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某县建国60年电力系统征文.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4.38 KB
- 文档页数:6
最新电力公司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范文精品
电力公司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
电力公司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
随着岁月的流失,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革,以及电力发展环境的改变,人民生活中对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企业用电量不断提高,《电》已是我们生活.工作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十年前的**电力概况:设备陈旧老化,电网支离破碎“各自为政”配电设备,线路供电可靠性差,事故频发,人员技术力量薄落,负荷紧张线路拉路限电一度给企业生产带来影响。
斗转星移,随着改革开放**电力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迎来了划时代的变革,电力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职工生产环境,生活环境,从那生产力低下,劳动手段极度落后的条件下摆脱出来,靠人拉车,拉设备,人褙,马驮的生存条件,一去不复还了。
靠科学管理,运用高科技设备,保障合理供电是我们的理念。
电力先辈在那艰苦创业恶劣工作环境下,为**的经济的腾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开创并树立起了电力职工不怕吃苦敢打硬仗的电力职工形象。
他们的一生大多数始终不渝的无言无悔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工作,从而为**电力的发展,为**人民送去了光明,他们的工作作风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大地上,
作出更大的贡献!。
电力职工纪念国庆60周年征文我对电的最深记忆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农村的那些事儿。
那时村里虽通上了电,但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电。
我家有电的原因主要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和村支部书记家是紧密邻居,再加上当时村里的电工是我父亲的叔父,即便是这样,我家好不容易在村支书家通上电半年后才有了第一盏电灯。
没有电的时候,我家用的是火油(煤油)灯,就是在写毛笔字用完墨水的瓶子口上面用妈妈纳鞋底的棉线做个灯芯,再往瓶里倒上火油简易灯就做成了。
一个晚上作业做下来,两个鼻孔黑黑的是经常的事儿。
后来,村支书的女儿因为和我年龄相仿,经常邀请我到她家做作业,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电的好处。
明亮的灯光下作业本上的字看得清清楚楚,再也用不着看不清“+、-”(加减)被老师揪完眼皮后吓得瞪大眼晴“圈”字了。
所以那阵子,我绞尽脑汁想着法子天天缠着村书记的女儿,求她帮忙说好话让我家通上一盏电灯就行。
也许是因为我经常辅导村支书女儿的功课吧,村支书的妻子也帮忙说话,半年后我终于如愿以偿拥有了自己的电灯,一根用花导线拉过来的15瓦电灯。
可就是因为有了电灯,我还曾经挨过父亲不少巴掌呢!有时是因为依着有了电灯放学回来不做作业玩到天黑了才回家开电灯做作业;有时是因为晚上看书看得太久电费交得太多了;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因为我把家里的电灯开关线给拉断了并自己修好了。
那时候的电灯开关不像现在在墙上打个白色方块的“补丁”一按开关灯就亮,而是用一根细尼龙绳子一直延伸到屋梁上一个圆圆的黑盒子里,当时我就一直奇怪,为什么一拉绳子电灯就亮?再一拉电灯就灭了!因为好奇,我就一边拉开关一边想着那屋梁上圆圆的黑盒子里面到底有什么奇妙的机关?于是就周而复始地拉电灯开关线,拉着拉着线被拉断了。
愣了半天后,我吓得赶紧搬来桌子和凳子(那时候房子并不高),爬上去拧开那黑盒子,还好有一截断线在里边,我小心翼翼地依瓢画葫芦穿好线后又迅速清理战场,暗自心想:这一劫总算躲过去了!谁知,那天妈妈回来拿插秧绳(人工插秧靠细尼龙绳子管直)时发现被人剪了一段,找来找去发现被人换上了开关线,严辞拷问下,才知道是我干的好事。
电力公司国庆60年征文电力公司国庆60年征文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满怀豪情迎接伟大祖国60周岁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一个雄健豪壮的声音在古老苍穹,广袤无垠的大地上飘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震荡环宇,让群山响应,大海回波。
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扬眉吐气,迈着矫健的步伐,昂首挺胸,意气风发地走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巨篇。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
至今,我们经历了六十年的坎坷磨砺,沧海桑田。
回首国家电网伴随着新中国成立的60年,我们电力人一路走过,风雨兼程,共同成长,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用豪迈激越的歌声放飞金色的理想与憧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发展壮大的凯歌,放飞着坚如磐石的信念。
