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词法分析及词法分析程序 课后答案【khdaw_lxywyl】
- 格式:pdf
- 大小:339.03 KB
- 文档页数:14
编译原理第三章练习题答案编译原理第三章练习题答案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研究的是将高级语言程序转化为机器语言的过程。
在编译原理的学习过程中,练习题是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编译原理第三章的练习题答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什么是词法分析?请简要描述词法分析的过程。
词法分析是编译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将源程序中的字符序列划分为有意义的词素(token)序列。
词法分析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扫描:从源程序中读取字符序列,并将其转化为内部表示形式。
2)识别:根据预先定义的词法规则,将字符序列划分为不同的词素。
3)分类:将识别出的词素进行分类,如关键字、标识符、常量等。
4)输出:将分类后的词素输出给语法分析器进行进一步处理。
2. 什么是正则表达式?请给出一个简单的正则表达式示例。
正则表达式是一种用于描述字符串模式的工具,它由一系列字符和操作符组成。
正则表达式可以用于词法分析中的词法规则定义。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正则表达式示例:[a-z]+该正则表达式表示匹配一个或多个小写字母。
3. 请简要描述DFA和NFA的区别。
DFA(Deterministic Finite Automaton)和NFA(Nondeterministic Finite Automaton)是有限状态自动机的两种形式。
它们在词法分析中常用于构建词法分析器。
DFA是一种确定性有限状态自动机,它的状态转换是确定的,每个输入符号只能对应一个状态转换。
相比之下,NFA是一种非确定性有限状态自动机,它的状态转换是非确定的,每个输入符号可以对应多个状态转换。
4. 请简要描述词法分析器的实现过程。
词法分析器的实现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定义词法规则:根据编程语言的语法规范,定义词法规则,如关键字、标识符、常量等。
2)构建正则表达式:根据词法规则,使用正则表达式描述不同类型的词素。
3)构建有限状态自动机:根据正则表达式,构建DFA或NFA来识别词素。
编译原理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研究的是如何将高级程序语言转换为机器语言的过程。
而《编译原理》第三版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教材之一。
在学习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编译原理》第三版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第一章:引论习题1.1:编译器和解释器有什么区别?答案:编译器将整个源程序转换为目标代码,然后一次性执行目标代码;而解释器则逐行解释源程序,并即时执行。
习题1.2:编译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编译器的主要任务是将高级程序语言转换为目标代码,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过程。
第二章:词法分析习题2.1:什么是词法分析?答案:词法分析是将源程序中的字符序列划分为有意义的词素(token)序列的过程。
习题2.2:请给出识别下列词素的正则表达式:(1)整数:[0-9]+(2)浮点数:[0-9]+\.[0-9]+(3)标识符:[a-zA-Z_][a-zA-Z_0-9]*第三章:语法分析习题3.1:什么是语法分析?答案:语法分析是将词法分析得到的词素序列转换为语法树的过程。
习题3.2:请给出下列文法的FIRST集和FOLLOW集:S -> aAbA -> cA | ε答案:FIRST(S) = {a}FIRST(A) = {c, ε}FOLLOW(S) = {$}FOLLOW(A) = {b}第四章:语义分析习题4.1:什么是语义分析?答案:语义分析是对源程序进行静态和动态语义检查的过程。
习题4.2:请给出下列文法的语义动作:S -> if E then S1 else S2答案:1. 计算E的值2. 如果E的值为真,则执行S1;否则执行S2。
第五章:中间代码生成习题5.1:什么是中间代码?答案:中间代码是一种介于源代码和目标代码之间的表示形式,它将源代码转换为一种更容易进行优化和转换的形式。
编译原理课后答案问题一计算机程序的执行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其中编译是其中的一环。
请问编译的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是什么?答:编译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是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代码生成。
下面分别对这三个阶段进行介绍。
1. 词法分析词法分析是编译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它的任务是将源代码中的字符序列分解成一个个具有独立含义的单词,这些单词被称为“记号”或“词法单元”。
词法分析器根据程序中每一个字符的组合规则,将其转化为一个个词法单元,并记录下词法单元的类型标记。
词法分析器的工作一般通过有限状态自动机来实现,它根据一定的词法规则进行扫描和分析。
2. 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是编译过程的第二步,它接收词法分析器生成的词法单元流,根据语法规则进行分析,并生成一棵语法树。
语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输入程序的结构,检查程序的语法正确性,并生成用于后续处理的输入形式。
语法分析器一般采用的是自顶向下或自底向上的分析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递归下降法和LR(1)分析法。
3. 代码生成代码生成是编译过程的最后一步,它将语法分析生成的语法树转化为目标机器的可执行代码。
代码生成器通过遍历语法树,将每个语法树节点转化为相应的目标机器代码。
代码生成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目标机器的特性和限制,以及优化代码的效率和性能。
问题二请解释一下编译原理中的词法规则是什么?答:编译原理中的词法规则指的是一组规定词法单元模式的规则。
它描述了如何将输入字符序列转换为词法单元,并为每个词法单元定义了一个标记。
词法规则一般使用正则表达式来描述词法单元的模式。
编译器根据词法规则构建词法分析器,用于将源代码分割成一系列的词法单元。
词法规则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对编译过程的性能和结果都有较大的影响。
一个完整的词法规则一般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正则表达式:描述了词法单元的模式,使用特定的正则表达式语法来表示。
