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竹林七贤顺口溜记忆法
- 格式:docx
- 大小:184.29 KB
- 文档页数:3
竹林七贤人物介绍“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风采出众的一个文学群体,即嵇康、阮籍、刘伶、向秀、山涛、王戎和阮咸七人。
他们这些文人墨客,有的不拘礼法、我行我素,有的逍遥山林、终身不仕,更有谈玄醉酒、长歌当哭。
《世说新语》曾有这样一段记录:“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
预此契者,沛国刘伶。
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更有竹林笑傲的典故,指“竹林七贤”独立于世俗之外的放浪不羁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在古代历史上,“竹林七贤”是隐士的代表他们以远离官场,淡薄名利而被后人传诵。
“竹林七贤”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三国末期魏晋交替的这个时代,政治黑暗且战争不断,著名的“曹马之争”直接促使竹林七贤走到了一起。
大约1700年前,曹睿驾崩后的正始年间,朝廷危机重重,司马氏集团和曹氏集团为争夺皇位的争斗已暗中涌动。
据说,7位名士为了躲避这一场迟早都会到来的腥风血雨,先后来到了云台山的一片幽静的竹林中聚会。
他们在竹林中开怀畅饮、放歌长啸、抚琴赋诗、谈玄论道,过着潇洒飘逸的生活。
随着时光推移,他们被视为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一个象征,为后人纷纷效仿和津津乐道。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竹林七贤”虽继承建安文学的精神,但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却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其中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作品主要以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为主。
“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最为之关注的文学群体,其影响是巨大的。
“竹林七贤”大都精文学通音律,倡自由,崇自然,并在哲学领域有深入的研究。
竹林七贤顺口溜记忆法
竹林七贤顺口溜记忆:二阮嵇康向山流亡。
竹林七贤分别是阮籍、阮咸(二阮)、嵇康(嵇康)、向秀(向)、山涛(山)、刘伶(流)、王戎(亡)。
这七人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由于喜爱在一处竹林下把酒言欢而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生活于统治者独行专断的年代,血腥残酷的统治使得他们无法直抒胸臆,只能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来隐晦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的才华受到了世人的尊敬。
魏晋之年,曹氏和司马氏之间正在进行激烈的政权斗争,社会处于极其动荡的状况,民不聊生,文人墨客们不仅没有能施展才华和抱负的优良环境,而且在乱世中身如浮萍,要时时担忧能否保护好性命,于是他们只能用饮酒、设宴
的方式来消解苦闷,从虚幻的境界中寻求精神寄托,竹林七贤便是那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建安七子记忆顺口溜建安年间,风云际会;七子才俊,留名青史。
曹操雄图天下定,曹植情诗别样深。
曹丕智计谋万变,曹冲聪颖过人编。
刘备仁义能抓牢,刘禅典礼不可少。
关羽义薄云天高,张飞忠勇万人拗。
刘表细腰是壮士,刘琦雅养心如古。
七子英名永留存,建安时代永流传。
曹操曹操,建安之雄;雄心壮志建功勋。
挥师百万平天下,辅佐魏武铸王庙。
雄图已成兴大业,威名犹在个个耳。
曹植曹植才华出众,字美如诗情更浓。
美男子,游京洛,写下《洛神赋》有天分。
文采风流遗青史,父子之间情深意重。
曹丕曹丕智商高灵巧,身负国家大责任。
计谋百变出奇谋,战略高明势力强。
智勇兼备巧谋士,建立魏国称帝心。
曹冲曹冲年幼聪明绝,五岁就通文论辩。
编书楼前展才思,画虎幽默笑不疼。
儿童天才英名显,留下佳话万古传。
刘备刘备仁爱天下人,助益英勇治国民。
借荆州并南蛮,三国鼎立有趋势。
衣带诏令典故人,创业艰辛却不悔。
刘禅刘禅守成受儒教,平和善良尽他能。
帝位衣冠礼仪多,宴会典礼如朝廷。
明君不多光照神,更多宁静虔敬人。
关羽关羽义薄天慈心,单刀赴会识英雄。
薙平四顾虎眺翼,刮骨疗伤义气深。
赤壁之战为刘备,领渔阳之战受封。
张飞张飞武功惊世间,虎狼之王斗猛威。
煞是精明一颗心,斩将擒贼如捕鸡。
义薄云天剑胆大,豹子头头百万魁。
刘表刘表孤魂一位壮,细腰之谋空留存。
守土有方国安宁,细腰中年志更坚。
建安七子才俊志,留下佳话传百年。
刘琦刘琦雅养典礼多,变法立德尽能勾。
虽年幼聪颖绝伦,品行温文似古人。
父子之间情深意,建安七子俱留名。
建安七子英名在,曹刘关张留世间。
才智英勇赋情深,记忆儿童顺口溜。
建安时代留佳话,文人雅士永流传。
以上顺口溜,为建安七子的回忆,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让我们记住这些英烈!。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集团不合作,嵇康被杀害。
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东西,分崩离析。
文学家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
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
《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
