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开学第一课》爱国素材:虎门销烟

2019年《开学第一课》爱国素材:虎门销烟

2019年《开学第一课》爱国素材:虎门销烟

在繁荣美丽的北京城,在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巍然屹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8幅巨大的浮雕,记载着中华民族为争取解放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在醒目的第一幅浮雕前,人们总不免停住脚步,久久凝望——那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侵略斗争的历史就是从这里拉开序幕。

林则徐——正是这场伟大斗争的先驱者。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出身贫寒家庭,为官清廉正直,关心民隐,为民众所称颂。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虎门销烟

古往今来,林则徐的名字总是同那著名的虎门销烟联系在一起。

鸦片俗名大烟,又称阿芙蓉,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有特殊气味,药用鸦片为粉末状。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中国原来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而且吸上了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以致丧失生命。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贸易,1799年向中国走私鸦片4000多箱(每箱重约50公斤或100公斤)到1835年猛增至35445箱。1835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大约有200万以上,说明鸦片的流毒已经很广了。

由于鸦片的流入,一方面导致烟民成批产生,一方面白银大量外流。烟毒泛滥,已严重威胁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此时,林则徐再也按耐不住胸中的义愤。他于1838年毅然上奏清朝皇帝道光,慷慨陈词:“鸦片已流毒天下,危害巨大。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当时,清廷官员在对待鸦片的问题上大致分为两派,即主张禁烟的严禁派和反对禁烟的弛禁派。游移于两派之间的道光皇帝看了林则徐的奏折深有触动。他

1

于12月召林则徐进京议事,在半个月内召见了他19次。林则徐详尽述说了自己的禁烟主张和准备采取的措施,使道光大为感动,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肩负重任到达广州。第二天,他在钦差行辕门上张贴告示:不受地方任何供应,不许奸人借名扰累民众,严格限制随行人员的活动,坚决杜绝受贿、情、泄密等不正之风。他郑重宣布:“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同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断然措施,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商定整顿水师、加强海防,召集有识之士揭发烟贩的贩毒情况,逮捕了61名勾结英国资本家的重要烟贩,勒令外国商人在3天之内缴出全部鸦片等等。当时,停泊在零丁洋上的22艘鸦片趸船,每艘都囤积鸦片1000箱以上。可是外商施展拖延抵赖、行贿打点的惯用伎俩,只答应上缴1037箱鸦片。林则徐对此严加驳斥,下令传讯阻挠销烟的烟贩首恶颠地。颠地吓得藏了起来,拒绝接受传讯。在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庇护下,颠地连夜逃跑,结果中途被愤怒的群众发现,抓了起来。义律恼羞成怒,声称要动用武力。林则徐毫不畏惧,下令炮舰巡弋沿海,派遣兵员封锁洋人商馆,断绝了对外商的一切贸易和供应。曾经骄横跋扈的外国商人躲在商馆里,连饮水和食物都发生了困难。同时,林则徐还起草了一份告示贴在义律住所的门口,严正警告说:今后中国“卖鸦片者要死,吸鸦片者也要死……岂内地之人该死,而尔等独不该死乎”?外强中干的义律无计可施,不得不低下头来,通知英商缴出全部鸦片。到5月中旬,中国收缴的鸦片总计19187箱又2119袋,重230多万斤,价值白银800多万两。随着鸦片贩子被一个个驱逐出境,义律也带着商馆中的英国人灰溜溜的离开了广州。

1839年6月3日,是个令中国人民永世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天气晴朗,海水碧蓝,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林则徐会同大小官员,在这里亲自监督销烟。在海滩的高处,有两个人工挖制的15丈见方的大池,里面漫溢着卤水。随着“轰隆……轰隆……”几声炮响,成批成批的鸦片被倾倒进池里,然后抛下石灰一顿时,池水沸腾,烟雾翻卷。当大池闸门打开,已溶解的鸦片渣沫随着翻滚的潮水流入茫茫大海。这时,成千上万的围观者爆发出一阵阵震天撼地的欢呼。

2

从6月3日到25日,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20余天。收缴鸦片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开始,外国商人“断言中国人不会焚毁一两鸦片”,但他们吃惊地看到,林则徐在20

