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彝族舞曲》欣赏
- 格式:pptx
- 大小:762.67 KB
- 文档页数:11
《彝族舞曲》古筝版七级
《彝族舞曲》是一首古筝版的七级曲目,通过古筝演奏展现出了
彝族独特的舞蹈风采。
这首曲目充满了彝族的民族色彩,在节奏上活泼欢快,音乐旋律
优美动听。
它以独特的编曲方式,将古筝的音色与彝族舞蹈的节奏紧
密结合,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曲目开始时,古筝的音色如清泉般轻柔流淌,仿佛迎接着舞者们
的出场。
紧接着,舞曲渐渐加快,音符飞扬,仿佛舞者们在欢快的旋
律中纷纷起舞。
在整个曲子中,古筝扮演着主导角色,它的音色时而柔美悠扬,
时而激昂奔放,为彝族舞蹈赋予了灵魂和力量。
彝族舞蹈的形态多变,动作矫健而有力,与曲目紧密配合,营造出一种节奏感和戏剧性的氛围。
《彝族舞曲》古筝版七级,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演绎中,都要求演
奏者充分理解曲目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将情感与技术融为一体。
当演
奏者将心灵投入其中时,曲目才能完整地展现出彝族舞曲的独特魅力。
通过古筝的悠扬旋律,彝族舞蹈的独特韵律和动感,这首《彝族
舞曲》古筝版七级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它不仅是音乐的艺
术享受,更是对彝族文化的一次弘扬和传承。
无论是演奏者还是观众,都能在这首曲目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浅析琵琶曲《彝族舞曲》梁东芳平遥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浅析琵琶曲《彝族舞曲》摘要:琵琶是我国主要的弹拨乐器,素有“弹拨乐器之王”之称。
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中,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曲目。
《彝族舞曲》作为现代琵琶代表作品之一,将琵琶的演奏技巧及乐器的音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本文通过对此曲的浅析,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更多的人喜欢琵琶,学习琵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字:《彝族舞曲》;音乐特点;演奏要求正文:提起琵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琵琶行》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情景。
琵琶作为我国传统的一种民族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琵琶是根据它的演奏手法而得来的名字,向左下方弹出“琵”的声音,向右上方挑进“琶”的声音。
现代的琵琶是由中亚地区一种叫曲项琵琶传入,演变,发展而来。
它音乐宽广,音色变化多样,表现力和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在我国民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素有“弹拨乐器之王”的美称。
琵琶艺术发展到今天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曲目,而琵琶素有“文曲”和“武曲”之分。
所谓“武曲”,其特点是以写实和运用右手技法为主,代表作品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所谓“文曲”,其特点是以抒情和运用左手技法为主,代表作品有《飞花点翠》《春江花月夜》。
而琵琶曲《彝族舞曲》则是融合了传统“文曲”与“武曲”特点的经典名曲。
此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受到琵琶演奏家和海内外音乐听众的喜爱,也是琵琶学习者的必修曲目。
《彝族舞曲》是六十年代创作的优秀琵琶作品,是琵琶乐曲中的精品,曾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音乐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也深受众多音乐家喜爱。
作为作曲家的王惠然先生1956年先后在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采风,结合云南彝族《海菜腔》、《烟盒舞》,经过长期酝酿,1960年终于创作出这首乐曲。
《彝族舞曲》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旷强烈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
