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综合小小一粒米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小小一粒米活动目标:1、使幼儿理解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
2、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装有米的无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组1个;每组1张16开或8开纸。
活动组织:1、让幼儿摇动桌上的瓶子,以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你们轮流摇桌子上的瓶子,听听有没有声音,猜猜里面是什么。
一个摇过了要给另一个,不要争。
”2、引发幼儿猜想瓶中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摇过了,那你们猜猜瓶子里是什么呢?”3、引导幼观察米,说出米的特征。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瓶子里是米,好,现在我们把瓶子盖开开,把瓶子里的东西倒在纸上,能够用手摸摸,看看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小朋友能够一边看一边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谁愿意告诉大家米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好,刚才很多小朋友都说了,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长,有点圆,捏在手里硬硬的像个睡着的小娃娃。
”4、引导幼儿说出米的好处。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知道米有什么用吗?”“对了,米能够做成饭,能够让小朋友吃饱,长身体,米是粮食。
”“好,大家把米捡到瓶子里去,我们一起把它送到厨房的阿姨把它们做成饭。
要小心点,千万别弄到地上,这是农民叔叔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会吃饭时也要小心,不要洒到地上,要爱惜粮食。
”活动二:白米饭活动目标:1、知道儿歌的名称,学会念儿歌,并乐意朗诵。
2、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农民种粮劳动的幻灯片,幻灯机。
活动组织:1、放映幻灯片,让幼儿了解农民种粮的辛苦过程。
教师用语参考:“我们每天吃的喷喷香的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农民伯伯要插秧、浇水、施肥、除虫、除草、收割、脱粒,然后食堂里的炊事员叔叔、阿姨做成白米饭。
白米饭来的真不容易。
我们要爱惜白米饭,一粒都不能浪费。
老师来念首《白米饭》儿歌。
2、教师诵儿歌一遍,并提问。
教师用语参考:“儿歌的名称?儿歌讲了什么?”教师朗诵儿歌第二遍,并根据儿歌内容依次提问。
幼儿中班主题教案《小小一粒米》六篇本主题以常驻见的粮食——米为核心组织和安排教育内容。
主题的目标是:认识米及米制品,知道米是农民辛苦劳动种出来的,要爱惜每一粒米,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一:认识米活动目标:1、使幼儿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
2、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装有米的无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组1个;每组1张16开或8开纸。
活动组织:1、让幼儿摇动桌上的瓶子,以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你们轮流摇桌子上的瓶子,听听有没有声音,猜猜里面是什么。
一个摇过了要给另一个,不要争。
”2、引发幼儿猜想瓶中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摇过了,那你们猜猜瓶子里是什么呢?”3、引导幼观察米,说出米的特征。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瓶子里是米,好,现在我们把瓶子盖开开,把瓶子里的东西倒在纸上,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小朋友可以一边看一边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谁愿意告诉大家米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好,刚才许多小朋友都说了,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长,有点圆,捏在手里硬硬的像个睡着的小娃娃。
”4、引导幼儿说出米的好处。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知道米有什么用吗?”“对了,米可以做成饭,可以让小朋友吃饱,长身体,米是粮食。
”“好,大家把米捡到瓶子里去,我们一起把它送到厨房的阿姨把它们做成饭。
要小心点,千万别弄到地上,这是农民叔叔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会吃饭时也要小心,不要洒到地上,要爱惜粮食。
”活动二:白米饭活动目标:1、知道儿歌的名称,学会念儿歌,并乐意朗诵。
2、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农民种粮劳动的幻灯片,幻灯机。
活动组织:1、放映幻灯片,让幼儿了解农民种粮的辛苦过程。
教师用语参考:“我们每天吃的喷喷香的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小小一粒米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小小一粒米教案《小小一粒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米和面粉可以制成哪些食品。
了解水稻的种植、加工过程。
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爱惜、节约粮食。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稻子的种植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通过模仿插秧的过程体验,感悟到农民的辛劳,从而养成珍惜每一粒米的好习惯和尊重劳动者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了解水稻的种植、体验插秧的过程感知农民劳动的辛苦是本课的重点;如何爱惜、节约粮食、培养情感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前准备提前给学生分好组、选好组长。
教师准备好本节课的课件。
活动一、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产品。
1.同学们这首古诗大家都学过,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课件出示〈悯农〉这首古诗)2.学生谈感受。
3.师引入主题:是啊,农民伯伯种植这些农产品是非常的辛苦,这一粒一粒的米来之不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小一粒米〉板书课题。
4.引入:同学们,你们平时一日三餐都吃什么饭?(学生汇报交流)5.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馒头、米饭、、、、、、这是我们吃的主食,在这些主食里有的是用稻谷碾成大米制成的,有的是用麦子磨成面粉制成的,课件展示:(麦子面粉,稻谷大米)6.过渡:除了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主食,老师这也有一些主食,你们认识它们吗?谁来说说它们的名字。
