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六节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37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和分配教学目标•掌握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途径、形式和速度;(重点)•掌握有机物运输的机理、特点及影响因素(难点);•掌握同化产物的走向与分配规律。
高等植物器官有各自特异的结构和明确的分工,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 ,合成有机物质的场所,植物各器官、组织所需的有机物都需叶片供应。
显然,从有机物生产发源地到消耗或贮藏地之间必然有一个运输过程。
细胞组织之间之所以能互通有无,制造或吸收器官与消耗或贮藏器官之所以能共存,植物体之所以能保持一个统一的整体,都完全依赖着有效的运输机构。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和分配,如同人与动物体内的血液流动一样,是保证机体生长、发育的命脉。
农业生产实践中,有机物运输是决定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即使光合作用形成大量有机物,生物产量较高,但人类所需要的是较有经济价值的部分,如果这些部分产量不高,仍未达到高产的目的。
从较高生物产量变成较高经济产量就存在一个光合产物运输和分配的问题。
第一节有机物运输的途径、形式和速度⏹一. 有机物运输的途径⏹1.短距离运输:距离在微米与毫米之间⏹(1)胞内运输:指细胞内、细胞器间的物质交换。
有分子扩散、微丝推动原生质的环流、细胞器膜内外的物质交换,以及囊泡的形成与囊泡内含物的释放等。
⏹例如:叶绿体中的丙糖磷酸经磷酸转运器从叶绿体转移至细胞质,在细胞质中合成蔗糖,进入液泡贮藏。
⏹再如光呼吸途径中,磷酸乙醇酸、甘氨酸、丝氨酸、甘油酸分别进出叶绿体、过氧化体、线粒体。
⏹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合成的成壁物质由高尔基体分泌小泡运输至质膜,然后小泡内含物再释放至细胞壁中也属胞内物质运输。
(2)胞间运输⏹①质外体运输⏹②共质体运输⏹③共质体与质外体之间的交替运输质外体运输⏹质外体运输:连续的自由空间,靠自由扩散的物理过程,质外体中液流的阻力小,物质在其中的运输快。
⏹质外体没有外围的保护,其中的物质容易流失到体外。
另外运输速率也易受外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