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储罐周边防火距离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1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硫酸库安全设计规程(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编号:FS-QG-43026硫酸库安全设计规程Safety Design Code for Sulfuric Acid Depot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4.2.1硫酸储罐的安全设施安全设施:(1)硫酸灌区最重要的安全设施是足够容积的围堰。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2008版》规定,硫酸罐区围堰内的有效容积不小于罐区中最大单台储罐泄露的体积,一定是有效容积,围堰高度最高不超过1.6米,一般在1.2米左右,内侧防腐处理。
(2)硫酸储罐一般没要求倒罐,但要规定装填系数。
我公司现行暂定充装系数为全容积的80%。
(3)酸罐基础及地坪防腐。
可用耐酸花岗岩或者耐酸瓷板进行防腐,环氧胶泥铺底、勾缝。
我公司采用耐酸花岗岩进行地坪防腐处理,砖大性齐、美观,加上一定坡度,保证竹区内良好散水性,防止雨水或者泄露的硫酸洼地积聚。
(4)酸罐保温问题。
有此专家认为在北力一气温可能降得很低,会出现硫酸盐结晶堵塞管道、阀门,在大罐的出酸阀及竹道上保温可能有必要。
在冬季平均气温不低于-6℃的地区,没有进行保温的必要,相反,酸罐保温后,保温表面出现的龟裂纹会导致雨水渗入岩棉,而逐渐造成间隙腐蚀,影响酸罐使用寿命。
(5)事故废酸收容池。
如果酸罐出现泄漏或者酸罐检修,需要将废酸收容,在酸罐区围堰外挖地卜收容池,收容池采用棍泥土制做,用瓷砖防腐即可。
收容后废酸采用石灰粉中和排放。
(6)个体防护装置、消防装置配备。
卸酸站台和酸罐区围墙外在作业较密集处应设置个体防护装置,如洗眼器、喷淋头,用于硫酸溅伤事故处置;在合适位置应设置消防、高压雾化水装置,用于灭火和酸罐壁降温。
4.2.2硫酸罐区运行安全管理措施(1)浓硫酸储罐及硫酸管线出现泄漏的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硫酸储存管理制度一、硫酸领用和保管1、硫酸的领用应根据生产实际,由班组提出申请,单位领导批准方可领用。
2、硫酸定量领用,严禁屯集,若使用有剩余,必须设专人保管。
3、硫酸必须储存在有盖的瓷质、玻璃等耐酸容器内,室温5-40℃的干燥、清洁及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应不受阳光直射,距离热源(暖气设备等)不得小于____米。
4、严禁将浓硫酸与浓硝酸及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甘油等)和矿物油类(机油、汽油等)物品混放。
5、硫酸的储存及使用必须指定专人管理,储存硫酸的库房必须加锁,实行双人监控,即钥匙由指定的两人保管,必须两人到现场方可打开库房。
使用硫酸须经主管上级领导同意。
6、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硫酸或配制的稀硫酸电解液私自带出单位使用及送给他人,否则,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引发事故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使用硫酸安全管理规定1、从事储存、使用硫酸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知识,安全知识等内容的培训。
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2、单位使用硫酸的防护用品应准备齐全,保管得当,使用方便。
3、使用浓硫酸的安全注意事项1)、严禁用肩扛、背驮或抱住的方法搬运硫酸。
严禁摔掷、翻滚,储存时不得倒置及卧倒,不得受任何冲击及重压。
2)、操作浓硫酸时,必须在空气流通和采光好的地方进行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配制、使用浓硫酸时必须按规定采取防护措施,穿防酸服,佩戴护目镜、防护手套、防护围裙,穿高筒靴等,严格按充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执行。
4)、打开浓硫酸瓶子封口时应小心,面部应远离瓶口,瓶口不能对准他人,防止浓硫酸外溅造成事故。
5)、取浓硫酸时,手不准只提瓶盖(正确方法为一手托住瓶底,一手护住瓶体),防止瓶体脱落发生安全事故。
6)、稀释和配制浓硫酸时必须在耐酸容器内进行,将浓硫酸缓缓倒入蒸馏水中,并用耐酸棒均匀搅动使之降温散热,并且瓶口不能对着自己面部,加入过程中如发现温度过高应等降温冷却后再继续稀释,严禁向硫酸中倒水,以免硫酸飞溅伤人。
1、甲类车间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12米,甲类车间离主干道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10米,离次干道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5米
乙类车间之间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10米甲类与乙类车间之间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12米
2、厂区围墙与厂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5.0m,且围墙两侧的建筑之间还应满足相应的防火间距要求
3、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0m ,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0m,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乙类仓库,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25.0m,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30.0m,
4、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与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2.1 的规定,但甲类厂房所属厂内铁路装卸线当有安全措施时,其间距可不受表2.1 规定的限制。
表2.1 甲类厂房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m)