2.动作:描述了当词法单元匹配到模式时,需要执行的动作或处理过程。
第3章词法分析习题答案1.判断下面的陈述是否正确。
(1)有穷自动机接受的语言是正规语言。
(√)(2)若r1和r2是Σ上的正规式,则r1|r2也是Σ上的正规式。
(√)(3)设M是一个NFA,并且L(M)={x,y,z},则M的状态数至少为4个。
(× )(4)设Σ={a,b},则Σ上所有以b为首的符号串构成的正规集的正规式为b*(a|b)*。
(× )(5)对任何一个NFA M,都存在一个DFA M',使得L(M')=L(M)。
(√)(6)对一个右线性文法G,必存在一个左线性文法G',使得L(G)=L(G'),反之亦然。
(√) (7)一个DFA,可以通过多条路识别一个符号串。
(× )(8)一个NFA,可以通过多条路识别一个符号串。
(√)(9)如果一个有穷自动机可以接受空符号串,则它的状态图一定含有 边。
(× )(10)DFA具有翻译单词的能力。
(× )2.指与出正规式匹配的串.(1)(ab|b)*c 与后面的那些串匹配?ababbc abab c babc aaabc(2)ab*c*(a|b)c 与后面的那些串匹配? acac acbbc abbcac abc acc(3)(a|b)a*(ba)* 与后面的那些串匹配? ba bba aa baa ababa答案(1) ababbc c babc(2) acac abbcac abc(3) ba bba aa baa ababa3. 为下边所描述的串写正规式,字母表是{0, 1}.(1)以01 结尾的所有串(2)只包含一个0的所有串(3) 包含偶数个1但不含0的所有串(4)包含偶数个1且含任意数目0的所有串(5)包含01子串的所有串(6)不包含01子串的所有串答案注意 正规式不唯一(1)(0|1)*01(2)1*01*(3)(11)*(4)(0*10*10*)*(5)(0|1)*01(0|1)*(6)1*0*4.请描述下面正规式定义的串. 字母表{x, y}.(1) x(x|y)*x(2)x*(yx)*x*(3) (x|y)*(xx|yy) (x|y)*答案(1)必须以 x 开头和x结尾的串(2)每个 y 至少有一个 x 跟在后边的串 (3)所有含两个相继的x或两个相继的y的串5.处于/* 和 */之间的串构成注解,注解中间没有*/。
编译原理教程第五版课后答案第一章:引言问题1答:编译器是一种将高级编程语言源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代码的软件工具。
它由多个阶段组成,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代码生成等。
问题2答:编译器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词法分析:将源代码划分为词法单元,如标识符、关键字、操作符等。
- 语法分析:根据语法规则,将词法单元组成语法树。
- 语义分析:对语法树进行语义检查,如类型匹配、变量声明等。
- 中间代码生成:将语法树转换为中间代码表示形式。
- 代码优化: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以提高程序的效率。
- 代码生成: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代码。
第二章:词法分析问题1答:词法单元是编译器在词法分析阶段识别的最小的语法单位,它由一个或多个字符组成。
常见的词法单元包括关键字、标识符、常量和运算符等。
问题2答:识别词法单元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 正则表达式:通过正则表达式匹配字符串,识别出各类词法单元。
- 有限自动机:构建有限状态自动机,根据输入字符的不同状态转移,最终确定词法单元。
- 递归下降法:使用递归下降的方式,根据语法规则划分出词法单元。
第三章:语法分析问题1答:语法分析是编译器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给定的语法规则,将词法单元序列转换为语法树。
语法分析有两个主要的方法:自顶向下的分析和自底向上的分析。
问题2答:自顶向下的分析是从文法的起始符号开始,根据语法规则逐步向下展开,直到生成最终的语法树。
常见的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包括LL(1)分析和递归下降分析。
问题3答:自底向上的分析是从输入串开始,逐步合并词法单元,最终生成语法树。
常见的自底向上的分析方法包括LR分析和LALR分析。
第四章:语义分析问题1答:语义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对语法树进行语义检查和类型推断。
语义分析阶段会检查变量的声明和使用是否合法,以及类型是否匹配等。
问题2答:常见的语义错误包括变量未声明、类型不匹配、函数调用参数不匹配等。
第一章编译程序概述1.1 什么是编译程序编译程序是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多数计算机系统都含有不止一个高级语言的编译程序。
对有些高级语言甚至配置了几个不同性能的编译程序。
1.2编译过程概述和编译程序的结构编译程序完成从源程序到目标程序的翻译工作,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的过程。
从概念上来讲,一个编译程序的整个工作过程是划分成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将源程序的一种表示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表示形式,各个阶段进行的操作在逻辑上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
一般一个编译过程划分成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六个阶段,这是一种典型的划分方法。
事实上,某些阶段可能组合在一起,这些阶段间的源程序的中间表示形式就没必要构造出来了。
我们将分别介绍各阶段的任务。
另外两个重要的工作:表格管理和出错处理与上述六个阶段都有联系。
编译过程中源程序的各种信息被保留在种种不同的表格里,编译各阶段的工作都涉及到构造、查找或更新有关的表格,因此需要有表格管理的工作;如果编译过程中发现源程序有错误,编译程序应报告错误的性质和错误发生的地点,并且将错误所造成的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使得源程序的其余部分能继续被编译下去,有些编译程序还能自动校正错误,这些工作称之为出错处理。
图1.3表示了编译的各个阶段。
图1.3 编译的各个阶段1.3 高级语言解释系统为了实现在一个计算机上运行高级语言的程序,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个途径是把该程序翻译为这个计算机的指令代码序列,这就是我们已经描述的编译过程。
第二个途径是编写一个程序,它解释所遇到的高级语言程序中的语句并且完成这些语句的动作,这样的程序就叫解释程序。
从功能上说,一个解释程序能让计算机执行高级语言。
它与编译程序的主要不同是它不生成目标代码,它每遇到一个语句,就要对这个语句进行分析以决定语句的含义,执行相应的动作。
右面的图示意了它的工作机理第二章:PL/0编译程序问答第1题PL/0语言允许过程嵌套定义和递归调用,试问它的编译程序如何解决运行时的存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