君可见否,青山碧水间,崭新的电线整齐美观,闪着银光穿越田野、山川和村庄;君可侧耳倾听,电力人那匆忙的脚步,那骤起的锤声、线钳的剪线声汇聚成铿锵的交响乐,您可曾领略到其中言外的神韵?君可知否,在高高的电线杆上,在绿色掩映的田头,在崇山峻岭之间,到处都有我们可爱电力人的忙碌身影。
他们顶烈日,战酷暑,拉电缆,固螺丝,顽强拼搏,奋战在最艰苦的第一线。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他们成为我们电力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生力军,他们演绎着半个多世纪中国电力发展和进步的精彩。
电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行业先锋和动力引擎。
电力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新月异,今非昔比,真可谓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停四保三”黑夜漫漫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满目苍夷,百废待兴。
国民经济基础薄弱,电力工业发展缓慢。
而电力又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电网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实力的体现,象征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发展趋势。
同时,它连接着寻常百姓,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1953年4月,**县第一家电厂建成投入运行,这标志该县结束了全县无电的历史,但该电厂总装机容量只有12千瓦,当年发电1.4万度,仅供县城机关部分居民照明用电。
最新整理电力公司庆祝建国60周年正文:走向辉煌·电力60年天上太阳,人间电力,电传光明,网送真情。
60年风风雨雨,**电力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60年沧桑巨变,**从乡乡通电、村村通电,如今又实现了户户通电,喜看阿荣大地,处处生机盎然。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地方农电事业始于1957年。
**自筹资金2.5万元在新发建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机组一套,容量48千瓦,同时安装1台90马力65千瓦柴油发电机一组(保证冬季供电),通过同期建设的3.5千米3.3千伏线路分别向新发屯、那吉屯镇供电。
1962年**建设一条**省甘南县至**那吉镇6.6千伏25千米高压配电线路,向那吉镇、新发屯和三道沟供电。
同年,成立那吉镇电业管理所。
1965年内蒙政府投资建设一条甘南至那吉镇25千米的35千伏输变电线路,**供电范围扩展到那吉屯农场、向阳峪、复兴、霍尔奇、红花梁子、旗良种场。
1974年**省政府投资建设那吉镇至图布新35千伏输变电工程,供电区域扩展到孤山、自来井、六合、兴安、长安、太平川、太平、亚东、格尼河农场。
1985年由内蒙政府和呼盟公署筹资和**自筹资金,建设甘—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1986年投运,供电区域扩展到那克塔、查巴奇、得力其尔、三岔河等地。
1989年**当时的19个乡镇全部实现通电。
-- **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
经内蒙自治区计划委员会、xxx电力公司批复,**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总投资额为7244万元(分五批),其中20%为资本金,80%为银行贷款。
这从根本上缓解了农村用电难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用电质量,**的农村电力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实现了村村通电。
是xxx自治区、xxx**成立60周年,**供电区内仍有506户、8个村民小组因无电还在使用油灯蜡烛,这受到旗委旗政府和电力部门的xx。
4月底**被xxx电力公司列为实现户户通电工程的试点旗县。
工程建设资金240万元,由地方补贴、银行贷款、电力企业自筹等渠道解决。
发电公司纪念国庆60年征文
2022年12月我进厂的第一天,老班长告诉我的第一句话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厂锅炉值班员靠的是腿勤,手勤,嘴勤,沉下心;安排给我的第一项工作是让师傅带我去到锅炉里的煤燃烧生成灰渣中去取渣样,师傅笑着告诉我:老班长要让你扎扎实实的学技术。
老班长的工龄比我的年龄还要大。
1969年的夏天,他招工进厂时两台从东德veb侯
是什么让我们热泪盈眶,因为共和国的电力工人对祖国爱的如此热烈真挚,是因为共和国的电力工人对电力事业爱的如此无私朴实。
有一种青春叫做奉献,一种精神叫做传承,有一种信仰叫做坚持,有一种伟大叫做平凡。
几代人薪火相传的是那种默默耕耘,无私无求的品格,是那份对电力事业的忠诚。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2022年3月4日,在**电厂积极响应国家“上大压小〞政策的根底上,中电投集团公司的正确指导下,**第二发电厂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国产燃煤发电机组通过国家开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成为华中地区和中国电力投集团公司第一个获国家核准建立的百万千瓦火电工程。
从高温高压到超超临界,从50mw到1000mw,**的发电事业走入了一个新的巅峰。
我爱你——我的班长我的班!
