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郁不平之气,所表现出来的是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请结合诗句作简析。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宝钗—牡丹(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1.请结合《红楼梦》中第42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和第56回“贤宝钗小惠全大体”的有关内容,简述薛宝钗如何让林黛玉心中暗服、让大观园下人敬重的。
黛玉在行酒令时无意中说出禁书《西厢记》《牡丹亭》中的诗句,宝钗事后善意提醒,并说出自己小时偷看禁书及杂书之害,黛玉心中暗服。
2.“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中的“停机德”说的是哪个女子?其命运如何?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
.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 ,这里是赞叹宝钗。
3.《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的回目“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起残红”,分别写的是那两个人?概述回目中的这两件事,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薛宝钗、林黛玉。
宝钗在大观园看到两只玉色大蝴蝶,就用扇子扑着追赶,表达了她天真烂漫淳朴的性格侧面;黛玉在大观园中葬桃花并为之哭泣,吟葬花词,表达了她多愁善感,自伤自怜的性格。
4.简述一处能反映薛宝钗性格中的世故特点的情节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听到消息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
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
她还说多赏几两银子就是了。
为了笼络王夫人,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
金陵十二钗之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1.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玲珑洒脱,机智权变,心狠手辣。
2.简述凤姐是如何计害尤二姐的。
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
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借刀杀人。
尤二姐十分痛苦、懊悔。
王熙凤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
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断绝了,尤二姐遂吞金自尽。
凤姐故作姿态,伤心痛哭。
3.简述《红楼梦》中王熙风协理宁国府的一个故事。
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
由于贾珍之妻尤氏犯病,不能料事,遂请风姐协理。
凤姐凭借敏锐干练,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整治.杀伐决断,令行禁止。
此后,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
4.《红楼梦》中“泄机关颦儿迷本性”中“机关“指的是什么?贾府为了治好宝玉的病,王熙凤想出了一个掉包计,明娶黛玉,暗娶宝钗。
但担心贾宝玉不答应,贾府上下刻意隐瞒。
5.请结合《林黛玉进贾府》中的有关情节,简述王熙凤的性格特点6.简述凤姐或“贪”或“狠”的一个故事情节(1)弄权铁槛寺凤姐为秦可卿送葬住宿铁槛寺,寺里老尼告诉她: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司。
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事。
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送信给主审官。
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但金哥却自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
(2)借刀杀人凤姐知道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大发雷霆,设计将尤二姐赚入大观园。
先是挑唆尤二姐的元配(未婚)张华告状,借机大闹宁国府,后又利用贾琏的侍妾秋桐折磨尤二姐。
尤二姐流产后吞金自尽,凤姐假惺惺地痛哭。
7.毒设相思局贾瑞在园子里见到王熙凤起了色心。
此后几次都没见到凤姐。
第一次与凤姐约定后,凤姐要他晚上在西穿堂相见。
贾瑞按约定晚上钻入穿堂,腊月天寒,白冻一晚而归。
贾代儒惩罚贾瑞跪在院内读文章,打了三四十大板,不许吃饭。
第二次又在凤姐房后小过道里那座空房子,被贾蓉、贾蔷捉弄。
贾瑞不听跛道人之言,正照风月宝鉴,一命鸣呼。
8. 《红楼梦》第五回中有这样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是谁的判词?其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概括了她的什么命运?请简述。
这段判词写的是王熙凤。
其中的“一从”是指王熙凤在贾府顺从最高统治者贾母;“二令”是她在贾府可以发号施令;“三人木”的“人木”合成一个“休”字,是指她最终要被休弃的。
王熙风的娘家在金陵(即现在的南京).被休后的她只有哭着回去,下场更悲哀。
金陵十二钗之史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