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国际组织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0
高中历史书中的国际组织标志高中历史书中介绍的国际组织标志有很多,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列举一些常见的国际组织及其标志。
1. 联合国(United Nations,缩写为UN),联合国的标志是一个蓝色的地球仪,中间有一幅全球地图,周围是两根麦穗,上面写着"UN"字样。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缩写为IMF),IMF的标志是一个由两根橄榄枝和一个世界地图组成的圆形图案,上面写着"IMF"字样。
3. 世界银行(World Bank),世界银行的标志是一个由两根橄榄枝和一个世界地图组成的圆形图案,上面写着"World Bank Group"字样。
4.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缩写为WTO),WTO的标志是一个蓝色的圆形图案,中间有一个由两根橄榄枝和一个世界地图组成的图案,上面写着"WTO"字样。
5.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缩写为WHO),WHO的标志是一个蓝色的圆形图案,中间是一个由两根蛇杖和一个世界地图组成的图案,上面写着"WHO"字样。
6. 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缩写为ILO),ILO的标志是一个蓝色的圆形图案,中间是一个由两根橄榄枝和一个世界地图组成的图案,上面写着"ILO"字样。
7.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缩写为WIPO),WIPO的标志是一个蓝色的圆形图案,中间是一个由两根橄榄枝和一个世界地图组成的图案,上面写着"WIPO"字样。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国际组织及其标志,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国际组织的标志也被介绍在高中历史书中。
学习《国际法》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学习《国际法》心得体会引言概述:《国际法》是一门涉及国家间关系和国际组织的法律学科,它对于了解国际社会的运作和国际事务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国际法》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即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国际法的主要来源、国际法的适用范围、国际法的争端解决以及国际法的发展趋势,详细阐述我在学习《国际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国际法的基本概念:1.1 国际法的定义:国际法是一门研究国家间关系和国际组织之间法律规范的学科,涉及国家主权、领土、人权等方面的规定。
1.2 国际法的特点:国际法具有普遍性、平等性、自愿性等特点,与国内法有所不同。
1.3 国际法的目的:国际法的目的是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促进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
二、国际法的主要来源:2.1 国际法的条约:国际法的主要来源是国际条约,包括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如《联合国宪章》等。
2.2 国际惯例法:国际惯例法是指在国际社会实践中被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法律原则和规则,如外交豁免权等。
2.3 国际法的一般原则:国际法的一般原则是指国际法体系中的一些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如平等主权、非干涉原则等。
三、国际法的适用范围:3.1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国际法的适用可以影响国内法的适用和效力。
3.2 国际法的适用主体:国际法适用于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于非主权国家和个人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3.3 国际法的适用时间:国际法的适用时间取决于具体的法律规定,可以是追溯力原则、即时效力原则或将来效力原则。
四、国际法的争端解决:4.1 和平解决争端:和平解决争端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谈判、调解、仲裁和国际司法等方式。
4.2 国际仲裁:国际仲裁是一种常用的争端解决方式,通过第三方仲裁机构对争端进行裁决,如国际法院等。
4.3 国际司法:国际法院是国际社会的最高司法机构,负责解决国际争端和提供法律意见。
