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月球之谜》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3
月球之谜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亮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自主地查看有关月球的知识。
2、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词句。
【自主学习】
一、检查预习词语
二、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感悟月球的奇异
1、读第一自然段: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人们会有哪些遐想呢?
2、月球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
3、读第二段,当宇航员登上月球,看到的景象是
【合作探究】
一、感悟月球的未解之谜
1、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得到哪些未解之谜。
实验一 实验结果
实验二 实验结果
实验三 实验结果
2、你最感兴趣的实验是
小结:月球还有什么谜没解开?
【拓展延伸】
1、你还收集了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2、你还想知道月球的哪些知识
3、二十年后,假如你登上了月球你……。
《月球之谜》课文教案优秀8篇教材说明:《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
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
学生通过对这么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分组卡片、主题网站、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学生准备:概念图作品、站、幻想画、神话传说教学时间:50分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
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
(分别展示概念图、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二、学习课文,解疑问答1、自读课文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3、小组活动:写出人类探索月球未解之谜。
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别写有1、2、3、4、5、6、由学生随机抽取,按照数字相同的规律做在一组,每组发给1张白纸,然后按照顺时针依次传给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问题,最后一名同学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获胜。
4、总结表达,读懂了什么,讲述疑惑三、网络探究,自主学习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人类选择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离我们最近的“未知”土地,月球。
可能许多年后回首人类登月的历史,我们会觉得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很微薄,但是对人类进步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讲:“虽然这只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让我们一起登入主题网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特别关注人们探索月球之谜的历程。
《月球之谜》教案(优秀9篇)《月球之谜》优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通过自主学习查找资料,认识月球,了解月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介绍有关月亮的科普短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月亮上到底是怎样一个世界呢?它还有哪些秘密呢?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分小组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四、小组合作,探究感悟1、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⑴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⑴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⑴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⑴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五、拓展延伸,鼓励质疑1、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2、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3、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六、作业布置根据自己了解和收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手抄报。
《月球之谜》优质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和课文提到的有关月球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依据获取的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月球之谜教案优秀4篇月球之谜教案篇一【课前准备】1.带生字的词语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
3.学生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月亮的故事、诗歌或知识。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4.游戏:猜一猜。
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1.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指导书写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1.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1.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2.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三下《22.月球之谜》教案一、学习目标1.会认“悬、遐、奥、努”等1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二、教授新课(一)导入新课我们大家都见过月亮吧?那么你们你们对月亮有多少了解呢?今天呀我们学习一篇关于月球的课文呀,来重新刷新自己对月亮的认识吧!(二)初读课文(1)找人逐句读诗。
(2)纠正字音。
(三)教授课文标题:“谜”本义是指谜语。
月球之谜:月球起源之谜、月球年龄之谜和月球磁场之谜等等有关月球的不解之谜。
第1段:月球给人的种种遐想。
皎洁:亮洁白,多形容月光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奥秘:奥妙神秘。
人们会有哪些遐想呢(古人角度)?(吴刚伐桂、、嫦娥奔月、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等)第2段:月球部分谜语的揭示。
宇航员:或称航天员(我国称为“航天员”),全称宇宙航天员,则指以太空飞行为职业或进行过太空飞行的人。
荒漠:植物稀疏及人口密度很低的干旱地区;荒凉的旷野。
为什么月球高空一片漆黑,表面却阳光灿烂?(因为月球和地球不同,它几乎没有大气层。
)第3-5段:通过拿细菌、玉米和水藻的实验结果做对比,突出月球尘土的神秘。
第3段细菌:组成裂殖菌纲的一大类微小植物,具有圆形、杆状、螺旋形或丝状的单细胞或非细胞菌体,常聚集成菌落,生活在土壤、水、有机物或活的动、植物体内,它们的化学效应(如固氮、腐败和各种发酵)和病原体作用对人类有很大影响。