余天里销毁了收缴的全部鸦片,共计237万斤。

从此,近代中国反抗帝国主义的战斗打响了。

3

2019年《开学第一课》爱国素材:虎门销烟

2019年《开学第一课》爱国素材:虎门销烟 在繁荣美丽的北京城,在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巍然屹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8幅巨大的浮雕,记载着中华民族为争取解放不屈不挠的斗争历史。在醒目的第一幅浮雕前,人们总不免停住脚步,久久凝望——那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侵略斗争的历史就是从这里拉开序幕。 林则徐——正是这场伟大斗争的先驱者。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出身贫寒家庭,为官清廉正直,关心民隐,为民众所称颂。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缴获和焚毁大批鸦片,并粉碎了英国侵略者的多次武装挑衅,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虎门销烟 古往今来,林则徐的名字总是同那著名的虎门销烟联系在一起。 鸦片俗名大烟,又称阿芙蓉,由罂粟果内乳汁经干燥制成,为棕色至黑色的干膏状块,有特殊气味,药用鸦片为粉末状。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中国原来把它作为安神止痛的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而且吸上了瘾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以致丧失生命。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贸易,1799年向中国走私鸦片4000多箱(每箱重约50公斤或100公斤)到1835年猛增至35445箱。1835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大约有200万以上,说明鸦片的流毒已经很广了。 由于鸦片的流入,一方面导致烟民成批产生,一方面白银大量外流。烟毒泛滥,已严重威胁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此时,林则徐再也按耐不住胸中的义愤。他于1838年毅然上奏清朝皇帝道光,慷慨陈词:“鸦片已流毒天下,危害巨大。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当时,清廷官员在对待鸦片的问题上大致分为两派,即主张禁烟的严禁派和反对禁烟的弛禁派。游移于两派之间的道光皇帝看了林则徐的奏折深有触动。他 1

四年级语文上册《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辱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叙述销烟的经过,在叙述的过程中,还不惜笔墨的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人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里的“烟”指什么?你知道吸食鸦片有什么危害?(出示图片),

假如他是士兵,会怎样?他是农民,又会怎样?假如一个国家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还有希望吗? 据统计,1838年的中国,有两百多万人吸食着鸦片,朝廷的官员、军队的官兵、普通百姓,男男女女。吸呀吸,吸得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骨瘦如柴;吸呀吸,吸得中国人白花花的银子流进了外国人的腰包;鸦片,给我们的民族带来耻辱,带来灾难!这时的人们多么希望有谁能站出来禁止鸦片,销毁鸦片,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那就是----(1839年6月3日),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板书课题:虎门销烟 (设计理念: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教师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同时注重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课文边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预习。 (1)出示预习单检查预习效果(详见预习单) (2)请同学们再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句话能表现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这句话告诉我们虎门销烟是什么?(板书:壮举)壮在字典里有三个意思: A、健壮有力 B、伟大、有气魄 C、增加勇气或力量 (3)轻声读一读,再联系课文,你认为“壮举”的壮是哪种意思?壮举就是伟大、有气魄的举动,那课文中的壮举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壮举,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虎门销烟》名师教案 深度解教材 《虎门销烟》主要叙写了林则徐在虎门滩销毁鸦片的壮观场面及其历史意义。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虎门销烟的全过程及这件事在历史上的意义;二是通过回顾此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这篇课文在叙写事件时,采用正叙的方式,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最后以议论的方式点明了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分析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记叙虎门销烟经过的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可通过设置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销烟民夫销烟的具体步骤;销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暗示的内容等。同时,以读为主,讲读结合,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在情境中体会当时中国人自豪感,从而达到读中有悟的效果,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知识与能力 1、会认“销、遵、呵、锣、泄、监、督、恭”8个生字,会写“遵、呵、锣、聋、泄、搭、监、督、恭、畏”10个生字;掌握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钦差、御旨、观瞻、监督”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 3、复述课文,掌握记叙的要素;找出销烟时表示顺序的词语,了解虎门销烟的具体操作过程。 4、认识并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突破重难点 重点:掌握记叙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提示找出相应的语句,归纳总结记叙文的六要素。 难点:认识并理解虎门销烟的意义,激发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与虎门销烟意义相关的词语加以理解,并由此延伸拓展,激发情感。

《虎门销烟》说课稿

《虎门销烟》说课稿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的关键词是“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共6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第五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的重点是销烟的经过。在叙事的过程中,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地强烈反响,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地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二、说学生 这篇课文历史年代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XXX不了解,对鸦片的危害不了解。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当年以及现在鸦片给中国人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虎门销烟地伟大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课前可以

安排学生预课文,上网搜集资料,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了解 鸦片的危害,了解XXX其人和他的英雄事迹。 三、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豪情地朗诵课文。 2、研究课文内容,了解“虎门销烟”的壮观场面,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鼓励学生积累爱国名言,名句。 4、说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描写人物心情和壮观场面的语句。 2、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 1.运用勾画法找文中重点动词。 2.观看图片,体会鸦片对中国的危害。