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赏析一、教学目标: 1、感受琵琶魅力,领略彝族风情,热爱民族音乐.2、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及器乐独奏的表演形式3、通过赏析分析,知道复三部曲式的结构特点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并记住琵琶的音色及器乐独奏的表演形式2、通过赏析分析,知道复三部曲式的结构特点三、教具准备:计算机、教学光盘、电子琴四、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小丫"和我们一道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音乐欣赏开心辞典".为了加强大家的合作与竞争性,分四个小组——小丫组、小鸡组、小猫组、小狗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主持人,一名记录员,一名发言人. 好,准备,开始,请——听——题: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中所描写的乐器是:A 古筝 B古琴 C琵琶 D扬琴. 正确答案:琵琶.2、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个片段,请问白居易是我国那里人? A杭州,B太原,C长安,D济南.正确答案:太原.3、琵琶最早流行于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已有:A3000年, B2000年, C1000年. 正确答案:1000年.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首琵琶曲.3、初听(官能欣赏)请同学们全身放松,安静倾听(播放音乐)……这首乐曲民族风味浓郁,它属于:A西洋, B汉族, C瑶族, D彝族. 正确答案:彝族.彝族文化悠久而发达,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有著名长诗《阿诗玛》、舞蹈《阿细跳月》、民歌《彝族山歌》等.民歌简练朴实,比喻形象,曲调辽阔明快,缠绵悠长.请问彝族在我国最大的居住地是:A四川, B广东,C云南,D贵州. 正确答案:四川.琵琶的音色如何、技巧有那些?高音区明亮,低音区厚重,技巧有抡指、泛音、滑音、琶音、扫弦等. 琵琶曲的性质有两种,此曲为:A武曲, B文曲. 正确答案:文曲.4、复听(情感欣赏)请同学们安静欣赏(播放音乐) 以小组为单位畅谈听后感——情绪、情感、情景、情节……教师小结:同学们谈的都很好,有相同的感受,也有不同的感受.5、作者:王惠然(1936~)柳琴、琵琶演奏家、作曲家.上海市人.曾任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演奏家、教员.主要作品有《春到沂河》、《幸福渠》、《月下欢舞》、《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彝族舞曲》等.作品是作者1956年随彝族、苗族马帮一起爬山涉水,头顶蓝天,脚踩白云,包揽了巍峨雄姿的山川和风景如画的山寨美景,在明月皎洁的夜晚,山寨的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载歌载舞的各种场景有感而发……请为该曲起名字.该曲的曲名是:A《芦笙恋歌》, B《月下欢歌》, C《彝族舞曲》, D《瑶族舞曲》.正确答案C.6、再听该作品的曲式是A回旋曲式,B复三部曲式,C变奏曲式,D奏鸣曲式.正确答案B.7、音乐欣赏"三字经"——多听(反复听)、多唱(主题)、多看(有关欣赏资料). 作品主题视唱(见教材) 听音乐做律动、作文、作画.五、课堂小结.先请学生小结,然后教师小结:音乐不象文字那么具体明了,它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用文字给予提示,又不能完全依赖文字.对于无标题音乐往往"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语言尽,音乐始"用文字和语言是难以表述音乐的.毛泽东和贝多芬就不愿人们对其作品有过多诠释.因此,我们欣赏音乐作品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不要有太大的顾虑,你认为是什么,那就是什么.。
关于琵琶曲《彝族舞曲》全曲赏析作者:王卉妍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1期【摘要】琵琶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之王,在我国已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产生了许多的经典的乐曲,其中《彝族舞曲》正是琵琶乐曲的代表作之一。
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彝家景色。
本文将会对琵琶曲《彝族舞曲》的背景、全曲结构及音乐特点等内容进行赏析。
【关键词】琵琶;彝族舞曲;赏析【中图分类号】J648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一、《彝族舞曲》的创作背景《彝族舞曲》是由中国著名民族音乐家王惠然创作而来的。