出示(粽子、粘糕、汤圆、米饭油条、面包、面条、饼图片)在这些主食里,哪些是用稻谷碾成大米制成的呢?哪些是用小麦碾磨成面粉制成的?(粽子、粘糕、汤圆、米饭是用稻谷碾成大米制成的,油条、面包、面条、饼是用小麦碾磨成面粉制成的)。
刚才我们了解了我们吃的主食,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一些副食,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肉生:鸡蛋、、、、、、课件出示图片:肉、鸡蛋、奶,你知道它与我们开始所说的小麦、大米等农产品有着怎样的的连系吗? 7.这时学生会想到:鸡吃农产品才会下蛋,牛吃农产品才会出奶、、、、、、8.教师小结.9.同学们,经过刚才的研究你知道了什么?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产品生:这些农产品有这么多的作用活动二、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粮食1、教师过渡:这些农产品有这么多的作用,我们国家地大物博,由于地域不同北方人以食小麦加工的食物为主,南方人以食大米加工的食物为主,这节课我们就以大米为例来研究。
小小一粒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一粒米的来之不易,认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一粒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爱惜粮食、珍惜资源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一粒米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粮食。
2.教学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落实到行动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粒米的成长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主题,了解米的来之不易。
2.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包括种植、施肥、收割、加工等环节。
3.深化:通过实例和数据,让学生了解全球粮食危机,认识到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珍惜粮食,保护资源。
5.结尾:通过分享交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2.教学手段:PPT演示、视频播放、实物展示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珍惜粮食的经验和做法。
2.作业:写一篇关于珍惜粮食的小作文,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质量、作文内容等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PPT、视频、图片等。
2.教学工具:黑板、实物展示台等。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一粒米的来之不易,认识到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落实到行动中。
通过分享交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铭记在心珍惜粮食是一种美德。
让我们共同为保护地球资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幼儿中班主题教案《小小一粒米》.docx幼儿中班主题教案小小一粒米本主题以常驻见的粮食米为核心组织和安排教育内容。
主题的目标是:认识米及米制品,知道米是农民辛苦劳动种出来的,要爱惜每一粒米,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一:认识米活动目标:1、使幼儿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
2、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装有米的无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组1个;每组1张16开或8开纸。
活动组织:1、让幼儿摇动桌上的瓶子,以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你们轮流摇桌子上的瓶子,听听有没有声音,猜猜里面是什么。
一个摇过了要给另一个,不要争。
”2、引发幼儿猜想瓶中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摇过了,那你们猜猜瓶子里是什么呢”3、引导幼观察米,说出米的特征。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瓶子里是米,好,现在我们把瓶子盖开开,把瓶子里的东西倒在纸上,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小朋友可以一边看一边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谁愿意告诉大家米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好,刚才许多小朋友都说了,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长,有点圆,捏在手里硬硬的像个睡着的小娃娃。
”4、引导幼儿说出米的好处。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知道米有什么用吗”“对了,米可以做成饭,可以让小朋友吃饱,长身体,米是粮食。
”“好,大家把米捡到瓶子里去,我们一起把它送到厨房的阿姨把它们做成饭。
要小心点,千万别弄到地上,这是农民叔叔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会吃饭时也要小心,不要洒到地上,要爱惜粮食。
”活动二:白米饭活动目标:1、知道儿歌的名称,学会念儿歌,并乐意朗诵。
2、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农民种粮劳动的幻灯片,幻灯机。
活动组织:1、放映幻灯片,让幼儿了解农民种粮的辛苦过程。
教师用语参考:“我们每天吃的喷喷香的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中班:小小一粒米(重点领域:社会)
主备:范新娟执教:陈彩琴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
2.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装有米的不透明塑料瓶每组1个;
2.每组1张纸。
添加:3.收集米制品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装米的瓶子。
1.让幼儿摇动桌上的瓶子,以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猜猜里面是什么。
2.幼儿轮流摇瓶子,听听有没有声音。
(二)观察米的特征。
1.教师:小朋友说瓶子里是米,好,现在我们把瓶子打开,把瓶子里的东西倒在纸上,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2.幼儿相互操作交流。
3.小结: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长,有点圆,捏在手里硬硬的像个睡着的小娃娃。
(三)了解米的好处。
1.提问:你知道米有什么用吗?