《虎门销烟》说课

虎门销烟说课 一、前言 《虎门销烟》是经典的司法题材电视剧,通过剧情展现了一个大案件的侦查过程和团队合作精神。该剧不仅成为了热门话题,也成为了广大观众研究司法工作的素材之一。本文以《虎门销烟》为例,通过分析刻画人物形象,挖掘剧情中的漏洞以及探讨拍摄技巧,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影视作品制作的全过程。 二、分析人物形象 《虎门销烟》涉及到的人物比较多,其中主要的人物有:林正义、纪凌云、范保德、贾岷岩、何炳林等人。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林正义是这个案件的主要侦查协调人,他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沉稳、敢想,大胆做出决策,能够化解各种危机和矛盾。而且在剧中,他被描绘成一个非常爱家的人,有时会把工作暂放一边,先处理家庭的问题。但是林正义的确有缺点,他过于相信自己的直觉,可能影响到侦查的进程。 纪凌云是一名从警多年的警察,在侦查这个案件时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刚毅果敢,有坚定的信念,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而且在剧中他的心路历程也被很好的展现出来,让人对他的形象更加深入了解。但与此同时,他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不善于和人沟通,有时候因为太过于追求结果,而忽视了执行过程和其他人员的反馈。 范保德在剧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律师,是这场案件的辩护人,为案件的进程增加了更多的波折与悬念。他在剧中深谙法律,尤其在庭审环节中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辩论技巧。但是范保德也不是完美的,他可以为了求胜而搞出许多伎俩,有时也会陷入到道德的危机和选择上。 贾岷岩和何炳林是这个案件的主要嫌疑人,两人的形象都非常让人讨厌,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对逃避法律的手段较为熟稔,能够在短时间内逃脱警方的追捕。尤其是何炳林,既有轻浮的性格,又有强烈的犯罪欲望。贾岷岩和何炳林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意识到了与这类人物打交道的危险性。

虎门销烟英语作文素材

虎门销烟英语作文素材 The Tiger Gate Incident: A Critical Turning Point in Anglo-Chinese Relations. The Tiger Gate Incident, also known as the Humen Incident, stands as a pivotal event in the tumultuous history of Anglo-Chinese relations. Triggered by the British Empire's relentless pursuit of commercial expansion in the East, the incident unfolded during the escalating Opium Wars of the mid-19th century. British demands for increased trade privileges and concessions met with steadfast resistance from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sulting in heightened tensions and a series of confrontations that culminated in the dramatic and ultimately consequence-heavy seizure and destruction of British opium stocks at Tiger Gate. The Tiger Gate Incident remains a subject of immense historical importance, with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that continue to shape the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landscape of

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评课稿

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评课稿《虎门销烟》评课稿1 课文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王素霞老师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结合课文内容,确立“紧扣壮举,感悟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有以下优点: 一、大量补充历史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针对最后一节中“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了解,也可由教师补充: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向中国大量走私,仅1835年,就向中国走私鸦片35445箱,约1800000千克,中国吸食鸦片人数约200万。让学生们认识到外国商人在中国贩卖鸦片,实在是“肆无忌惮”、实在是“无法无天”。而虎门销烟就像一记耳光抽在他们的脸上、就像一声巨雷炸在他们的头上。从而指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读好最后一节。 三、以“爱国”为切入点,读了另外四篇课外文章,突出了语文主题学习,增加了学生的课内阅读量。 《虎门销烟》评课稿2 《虎门销烟》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黄世兰老师教这一课时,有如下亮点: 1、激情洋溢,进入情境

这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壮举,因此黄老师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 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 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2、发挥主动性,学会学习 本课其中的一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从语言文字 体会出这一伟大的“壮”举,因此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去读书,找到有关“壮”的语句,再去读,黄世兰老师也从中鼓励学生,如“你真会读书,抓住了重点词来看出人多!” 3、联系生活,感情升华 当学生沉浸于虎门销烟的壮举中,沉浸于林则徐的英勇斗争精神中时,黄老师来了一个大转弯,“林则徐虎门销烟,震惊中外,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人们永远地记住了他和他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模糊,今天我们却看到了和格格不入的现象。目前走私毒品现象依然猖獗。那些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_历史典故素材