注:厂房与道路路边的防火间距按建筑距道路最近一侧路边的最小距离计算。
5、高层厂房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
罐,可燃材料堆场(煤和焦炭场除外)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0m。
6、两排卧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米,防火堤内侧基脚线至立式储罐外壁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防火堤内侧基脚线至卧式储罐外壁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米。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阶段,我们要学会给高三的自己加油打气。
硫酸储罐安装安全技术规范硫酸是基本化学工业中重要产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有色冶化纤、化肥工业以及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由于硫酸对金属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硫酸的安全储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硫酸腐蚀的原理碳钢在硫酸中发生的腐蚀过程是典型的电化学腐蚀。
金属材料的本质、表面状态及金属阴极相杂质、pH值、温度都会影响到金属的氢去极化腐蚀。
商业上得到的一般是如下浓度的硫酸:50%、77.67%、93%、 98%、99%、100%,不同浓度的硫酸,其腐蚀性具有如下突出特征:在一定的温度下,稀硫酸对碳钢的腐蚀速率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强;达到一定浓度后,腐蚀速率随浓度的提高而急剧下降。
硫酸的腐蚀的另一个特点是,同一浓度的硫酸随着温度的增加,腐蚀性会大大增加。
硫酸的腐蚀性除与浓度和温度有关外,酸中的杂质对腐蚀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些物理因素如介质流速、固相颗粒、结垢等也影响腐蚀性。
2.硫酸储罐区的设计2.1罐设计浓度为68-99.5%的硫酸,在40℃下对碳钢的腐蚀速率<0.75 -1 mm/a。
这在保证一定的腐蚀裕量及在储存的情形下,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由于稀硫酸即使在较低的温度下腐蚀性也很大,因此需要采用更耐腐蚀的材料,如在一定的浓度及温度下可以釆用316L不锈钢。
因此,常温下的浓硫酸储罐通常选用碳钢材料就可以满足要求,稀硫酸储罐可以用玻璃钢或PVC、钢衬PO储罐的,具体还可以查《腐蚀数据与选材手册》。
2.2结构设计硫酸储罐一般应至少包括如下管口:硫酸进口、硫酸出口、溢流口、放空口(呼吸阀)、顶部人孔、底部人孔。
为减少泄漏,硫酸进口般设置在罐顶,并使管口距离罐顶内壁至少1200mm,防止进酸时对罐顶部位形成冲刷,腐蚀进口管附近部位。
为保护罐底,在罐底正对进口管末端的相应位置设置防冲板,用耐酸瓷板或红硅酸盐石板代替。
为防止介质的虹吸现象,硫酸人口管线应开放空孔,一般只需要加在进酸管线上。
1、甲类车间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12米,甲类车间离主干道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10米,离次干道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5米乙类车间之间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10米甲类与乙类车间之间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12米
2、厂区围墙与厂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5.0m,且围墙两侧的建筑之间还应满足相应的防火间距要求
3、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0m ,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0m,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储罐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乙类仓库,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25.0m,与重要公共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30.0m,
4、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房与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2.1 的规定,但甲类厂房所属厂内铁路装卸线当有安全措施时,其间距可不受表2.1 规定的限制。
表2.1 甲类厂房与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m)
注:厂房与道路路边的防火间距按建筑距道路最近一侧路边的最小距离计算。
5、高层厂房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液
化石油气储罐,可燃材料堆场(煤和焦炭场除外)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0m。
6、两排卧式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米,防火堤内侧基脚线至立式储罐外壁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防火堤内侧基脚线至卧式储罐外壁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米。
厂房、仓库、储罐、加油站安全间距1.厂房、仓库等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表1-1) (GB50016—2006)表1-1 厂房、仓库等建筑物的防火间距2.液体储罐的防火间距(表1—2)(GB50016—2006)表1-2 液体储罐的防火间距(m)3. 加油站内、外建筑(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表2-1、表2-2)(GB50156—2002(2006年版))表2-1 加油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表2-2 加油站与站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于50立方米。