添加:2.观察图片(米制品)
3.小结:米可以做成饭,可以让小朋友吃饱,长身体,米是粮食。
改为:3.小结:米是粮食,米可以做成许多好吃的东西。
(四)教育幼儿爱惜粮食。
米是农民叔叔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会吃饭时要小心,不要洒到地上,要爱惜粮食。
添加:儿歌《白米饭》白米饭,喷喷香,农民伯伯种的粮。
我们爱惜白米饭,浪费一粒不应当。
活动延伸:
午餐时继续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可以念一念儿歌。
中班小小一粒米教案教案一:一粒米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体验劳动和辛苦,初步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2、了解粮食来之不易,养成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照片:幼儿吃饭活动过程一、导入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幼儿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吃的饭。
2、启发思考:如果我们一顿不吃饭,会感到怎样?(引导幼儿知道粮食对人的重要性)二、展开1、幼儿欣赏儿歌,了解一粒米是怎样来的?教师: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样来的吗?听一听儿歌里是怎样说的。
(1)幼儿欣赏儿歌《一粒米》。
(2)提问:粮食是谁种出来的?(引导幼儿知道是农民伯伯)2、讲述《一粒米》,简单讲述一粒米的生长过程。
(引导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教师:你们知道农民伯伯是怎样种粮食的吗?(1)利用照片为幼儿讲述一粒米的生长过程。
(2)农民伯伯种粮食,先做了哪些事情?(松土,播种)播种后,农民伯伯还要做哪些事情?(施肥、浇水、喷洒农药等)粮食成熟以后,还要做什么?(收割)小结:农民伯伯多辛苦呀!一粒米长大,他们要做这么多的事情,流许多汗。
它们不停的劳动,小朋友才能吃上白白的米饭,我们一起谢谢农民伯伯吧!3、游戏:种粮忙。
游戏玩法:一半幼儿模仿小种子在泥土里,另一半幼儿模仿农民伯伯种粮食。
在松土、播种、浇水。
种子慢慢长大,破土而出。
两组幼儿交换角色。
4、出示照片,幼儿进行行为判断,学会爱惜粮食。
教师:农民伯伯种粮食这么辛苦,大家看看图中小朋友吃饭是怎样做的?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做得对?我们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小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应珍惜他们的劳动果实。
吃饭时不挑食、不剩饭,爱惜每一粒粮食。
三、结束1、装饰标志牌,宣传爱惜粮食。
教师为幼儿提供不同形状的标志牌,并帮助幼儿写好“请爱惜粮食”的警示语。
2、幼儿涂色,添画简单的图案。
教案二:小小一粒米活动目标:1、使幼儿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
2、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装有米的无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组1个;每组1张16开或8开纸;无色图案纸(每人一张);颜料(每组一盒)。
中班主题小小一粒米教案2篇中班主题小小一粒米教案1本主题以常驻见的粮食——米为核心组织和安排教育内容。
主题的目标是:认识米及米制品,知道米是农民辛苦劳动种出来的,要爱惜每一粒米,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一:认识米】一、活动目标:1、使幼儿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
2、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装有米的无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组1个;每组1张16开或8开纸。
三、活动组织:1、让幼儿摇动桌上的瓶子,以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你们轮流摇桌子上的瓶子,听听有没有声音,猜猜里面是什么。
一个摇过了要给另一个,不要争。
”2、引发幼儿猜想瓶中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摇过了,那你们猜猜瓶子里是什么呢?”3、引导幼观察米,说出米的特征。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瓶子里是米,好,现在我们把瓶子盖开开,把瓶子里的东西倒在纸上,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小朋友可以一边看一边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谁愿意告诉大家米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好,刚才许多小朋友都说了,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长,有点圆,捏在手里硬硬的像个睡着的小娃娃。
”4、引导幼儿说出米的好处。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知道米有什么用吗?”“对了,米可以做成饭,可以让小朋友吃饱,长身体,米是粮食。
”“好,大家把米捡到瓶子里去,我们一起把它送到厨房的阿姨把它们做成饭。
要小心点,千万别弄到地上,这是农民叔叔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会吃饭时也要小心,不要洒到地上,要爱惜粮食。
”【活动二:白米饭】一、活动目标:1、知道儿歌的名称,学会念儿歌,并乐意朗诵。
2、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懂得爱惜粮食。
二、活动准备:农民种粮劳动的幻灯片,幻灯机。
三、活动组织:1、放映幻灯片,让幼儿了解农民种粮的辛苦过程。
教师用语参考:“我们每天吃的喷喷香的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中班主题小小一粒米教案中班主题小小一粒米教案1【活动目标】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集体唱歌活动的乐趣。
能力目标: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并根据旋律进行模唱。
知识目标: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歌词旋律,进行模唱歌曲并能自然地表达出来。
难点:理解“切一切、煮一煮、炒一炒、炸一炸”的节奏。
【活动准备】炒菜视频、实物炒菜一份、图谱ppt、《小小厨师》音乐、钢琴。
【活动过程】(一)导入通过实物菜肴,调动幼儿的兴趣。
提问:1、“孩子们快看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谁做的菜会这么好吃啊?”启发幼儿说说厨师的工作。