虎门销烟的历史故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者顾炎武的。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广州处在暴风雨的前夕,不管是欢喜还是惧怕,期待还是仇恨,它总归要伴着雷鸣闪电,铺天盖地的来了......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原文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原文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原文 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 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 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 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 向虎门滩涌去,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那里,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 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冒着6 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 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 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 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 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 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 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 海的涵洞被打开了。 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林则徐浩然 正气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 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 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两 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 者的威风。

2023年开学第一课主题爱国感想(通用7篇)

2023年开学第一课主题爱国感想(通用7 篇) 开学第一课主题爱国感想1 林则徐被称为“近代第一人臣”,于1840年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他的壮举被称为“虎门销烟”,而这部影片,讲述的就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 林则徐,字元抚。1785年生,清朝中期户籍福建侯官。林则徐是中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曾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林则徐采用的方法是“海水浸化法”: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四周钉板。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烟土割成四瓣,倒入盐水,泡浸半日,投入石灰,石烟土溶解。最后用清水清洗池底,便可不留痕迹。 还未开始销毁鸦片,周围已经是人山人海。民众都期盼林则徐能够销毁洋人带来的这些鸦片。一切准备完毕,只见一些人将烟土倒入池中。水中飘起烟雾,又将石灰放入。 我觉得林则徐做的非常好。在鸦片大量流入时,用尽各种方法缴得鸦片,又以如此精密的方法销毁其,不愧为“近代第一人臣”。这件事情的意义重大,林则徐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开学第一课主题爱国感想2 语文教员很有创意,每次安插家庭做业,要末是做脚抄报,要末是上彀搜一小我物或常识,要末是把新课文内容做成幻灯片,总之,很新奇。

那周学了《狼牙山五勇士》,为了下载减深您们抵拒日时期革命先烈英MP4播放器免费版勇战争粗神的理解,语文教员安插的家庭做业是看一部抗日影片,然后写出观后感。 上班后,妈妈从百部爱国影片里给您搜了《刘胡兰》。但看了20分钟,您也没有是很领略要表达的内容。由于电影年代暂了,心角影片放出往,声音没有是很浑晰,画面也模糊,额外是演乌夜的场景,只能模糊看到人影的摆悠,看上播放器往很费力。妈妈换了几种播放器都是一电影样的结果。 吃过晚饭,我们又换了视频一部,爸爸妈妈一同陪着您看《地讲战》。那部影片固然也软件是心角的,但带有画中解说,看上往便很热闹。爸爸小时分看过很屡次,对影片的内容记得对比晓畅,每个细节都说的分毫没有差。看过一段后,爸爸便会提早说上面会演什么内容,没有休激起您一睹为快的爱好,齐神灌输的看着。每当看到平易远众用地雷把鬼子打的狼狈没有胜时,您欢娱的哈哈大笑;而看到敌人要挟利诱平易远众危险重重时,又愁闷的直捏拳头。 百部爱国影片里的内容,对于您们往说,都是天方夜谭。 您看电影固然只是为了完成教员安插的做业,但妈妈觉得很有必要让您们部分观看一遍,以深入领会故国独立的往之没有易、人平易远幸祸的往之没有易,从而爱惜糊心、爱惜生命、爱惜当前所具有的统统。 开学第一课主题爱国感想3 前不久的时候,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的同学观看了冲锋号,这部极具有爱国教育的电影。里面的场景让我十分震撼,甚至一些感人的场景,即使看完电影之后也依旧让我沉浸在里面。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故事就是一位小红军跟随八路军出征的故事,并且最终获得胜利。里面有许多让人感同身受的场景。让我最难以忘记的就是一位八路军战士,明明是有负伤了,但是他依旧放弃了最后一支麻醉剂,让小孩子的使用。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八路军战士始终是想着我们老百姓的,这是一种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人。八路军战士始终为人民着想,要知道,在当时那个时代如果不用麻醉进行手术的话,不仅要忍受巨大的痛苦,而且手术的风险也是成倍提升的。