第4段土壤: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
水藻:植物名。
蚁塔科马尾藻属,多年生草本。
茎长约一点五公尺,叶无柄,呈羽状分裂。
穗状花序,各节开花四朵,果实为卵圆形。
第5段费解:不好理解;不好懂。
第6-8段:面对种种困惑,人类将继续探索神秘的月球。
第6段估计:事物做大致的推断。
探索:多方寻求答案;研究。
1.月球是怎么来的?宇宙尘埃说、地球说、天外来客说等。
22、《月球之谜》教学目标:1、会认“悬、遐”等8个生字,会读“夜幕、探索”等14个新词,能够读懂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读好描写月亮的句子,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感悟,感受月球的神秘。
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2、搜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无数美丽的星球,每一个星球都是一个未知的神秘世界。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板书:月球)2.那你知道哪些关于月球的资料呢?(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说一说)我们现在已经解到了一些关于月球的知识,但是月球还存在一些未解之谜,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索一下月球之谜!(板书:之谜)二、检查预习1、字词读音夜幕降临悬挂曾经遐想奥秘努力细菌水藻任何估计年龄2、开火车读课文三、问题探究、细读品味1、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2、课文写了哪些月球之谜?请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来,用心体会板块一:自主学习月球世界。
师:这六个谜中,哪个谜已经解决了?(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找出课文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全段)第一眼看到的是十分奇异的景色: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行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是一片荒漠。
(1)品读句子。
师:细细地、自由地朗读这一段话,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写的?(解词“奇异”)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奇异?(2)自由讨论。
生1: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出示课件,请学生把句子读一读。
②师:在你原来的想象中,月球上的景色应该是怎么样的?③师:然而现在,你站在了月球上,你抬头看到的是黑沉沉的天,而低头看到的却是灿烂的阳光。
④是呀,太出乎意料了。
请你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⑤教师要引导读好“却”字。
可追问:你特别强调却字,为什么这样读?(如果学生读得不好,教师再范读,然后学生读。
《22月球之谜》教案设计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内容《22月球之谜》第一课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93页)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8个二类字。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激发学生学科学、探索月球的兴趣。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掌握本课14个生字,会认8个二类字。
(2)用“出谜-解谜”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科学、探索月球的兴趣。
(3)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8个二类字。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激发学生学科学、探索月球的兴趣。
教学准备学生课本,练习本教师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太阳的有关知识,了解了它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今天,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个与地球关系密切的星球――月球。
2、板书课题,出示图片。
(22月球)3、这个月球爷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谜,让我们大家探索、研究,大家喜欢吗?板书剩余课题。
(之谜)4、现在,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课题“22月球之谜”。
●二、初读课文。
1、现在大家带着屏幕上的两个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①画出生字词,并自由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
2、下面请同学们跟教师一起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
●三、学习生字。
1、学习需要认会的8个二类字。
①月球爷爷给我们带来了第一个谜,请大家看屏幕――(屏幕出示8个需要认会的二类字)。
②请同学们先试着读一读,看能不能认识这些生字。
③小组内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快速地、准确地认识这些生字。
④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指导。
⑤游戏:送小兔回家。
2、学习需要写会的14个生字。
①第一个谜同学们研究的特别好,月球爷爷很高兴,又为我们出了第二个谜,大家请看――(屏幕出示14个需要学会的生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月球之谜》教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教案更多相关教案请点击【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月球之谜》教案(一)一、导入新课。
1、交流描写月亮的诗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图片)沉浸在这优美的月色中,遥望这轮明月,你想到了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生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生3: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白。
2、揭示课题:师评价:真棒!月亮也叫月球,它是离我们最近的美丽星球,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去探索它的奥秘吧!板书:月球之谜。
3、解题:师:谁来说说你对谜的理解?生1:不理解的,不知道答案的。
师:我们把它叫做疑问或疑惑,月球之谜就是生:对月球的疑惑师:真会思考!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课题。
4、齐读课题。
师:读课题有讲究,要让别人知道文章写的是月球的什么?(生齐读)师:还得让别人知道写的是谁的谜?(生再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走向学生注意倾听)2、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师:读完了课文,相信下面的词语肯定难不倒你!谁来读给大家听?(1)指一生读。
师评价:读的正确,声音洪亮(2)指另一生读。
师评价:太棒了,值得学习!(3)全班齐读。
3、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要求写的生字)师: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你认为哪个字在写的时候容易出错?你怎样提醒大家?生1:奥,是上下结构,上面那一部分不堵口。
生2:藻是上下结构,千万不要写成了左右结构。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今天老师引导大家重点学习幕藻的写法。