2、“厨师是怎么做菜的?”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引出“切一切、煮一煮、炒一炒、炸一炸”。
3、“杨老师啊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厨师是怎样做的。
”播放分段视频并提问“这是在做什么?你能学学这个动作吗?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位小朋友的动作。
”(二)展开1、幼儿欣赏《小小厨师》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并理解歌词内容。
(1)播放音乐,并提出在聆听音乐时的要求“杨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关于小厨师的歌,你们想听吗?那要认真听,听听歌词里面都说了什么?”(2)完整欣赏歌曲后,梳理歌词内容。
“歌曲里面都说了什么”2、教师完整清唱歌曲,(边唱边出示图谱,一小节一小节的出示)再次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和感受歌曲旋律。
“这首歌真有意思,杨老师也想来唱一唱,你们听听杨老师唱的怎么样”“杨老师唱的好不好?你们想不想跟着杨老师一起唱?”3、引导幼儿通过图谱理解歌词,并用钢琴单音伴奏。
“那咱们先来看看歌词是怎样的。
”(配班老师单手弹奏钢琴,杨老师边指图谱边教幼儿说歌词。
一遍)4、教师分解式教学,充分让幼儿理解歌词和歌曲旋律。
“孩子们,现在李老师唱一句,看看你们能不能也用好听的声音把它唱出来?”5、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大胆模唱歌曲。
师幼同唱歌曲《小小厨师》,杨老师伴奏。
主题教育课《小小一粒米》设计方案范文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教案上,让我想起那粒小小的米。
这粒米,虽不起眼,却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今天,我要为孩子们设计一节主题教育课——《小小一粒米》。
一、课程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米的来源,认识到粮食的珍贵。
2.培养孩子们的节约意识,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3.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学会感恩,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二、课程准备1.教具:大米、稻谷、图片、视频等。
2.环境布置:教室墙上挂上“珍惜粮食,从我做起”的横幅。
3.音乐:《粒粒皆辛苦》、《节约歌》等。
三、课程过程1.开场导入(1)教师出示一粒大米,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米的特征。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大米是从哪里来的吗?”引导孩子们思考。
2.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孩子们介绍稻谷的生长过程,让孩子们了解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2)教师讲解粮食的珍贵,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浪费粮食的可耻。
3.情景体验(1)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种稻谷”的游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农民伯伯的艰辛。
(2)教师播放《粒粒皆辛苦》歌曲,让孩子们感受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4.感恩教育(1)教师引导孩子们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珍惜粮食?”(2)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感恩粮食”的分享活动,让孩子们表达自己对粮食的感激之情。
(2)教师鼓励孩子们从现在做起,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四、课后作业1.请孩子们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的课程内容,共同制定家庭节约粮食的计划。
2.请孩子们绘制一幅关于珍惜粮食的画作,下周课堂上进行展示。
五、课程评价1.教师观察孩子们在课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粮食的认识和态度。
2.教师关注孩子们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课程效果。
六、课程反思小小的米,承载着生命的重量,也承载着教育的使命。
让我们携手孩子们,共同珍惜每一粒米,共创美好未来!课堂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
如果孩子们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那么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解决办法是,课前准备要充分,利用生动的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中小小一粒米班主题活动教案(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小小一粒米班主题活动教案中小小一粒米班主题活动教案模板本主题以常见的粮食——米为核心组织和安排教育内容。
主题的目标是:认识米及米制品,知道米是农民辛苦劳动种出来的,要爱惜每一粒米,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并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认识米活动目标:1、使幼儿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
2、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装有米的无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组1个;每组1张16开或8开纸。
活动组织:1、让幼儿摇动桌上的瓶子,以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你们轮流摇桌子上的瓶子,听听有没有声音,猜猜里面是什么。
一个摇过了要给另一个,不要争。
”2、引发幼儿猜想瓶中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摇过了,那你们猜猜瓶子里是什么呢”3、引导幼观察米,说出米的特征。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瓶子里是米,好,现在我们把瓶子盖开开,把瓶子里的东西倒在纸上,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小朋友可以一边看一边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谁愿意告诉大家米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好,刚才许多小朋友都说了,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长,有点圆,捏在手里硬硬的像个睡着的小娃娃。