图书学科分类及代码详表图书学科分类及代码详表图书学科分类及代码详表人文类图书基本学科A哲学、B宗教、C伦理、D逻辑、E美学、F心理、G语言、H文学、I艺术、J政治、K经济、L军事、M法律、N教育、O 体育、P传媒、Q资讯、R管理、S商学、T历史、U考古、W生活、X财政、Y统计、V民族、Z社会。
自然类图书基本学科a天文、b地理、c数学、d物理、e化学、f生物、g机械、h电子、i水利、j电力、k纺织、l食品、m建筑、n矿山、o冶金、p能源、q交通、r航天、s医学、t工学、u农学、v林学、w养殖、x电脑、y环保、z自然。
人文类图书附属学科分类及代码:A哲学A1 马克思主义哲学A1.1 辩证唯物主义A1.2 历史唯物主义A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A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他学科A2 自然辩证法A2.1 自然观A2.2 科学哲学A2.3 技术哲学A2.4 专门自然科学哲学A2.9 自然辩证法其他学科A3 中国哲学史A3.1 先秦哲学A3.2 秦汉哲学A3.3 魏晋南北朝哲学A3.4 隋唐五代哲学A3.5 宋元明清哲学A3.6 中国近代哲学A3.7 中国现代哲学A3.8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A3.9 中国哲学史其他学科A4 东方哲学史A4.1 印度哲学A4.2 伊斯兰哲学A4.3 日本哲学A4.9 东方哲学史其他学科A5 西方哲学史A5.1 古希腊罗马哲学A5.2 中世纪哲学A5.3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A5.4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哲学A5.5 德国古典哲学A5.6 俄国哲学A5.9 西方哲学史其他学科A6 现代外国哲学A6.1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西方哲学A6.2 分析哲学A6.3 欧洲大陆人文哲学A6.4 解释学A6.5 符号学A6.6 实用主义哲学A6.9 现代外国哲学其他学科A9 哲学其它学科。
B宗教B1 宗教学理论B1.1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B1.2 宗教史学B1.3 宗教哲学B1.4 宗教社会学B1.5 宗教心理学B1.6 比较宗教学B1.7 宗教地理学B1.8 宗教文学艺术B1.9 宗教文献学B1.10 神话学B1.99 宗教学理论其他学科B2 无神论B2.1 无神论史B2.2 中国无神论B2.3 外国无神论B2.9 无神论其他学科B3 原始宗教B4 古代宗教B4.1 中国古代宗教B4.2 外国古代宗教B4..9 古代宗教其他学科B5 佛教B5.1 佛教哲学B5.2 佛教因明B5.3 佛教艺术B5.4 佛教文献B5.5 佛教史B5.9 佛教其他学科B6 基督教B6.1 圣经学B6.2 基督教哲学B6.3 基督教伦理学B6.4 基督教史B6.5 基督教艺术B6.9 基督教其他学科B7 伊斯兰教B7.1 伊斯兰教义学B7.2 伊斯兰教法学B7.3 伊斯兰教哲学B7.4 古兰学B7.5 圣训学B7.6 伊斯兰教史B7.7 伊斯兰教艺术B7.9 伊斯兰教其他学科B8 道教B8.1 道教哲学B8.2 道教文献B8.3 道教艺术B8.4 道教史B8.9 道教其他学科B9 印度教B10 犹太教B11 袄教B12 摩尼教B13 锡克教B14 耆那教B15 神道教B16 中国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B17 中国少数民族宗教B18 当代宗教B18.1 中国当代宗教B18.2 世界当代宗教B18.3 新兴宗教B18.9 当代宗教其他学科B99 宗教学其他学科C伦理C1 伦理学原理C2 中国伦理思想史C3 东方伦理思想史C4 西方伦理思想史C5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C6 职业伦理学C7 医学伦理学C8 教育伦理学C9 政治伦理学C10 家庭伦理学C11 生命伦理学C12 生态伦理学C99 伦理学其他学科D逻辑D1 逻辑史D2 形式逻辑D3 哲理逻辑D4 语言逻辑D5 归纳逻辑D6 辩证逻辑D9 逻辑学其他学科E美学E1 美学原理E2 中国美学史E3 东方美学史E4 西方美学史E5 西方现代美学E6 马克思主义美学E7 艺术美学E8 技术美学E9 美学其他学科F心理F1 心理学史F2 普通心理学F3 生理心理学F4 认知心理学F5 发展心理学F6 个性心理学F7 缺陷心理学F8 比较心理学F9 实验心理学F10 应用心理学F99 心理学其他学科G语言G1 普通语言学G1.1 语音学G1.2 语法学G1.3 语义学G1.4 词汇学G1.5 语用学G1.6 方言学G1.7 修辞学G1.8 文字学G1.9 语源学G1.99 普通语言学其他学科G2 比较语言学G2.1 历史比较语言学G2.2 类型比较语言学G2.3 双语对比语言学G2.9 比较语言学其他学科G3 语言地理学G4 社会语言学G5 心理语言学G6 应用语言学G6.1 语言教学G6.2 话语语言学G6.3 实验语音学G6.4 数理语言学G6.5 计算语言学G6.6 翻译学G6.9 应用语言学其他学科G7 汉语研究G7.1 普通话G7.2 汉语方言G7.3 汉语语音G7.4 汉语音韵G7.5 汉语语法G7.6 汉语词汇G7.7 汉语训诂G7.8 汉语修辞G7.9 汉字规范G7.10汉语史G7.99 