(课件出示幕藻)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1)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2)学生练写,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4、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0篇《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球之谜》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看图说话:师:先请同学们来看这样一幅画,你看到了什么?媒体出示图片配乐。
学生说。
看到如此美妙的情景,你想到了些什么?学生说。
老师把你们所想到的用一个词来概括──遐想(板书:遐想)师:在黑暗的夜空中,出现的那一轮月亮是那么迷人,引起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出示句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你能来读读这几句话吗?──自己练──你觉得怎样才能读好它?(自言自语,充满想象)──生说──指读。
2、揭题:月亮是那么清幽,那么神秘,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这轮明月,总会激起无限的遐想。
直到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
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来探索──月球之谜。
(板书课題:22、月球之谜)二、自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要据老师的要求,自己来读读课文。
要求:1、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划出生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3、找一找,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谜”?学生自读。
反馈:1、出示词语: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估计、年龄、神秘、探索(小老师领读──齐读)2、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我们请一个小组开小火车读。
其他同学仔细听,老师等会要请他评一评。
3、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评读。
22.月球之谜球之谜(板书课题)。
3.(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二、初读课文,指导生字(用时:15分钟)1.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情况。
3.指导学生写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读准。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书写。
注意:“幕”下面不要写成“土”,“临”左边不要写成竖心旁,右下角不要多一竖;“奥”上半部不封口。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组内交流(用时:10分钟)1.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2.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1.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2.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4.拼一拼,写一写。
四、熟读课文,把握大意(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同桌互读课文。
2.引导学生归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3.引导学生用段意连接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随机给重点词语造句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逐段朗读课文,归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3.回顾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用段意连接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介5.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绍了人类在探索月球时发现那里景色奇异,细菌撒到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就会死亡,水藻放进尘土里长得特别鲜嫩青绿,火山活动似乎比地球还早,年龄是否比地球大等令人费解的问题。
)教学反思关于月亮,同学们的了解不少,我以此展开关于月亮的诗句和传说的发散学习,希望学生能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我想读、我要读、我来读”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和“提升阅读的乐趣”。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性学习,大体知道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知道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22《月球之谜》第二课时
导学案
【研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月球未
解之谜。
2、培养学生掌握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知识链接】
1、月亮,也称月球,古称太阴,是指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
年龄大约有46亿年。
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卫星和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我国古籍中有许多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常羲生月”、“天狗食月”、“吴刚伐桂”等等。
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文学作品浩若烟海,最著名的有,李白的《静夜思》、《月下小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张继的《枫桥夜泊》、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等。
另外,我国制订了周密而切实可行的探月、登月计划。
2、关于月亮的古诗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枫桥夜泊[唐] 张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落乌啼霜满天,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江枫渔火对愁眠。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姑苏城外寒山寺,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半钟声到客船。
★课前研学
【任务1】搜集关于“月球”的资料。
可以是月球的相关知识(诗句、月球别称等),月球的相关故事,月球的一些未解之谜或这些年来,人类登上月球的资料。
【任务2】思考:月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课文写了月球哪些未解之谜?
★课中导学
【任务1】自主学习第2自然段。
① 读第2自然段。
② 用“ ”画出月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任务2】小组合作研讨
课文写了月球有哪些未解之谜?请按照要求,填写表格。
【任务
3】小组交流自己搜集到关于“月球”的资料。
小组评价
★ 课后导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