玄学代表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
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
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社会背景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
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魏晋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造就了魏晋名士的独特群体和人格精神。
其主流价值取向的特征就是,以超然的精神追求取代现实的物质欲求;以个体的自由洒脱取代社会意志的规矩樊笼;以士人的道统良知取代皇权的势统控驭;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取代现实功利的人生态度。
这些特征固然不应该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人们需要全盘吸收和继承的,但它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亮点,中国古代士人曾经有过的骄傲,其参照和借鉴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本书就是从不同方面勾勒出魏晋名士们的精神风貌,对魏晋名士风流的状况做了客观而真实的描述,深入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们独特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闲云记忆体操之百家姓记忆黑颜色为原文,蓝颜色为我的转化码,紫颜色为我记忆时用的注释暗示。
记忆时建议按照转换码四字的口诀记忆,多用心理暗示和图像,场景想象。
我实际记忆时,大概反复5遍至全部记忆成功,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注意:转化码主要采用谐音和字形近的方法。
实际回忆时,还要注意字的拼写和读音。
紫颜色前面的是我的地点桩,每个桩子记忆8个文字姓,2个四字口诀。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造钱孙犁周五阵亡风尘出围蒋婶含杨房门-造钱孙犁周五阵亡楼道- 风尘出围蒋婶含杨梅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猪禽有许何驴食胀恐曹烟花锦卫淘浆垃圾桶-猪禽有许多,何驴食胀?电梯–恐曹操放烟花,锦衣卫淘泥浆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七谢周瑜白水豆胀匀速攀阁稀饭捧郎花坛-七谢周瑜白水豆胀石凳-(小妹)匀速攀阁稀饭捧着给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芦苇藏马苗凤花放愚人圆柳风暴池塘运动场- 芦苇藏马,苗人凤看着花放书报亭-愚人坐在圆柳树凳上,风暴席卷池塘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废镰陈靴泪和泥汤疼人落笔好屋暗娼地铁楼梯口- 报废的镰刀,陈旧的皮靴,泪和着泥汤(一个字:惨!)售票窗口- 疼人落笔,好屋暗娼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乐于师傅皮鞭齐扛五余元补古梦瓶黄进票口-乐于师傅皮鞭齐扛站台-五余元补票,古梦见瓶子黄和穆萧尹姚邵堪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和睦消音药少瞻望起锚雨滴米被明藏地铁车厢-和睦消音药少瞻望(有病人在)收报摊-起锚雨滴米被明藏(行船呢)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粱肌肤成黛痰送茅旁雄鸡疏渠香烛栋梁擦鞋处-肌肤成黛黑色,痰盂送茅房旁公园门口-雄鸡在疏通沟渠,香烛就是栋梁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肚圆懒民袭击马枪假路楼危江童颜过人行道口-肚子圆的懒民袭击带着马枪公园长椅- 假的路,楼危,江泽民也童颜过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梅盛林凋终于球落高下菜田凡虎灵活饭店门口-梅花盛开,林叶凋落,终于球落(冬天来了)超市门口- 从高而下的菜田,凡是虎都灵活虞万支柯咎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鱼丸止咳暂管驴磨警方求庙感谢英宗公司门口-鱼丸止咳,暂管驴拉磨公司会议室-警方求庙宇,感谢宋英宗宣丁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悬钉奔凳于丹抗洪爆竹左右催急油工厕所-悬着的钉奔凳子冲去,于丹抗洪。
竹林七贤的作文素材【篇一: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2】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2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2四.王戎:卧在算盘上的隐士智慧是个宝,早慧更是稀世之宝。
王戎是历史上有名的神童,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神童长大后却变成了典型的吝啬鬼,变成了算盘精。
他的算盘在官场上拨得噼里啪啦响,在算计别人的时候,也被别人算计。
但算来算去,王戎居然没从算盘上跌落下来,他成了官场上的不倒翁,成了一个卧在算盘上的隐士……两眼如电的神童在竹林七贤中,王戎年龄最小。
他生于魏明帝青龙二年(公元234年),比山涛小近30岁,比阮籍小20多岁,比嵇康小10多岁。
王戎的父亲王浑,在洛阳任尚书郎。
王戎15岁那年,在父亲的办公室里见到了阮籍。
阮籍与王浑相处得不错,但彼此没有多少共同语言,阮籍每次去找王浑,总是说不上几句话就走了。
自从见到王戎后,阮籍就打开了话匣子,两人谈得非常投机。