二级加油站总容积大于60立方米,小于或等于120立方米,单罐容积小于或等于50立方米。
三级加油站总容积小于或等于60立方米,单罐容积小于或等于30立方米。
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
建规(GB50016—2006)中常涉及的部分安全规定1.厂房、仓库1. 建筑面积小于等于300m2的独立甲、乙类单层厂房,可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
(3。
3.5)2. 厂房内设置甲、乙类中间仓库时,其储量不宜超过一昼夜的需要量。
(3。
3.9)3. 仓库内严禁设置员工宿舍.(3。
3。
15)4。
甲、乙类仓库内严禁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并不应贴邻建造。
(3。
3。
15)5。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独立设置,并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
其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
(3。
6.1)6.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的总控制室应独立设置。
(3。
6.8)7。
甲、乙、丙类液体仓库应设置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遇湿会发生燃烧爆炸的物品仓库应设置防止水浸渍的措施。
(3。
6.11)2.安全出口8。
厂房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3。
7.1)9。
厂房的每个防火分区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3。
7.2)1 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2 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 人;3 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 人10. 每座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小于等于300m2时,可设置1 个安全出口。
储罐区的设计按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化学品储罐一般按危险化学品危险等级划分,浓硫酸因为是强氧化剂,按乙类液体划分,。
储罐之间一般要求间距为单个储罐的直径的0.6倍设置,立式罐之间一般不超过2米。
同时要求要设置围堰。
,储罐及管道材质的选择由于浓硫酸的钝化特性,储罐、管路及阀门可选用碳钢材质或。
管路及阀门考虑安全因素建议采用304不锈钢材质。
由于浓硫酸的吸水性,储罐存储时一定要注意防潮,可在储罐呼吸线上加干燥剂,大型碳钢储罐可加氮封,隔离水汽。
钢衬塑储罐、碳钢储罐用于储存浓硫酸,也和其它使用条件有密切关系。
硫酸贮存、硫酸贮存、使用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硫酸的贮存、使用管理,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2.适用范围:硫酸3.责任部门:4. 内容4.1 管理原则:依照《化学危险物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采购、储存、使用硫酸。
4.2 采购管理:应向有化学危险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厂商采购盐酸、硫酸、硝酸。
4.3 贮存区的管理:4.3.1:贮存贮罐符合要求设置标识,严禁带缺陷使用。
4.32:贮存场地符合规范,有防火,防日光曝晒和处置泄漏的设施。
4.33 贮存防火,防日光曝晒和处置泄漏的设施‘定期检查、保养。
4.34 管理人员要熟知危险品性质和安全管理常识。
4.35管理人员每天不少于两次对各贮罐进行巡检,并做好记录,发现跑、冒、滴、漏等隐患,要及时联系处理,重大隐患,要及时上报。
4.4 装卸管理4.41 危险品装卸人员必须注意防护,按规定穿戴必要的劳保用品。
4.42 卸装时,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监卸监装。
4.45 晚上、下雨天不宜装卸,或遇特殊情况必须装卸时,必须得到部门负责人的同意,还应有遮雨等相关措施。
4.46 严禁在装卸时吸烟。
4.5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使用中必须进行用量记录并记录使用前后储罐液位。
4.6 操作注意事项4.61 密封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
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351-20051 总则1.0.1 为合理设计防火堤、防护墙,保障储罐区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地上储罐区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中的防火堤、防护墙的设计。
不适用于非液态储罐区的设计。
1.0.3 储罐区防火堤、防护墙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文档3 防火堤、防护墙的布置3.1 一般规定3.1.1 防火堤、防护墙的选用应根据储存液态介质的性质确定。
3.1.2 防火堤、防护墙必须采用不燃烧材料建造。
且必须密实、闭合。
文档3.1.3 进出储罐组的各类管线、电缆宜从防火堤、防护墙顶部跨越或从地面以下穿过。
当必须穿过防火堤、防护墙时,应设置套管并应采取有效的密封措施;也可采用固定短管且两端采用软管密封连接的形式。
3.1.4 沿无培土的防火堤内侧修建排水沟时,沟壁的外侧与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0.5m;沿土堤或内培土的防火堤内侧修建排水沟时,沟壁的外侧与土堤内侧或培土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0.8m,且沟内应有防渗漏的措施。
沿防护墙修建排水沟时,沟壁的外侧与防护墙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3.1.5 每一储罐组的防火堤、防护墙应设置不少于2处越堤人行踏步或坡道,并设置在不同方位上。
防火堤内侧高度大于等于1.5m时。
应在两个人行踏步或坡道之间增设踏步或逃逸爬梯。
隔堤、隔墙亦应设置人行踏步或坡道。
