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大一轮复习:35.选修6环境保护
- 格式:ppt
- 大小:51.77 MB
- 文档页数:114
选修6 环境保护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9日,英国石油公司表示,MC252油井现已不再向墨西哥湾泄漏石油,截至目前事故处理费用已达到61亿美元。
这场生态灾难已造成近30万只海鸟和无数鱼类死亡,有些珍稀动物甚至面临灭绝之虞.材料二世界石油污染水域图。
(1)墨西哥湾泄漏石油后,A、B两地首先受到污染的是________,对泄油区的社会经济会造成什么危害?(2)简述材料二图中所示石油污染严重的海域的分布规律及油污的来源.解析第(1)题,考虑洋流因素,A地首先受到污染,石油污染不仅降低海滨的生态环境,还会使海洋水产品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第(2)题,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为石油污染区域,污染源来自沿海工业生产、海运航线上的船舶和海上石油开采。
答案(1)A 降低海滨环境的使用价值,破坏海岸的设施;石油污染还会使海洋水产品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2)分布规律:石油污染区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油污的来源:沿海工业生产、海运航线上的船舶和海上石油开采。
2.读“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解析第(1)题,从降水量的多少分析湿地面积的变化。
第(2)题,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号称“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答案(1)20世纪80年代湿地面积扩大,20世纪90年代湿地面积缩小。
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增多;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
(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
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
3.绿色消费正在全球兴起,成为时尚。
“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
选修6 环境保护考纲展示名师解读1.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1.结合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当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主要特点2.运用资料,考查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措施3.结合我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分析大气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来源、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根据具体事例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4.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考查我国水资源分布状况及原因5.结合近期石油价格波动,考查能源问题及应对措施6.结合我国实施的环境管理方面的主要内容,考查环境管理的目的、对象和执行主体一、我们周围的环境 1.什么是环境 (1)概念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人类与环境二、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1.表现2.原因3.特点特别提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虽属不同形式的环境问题,但二者之间密切相关。
(1)都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
(2)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如二氧化硫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减少(消亡)等;反之,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
(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而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1.一种新的环境观四、认识环境管理1.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2.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3.环境管理的手段五、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1.环境管理必须进行国际合作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六、公众参与1.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环保NGO的活动情况及作用。
环境保护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考点一资源问题及利用保护主题1 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核心知识再现]1.自然资源的涵义理解自然资源的涵义,关键是把握其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掌握自然资源的类型,要从其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进行判断,具体分析如下:2.淡水资源短缺原因3.淡水资源解决措施[真题考向探究]考向一淡水资源利用及保护1.(2012·课标文综,4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4分)(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6分)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饮用水源地由苏州河→黄浦江→长江,河流的水量越来越大,说明城市供水量在增加;供水地由流经市区的河流变为长江,说明原水源地受到污染。
第(2)题,侧重从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分析。
答案(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考向二城市雨水资源化措施2.(2012·海南地理,26,10分)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
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10分)解析主要从雨水收集、储存、利用三个方面分析。
答案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提高雨水入渗量;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
主题2 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核心知识再现]1.世界耕地需求趋势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不足问题,成因如下:2.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考向一 破坏坡耕地的危害及防治措施1.(2014·课标Ⅰ,44,10分)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
选修6环境保护必备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一、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矛盾;②短期经济效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②过程的不可逆性;③规模的全球性。
4.新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鼓励经济增长;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1.解题思路(1)原因分析思路:人类活动(农业、工业、生活)产生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2)危害分析思路:对自然环境(五要素:土地、大气、河湖海、土壤、生物)的危害、经济损害、人体健康等三个角度考虑。
(3)防治措施分析思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已排放的影响。
2.水体污染及防治(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污染物浓度越小,水体容量越大,流动性越强,微生物越多,自净作用越强。
(2)水体富营养化:因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污染源—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生产和生活污水。
危害—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
(3)重金属污染: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积累,对人畜造成伤害的现象。
污染源—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重金属的污水和固体垃圾中含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危害—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人畜的健康。
(4)海洋石油污染:大量石油流入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源—近海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危害—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阻碍海藻光合作用;影响海洋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
(5)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原因:①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②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环境保护考纲点击:1.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当代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要点一当代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表现表现成因资源短缺人口总量和人均资源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
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的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环境污染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冲突:球到影响1.环境管理的目的、对象、执行主体及手段目的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对象个人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环境行为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是管理的主要手段,还包括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①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特点。
③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
本讲复习脉络:考点分层突破:考点一| 环境污染问题学问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1.水污染及其防治类型水体富养分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污染过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养分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生物链渐渐积累造成人、畜损害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污染来源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养分物质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表现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海洋水体:称为“赤潮”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海洋上漂移大量油膜和油块危害①水体中植物死亡;②鱼类死亡;③湖泊演化为沼泽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身体健康①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的毛、皮丢失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防治措施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进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防止石油泄漏2.(1)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
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污染物来源自然渠道降水量较少,植被掩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人为渠道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对人类的影响有利影响少量吸入可刺激并熬炼人的免疫机能不利影响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消灭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2)形成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在肯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H 2SO4、HNO3和HCl,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污染物来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人为污染源固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燃烧化石燃料排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工业污染源: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和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移动污染源交通工具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酸雨类别硫酸型酸雨由硫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硫酸,随降水落到地面而形成的硝酸型酸雨由氮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硝酸,随降水落到地面而形成的对环境的影响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毁坏森林;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酸雨的主要分布地区欧洲;北美洲东部和加拿大南部;亚洲的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地区(3)大气污染的防治①调整能源战略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而解决大气污染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调整能源战略。
选修⑥ 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2)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1.3环境观(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保持平衡与协调③良性方向发展1.4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环境污染概述(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高中地理选修6 第1页(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2.4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2)污染物:石油★(3)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