阮籍感慨地对王浑说:和你聊天不如和你儿子聊天有趣。
如此聊来聊去,王戎就加入到竹林七贤这个小团体之中了。
在洛阳大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贞富看来,如果说王戎有趣,倒不如说他有智,而且他的智慧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来,还被人称为神童。
王戎7岁时,有一天,他和一群小朋友在大路边玩耍。
一群人玩了一会儿后,都感到非常口渴,这时大家才发现路边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李子树,树上的李子个大皮红,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小伙伴们争着上树摘李子,王戎却一动不动。
别人问他为何不摘,他说:这么大的李子,在大路边却没有人摘,明摆着这些李子很苦嘛!大家一尝,果然不出王戎所料。
王戎不仅聪明过人,而且还是个小帅哥。
更令人惊奇的是,他的一双眼睛竟然可以直视耀眼的太阳,难怪一个名叫裴楷的人见到王戎后说:这小子两眼闪闪发亮,好像有电!两眼如电的王戎,小时候还很有胆量。
在他六七岁时,魏明帝曹把去掉爪牙的老虎放在广场上,让众人观看。
王戎也去看稀奇。
忽然,笼中的老虎猛地大吼一声,震得大地似乎也抖动起来,围观的人吓得四散而逃,王戎却一动不动,神态自若,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
竹林七贤顺口溜记忆法
竹林七贤顺口溜记忆:二阮嵇康向山流亡。
竹林七贤分别是阮籍、阮咸(二阮)、嵇康(嵇康)、向秀(向)、山涛(山)、刘伶(流)、王戎(亡)。
这七人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由于喜爱在一处竹林下把酒言欢而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生活于统治者独行专断的年代,血腥残酷的统治使得他们无法直抒胸臆,只能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来隐晦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的才华受到了世人的尊敬。
魏晋之年,曹氏和司马氏之间正在进行激烈的政权斗争,社会处于极其动荡的状况,民不聊生,文人墨客们不仅没有能施展才华和抱负的优良环境,而且在乱世中身如浮萍,要时时担忧能否保护好性命,于是他们只能用饮酒、设宴的方式来消解苦闷,从虚幻的境界中寻求精神寄托,竹林七贤便是那个时期文人
的代表。
二十四孝顺口溜1、将身卧在寒冰上,天赐钓得鱼一双。
2、单身父母好孤单,儿女真心促姻3、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4、父母重病在身躺在床上茶不思来饭不进!5、奉老名闻天地晓,家中跃鲤涌仙泉。
6、年轻人,笑话咱,说我糊涂又装憨。
亲朋老幼人人烦,儿孙媳妇个个嫌。
7、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7、百行万善孝为首,当知孝字是根源。
8、父母健康记心间,定期体检莫忘怀。
9、魏王裒,事亲至孝。
10、割肉不为那一件,只为母亲病在身。
11、千遍万遍常常念,消灾免难百孝篇。
12、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
13、年复一年夕阳到,父母容颜经常14、亲在应孝不知孝,亲死知孝后悔难。
15、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
出自清代著作《围炉夜话》。
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16、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宴上陪爸17、父母晚年如顽童,手头要有零花18、抽出钢刀握在手,割肉三片来救祖。
19、第三行孝崔文瑞,家贫住在寒窑中。
20、他拜叫化为亲娘,后来伍子做好人。
21、父母寿诞莫忘记,下厨操宴长寿面。
22、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23、周郯(tán)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
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被误杀的危险。
第二课谐音记忆法学习目标:1.掌握运用谐音记忆法记忆历史中的朝代、政权、历史人物等;2.掌握运用谐音记忆法记忆化学中的系列元素;3.掌握运用谐音记忆法记忆地理中的地名、河流、平原等名称;4.掌握运用谐音记忆法记忆外国人名、地名等。
一、运用谐音记忆法记忆历史知识谐音记忆法是指利用知识在发音上的相同或相似来快速记忆的方法。
谐音记忆法在我们的学习中有普遍的应用。
比如我们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会学到五代十国,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陆续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这五个政权如果一个一个单独记忆,比较费劲,我们可以把它合成一句话:梁唐晋汉周,再用谐音处理:凉糖进汗粥——把冰凉(梁)的糖(唐)放进(晋)让人冒汗(汉)的热粥(周)里,这样很轻松地就记住了,并且不会遗漏。
再如历史中的“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我们就可以谐音成一个小故事:凄楚的燕子在寒风中找寻可以安慰它的亲人,即:凄(齐)楚(楚)的燕(燕)子在寒(韩)风中找(赵)寻可以安慰(魏)它的亲(秦)人。
只需记住这短短一句话,战国七雄就被存入脑海了。
再如记忆1936年“七君子事件”中的沈君儒、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7人。
我们可以首先提炼他们名字的第一个字,为:沈、邹、李、沙、史、章、王,为了谐音的需要,可以排列为:章王李邹沈沙史,进一步可以转化为:章(张)王李邹(赵)沈(沉)沙史(石),记忆起来就轻松多了。