王惠然老师在1960年,以彝族音乐为素材创作出了被誉为”中国音乐精品”的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
他为了把彝族地区迷人的景色和彝族人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融汇在曲子中,他亲身到彝族地区切身感受当地的民俗民风,为创作《彝族舞曲》提供了一定的生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
就这样,王惠然老师在彝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中探寻,在彝家的歌舞海洋中寻觅,经过长期的酝酿,终于创作出这首动人的乐曲。
二、《彝族舞曲》全曲结构内容及音乐特点分析《彝族舞曲》是由引子和八个小段组成。
引子:全曲是由五指轮作为开始,然后慢起渐快,渐快后进入一段长轮的演奏。
这里的长轮是带有装饰音和颤音,速度时快时慢,音量强弱不断变化,使旋律听起来有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描绘出了晚霞逐渐消散,朦胧的月光挂在高高的夜空中的美景。
这里考验的不仅是演奏者右手对轮指速度和力度的把握,也对左手按装饰音和颤音有很高的控制能力。
在长轮过后是一段双弦的滚奏,这里的旋律悠扬,塑造了一副恬静的夜景。
第一段。
在引子之后乐曲迎来了第一段,也是乐曲中主旋律的首次出现。
这是一段非常优美抒情的慢板,从这短短的几个乐句中演奏出柔美悦耳的旋律,散发着淳朴和醉人的韵味,刻画了彝族少女翩翩起舞的音乐形象。
虽然这几个乐句从琵琶的演奏技巧来说并不难,但是这一个乐句里富有浓郁的民族韵味,我们应该细腻的处理这一句,右手要富有弹性且双弦轮音色要均匀地演奏,左手要加入揉弦等,这样才能使乐曲更富有味道。
目录摘要 (1)一、琵琶的发展史 (1)1、称谓的发展 (1)2、形状及演奏形式的发展 (1)3、琵琶在各代的发展 (2)二、独特的彝族音乐 (2)1、烟盒舞 (3)2、海菜腔 (3)三、《彝族舞曲》的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 (3)1、创作背景 (3)2、曲式结构 (4)四、《彝族舞曲》各段的音乐特点 (5)1、自由的引子 (5)2、优美的主旋律 (6)3、高潮及过渡段 (7)4、朦胧、柔美的再现部分 (11)5、不同风格的《彝族舞曲》 (11)五、总结 (12)琵琶曲《彝族舞曲》赏析音乐系音乐学学号:07810106 姓名:高宁指导老师:刘晓摘要:琵琶,这件古老的乐器由神秘的丝绸之路起端,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也流传了千年。
在这千年历史的河流中,《彝族舞曲》便是近代琵琶乐曲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它拥有着浓郁的彝家风情和新颖独特的曲式结构,还在传统的复三部曲式中添加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节奏及演奏技巧,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彝家月色。
本文通过对乐曲意境及表现手法的赏析,加深人们对此曲的了解和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关键词:琵琶;彝族;彝族舞曲一、琵琶的发展史1、称谓的发展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相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千余年的历史,可谓是中华艺园中之魂宝。
不过这件传统的民族乐曲,其实是在很久以前由国外传入中国的。
它起端于丝绸之路,在秦汉时期传入我国,后在我国不断地演变,便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琵琶,而我国琵琶的这个称谓也是音译于波斯语的“Barbat”。
①琵琶在刚进入我国时最先是译为“批把”的,大约至魏晋时,又根据我国琴、瑟等弹奏乐器的用字习惯,才把这两字的挑手旁或目字旁去掉,增加两个“王”并列的“琴”字头正是变动词为名词,成为“琵琶”两字而沿用至今。
②2、形状及演奏形式的发展在古代,确切的说是秦汉至隋唐的一大段时间内,“琵琶”一直是各种弹拨乐器的总称。
当时的琵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大约由汉代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直项(长颈)琵琶,另一种则是大约由南北朝传入我国的曲项(短颈)琵琶。
Appreciation and appreciation 品鉴与欣赏关于琵琶曲《彝族舞曲》全曲赏析王卉妍(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摘要】琵琶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之王,在我国已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产生了许多的经典的乐曲,其中《彝族舞曲》正是琵琶乐曲的代表作之一。