”4、引导幼儿说出米的好处。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知道米有什么用吗”“对了,米可以做成饭,可以让小朋友吃饱,长身体,米是粮食。
”“好,大家把米捡到瓶子里去,我们一起把它送到厨房的阿姨把它们做成饭。
要小心点,千万别弄到地上,这是农民叔叔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会吃饭时也要小心,不要洒到地上,要爱惜粮食。
”儿歌:白米饭活动目标:1、知道儿歌的名称,学会念儿歌,并乐意朗诵。
2、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农民种粮劳动的幻灯片,幻灯机。
中班小小一粒米的教案设计意图教案标题:中班小小一粒米的教案设计意图教案设计意图:通过本教案,旨在帮助中班幼儿认识并理解粮食的来源、种植过程以及食物的重要性。
通过有趣的活动和互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亲自参与种植活动,让幼儿体验到种植的乐趣和劳动的意义,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耐心。
教案内容和活动设计:1. 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一颗稻谷或一袋米粒,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从哪里来的?- 引导幼儿讨论并思考,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知识。
2. 知识讲解:- 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幼儿介绍稻谷的来源和种植过程,可以借助图片或绘本进行讲解。
- 引导幼儿了解稻谷的生长环境、生长周期以及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 引导幼儿认识稻谷的重要性,它是我们日常主食的来源之一。
3. 种植活动:- 准备好适量的土壤和一些稻谷。
- 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将稻谷种在土壤中的小盆或花盆里。
- 教导幼儿正确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责任感,每天观察并记录稻谷的生长情况。
4. 制作绘本或展示板:- 引导幼儿用绘画、剪纸或贴纸等方式制作关于稻谷种植过程的绘本或展示板。
- 鼓励幼儿通过绘画和文字表达自己对稻谷种植的理解和感受。
5. 结束环节:-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幼儿他们对稻谷种植的认识有什么改变或新的发现。
- 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食物的重要性和种植的意义。
教案评价和延伸:通过本教案,幼儿可以了解到粮食的来源和种植过程,增强对食物的认识和珍惜。
同时,通过亲自参与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设计中的绘本或展示板活动可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延伸活动可以包括:- 观察稻谷的生长情况,记录并绘制生长曲线。
- 进一步了解不同种类的粮食,如小麦、玉米等,并比较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 参观农田或农场,亲身感受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农民的劳动。
中班综合小小一粒米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中班综合:小小一粒米
活动目标:
1、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学习用语言进行描述。
2、知道米的来历以及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懂得粮食来的不容易,要爱惜粮食。
重点: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学习用语言进行描述。
难点:知道米的来历以及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米、黑米、小米若干。
2、电脑:米的来历
活动过程:
一、观察米,说说米的特征。
1、(出示米)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2、师: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请幼儿自由探索一下,相互说说)
3、师:谁愿意告诉大家米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请个别幼儿说说)
4、教师小结: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长,有点圆,捏在手里硬硬的。
5、师:除了这白白的大米之外,你还看见过其他颜色的米吗?
6、幼儿观察黑米、小米。
提问:请你们看一看盘子里装的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你吃过这样的米吗?
二、米的来历。
1、米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2、电脑:米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农民种粮的辛苦过程。
白白的大米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
出来的。
农民伯伯要插秧、浇水、施肥、除虫、除草、收割、脱粒,然后就变成了一粒粒白白的米。
三、米的用途。
1、提问:你们知道米有什么用吗?
2、教师小结:米可以做成白米饭,可以让小朋友吃饱、有力气、长身体。
3、讨论:如果没有白米饭,我们会怎么样?
4、教师小结:人活着,是离不开粮食,离不开米的,米的用处可大了。
小朋友爱惜粮食,要从爱惜一粒米做起。
四、儿歌《白米饭》
1、教师朗诵儿歌。
提问:请你猜一猜,儿歌叫什么名字?
2、熟悉儿歌内容。
提问:白米饭怎么样?谁种的粮?我们要怎样做?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诵儿歌。
教学反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
浪费粮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有的幼儿把还没吃完的馒头、面包随地乱扔,。
通过活动让他们对粮食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艰辛,知道要爱惜每一粒米,不浪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