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最新北京课改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19 KB
- 文档页数:4
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圆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圆的有关概念》这一节内容,主要涉及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性质。
这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后续学习圆的方程、圆与其它几何图形的关系的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
2.圆与其它几何图形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地展示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圆的相关教具和模型。
3.练习题和测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实例,如车轮、地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与圆有什么关系?引出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进行解决。
如:计算车轮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估算地球的半径等。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与其它几何图形有什么关系?如:圆与圆、圆与直线、圆与三角形等。
九上数学《圆的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基本性质;2. 学会使用圆规和量角器画圆;3. 了解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 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3. 学会用圆的方程表示圆,并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3.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圆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 圆的方程及其应用。
难点:1. 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2. 圆的方程的求解。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PPT、圆规、量角器、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圆规、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车轮、地球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征,引发对圆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学教材,了解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归纳圆的特征。
3. 课堂讲解:讲解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性质;通过PPT或板书,展示圆的性质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4. 动手实践:让学生使用圆规和量角器画圆,观察和总结画圆的方法和技巧。
5.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用圆的性质解释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定义、性质和位置关系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堂互动、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课堂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北京课改版九上22.1《圆的有关概念》w o r d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二十二章圆(上)一、圆的有关概念22.1圆的有关概念(一)【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2、会判断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学习过程】一、圆的定义1、简介身边的圆2、毕达哥拉斯: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想一想——(1)给一段绳,你能画出圆吗(学生黑板操作)(2)能否根据画圆的过程总结圆的定义(书123页)3、圆的定义:4、对圆的定义的理解想一想——问题(1):圆是指圆周还是圆面?问题(2):在平面内,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问题(3):圆具有对称性吗问题(4):圆上的点具有什么基本特征?总结归纳圆的特征:即:圆是的点的集合.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如图墙上有一个圆形靶盘,三支飞镖分别落到了A、B、C三点处.可以看出,点B在⊙O内,点A在⊙O上,点C在⊙O外.1、A、B、C三个点到圆心的距离与⊙O的半径r有怎样的大小关系?2、若墙上有一点P ,点P 到圆心的距离为d ,你能根据d 与r 的大小关系,说出点p 与⊙O 的位置关系吗?1、圆是一个封闭曲线,将所在平面分成三部分:圆上、圆内、圆外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 ;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设⊙O 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心的距离为d ,则有: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3、例题:例1 在△ABC 中,∠C=90°,AC=4,AB=5,以点C 为圆心,以r 为半径作圆,按下列条件分别判断A 、B 两点和⊙O 的关系:(1)r=2.4 (2)r=4例2 已知四边形ABCD 为矩形,判断A 、B 、C 、D 四个点是否在同一个圆上,并说明理由.三、圆的有关概念 (阅读教材125页,明确以下圆的有关概念) 1、 同心圆: 2、 等圆:3、 弧(半圆、劣弧、优弧):4、 等弧:5、 弦:6、 直径:7、 圆心角:BABC注意:等圆、等弧都是从“互相重合”得到的,“等弧”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同圆或等圆, 练一练: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直径是弦( ) (2)弦是直径( ) (3)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 )(4)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 ) (5)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 (6)在同圆中,优弧一定比劣弧长( )(7)若弦AB 是直径,则弦AB 所对圆心角是180度( ) 2、如图,指出⊙O 中的所有弦、劣弧和劣弧所对的圆心角作业:新解87页——88页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2.1圆的有关概念(二)【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圆的有关概念;2、能推导出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并能用工作求弧长、面积. 【学习过程】 一、弧长公式 1、想一想已知:A 、B 为⊙O 上的两点,⊙O 的半径为R.(1)如果∠AOB=90°,那么∠AOB 所对的弧长为 ; (2)如果∠AOB=60°,那么∠AOB 所对的弧长为 ;(3)如果∠AOB=n °,那么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 ;当半径R 一定时,圆心角的度数n 与弧长之间存在怎样的函数关系你能推导出来吗B例3、道路施工部门在铺设形如图的弯道时,需要先按照其中心线计算长度后再备料.试计算图中的管道中心线AB 的长(π取3.14,结果精确到0.1m )二、扇形面积公式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圆的半径也是扇形的半径. 试一试:已知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n °,它的半径为R ,如何计算扇形的面积?扇形面积公式:例4、(1)已知扇形AOB 的半径是12cm ,∠AOB=120°,求AB 的长度l 和扇形AOB 的面积;(2)弧长是6π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60°,求弧所在的圆的半径和扇形面积; (3)已知扇形面积S=6π,圆心角是120°,求扇形的半径R 以及扇形的周长;(4)已知扇形AOB 弧长π4=l ,半径R=6,求圆心角度数、AB 弦长以及△AOB 的面积.例5、如图,现有一把折扇和一把圆扇,已知折扇的骨柄长等于圆扇的直径,折扇扇面的宽度是骨柄长的32,折扇张开的角度为120°,通过计算来说明哪一把的扇面面积较大.小结:定时检测:导学68页、69页作业:书:131页1、2、,132页4、7、8,选作:132页9、10;133页C 组。
北京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 圆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京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 圆的有关概念》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概念,并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圆的相关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理解圆心、半径等概念,并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及其性质。
2.用圆规和直尺画圆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圆的概念。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加深对圆的认识。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圆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认识圆的概念。
2.准备圆规和直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画圆。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和实例中有哪些共同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圆的特点,从而引入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并解释圆的相关性质。
同时,教师用圆规和直尺现场演示如何画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画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出题目中要求的图形。