2023年虎门销烟说课稿_1

2023年虎门销烟说课稿 2023年虎门销烟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组课文是以“典范人生”为文化主题。《虎门销烟》这篇课文讲的是1839年6月3日,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讴歌了林则徐的凛然正气。__是一篇爱国主义的好教材,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画面、观看录像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3)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学生通过认识“白色恶魔”的危害,树立远离毒品的思想。 3.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林则徐坚决抵御外敌、维护民族尊严的崇高品质。 4.教学难点: 体会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二、说学生 本课内容是真人真事,但是,它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鸦片、对林则徐知之甚少,所以很难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如果仅仅利用第一课时老师对学生介绍的时代背景,学生不会有较深的体会。所以在课前我利用语文学科活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鸦片的`危害,了解林则徐的英雄事迹,还让学生观看了影片《鸦片战争》。这样,在补充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知识背景,拉近了学生与教材对话的距离,学生跨越了历史障碍。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其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虎门销烟》一文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内涵,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及人格的提升,最终求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建?教学时应以读为本,通过形式多样的、充分地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展示当时壮观的场面,更深切地感受林则徐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四、说教学程序 依据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分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通顺。疏通字词。了解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理解、感悟、朗读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形象,感悟人物精神。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 (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记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宏大壮举”是指宏大的举动)(板书:宏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宏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 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隆重)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宏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味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味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敞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 ;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 ;官员“身着朝服”。 (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当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老师依 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老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 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殊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 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 一次“宏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宏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 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 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味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剧烈愿望,林则 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毅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 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 扬奋勉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教导,最终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 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老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雅片、倒石 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雅片倒石灰)

白城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1 科目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语文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生阅读的重点开始由理解词句的意思转向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体会__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空间,创设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大胆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虎门销烟》题材距离学生生活遥远,鸦片危害、英国列强的险恶用心让学生不易理解,所以,通过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自读自悟让学生初步理解清朝政府走向衰败的原因,激发学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2、激发学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初步学会正确面对历史事件,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2、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了解200多年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从鸦片对我国的巨大危害中初步认识到我国近代国力衰败的部分原因。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景资料,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片的巨大危害及销烟的伟大意义。 2、如何拉近历史与儿童生活的距离。 3、学生民族气节及爱国情怀的激发。 教学资源 教师自制的《虎门销烟》多媒体课件。 《虎门销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教案例文

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教案例文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虎门销烟》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烟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理解销烟的经过。难点:懂得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揭题 1、出示图片,提问:这图上的人物是谁呢?你了解他的什么事呢?教师简单介绍林则徐。 2、揭题,解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事情。介

绍虎门的地理位置,鸦片对人民的毒害,理解销烟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朗读。教师随时指出读错的音节。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学生指出同学读错的地方。 (3)齐读课文,然后回答思考题学生交流。 三、指导书写 1、学生齐读生字,找出易写错的字。 2、指导按笔顺书写。 3、学生描红。 4、讲解“寨,徐,泄,斤,侮”的五笔拆分方法。学生练习盲打。 四、布置作业1、课后熟读课文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1、指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齐读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3)为什么这个日子值得纪念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从哪儿看出了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学生交流。板书:水泄不通彩

小学三年级语文《虎门销烟》优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虎门销烟》优秀教案 《虎门销烟》记叙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虎门销烟》优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虎门销烟》优秀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了解虎门销烟那段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读中感悟,悟中动情,让学生产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具准备: 《虎门销烟》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历史,引入新课 在一段悲壮的曲调中我们开始了今天的学习,那是因为今天我们要走进我国近代的一段悲壮历史,请同学们看视频。(播放视频鸦片贸易的危害) 1、看了刚才的片段,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能会谈起以下内容,洋人太坏了;鸦片危害严重;那些吸食鸦片的人太可气了;我们应该禁止鸦片。 2、教师小结,鸦片的危害

从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受到了大家的爱国热情,也体会到了大家对那段历史的痛心疾首。鸦片是一种精神,人吸食后易上瘾,体质下降,甚至危及生命。19世纪初,外国侵略者向中国大量鸦片。因吸食鸦片无数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清政府国库日渐空虚,甚至军队中官兵也有吸食者,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在这种情况下,林则徐等有识之士上书当时的道光皇帝,指出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由泄泄视之,则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式下,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这才有了虎门销烟。播放视频(故事简介) 3、顺势引出新课,板书课题《虎门销烟》齐读课题。课题中的“销”本意是溶化金属的意思,所以是金字旁;“烟”是指什么?(大烟、鸦片) 4、课文题目是一篇文章的文眼,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地点、人物的方法,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近两万箱鸦片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二、细读品味、感悟历史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去细细地感受一下那段历史。 (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 1、在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布告天下: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照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揭开了虎门销烟的序幕。(板书:布告) 布告一出,广州的民众反应怎样(板书:沸腾了),找一找描写人群沸腾的句子。 (1)、理解人群沸腾了,这几句描写好吗?好在那里?(这几句描写,用以点带面的方法,选取了老人、青年、小孩子为代表表现人群的激动,描写也很符合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了老人沉稳、青年激奋、孩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