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彝家景色。
本文将会对琵琶曲《彝族舞曲》的背景、全曲结构及音乐特点等内容进行赏析。
【关键词】琵琶;彝族舞曲;赏析【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一、《彝族舞曲》的创作背景《彝族舞曲》是由中国著名民族音乐家王惠然创作而来的。
王惠然老师在1960年,以彝族音乐为素材创作出了被誉为”中国音乐精品”的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
他为了把彝族地区迷人的景色和彝族人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融汇在曲子中,他亲身到彝族地区切身感受当地的民俗民风,为创作《彝族舞曲》提供了一定的生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
就这样,王惠然老师在彝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中探寻,在彝家的歌舞海洋中寻觅,经过长期的酝酿,终于创作出这首动人的乐曲。
二、《彝族舞曲》全曲结构内容及音乐特点分析《彝族舞曲》是由引子和八个小段组成。
引子:全曲是由五指轮作为开始,然后慢起渐快,渐快后进入一段长轮的演奏。
这里的长轮是带有装饰音和颤音,速度时快时慢,音量强弱不断变化,使旋律听起来有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描绘出了晚霞逐渐消散,朦胧的月光挂在高高的夜空中的美景。
这里考验的不仅是演奏者右手对轮指速度和力度的把握,也对左手按装饰音和颤音有很高的控制能力。
在长轮过后是一段双弦的滚奏,这里的旋律悠扬,塑造了一副恬静的夜景。
第一段。
在引子之后乐曲迎来了第一段,也是乐曲中主旋律的首次出现。
这是一段非常优美抒情的慢板,从这短短的几个乐句中演奏出柔美悦耳的旋律,散发着淳朴和醉人的韵味,刻画了彝族少女翩翩起舞的音乐形象。
虽然这几个乐句从琵琶的演奏技巧来说并不难,但是这一个乐句里富有浓郁的民族韵味,我们应该细腻的处理这一句,右手要富有弹性且双弦轮音色要均匀地演奏,左手要加入揉弦等,这样才能使乐曲更富有味道。
《彝族舞曲》(精选琵琶曲36首)
“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
“比”指“琴弦等列”。
“巴”指这种乐器总是附着在演奏者身上,和琴瑟不接触人体相异。
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
敦煌壁画
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
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王卸甲》为代表的武曲以及以《月儿高》《思春》和《昭君怨》为代表的文曲。
所谓武曲,其特点是以写实和运用右手技法为主;所谓文曲,其特点是以抒情和运用左手技法为主。
这些乐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琵琶艺术的珍品。
目录摘要 (1)一、琵琶的发展史 (1)1、称谓的发展 (1)2、形状及演奏形式的发展 (1)3、琵琶在各代的发展 (2)二、独特的彝族音乐 (2)1、烟盒舞 (3)2、海菜腔 (3)三、《彝族舞曲》的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 (3)1、创作背景 (3)2、曲式结构 (4)四、《彝族舞曲》各段的音乐特点 (5)1、自由的引子 (5)2、优美的主旋律 (6)3、高潮及过渡段 (7)4、朦胧、柔美的再现部分 (11)5、不同风格的《彝族舞曲》 (11)五、总结 (12)琵琶曲《彝族舞曲》赏析音乐系音乐学学号:07810106 姓名:高宁指导老师:刘晓摘要:琵琶,这件古老的乐器由神秘的丝绸之路起端,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在我国也流传了千年。
在这千年历史的河流中,《彝族舞曲》便是近代琵琶乐曲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它拥有着浓郁的彝家风情和新颖独特的曲式结构,还在传统的复三部曲式中添加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节奏及演奏技巧,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彝家月色。
本文通过对乐曲意境及表现手法的赏析,加深人们对此曲的了解和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关键词:琵琶;彝族;彝族舞曲一、琵琶的发展史1、称谓的发展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相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千余年的历史,可谓是中华艺园中之魂宝。
不过这件传统的民族乐曲,其实是在很久以前由国外传入中国的。
