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剑教学设计模版
- 格式:doc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12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剑术的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
2. 培养学生对剑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律意识。
教学内容:1. 剑术基本动作与技巧2. 剑术实战演练3. 剑术文化知识普及教学重点:1. 剑术基本动作与技巧的掌握2. 剑术实战演练的技巧运用教学难点:1. 剑术动作的规范性和连贯性2. 剑术实战演练中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热身活动1. 学生集合,教师简要介绍课程内容和注意事项。
2. 进行全身热身运动,包括关节活动、肌肉拉伸等。
二、剑术基本动作与技巧教学1. 教师示范剑术基本动作,如剑指、剑式、剑步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动作进行模仿练习。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不规范之处。
三、剑术实战演练1. 教师讲解剑术实战演练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进行实战演练,教师观察并给予指导。
3. 学生互相观摩,学习他人的优点,共同提高。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注意事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进行剑术基本动作的连贯性练习。
二、剑术实战演练1. 教师讲解剑术实战演练中的攻防技巧。
2. 学生进行实战演练,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互相观摩,学习他人的优点,共同提高。
三、剑术文化知识普及1. 教师简要介绍剑术的历史、流派和文化内涵。
2. 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剑术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注意事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剑术基本动作与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战演练中的表现,包括反应速度、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对剑术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初级剑教案教案主题:初级剑教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剑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剑的基本动作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剑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剑的分类和组成部分。
3. 剑的基本动作和技能。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类型的剑,并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剑的学习的热情。
2. 了解剑的基本知识教师简要介绍剑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以及剑的分类和组成部分。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并扩展知识。
3. 演示剑的基本动作和技能教师向学生演示剑的基本动作,如挥剑、刺剑、护剑等,并详细解释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把木剑,由一名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向其他学生示范动作,并指导他们练习。
其他学生根据示范进行动作实践,并互相进行指导和纠正。
5. 教学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回顾学到的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方法:1. 视频展示法:通过播放剑类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剑的形状和使用方法。
2. 问答互动法:教师和学生进行问答互动,帮助学生理解剑的知识,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发问能力。
3. 演示教学法:教师示范剑的动作和技能,让学生仿照学习,以达到练习的目的。
五、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剑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六、教学难点:学生掌握剑的基本动作和技能。
七、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剑术俱乐部、课外训练等方式,深入学习剑术技巧。
2. 学生可以了解一些有名的剑术流派和剑术大师,拓宽剑术的知识面。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动作准确度等方面。
2. 对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演示自己练习的剑术动作。
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评价,表扬优秀者。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剑的知识和技能。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剑术的基本姿势、步伐和基本剑法,提高学生的剑术基础。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练习、示范讲解、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剑术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
教学重点:1. 剑术基本姿势的掌握。
2. 剑术基本步伐的应用。
3. 剑术基本剑法的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1. 剑术基本姿势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2. 剑术基本剑法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教学准备:1. 剑术器材:剑、剑套、剑靶等。
2. 教学场地:宽敞的剑术练习场地。
3.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比赛法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剑术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剑术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二、基本姿势教学1. 教师示范剑术基本姿势,包括站姿、握剑姿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注意姿势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3. 分组练习,互相纠正错误。
三、基本步伐教学1. 教师示范剑术基本步伐,如弓步、马步、歇步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注意步伐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3. 分组练习,互相纠正错误。
四、基本剑法教学1. 教师示范剑术基本剑法,如刺、劈、撩、扫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注意剑法的规范性和实用性。
3. 分组练习,互相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剑术基本姿势、步伐和剑法。
2. 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纠正错误。
二、组合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剑术组合动作,如剑法与步伐的结合、剑法与战术的结合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3. 分组练习,互相纠正错误。
三、实战演练1. 教师设置简单的剑术对抗场景,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2. 学生分组进行对抗练习,注意运用所学技巧。
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剑术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器材:剑术剑、剑术道服、安全防护装备(如护具、头盔等)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跑步、跳绳等有氧运动,以活跃身体,提高心率。
2. 进行关节活动,如肩部、腰部、膝部等关节的拉伸,预防运动损伤。
二、基本动作教学(40分钟)1. 教师示范剑术基本动作,如握剑、起剑、收剑、劈、撩、刺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动作模仿,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3. 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观摩、交流,共同提高。
三、实战演练(30分钟)1. 教师讲解实战技巧,如防守、进攻、退避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战演练,教师观察并指导。