汉语研究其他学科G8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G8.1 蒙古语文G8.2 藏语文G8.3 维吾尔语文G8.4 哈萨克语文G8.5 满语文G8.6 朝鲜语文G8.7 傣族语文G8.8 彝族语文G8.9 壮语文G8.10 苗语文G8.11 瑶语文G8.12 柯尔克孜语文G8.13 锡伯语文G8.99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其他学科G9 外国语言G9.1 英语G9.2 德语G9.3 瑞典语G9.4 意大利语G9.5 法语G9.6 西班牙语、葡萄牙语G9.7 罗马尼亚语G9.8 俄语G9.9 波兰语、捷克语G9.10 塞尔维亚语、保加利亚语G9.11 希腊语G9.12 阿尔巴尼亚语G9.13 匈牙利语G9.14 梵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僧伽罗语G9.15 波斯语G9.16 土耳其语G9.17 阿拉伯语G9.18 希伯莱语G9.19 豪萨语G9.20 斯瓦希里语G9.21 越南语、柬埔寨语G9.22 印度尼西亚语、菲律宾国语、马来语G9.23 缅甸语G9.24 泰语、老挝语G9.25 日语G9.26 世界语G9.99 外国语言其他学科G99 语言学其他学科H文学H1 文学理论H2 文艺美学H3 文学批评H4 比较文学H5 中国古代文学史H5.1 周秦汉文学H5.2 魏晋文学H5.3 南北朝文学H5.4 隋唐五代文学H5.5 宋代文学H5.6 辽金文学H5.7 元代文学H5.8 明代文学H5.9 清代文学H5.99 中国古代文学史其他学科H6 中国近代文学史H7 中国现代文学史H8 中国各体文学H8.1 中国诗歌文学H8.2 中国戏剧文学H8.3 中国小说文学H8.4 中国散文文学H8.9 中国各体文学其他学科H9 中国民间文学H10 中国儿童文学H11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H11.1 蒙古族文学H11.2 藏族文学H11.3 维吾尔族文学H11.4 哈萨克族文学H11.5 朝鲜族文学H11.9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其他学科H12 世界文学史H12.1 古代世界文学史H12.2 中世纪世界文学史H12.3 近代世界文学史H12.4 现代世界文学史H12.9 世界文学史其他学科H13 东方文学H13.1 印度文学H13.2 日本文学H13.9 东方文学其他学科H14 俄国文学H15 英国文学H16 法国文学H17 德国文学H18 意大利文学H19 美国文学H20 北欧文学H21 东欧文学H22 拉美文学H23 非洲文学H24 大洋洲文学H99 文学其他学科I艺术I1 艺术心理学I2 音乐I2.1 音乐学I2.2 作曲与作曲理论I2.3 音乐表演艺术I2.9 音乐其他学科I3 戏剧I3.1 戏剧史I3.2 戏剧理论I3.9 戏剧其他学科I4 戏曲I4.1 戏曲史I4.2 戏曲理论I4.3 戏曲表演I4.9 戏曲其他学科I5 舞蹈I5.1 舞蹈史I5.2 舞蹈理论I5.3 舞蹈编导I5.4 舞蹈表演I5.9 舞蹈其他学科I6 电影I6.1 电影史I6.2 电影理论I6.3 电影艺术I6.9 电影其他学科I7 广播电视文艺I8 美术I8.1 美术史I8.2 美术理论I8.3 绘画艺术I8.4 雕塑艺术I8.9 美术其他学科I9 工艺美术I9.1 工艺美术史I9.2 工艺美术理论I9.3 环境艺术I9.9 工艺美术其他学科I10 书法I10.1 书法史I10.2 书法理论I10.9 书法其他学科I11 摄影I11.1 摄影史I11.2 摄影理论I11.9 摄影其他学科I99 艺术学其他学科J政治J1 政治学理论J1.1 比较政治学J1.2 政治社会学J1.3 政治心理学J1.4 地缘政治学J1.5 中外政治学说史J1.9 政治学理论其他学科J2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J2.1 马、恩、列、斯思想研究J2.2 毛泽东思想研究J2.3 马克思主义思想史J2.4 科学社会主义J2.5 社会主义运动史J2.6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J2.9 马克思主义其他学科J3 政治制度J3.1 政治制度理论J3.2 议会制度J3.3 行政制度J3.4 司法制度J3.5 政党制度J3.6 选举制度J3.7 中国政治制度J3.8 外国政治制度J3.9 比较政治制度J3.10 中国政治制度史J3.11 外国政治制度史J3.99 政治制度其他学科J4 行政学J4.1 行政理论J4.2 行政组织J4.3 人事行政J4.4 财务行政J4.5 行政决策J4.9 行政学其他学科J5.1 国际关系理论J5.2 国际关系史J5.3 国际组织J5.4 外交学J5.5 外交史J5.6 国际比较政治J5.7 美国政治J5.8 英国政治J5.9 法国政治J5.10 德国政治J5.11 日本政治J5.12 俄罗斯政治J5.13 欧洲政治J5.14 北美政治J5.15 亚太政治J5.16 拉美政治J5.17 非洲政治J5.18 中亚、西亚政治J5.99 国际政治学其他学科J9 政治学其他学科K经济。
国际卫生组织身高体重标准表国际卫生组织(WHO)制定了一套身高体重标准表,用于评估人类的身体健康状况。
这套标准表基于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将人类的身高、体重、年龄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以提供一个相对准确的参考范围。