我爱你,我伟大的祖国,我会用我的热血和青春,在祖国60华诞的壮美画卷上描绘出属于我们电业人的鲜艳的色彩!。
电力公司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我是展翅高飞的雄鹰在险峰峻岭上自由盘旋铁塔在我的脚下巍然屹立我与凌空的身影紧紧相依我是璀灿耀眼的流星在漆黑的夜空里穿梭远行当朝阳踩着鸟鸣归来那是我与黎明友好接力我是汹涌澎湃的激流浪花激荡着青春的脉搏碰撞的瞬间电流穿越时空柔美的身姿也能创造奇迹我是耕耘春天的使者热血正哺育着花香果累电网铸就了生活的辉煌我用双手托起第二个太阳我是自豪的电业人为了让光明永远闪耀夜空为了使电能从此永不泯灭我会让生命之船扬帆远航这次申博的成功,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机会,让我们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中。
所以,我们要把握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上海有了这份幸运。
2018的金秋季节,世博会的序幕将徐徐拉开,身处上海,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应该为世博会做些什么?迎世博盛会当从小事做起,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需要我们一起来建设。
作为学生我们要尽己所能,用我们的小手牵起伙伴们的手,做到遵守交通法规,不乱穿马路,行路走人行道;遵守公共秩序,不大声喧哗,有序排队做文明观众;爱护城市环境,垃圾不落地,做好垃圾分类,如废电池,过期药品的回收等;节约自然资源不浪费水电,空调温度调至26度,家用电器不使用时拔去插头,切断电源,做可爱的小公民。
从校园零废纸做起,合理用好草稿纸、餐巾纸、剩余的练习本纸张,把废纸扔进垃圾箱,为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社区环境、社会环境作出我们少年儿童世博小使者的努力。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身边的小伙伴,积极参与世博,做一名合格的东道主。
2018年,我已14岁,正在读初中,我也将积极加入世博会青年志愿者行列。
我将会是一个优秀的英语小翻译,为各国来宾中,为他们架起沟通的桥梁,充分感受上海的真诚与热情;我将会是一个小导游,给外国客人介绍我们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繁荣发展的今天;我将会作为学生的代表,向世界展示中国上海青年一代的风采……想到这里,我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电力职工喜庆建国60周年征文电力职工喜庆建国60周年征文
瞧95598的小姐们她们在平庸的工作岗位上
用电波传递着真诚的服务
在客户中意的赞许中
红润的面庞显得更加美丽
看运行检修的小伙子们
他们奔波在各施工现场
黝黑的眼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在汗水湿透的工作服中
茁壮的身躯显得更加伟岸
他们基本上光明使者
日星月异斗转星移
岁月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足步
腼腆的大小姐现在已是孩子的妈妈
憨厚的小伙儿早已是双鬓染白发
瞧穿梭于蔚蓝天空中的银线
傲然站立于田间的铁塔
不管雨打风吹
都无法阻挠你坚决的步伐
带着线路工人辛勤汗水的结晶
将光明播洒到城乡的每个地点
看灯火通明的电力调度大厅
人民电力的忠诚卫士
坚守岗位燃烧着青春的年华
有了他们
城乡经济的进展才有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他们基本上光明使者
每天迎着初升的太阳
随着电力的辉煌进展
传送光明播种希翼
用电力点亮世界的希翼。
电力公司庆贺建国60周年征文光阴如梭,十年,似乎弹指一挥。
一路走来,悲喜宠辱皆成旧事。
攥在手心的是些零散却刻骨的经历。
光阴倒流到1992年初夏。
第一次熟悉实习确实是在**。
暂且远离闹市的渲嚣,咱们全班人马乘大巴直奔**而来。
那天是个雨天。
汽车驶进近**的西潼路上,不知谁惊呼一声“快看!”,抬眼间,只见连绵相拥的苍苍秦岭象位娉婷驻足的绝色佳人,拦腰被白玉带般的薄雾轻拢,怡但是立,神色凝重。