北京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 圆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21.1 圆的有关概念》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圆的性质以及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圆相关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对圆的理解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形,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圆的性质,从而加深对圆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于学习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圆的性质以及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2.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总结圆的性质和规律。
2.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加深对圆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和动画等。
2.教学用具:准备一些圆形的物品,如圆规、圆盘等,以便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物品,如圆规、圆盘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什么是圆?圆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图形的展示和解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出不同大小的圆,并测量和记录圆的半径和直径。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圆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圆的有关概念》是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1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圆的定义、直径、半径、圆心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定义、直径、半径、圆心等基本概念,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直径、半径、圆心等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圆、测量直径和半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规、直尺、量角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的物品,如硬币、瓶盖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瓶盖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圆的定义、直径、半径、圆心等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圆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直径和半径,巩固对圆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圆的有关概念》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圆的有关概念》这一节内容是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1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直径、弧、半圆等概念。
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平面几何基础知识之后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更复杂的几何图形和性质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的方式来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并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他们对于图形的认知和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
但是,对于圆这一特殊图形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圆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直径、弧、半圆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圆的相关概念,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直径、弧、半圆等。
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圆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图片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地球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从而引出圆的定义。
2.新课讲解: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如圆心和半径、直径、弧、半圆等。
3.练习巩固: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巩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课堂小结:我会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帮助他们巩固记忆。
5.布置作业: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以圆的相关概念为主,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直径、弧、半圆等,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1《圆的有关概念》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圆的有关概念》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同时让学生掌握圆的性质和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例题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让学生掌握圆的性质和运算。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
2.圆的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圆的性质和运算规律。
同时,结合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例题、练习题等。
2.准备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几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圆的性质和运算。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圆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圆的性质和运算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通过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定义、性质和运算。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22.1圆的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
2、运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及简单的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本章概念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方法:精讲——提问——思考——练习巩固相结合
教学过程:先安排学生讨论、复习5分钟(4人一组)
一、点和圆的关系
开场引入:提问——怎么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圆呢?
(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即要说出圆的两要素:圆心、半径)一个圆将平面分成三部分(提问:圆将平面分成几个部分呢?)
圆的外部
圆上(教师画图说明)
圆的内部
因此,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个(投影)
引入第一个概念:点和圆的关系
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又有哪几个?(提问)
画图讲解(如图),判定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的关系判定。
归纳起来六字口诀:“找d”、“求d”、“判定”。
投影二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表
2、例题
三、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三个我们来复习一下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提问——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些?)那么,怎么判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用圆心距OO1与两个圆的半径的关系判定)
投影三:位置关系(五个)
快速抢答:判断下列情况下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两圆没有交点
2、两圆只有一个交点
3、两圆有两个交点
4、两个同心圆的位置关系怎样?圆心距为多少?
5、两圆相交时为什么R-r<O1O2<R+r?
四、圆中有关弦、角的定理和性质
投影四: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弧。
2、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并且平分它所对的弧。
(为什
么加“不是直径”)
3、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三组量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其余各组量也相等。
注:1、第2定理中,为什么加“不是直径”?说明(画图)
2、有一残缺弧铁片:找弧的中点、找圆心、找一条直径、将弧四等分。
例题(投影四)
五、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1、提问: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有几种情况?请分别画出。
2、那么,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于圆心角有什么关系?(投影)
3、例题(投影)
六、切线的判定与性质(提问:切线的性质是什么?怎样判定一条直线就是的⊙O切线?)
投影:1、判定、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直径。
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分析一道题
七、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外接圆
1、作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外接圆,引出内心、外心概念。
2、内心到距离相等,外心到距离相等。
3、已知O是△ABC的外心,∠A=80°,求∠BOC的度数。
I是△ABC的内心,∠A=80°,求∠BIC的度数。
八、布置作业、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