3. 适时调整战术,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四、放松活动(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缓解肌肉紧张。
2. 学生自由活动,交流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剑术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战演练中的表现,如防守、进攻、退避等。
3. 学生对剑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反思:1. 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加强安全教育,预防运动损伤。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剑术教练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剑术文化。
2. 组织剑术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
3. 开展剑术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注意事项:1. 教师需确保学生穿戴合适的剑术道服和防护装备。
2.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剑法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 使学生掌握剑法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4.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剑法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剑法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剑法的历史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为剑法学习做好准备。
2. 基本动作教学(1)教师示范剑法的基本动作,如持剑、起势、收势等。
(2)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动作模仿,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
(3)教师纠正学生的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3. 技巧训练(1)教师讲解剑法技巧,如刺、劈、砍、挑等。
(2)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交流。
(3)教师点评学生的技巧,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4. 刀剑对练(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刀剑对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剑法水平。
(2)学生分组进行对练,互相学习、提高。
(3)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
(3)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动作规范性和协调性,评价学生的剑法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3. 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五、教学资源1. 剑法教材、教学视频。
2. 持剑、练习剑法所需的器材。
3. 教学场地。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技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程名称:《精品击剑课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击剑的基本技能,包括握剑、步伐、击打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4.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及以上学生四、教学时间:每周一节,共12周五、教学内容:1. 击剑基本技能:握剑、步伐、击打、防守等。
2. 击剑比赛规则及裁判方法。
3. 团队合作与战术运用。
4. 击剑运动的历史与发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2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击剑运动的历史、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技能训练(40分钟)- 握剑训练:让学生了解握剑的正确姿势,进行握剑练习。
- 步伐训练:教授基本步伐,让学生熟悉步伐动作,进行步伐练习。
- 击打训练:教授基本击打动作,让学生掌握击打技巧,进行击打练习。
- 防守训练:教授基本防守动作,让学生学会如何防守,进行防守练习。
3. 比赛规则及裁判方法(10分钟)- 介绍击剑比赛规则及裁判方法,让学生了解比赛规则。
4. 团队合作与战术运用(10分钟)- 分组进行实战演练,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与战术运用。
5.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技能。
6. 课后作业(1分钟)-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技能掌握:评估学生在握剑、步伐、击打、防守等方面的技能水平。
3. 团队合作:观察学生在团队实战演练中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如积极性、自信心等。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击剑基本技能、比赛规则、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2. 教学视频:展示击剑比赛、教学示范等视频。
3. 教学器材:击剑剑、护具、场地等。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董桥散文故事的基本特点,掌握其写作手法;(2)通过阅读董桥散文故事,培养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散文故事的内容;(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散文故事;(3)通过模仿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散文故事的热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董桥散文故事的基本特点;(2)理解散文故事的内容和主题;(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1)分析散文故事的写作手法;(2)欣赏不同风格的散文故事;(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董桥及其散文故事;(2)播放董桥散文故事的朗诵或音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董桥散文故事,了解故事内容;(2)学生思考并记录故事中的写作手法和主题。
3. 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分析散文故事的写作手法;(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讨论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散文故事;(2)学生对比分析,总结不同风格散文故事的特点。
5. 模仿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素材,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仿写一篇散文故事;(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仿写散文故事的完成情况;3. 写作水平:评价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意。
五、教学资源:1. 董桥散文故事相关书籍或电子资源;2. 朗诵或音频资料;3. 写作素材。
说课稿:一、说教材《击剑基本技巧与实战应用》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击剑运动,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反应速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节课以基本技巧的教授和实战演练为主,让学生在掌握击剑基本动作的同时,提高实战能力。
二、说学情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击剑运动的基本规则,掌握击剑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击剑基本技巧,进行实战演练。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击剑运动的热爱,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击剑基本动作的掌握和实战技巧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击剑动作的连贯性和实战中的应变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击剑动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2. 练习法: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击剑基本技巧。
3. 游戏法:设计击剑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战能力。
4. 评价法:通过课堂观察和个别指导,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展示击剑比赛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讨论击剑运动的特点和魅力。