游云悠悠,草木寂静,烟雨迷雾中,时空在一霎时凝固了。
**就位于这秦岭山麓一个群山半掩,秀水袭人,而且兼有“罗敷”文化的罗夫小镇。
**依山而建,充分利用了本地丰硕的地下水资源,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城镇的经济进展。
但是作为火力发电厂,也给本地的土壤作物以严峻的考验。
踩着农人们自山间走出来的路,爬到山腰开阔地带,巍然屹立的百米烟囱,悠然吐雾的冷凝塔一览无余。
夜深人静,**的上空仍然是一处不灭的灯火。
二炎炎七月,乘坐拥堵不堪的行李车,拿着一纸调派证再次踏上这陌生而熟悉的土地,时值1995年夏。
说陌生其实并非陌生,只是不肯承认这宿命的况味。
当初靠近它时,只是心无旁骛偶然停下脚步的路人。
而今,我必需要成为它的一员,心中不免惴惴不安。
忘不了第一次拿着新发的运行规程,上面散发着的怪僻味道同我忙乱而略显欢喜的心情交织,复杂而离奇。
跟师傅来到值班室,听着各类设备隆隆作响的的吵杂声,看着室外错踪复杂的管道,本来刚踏上工作职位的豪情刹时四分五裂成一堆瓦砾。
一波又一波涌来的睡意即将掩没我时,下班了。
一身疲惫的我,昏头昏脑地领教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工作。
时刻象蜗牛般慢慢爬行。
走在比面粉还细的厚厚煤粉层“铺就”的锅炉房内,汗,无声的滑落。
穿着履行检查时被蹭的乌七八糟的工作服,纤尘满面时,我最怕此刻遇见父母和朋友。
一点可怜的虚荣心的不堪再经受任何“凄惨的同情”。
三春风又一次抚过漫山荒芜,山便有了些淡淡绿意。
上下班的林荫道的条幅在一晚上之间改变了内容,非常鲜明地打着“创无泄漏工厂”。
电力员工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电力职员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一家三代人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国同庆,祖国到处呈现和谐繁荣的喜人景象。
自国家电公司开展了“迎祖国60华诞,展供电服务风采”主题活动以来,勾起了我对电的无限经历。
与电的情缘让我万千感慨,思绪漫延开来,在脑海中就宛如回放着一部经典的日子片。
我从记事开始,家中使用的是煤油灯,全家人挤在别脚20平方米的两间木质瓦房里,1976年的一天,村里来了几十个电力施工人员,帮我们村架设了高低压线路,虽然电杆是木质的,变台是土墩子,但用上电的感受真好,心想再也别用在煤油灯下写作业了,但那时候由于电很差,电压极其别稳,电线还经常断线,弄的村民都望电兴叹。
父亲作为村里的知识分子,义别容辞地担当起了村里的维修电工,由于当时设备、线路、工具都比较简陋,父亲忙前忙后也无法改善村里的供电质量,但是父亲辛苦的付出得到了村里人的赞赏,一家人都觉得在村里很有面子。
时光如梭,1986年我已从别知愁味道的懵知道青年,成为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怀着对以后的向往,这年11月,受父亲的妨碍,我进入刚刚组建的小镇水电治理站工作,这在当时引起很多同龄少年的艳羡。
在电管站上班可是“金饭碗”,那时小镇电压逐渐稳定,停电现象别再频繁。
但当时,农电属地点治理,服务别够规范,治理跟别上,甚至存在一些“电霸”作风。
记得上班一具月左右,父亲在一次闲聊中对我说:“你是从农村出来的,做人要厚道一点,对村民一定要好。
”父亲的这句话,我知道份量,因此,到如今为止,我已记在心间二十多年,同时也按父亲的要求去做了。
当初,只知道做电工很“吃香”,参加工作后,经常和师傅一道翻山越岭,涉水淌沟,进行野外作业,而当时的施工工具特别简陋,这时我才知道当一名电力工人是多么的辛苦。
但每当我看到山村傍晚次第亮起的灯光时,看到劳碌的村民忙了一天围在一起谈天、看电视时,我心中的骄傲就油但是生,我也体味到,电工这一职业既辛苦又神圣,打这未来我对电工部门埋下了一份深厚的感情,也为自已是一名电力职员感到无比自豪。
供电公司职庆祝建国60年征文**供电公司从他的前身——**县电厂1967年7月建立到XXXX年7月,已经走过了四十多个年头,而我这个出生在那个年代的第一代**电力人的子女、现在的电力人,也亲眼目睹了**供电公司的发展历程,尤其在我脑海中留下记忆最深的就是这四十多年来**供电公司办公场所的巨大变化。