用谐音记忆法记忆一连串的地名也很有效果,以我国六大古都北京、南京、西安、开封、洛阳、杭州为例。
我们可以这样记:东南西北的古船全都开航喽!即:东南(南京)西(西安)北(北京)的古船全都开(开封)航(杭州)喽(洛阳)!练习题:1、利用谐音记忆法记忆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请运用谐音记忆法记忆“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提示:1.可以先提取字头,之后再利用谐音:“寒流偶然发现三苏居然是王子”,即寒(韩愈)流(柳宗元)偶然(欧阳修)发现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居然是王(王安石)子(曾巩)。
部编语文七年级重点古诗文默写学语文该学些什么呢?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
小偏整理了部编语文七年级重点古诗文默写,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部编语文七年级重点古诗文默写一、直接型默写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0.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理解型默写1.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示在生活中,我们要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文化常识也是事业单位考试的一个重点,做题的过程中大家也发现,关于“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的考题还是比较多的,比如下列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哪位名士的作品,等等,下面我们就给大家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以方便大家记忆和做题。
1.“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
包括: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
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因此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
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号“邺中七子”。
“建安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他们与“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一起,构成了建安作家的主力军。
他们的诗赋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
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
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
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
陈琳、阮籍,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籍比较自然畅达。
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
应炀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
当然,他们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也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
这种时代风格的具体内容及其形成原因,便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的:“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竹林七贤顺口溜记忆
法
竹林七贤顺口溜记忆法
竹林七贤顺口溜记忆:二阮嵇康向山流亡。
竹林七贤分别是阮籍、阮咸(二阮)、嵇康(嵇康)、向秀(向)、山涛(山)、刘伶(流)、王戎(亡)。
这七人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由于喜爱在一处竹林下把酒言欢而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生活于统治者独行专断的年代,血腥残酷的统治使得他们无法直抒胸臆,只能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来隐晦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的才华受到了世人的尊敬。
魏晋之年,曹氏和司马氏之间正在进行激烈的政权斗争,社会处于极其动荡的状况,民不聊生,文人墨客们不仅没有能施展才华和抱负的优良环境,而且在乱世中身如浮萍,要时时担忧能否保护好性命,于是他们只能用饮酒、设宴的方式来消解苦闷,从虚幻的境界中寻求精神寄托,竹林七贤便是那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竹林七贤顺口溜
1. 竹林七贤真厉害呀,嵇康抚琴韵悠哉,就像那高山流水让人爱。
你说他们是不是超有才?
例子:就像我们看到美丽的风景会心情愉悦一样,嵇康的琴声也能让人陶醉其中。
2. 阮籍猖狂也很帅哟,驾车独行好自在,这不是潇洒是什么呢?
例子:他就如同那不羁的风,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无拘无束。
3. 山涛稳重有气派呀,处世有方人人爱,难道这还不算厉害?
例子:就好像一棵大树,稳稳地扎根,给人以依靠。
4. 向秀思玄有深度哇,注解庄子展功夫,是不是特别牛哄哄?