3.2 油罐组防火堤的布置3.2.1 立式油罐的罐壁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该罐罐壁高度的一半;卧式油罐的罐壁至防火堤或防护墙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
注:高架立式罐(指罐环梁顶面到场内地面距离大于1.5m的罐)罐壁至防火堤内堤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下述高度的一半;该高度等于罐壁高度与环粱顶面到场内地面距离之和减去1.5m。
3.2.2 相邻油罐组防火堤外堤脚线之间,应留有宽度不小于7m的消防空地。
3.2.3 同一个油罐组内的总容量及油罐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固定顶油罐组及固定顶油罐与浮顶、内浮顶油罐的混合罐组,其总容量不应大于120000m3。
引导语在企业安全检查工作中,储罐与建构筑物、工艺装置等设施之间的安全防火间距是否符合要求是一项重要的检查内容,涉及到的设计防火标准、规范也比较繁多,除了建规、石化规外,还有各大行业的设计防火规范。
为便于广大的安全管理和专业人员快速查阅相关的规范条款,笔者对其中涉及储罐布置的防火间距条款进行了梳理总结。
第一篇已对GB50160-2008(2018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016-2014(2018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1283-2020《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有关储罐布置防火间距的规范条款和液氨、液氯储罐布置的防火间距作了详细介绍。
第二篇已对氧气(液氧)储罐布置所涉及的相关规范条款进行了总结梳理。
本文继续介绍酸碱、液氢、氢气储罐布置的防火间距要求。
七(接第二篇)关于酸碱储罐的防火间距:关于酸碱储罐布置的防火间距,很多安全管理技术人员的第一印象是酸碱的火灾危险性为戊类,可以没有具体的防火间距要求。
那第一印象是否正确呢?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1、酸碱的火灾危险性分类1.1GB50160-2008(2018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4.2.12条解释条文:表6--石油化工部分(Ⅰ: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及产品),乙醛氧化制乙酸(醋酸)装置的乙酸精馏单元、乙酸、氧气储罐组属于乙类(乙醛储罐属于甲类)。
表6--石油化工部分(Ⅳ:合成氨及氨加工产品),硝酸装置属于乙类。
1.2 GB50016-2014(2018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1.1条解释条文,表1:发烟硫酸、发烟硝酸的浓缩部位厂房属于乙类;3.1.2条解释条文,表2:硝酸、发烟硫酸属于乙类(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3.1.3条解释条文,表3:冰醋酸、蚁酸、硝酸、发烟硫酸的储存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
1.3 GB50565-2010《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附录A,表A:腈纶厂的醋酸属于甲类、硝酸属于乙类;粘胶纤维厂的浓硫酸属于乙类;维纶厂酸碱站的稀硫酸、氢氧化钠属于丁类;印染厂碱回收站的碱液属于戊类。
硫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它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因此严格遵守硫酸储罐周围的安全要求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硫酸储罐周围的安全要求,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1. 硫酸储罐的选址选址是硫酸储罐周围安全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在选址时,应避免选址在人口密集区、地质构造不稳定区、河流、湖泊等水体的下游区域。
此外,应避免在地下水位高的区域建设硫酸储罐。
2. 硫酸储罐的材料硫酸储罐是以不锈钢或玻璃钢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可以抵抗硫酸的腐蚀性。
硫酸储罐的容积应根据厂房和储罐周围环境条件的大小进行选择,以满足工艺生产要求。
3. 硫酸储罐的防渗漏措施硫酸储罐一般在吊装安装后,周围需要有精心设计的防渗漏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防渗墙和防渗漏地板,用于防止硫酸泄漏后对环境造成损害。
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储罐及周围区域设置检漏孔和探测仪器,定期检测罐体渗漏情况。
4. 硫酸储罐的消防设施在硫酸储罐周围应设置消防设施,以提供应急响应。
硫酸储罐周围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如消防水龙、灭火器等,以防止罐体泄漏时火灾的发生。
5. 硫酸储罐周围人员的安全要求硫酸储罐周围人员必须穿着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酸碱防护服、防毒面罩等。
在罐体距离近的位置,还需要配备涉罐人员的安全带防护设备,并严格按照工作规范执行操作程序,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6. 硫酸储罐维护要求硫酸储罐要求定期进行维护,以确保硫酸储罐的安全使用。
维护工作包括检查罐体是否损坏、检查防护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检查罐内的硫酸储存状况、进行罐内清洗等。
7. 硫酸储罐泄露应急响应在硫酸罐发生泄露时,必须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措施。
重点应包括国家规定的处置和处理措施、现场应急处理的方法以及重要设备的应急处理方法。
此外,应加强现场监测和应急预防工作,保持应急措施的可靠性。
总之,严格遵守硫酸储罐周围的安全要求对于保障储罐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安全非常重要。
开展专业培训,落实周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必将确保储罐安全的使用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