刚建电厂那会,工人们的办公场所就是发电车间,他们每天要做的就是往锅炉里加煤、抄表、检查设备等,那里的环境很恶劣,每天无数次重复着向锅炉里加煤的动作,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轰轰隆隆的机器声吵得你头痛,尤其是夏天,熊熊燃烧的火炉几乎要把你烤干。
值班室里除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外,别的什么都没有。
车间里的环境是那样,办公室里也好不到那去,整个发电厂除了那幢发电厂房显得有点气派外,其他都是些低矮的建筑,那所谓的办公室也就是一排六间低矮的瓦房,简陋得连现在的茅房都不如。
由于办公室少,所以就不得不几个部门、多人共处一室办公,各部门之间也没有什么区分。
别说“老板桌”、“老板椅”了,办公桌基本上是用一些粗糙的木材加工而成,还没刷漆呢,即使那样也是两人共用一张,坐的是时间坐长了屁股就会生茧的硬板凳。
更不用说有象电脑、打印机那些现代化的办公用品了,唯一算得上是现代化的是厂长办公室那部老掉牙的、手摇式的电话机,一般人是不能随便打电话的。
办公室里冬天取暖、夏天降温的设备就是蒲扇与火炉,办公用的纸张粗糙得就象砂纸,笔尖经常被损坏。
虽然当时的条件是那样的艰苦,可是老一辈的**电力人却在那种环境下创造了一次次辉煌的业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供电范围的不断扩大、职工的逐渐增加,原有的办公场所远远l 一切都在发展中变化。
到了本世纪初,随着那栋高达十一层、全县最高最有标志性的建筑的建立,一切都得到了彻底的改观。
按一下按钮,舒适的电梯就把你送到你想要到达的楼层、部室,大型的中央空调让你在办公室里冬不冷夏不热。
当你靠着柔软的皮椅、坐在豪华大气的办公桌前手中移动着电脑鼠标的时候,你就有一种身为“老板”、让人心旷神怡的梦幻感觉。
最新整理某县建国60年电力系统征文**县电力辉煌的历程
**县电力局六月底在册员工187人,下设5部2室,2个二级部门,15个供电所,12个35千伏变电站,肩负着为**县工农业生产、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供电服务任务。
近年来,我局以xxx为统领,不断深化“三新”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经济效
益显著上升,企业发展日新月异,并取得上级领导和用电客户的充分肯定,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县各级单位与部门的多项表彰奖励。
被xxx省国税局评为“纳税先进单位”;被**县县委、县政府评为“诚信纳税户”;、均被评为“纳税先进单位”; 11月被xxx 省体育局授予xxx省第三届全民健身月活动先进单位;和均被xxx 供电公司评为一类供电企业; 11月通过xxx供电公司“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验收, 4月9日通过xxx电力公司“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验收;同年,我局被xxx市文明委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12月和 1月被国网公司评为“户户通电”工程先进集体; 11月分别被xxx省电力公司和xxx供电公司评为“户户通电”工程先进集体;大电网延伸**县“户户通电”工程被xxx省电力公司于 4月命名为“青年文明号”工程;被xxx省国税局和xxx省地税局分别评为至 xxx 省纳税信用等级a级单位;由**县委、县政府授予支持**县发展特别贡献奖;底被xxx供电公司评为“优秀供电企业”;被xxx供电公司评度培训工作先进单位;被xxx市电力行协评为农电企业优秀管理团队;底,被xxx省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被xxx省电力公司
评为“文明单位”和“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初,分别被**县宣传部评为度新闻宣传“先进单位”,被县政府评为全县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县电力局党总支在 7月被xxx供电公司党委评为“六好”党支部; 7月被xxx省电力公司党组评为 - 度“六好党支部”;同期,被xxx供电公司党委评为度“六好党支部”。