它起端于丝绸之路,在秦汉时期传入我国,后在我国不断地演变,便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琵琶,而我国琵琶的这个称谓也是音译于波斯语的“Barbat”。
①琵琶在刚进入我国时最先是译为“批把”的,大约至魏晋时,又根据我国琴、瑟等弹奏乐器的用字习惯,才把这两字的挑手旁或目字旁去掉,增加两个“王”并列的“琴”字头正是变动词为名词,成为“琵琶”两字而沿用至今。
②2、形状及演奏形式的发展在古代,确切的说是秦汉至隋唐的一大段时间内,“琵琶”一直是各种弹拨乐器的总称。
当时的琵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大约由汉代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直项(长颈)琵琶,另一种则是大约由南北朝传入我国的曲项(短颈)琵琶。
《彝族舞曲》鉴赏怎么会喜欢上琵琶呢?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琵琶曲深深打动了我,流畅的乐曲,令忧伤的爱情缓缓而出,象铺陈的丝绸,象展开的书卷,象一泻千里的月华,摇着影,轻唱~听着听着大觉不过瘾,尤其喜欢琵琶的音色,似古筝般纯净,细听却带着阵阵拨音,如扬琴般婉转,可透着骨子里的刚劲,相比古琴的沧桑,它只具备一二,更没有古琴的老气横秋。
一直想学一门乐器,就是琵琶了。
还记得第一节课,先让老师给我演奏一曲琵琶以激发我的学习兴趣,看着她葱白般的十指在琵琶弦上流泻,听着此起彼伏的弹拨音交错,仿佛置身于彝族山寨,围着篝火共同起舞,心飞了,人也禁不住想要手舞足蹈了……随着最后几声轻拨,夜深了人散了鸟儿睡了听众也醉了~后来才知道那首曲子叫彝族舞曲。
《彝族舞曲》王惠然曲。
该曲创作于1960年,是在云南彝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创作。
作者与当地的劳动人民共同劳作,亲身体验着少数民族的生活和他们特有的风俗习惯。
领略了云南的大好河山和秀丽风光,有了身临其境的亲身体验。
这就为音乐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
这是一首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极其抒情的乐曲,它仿佛是用音乐来描述山野风情的画卷。
乐曲采用了我国传统音乐常见的多段体结构。
不同音乐段落分别表现出流畅、优美、欢乐、粗犷、热烈、流畅、粗壮、倾诉、蒙胧、柔美幸福等不同音乐情绪或意境,用以表现彝族人民的生活及风俗景物。
乐曲是三部曲式结构,但作者在借鉴外来形式时糅合了我国传统乐曲常用的多段体逐步演变、发展的手法,因而对比段落之间的过渡十分自然。
全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引子由慢到快的展开,犹如看到了彝族山寨在朦胧的月色下轻雾缭绕。
这个音乐主题富于歌唱性,纯朴、深情的彝族音调中饱含着一种醉人的韵味:使人产生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犹如看到彝族山寨在朦胧月色下雾烟绕缭的美丽景色。
随后琵琶以双弦在低音区演奏深沉的旋律,象是远方响起悠扬的葫芦笙,召唤彝家青年男女聚合一起。
一个欢乐的夜晚在祖国西南边陲开始了。
【经典赏析】琵琶独奏《彝族舞曲》琵琶⼊门须知、指法教学、曲⽬讲解这都有
▲
杨靖琵琶演奏《彝族舞曲》
《彝族舞曲》是王惠然在1965年创作的琵琶独奏曲,取材于云南彝族《海菜腔》、《烟盒舞》,现为中国⾳乐学院七级考级曲⽬。
此曲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犷强烈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寨迷⼈的夜⾊和⼈们欢乐舞蹈的场⾯,⾳乐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息,深受众多⾳乐家喜爱,被改编成古筝、三弦、扬琴、阮独奏曲及管弦乐曲。
创作背景
王惠然在关于《彝族舞曲》的创作体会中这样写道:那时(1956年),我们每天随着彝、苗族的马帮,⼀起跋⼭涉⽔,经常是脚踩云彩,头顶蓝天,饱尝了⼗万⼤⼭的巍峨雄姿和风景如画的⼭寨美景。
那时我们还在半夜⼆四点钟出发赶路,⼀路上明⽉皎洁,夜⾊迷⼈,与⼤地朦胧的景⾊竞相交辉。
这些就是以后在《彝族舞曲》的“引⼦”中所描写的意境。
在⾏军的路上,赶着马帮的⽼乡们常常为我们演唱风格别致、丰富多彩的彝族民歌、⼭歌,我们还留⼼观看他们的表演,学习了不少民歌和舞蹈。
其中最感⼈的是彝族舞蹈《烟盒舞》(⼜名《烙上⼀个洞,绣上⼀朵花》)。
“烟盒舞”所⽤的“烟盒”
它那优美动⼈的舞姿,柔美动听的旋律,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给我们留下了终⾝难忘的印象。
加上其他绚丽多彩的彝家⾳乐,为创作《彝族舞曲》提供了坚实的⽣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乐素材。
段落分解赏析
在《彝族舞曲》中,王惠然⾸创”四指轮“技法。
即在传统扣轮、挑轮、勾轮的指法基础上,把右⼿⼤指分离出来,⽤⾷、中、⽆名和⼩指作轮。
⼤指弹奏独⽴的伴奏声部,以奏出复调或和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