2. 基本动作教学- 教师示范击剑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实战技巧教学- 教师讲解实战技巧,并示范。
- 学生分组进行实战演练,教师指导。
4. 游戏环节- 设计击剑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技巧。
- 鼓励学生相互协作,提高团队配合能力。
5.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练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技巧掌握:评估学生对击剑基本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实战能力:通过实战演练,观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战技巧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舞蹈剑的基本姿势和基本动作,提高学生的剑术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舞蹈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武术精神。
3. 通过舞蹈剑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舞蹈剑的基本姿势和基本动作。
2. 舞蹈剑的节奏感和美感。
三、教学难点:1. 舞蹈剑的剑法技巧和动作的连贯性。
2. 舞蹈剑的节奏感和美感的表现。
四、教学准备:1. 音乐:适合舞蹈剑的背景音乐。
2. 剑:每位学生一把舞蹈剑。
3. 道具:剑靶、剑袋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舞蹈剑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舞蹈剑的美感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舞蹈剑的认识和看法。
(二)基本姿势教学1. 教师示范舞蹈剑的基本姿势,包括立正、抱拳、剑指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姿势,注意动作的规范和标准。
(三)基本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舞蹈剑的基本动作,如刺、撩、扫、点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动作,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
(四)剑法技巧教学1. 教师讲解舞蹈剑的剑法技巧,如如何握剑、如何调整剑的角度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剑法技巧,注意动作的规范和技巧的运用。
(五)组合动作教学1. 教师示范舞蹈剑的组合动作,如剑花、剑阵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组合动作,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美感的表现。
(六)节奏感和美感教学1. 教师讲解舞蹈剑的节奏感和美感,如何通过动作和表情表现舞蹈剑的韵味。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注意动作的节奏感和美感的表现。
(七)剑靶练习1. 教师设置剑靶,让学生进行剑法练习。
2. 学生分组进行剑靶练习,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速度。
(八)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舞蹈剑基本姿势、基本动作和剑法技巧。
2. 观看舞蹈剑的相关视频,提高自己的舞蹈剑水平。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动作规范程度。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舞蹈剑的基本姿势和动作,培养正确的舞蹈剑姿态。
2. 提高学生对舞蹈剑的节奏感和协调性,增强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
3. 激发学生对舞蹈剑的兴趣,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舞蹈剑的基本姿势:持剑、立剑、剑尖点地、剑身平行地面等。
2. 舞蹈剑的基本动作:劈、刺、点、挑、斩、扫、抹、穿等。
3. 舞蹈剑的组合练习:简单的套路组合、节奏感强的套路组合等。
三、教学对象初级舞蹈剑班,学生年龄为6-12岁。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器材1. 舞蹈剑若干把2. 音响设备3. 安全防护用品(如护具、手套等)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身拉伸运动,包括头部、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步伐练习,如踏步、小跑步等。
2. 持剑练习- 教师示范正确的持剑姿势,并讲解持剑的要领。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持剑练习,纠正不规范的动作。
3. 基本动作练习- 教师逐一讲解并示范基本动作,如劈、刺、点、挑等。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动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组合练习-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套路组合练习,如“剑舞春风”、“剑舞夏花”等。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放松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身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腰部扭转等。
第二课时1. 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课时的基本动作和套路组合。
2. 提高难度-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更高难度的套路组合练习,如“剑舞秋风”、“剑舞冬雪”等。
-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 节奏感训练-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行节奏感强的舞蹈剑练习。
- 学生跟随音乐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总结与展示-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 学生进行舞蹈剑表演,展示所学成果。
5. 放松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身放松运动,结束课程。
附件2:教学设计模板《小学英语(新交际)》五年级上册Unit 6 Lesson11 Let’s Read设计者:董剑学校:东莞市南城区阳光第六小学教材:《小学英语(新交际)》五年级上册课型:阅读教学时间:40分钟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沿海版联合编写、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英语(新交际)》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My Daily Routine第11课的Let’s Read中的一篇对话故事,大意是:小男孩Tommy早晨睡过头,尽管他的外星好朋友Danny搭他飞向学校,可却因为Tommy忘了拿书包,他们不得不又折回家取书包,最终Tommy还是再次迟到了,结果受到老师的批评;故事寓意是:避免上学迟到,关键是生活要有好习惯,否则谁也帮不上忙!故事的文本内容如下:Danny: Get up, Tommy.Tommy: What time is it now?Danny: It’s half past seven.Tommy: Where are my shoes?Danny: They are under your bed.Tommy: Oh, It’s nearly eight. I’ll be late.Danny: Don’t worry. Get on my back.Tommy: Oh, my schoolbag! Go back, Danny.Teacher: Tommy! You are late again.Tommy: I am sorry.故事中除了nearly、half、past外,没有更多的新语言,其中时间表达法本节课前学生已经掌握,但如何通过简单熟悉的语言,借助图读懂故事,特别是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1、五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乐于模仿和参与活动,因此,这节课以学生猜故事、师生合作讲故事、学生读故事、给故事配音和小组讨论故事的寓意为主要教学环节,目的是通过故事教学活动既培养学生初步的故事阅读能力,也培养学生的相应的思维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意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中表演配音环节教师运用了小组互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奖励最佳配音小组。
三、教学目标1.语言知识目标:学生在复习巩固时间表达方式中学习理解nearly、half past,能准确理解故事中的时间节点基础上理解故事的寓意。
2.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目标:能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预测故事内容,能借用图片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能借助“心理构思图(mind map)”整理故事要点;能利用“头脑风暴”列提纲,口头讨论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情况和建议。