例子:他对庄子的理解,就如同我们深入探究一个神秘的宝藏。
5. 刘伶醉酒好荒唐哟,以酒为伴也无妨,这难道不是一种别样的疯狂?
例子:就像有些人喜欢吃甜食一样,刘伶对酒那可是真爱呀。
6. 阮咸弹拨音奇妙哇,乐器改革功劳高,这不是很了不起吗?
例子:他的音乐就像一道独特的光芒,照亮了那个时代。
7. 王戎吝啬也有名哟,可他智慧也不少呀,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例子:就像生活中有些人有小缺点但也有闪光点一样。
8. 竹林七贤各有样呀,流传千古响当当,你能不佩服他们吗?
例子:他们就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9. 竹林里面故事多哟,七贤风采在闪烁,这不是一段传奇是什么?
例子:就好像一部精彩的电影,让人沉浸其中。
10. 竹林七贤不一般呀,个个都是好儿男,他们的故事真精彩呀!
例子:他们就如同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的观点结论:竹林七贤确实是非常独特且令人着迷的一群人,他们的故事和风采值得我们一直传颂和品味。
竹林七贤背诵口诀
以下是竹林七贤背诵口诀的示例:
竹林七贤---周朴园、杨泉、徐霞客、李时中、王质、袁宏道、邓伯驹
一、周朴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二、杨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只为多开口,公道自在人心。
三、徐霞客: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李时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五、王质:
笔底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六、袁宏道: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七、邓伯驹:
千古江山,英雄无泪。
八、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只为多开口,公道自在人心。
竹林七贤顺口溜记忆法
竹林七贤顺口溜记忆:二阮嵇康向山流亡。
竹林七贤分别是阮籍、阮咸(二阮)、嵇康(嵇康)、向秀(向)、山涛(山)、刘伶(流)、王戎(亡)。
这七人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由于喜爱在一处竹林下把酒言欢而被称为竹林七贤,他们生活于统治者独行专断的年代,血腥残酷的统治使得他们无法直抒胸臆,只能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来隐晦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的才华受到了世人的尊敬。
魏晋之年,曹氏和司马氏之间正在进行激烈的政权斗争,社会处于极其动荡的状况,民不聊生,文人墨客们不仅没有能施展才华和抱负的优良环境,而且在乱世中身如浮萍,要时时担忧能否保护好性命,于是他们只能用饮酒、设宴的方式
来消解苦闷,从虚幻的境界中寻求精神寄托,竹林七贤便是那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海上日出》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出时的壮观景象。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3、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日出过程变化.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巴金老爷爷,也解决了生字词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海上日出》
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齐读,后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日出么?在哪里见过?
(生:见过。
/生:在电视上见过。
/生:在自己家里的小院里看见过日出。
)
2、教师:你觉得日出景象怎么样?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很漂亮,很美丽。
/生:日出的时候,太阳周围的云都是红彤彤的,太阳刚开始出来的时候并不耀眼,可是过一会再看就非常刺眼了。
)
3、教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那么谁在海上看过日出?
(因为本校地处内地农村远离大海,所以许多同学直摇头。
)
4、教师:都没有是吧,那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跟随巴金爷爷一起去欣赏海上日出
下面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再读一遍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能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绘日出景象的?分别有几段对应?
板书(日出前2、日出时3、日出后4、5)
深入阅读,感悟理解
下面我们看看第一段..........第一段寥寥几句话简单精炼的给我们交代了什么?
(时间:天还没亮/地点:在海上/事件:看日出/环境:四周非常静)
师:“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不是一次、经常、多次看日出)
师:对,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为下文中出现的两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埋下了伏笔。
师:作者“我”是怎样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
(生:作者之所以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是因为“红霞”——“越来越亮”,作者凭感觉和经验,知道太阳就要升起来了,所以“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
师:此时此刻的作者是什么心情啊?
(生:着急、激动、兴奋、急切、喜悦……)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在描写日出前的景象?(二自然段)
找同学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思考:日出前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请用笔勾画出相关词语。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天边出现红霞】
板书日出前——(浅蓝-——红霞)
2、课件出示“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
师:作者为什么用“果然”一词,“果然”一词与第一自然中哪个词相对应?“常常早起”【,“常常”说明我经常看日出,我预料太阳要从那边出来,结果真的出来了。
(预料中和事情得到了证实,所以用“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