身高体重标准表主要用于评估儿童和成人的体格发育和健康状态。
其中,儿童的身高和体重标准表分为男孩和女孩两个表,将年龄和性别因素考虑在内。
对于成年人,身高体重标准表则主要依据身高和体重的比例关系以及体质指数(BMI)来确定健康状况。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儿童的身高体重标准表以年龄、性别和身高为变量,提供了不同年龄段的平均身高和体重。
下面是一个例子:男孩:年龄:0-1岁身高(cm) 5% 10% 25% 50% 75% 90% 95%50 2.5 2.9 3.4 3.9 4.5 4.9 5.360 4.2 4.8 5.6 6.4 7.3 7.9 8.570 5.9 6.7 7.8 8.9 10.1 10.9 11.780 8.2 9.3 10.8 12.4 14.1 15.3 16.590 11.2 12.7 14.8 16.9 19.2 20.8 22.4女孩:年龄:0-1岁身高(cm) 5% 10% 25% 50% 75% 90% 95%50 2.3 2.8 3.4 3.9 4.4 4.8 5.260 4.1 4.7 5.6 6.4 7.0 7.6 8.270 5.6 6.4 7.4 8.4 9.2 10.0 10.780 7.6 8.6 9.9 11.3 12.4 13.5 14.590 9.8 11.1 12.9 14.7 16.0 17.3 18.5成年人身高体重标准表:成年人的身高体重标准表主要基于体质指数(BMI)。
BMI是用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值,一般用于评估体重是否正常。
下面是一个例子:BMI分类体重范围(千克/平方米)体重不足小于18.5正常体重 18.5-24.9超重 25.0-29.9肥胖:I度 30.0-34.9肥胖:II度 35.0-39.9肥胖:III度大于等于40.0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简化的体重分类表,实际上,评估身体健康需要综合考虑BMI、腰围、体脂率等因素。
科学技术协会工作职责引言概述科学技术协会作为一个组织机构,致力于促进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和交流。
其工作职责涵盖广泛,包括组织学术活动、推动科技创新、培养科技人才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协会的整体职能出发,详细介绍其工作职责的三个主要方面。
1. 学术活动组织与推动1.1 学术研讨会的组织与策划科学技术协会负责组织各类学术研讨会,包括国际性、全国性和地区性的研讨会。
具体包括确定会议主题、邀请专业领域内的知名学者担任主讲人、制定议程等。
1.2 学术期刊编辑与出版科学技术协会通常拥有自己的学术期刊,负责编辑、审稿和出版工作。
协会需要建立高水平的期刊,推动科技研究成果的传播与交流。
1.3 学术成果评选与颁奖为鼓励科技创新,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评选各类学术奖项,旨在表彰在特定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研人员,激励更多人投身科学研究。
2. 科技创新推动与服务2.1 科技创新项目管理科学技术协会负责协调、推动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展。
这包括项目的立项、资金管理、成果评价等多个方面。
2.2 技术转移与产业化推动协会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起到桥梁作用,通过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推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3 科技政策研究与建议积极参与科技政策研究,为政府提供建议,推动科技与社会的融合,促进科技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3. 科技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3.1 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协助开展各类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包括组织专业技能培训、设立奖学金资助科技人才等。
3.2 科普宣传与社会服务科学技术协会在科普宣传方面发挥作用,组织科技知识普及活动,提高社会大众对科技的认知水平。
3.3 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科技交流,组织各类国际合作项目,提高我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声誉。
结论科学技术协会在学术活动组织、科技创新推动和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担负着重要的工作职责。