3.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目标:通过阅读Tommy的故事,能辨别不良的作息习惯,并意识到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一个人的努力目标。
在这点上,国与国之间没有绝对的文化差别。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课文中有关Daily Routine的语言去描述日常生活作息。
2.教学难点: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辨别不良的生活习惯,启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意识。
五、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手绘书、故事人物头饰、学生阅读材料、视频文件六、教学评价在本节课中,本人根据五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及个性特点,采取了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1、表扬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是激发小学生的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本节课中,用了 You’ve done a good job! Well done! Great! Wonderful! 等鼓励性的用语,对学生个人、小组及全班进行了鼓励性评价。
2、互评:小组互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他小组学生表演的评价。
本课中,教师在表演配音环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表演配音朗读,引导学生互评,奖厉最佳配音小组。
七、教学过程Step 1 Warm-up破冰活动。
教师与学生就日常作息情况进行交流,并通过PPT出示自己的照片和简单信息(见图1、图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教师的日常作息习惯,引出本课主题。
图1 图2T: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guess where I come from.S1: Are you from Dongguan?T: Yes. Do you want to know me more, like my daily routine? I am an English teacher in Dongguan. I usually go to work at…Ss: At seven thirty.T: Great! Also we can say at half past seven.【设计意图】在新教师第一节课的开始,通过“破冰”活动,能让学生了解老师,拉近距离,顺利导入本课话题——日常生活和习惯,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在对话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中出现的语言难点。
(nearly、half past seven、late、early)(1) I usually go to work at half past seven.(2) I often go home at nearly six in the evening.Step 2 Pre-reading教师利用手绘书先向学生介绍故事中人物Tommy的爱好及Danny的身份(见图3),然后引导学生聚焦Danny和Tommy非常着急的一幅图(见图4),提问学生:How do Danny and Tommy feel? Why?图3 图4T:Tommy and Danny are two boys in the story. Danny is from the other planet. Tommy is his good friend. Look! What can Danny do?Ss: He can fly. He can drive an UFO, and he has many good ideas!T: Cool! His good friend Tommy is a student. What does he like?Ss: He like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reading books and watching TV.T: Yes. Do you like doing these things?Ss: Yes!T: OK. But Tommy usually does these things until late in the evening. It’s not a good habit for him. They live together happily, but one day, look at the picture, are they happy?Ss: No.T: Why are they unhappy? Guess!S1: They fought with each other.T: Maybe. Are there any other ideas?S2: Tommy lost his money…T: I like your ideas. Now, let’s watch the silent cartoon, and then answer my questions.【设计意图】通过补充对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活习惯的介绍,为学生更好理解故事做好铺垫,引发他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预测故事。
Step 3 While-reading1. 教师给学生先播放无声音无文本的课文动画片,然后提问:What’s the story about?【设计意图】以生动连贯的动画片形式整体呈现故事,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推测故事大意;以去掉声音和文字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关注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读图能力。
2. 教师利用手绘书向学生展示故事的情境和对话(见图5、6),和学生一起边看手绘书边讲故事的同时提问关键点。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讲故事和边讲边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细节,为学生能够自己阅读故事和完成阅读理解任务奠定基础。
图5T: Look! What is Tommy doing now?S1: He is wearing his socks.T: Yes. But where are Tommy’s shoes?S2: They are under the bed.T: Who helps him find the shoes?Ss: Danny! 图6T: Good! They are good friends. Good friends should help each other, right?Ss: Yes.T: What time is it? Is it late?Ss: It’s seven fifty-five.T: Also we can say nearly eight! How do they go to school then?S4: They fly to school!T: Wow! You are so smart! Do you like flying to school?Ss: of course!T: Me too. It’s so fast! But look at Tommy. Is he happy? (在幻灯片中展示Tommy吃惊的表情)Ss: No!T: What happened to him?S5: His schoolbag is at home.T: You’re so smart! Tommy is a student. But he forgot to bring his schoolbag. His schoolbag is at home! What a careless boy!3.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图片读文本,鼓励学生讨论完成图文匹配活动(见图7),再次播放动画片让学生核查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匹配的活动,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故事细节的理解,另一个也对学生是否理解故事本身做一个检测,同时力图培养学生初步建构文本的能力。
图7T: Now, let’s make a mini book by ourselves. Please take out the paper (教师手中拿着两张学生用纸) , and match the dialogue with pictures. You have 30 seconds!T: Have you finished? Exchange the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please! Let’s watch the cartoon again,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 for your partner, OK?4. 学生通读一篇故事后,向他们提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细读故事文本,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板书如下:(见图8)Level 11. When does Tommy get up?图82. When do they fly to school?3. Why do they go back home?Level 21. Is Tommy late for school the first time?2. Why is Tommy late for school again?【设计意图】第一层次问题主要提问故事的表层信息,引导学生读懂细节;设计第二层次的问题,则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背后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