3月,我局工会被xxx供电公司工会授予xxx供电公司“先进基层工会”称号;我局环城供电所被xxx省电力公司工会授予“xxx省电力公司模范职工小家”称号;我局木钵党小组被xxx供电公司评为先进党小组。
一、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变化
1977年,由省局审批资金634000元,实施马岭至**县35千伏农电工程,在城南刘家湾建成35千伏变电所1座,输电线路长68公里,变电容量1x1000千伏安,1978年底竣工,实际开支767522.35元,是**县境内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
在这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县的电力建设资金主要靠省“两西办”投资,僧多粥少,电力建设缓慢。
至,据调查,全县乡、村、户通电率仅仅是96%、58.2%、43.7%,只有35千伏变电站7座,主变10台,容量为1.023万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208.05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1048公里,10千伏配变572台,容量为18471千伏安,0.4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2442公里,这其中大部分线路是不符合设计标准的劣质线路,多为破股线、铁线和小木杆、方杆架设而成,供电质量差,可靠率低。
到底,**县农电建设先后共投入资金45037.47万元,共实施了农网一、二期建设改造工程、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大电网延伸“户户通电”工程、农网完善工程、一期节余、二期节余7大工程项目,共
新建35千伏变电站4座,新建35千伏输电线路114公里;改造35千伏变电站11座,改造35千伏输电线路34.6公里;新建10千伏线路2730.8545公里,0.4千伏及以下线路7582.2135公里,安装配变1384台;改造10千伏线路391.4公里,0.4千伏及以下线路431.7公里,改造高耗能配变180台;新建县调自动化工程1处;新建10千伏开闭所1座;新建10千伏箱式变2台715千伏安;安装10千伏柱上开关(真空)106台;安装10千伏电容补偿装置120台;县城户表改造1000户;安装10千伏调压器15台;完成无电户通电户数17442户。
至此,全网共有35千伏变电站11座,35千伏线路15条322.05公里,10千伏线路3778.9公里,0.4千伏线路10024.2公里,配变1956台,乡(镇)、村、组通电率均达到100%,通电总户数达73568户,户通电率达到99.6%,基本实现了**县大电网延伸范围内户户通电的目标。
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供电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地丰富了文化生活,减轻了劳动强度,解放了劳动力,同时,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年青一代,敢于走出去,引进来,能快速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勇于创新,能以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发家致富,从而强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二、职工队伍建设变化
1980年**县电管所有干部职工43人; **县电力局成立时有干部职工100人;
实行行业代管时有干部职工253人。
以前,**县电力局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职工人数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企业发展速度,20年间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