通过这些职责的履行,协会为促进科技进步、培养科技人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 知识产权保护与科研伦理监管4.1 知识产权培训与咨询科学技术协会在知识产权方面进行培训和咨询工作,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和保护其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合法化运用。
马拉松赛策划方案一、赛事概况。
1.1 赛事名称,城市国际马拉松赛。
1.2 赛事时间,每年11月第二个周末。
1.3 赛事地点,城市市中心。
1.4 赛事规模,预计参赛选手10000人。
1.5 赛事主题,健康、环保、友谊。
二、赛事组织。
2.1 组织机构,赛事组委会、赛事承办方、志愿者团队。
2.2 赛事宗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2.3 赛事特色,环保理念、社区参与、国际交流。
三、赛道规划。
3.1 赛道设计,市区主要街道、景点、公园。
3.2 起终点设置,市政广场。
3.3 补给站设置,每5公里设置一处,提供饮水、能量补给。
3.4 安全措施,路面封闭、交警指挥、医疗救援。
四、赛事服务。
4.1 报名服务,线上报名、现场报名。
4.2 参赛包领取,包括比赛号码布、纪念品、赛事手册。
4.3 赛前培训,提供跑步培训课程。
4.4 赛后服务,颁奖典礼、医疗救护、庆功晚宴。
五、赛事宣传。
5.1 媒体合作,新闻发布会、媒体报道、社交媒体宣传。
5.2 社区宣传,宣传海报、社区活动、志愿者招募。
5.3 国际交流,邀请国际选手参赛、推广国际友谊。
六、赛事评估。
6.1 赛事效果,参赛人数、社会反响、媒体曝光。
6.2 赛事收益,赞助商合作、门票收入。
6.3 赛事改进,听取参赛者意见、改进赛事组织。
七、赛事总结。
7.1 赛事总结,总结赛事经验、成果展示。
7.2 赛事展望,展望未来发展、持续改进赛事品质。
以上为城市国际马拉松赛的策划方案,希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让我们一起为城市的健康运动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1 范围本国际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一个组织可以使用以提高其环境绩效。
本国际标准使一个组织可以寻求系统化管理其环境责任,以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柱的方式。
本国际标准帮助组织获得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输出,提供组织自身和相关方的环境价值,与本组织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的输出包括:—提高环境绩效;—履行合规性义务;—实现环境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组织,不论大小、类型和性质,适用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从一个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组织确定它能够控制或影响。
这个国际标准不规定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这一国际标准可用于整体或部分系统化地改进环境管理。
然而,声称符合本国际标准的要求是不能接受的,除非所有的要求被纳入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和没有删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
3 术语和定义为本文件的目的,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3.1与组织和领导有关的术语3.1.1管理体系组织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3.1.4)以建立方针和目标( 3.2.5)和过程( 3.3.5)以实现这些目标。
注1:一个管理体系可以包括一个领域或几个领域(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能源,财务管理)。
附注2:体系要素包括组织结构、角色和职责、策划与运行、绩效评价及改进。
附注3:一个管理体系的范围可以包括整个组织,规定或指定的组织的职能,规定或指定的部分的组织,或一个或多个横跨组织团体的职能。
3.1.2环境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3.1.1)用于管理环境因素( 3.2.2),履行合规性义务( 3.2.9),和处理风险和机会( 3.2.11)3.1.3环境方针由最高管理者( 3.1.5)正式发布的相关环境绩效( 3.4.11)的一个组织( 3.1.4)的意图和方向。
3.1.4组织为了实现其目标( 3.2.5)有自己的职能和职责、权限和关系的人或群体。
注1:组织的概念包括但不局限于单一的贸易商,公司,社团,企业,当权者,合伙企业,慈善机关或事业单位,或部分或组合,是否股份制或不是,公共的或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