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型资助模式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是一种积极推动教育发展的举措。
通过这样的项目,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以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并实现自己的潜能。
该项目将致力于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主要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和书本上的知识来学习。
然而,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将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到真实的社会环境中。
这样一来,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项目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传统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而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少。
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将通过设立创新实验室、开展创业训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同时,项目还将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该项目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更多地注重个人的成绩和竞争。
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将通过开展团队项目、组织团队合作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同时,项目还将注重学生的沟通技巧的培养,通过模拟演练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发展型资助的育人示范项目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发展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这样的项目,我们将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未来栋梁。
希望这样的项目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注,为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精准资助”的方式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建设精准资助是指按照受助对象的实际需求和特点,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分析,为其提供精准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以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在教育领域,精准资助是一种创新的育人方式,它着眼于受助对象的长远发展,强调在资助过程中兼顾公平和效益,注重培养受助对象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以“精准资助”的方式推进“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建设,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实施“精准资助”有助于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
传统的资助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对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往往不够关注。
这种方式导致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降低了教育的效益。
而“精准资助”强调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特点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这种育人方式不仅符合每个学生的特点,也更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精准资助”有助于降低教育资源的浪费。
在传统的资助方式下,由于对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往往导致投入的教育资源浪费,效果不佳。
而采用“精准资助”方式,可以更加精确地评估和分析学生的需求,合理分配教育资源,避免资源的重复使用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精准资助”有助于提高教育公平。
在传统的资助方式下,由于对学生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入,往往导致一些学生因为家庭背景等原因而得不到应有的资助支持,造成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而精准资助通过科学的评估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帮助有需要的学生,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从而提高教育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精准资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传统的资助方式下,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资助,缺乏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导致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而“精准资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励他们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目标积极参与学习和生活,从而使其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才。
专题研究【摘要】本文论述“从解困到育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内涵和意义,论述普通中学实施“从解困到育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策略:构建并完善“从解困到育人”资助管理体系,组织和开展资助励志育人活动,开发与研究资助励志育人校本课程,完善“从成长到回馈”的资助育人机制,深化回馈资助育人实践。
【关键词】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普通中学【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4-0067-04随着新时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生资助方面的政策日趋完善,学生所获得的教育机会越来越公正平等。
普通中学通过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资助政策,构建学校资助管理体系和完善资助手段,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基本经济困难问题,避免在校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不少学校存在家庭经济较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部分普通中学仍面临只实现经济扶困而没有实现资助育人的问题,这些学校侧重关注资助金的落实情况,较少甚至没有关注资助工作的德育效能,导致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自信,不懂得如何提升自我。
近年来,南宁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中,除了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困难问题,还通过开展系列资助励志育人活动,研究和开发系列资助励志育人校本课程,打造多样化资助育人平台,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地生活,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强的品格,由此深化资助育人实践,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解困到育人”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
一、“从解困到育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内涵和意义(一)“从解困到育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内涵“从解困到育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包含“解困—育人—成长—回馈”四个环节。
“解困”侧重以国家资助政策帮扶,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为他们提供生活基本保障;“育人”则以学生为中心,以励志成长成才为导向,对资助对象进行人文关怀;“成长”侧重于受助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关注其个性发展和能力提升,促进受助学生全面发展;“回馈”则是调动受助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学会感恩父母、回馈社会、为祖国做贡献。
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一、引言资助教育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应用。
资助的方法和手段各有千秋,而其中以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广受青睐。
本文将对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二、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定义和特点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简称发展型模式,是指为受资助人提供一系列优质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并通过这些机会促进受资助人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的提升,以掀起一股普及卓越的人才浪潮,使资助人不仅能够获得钱财财,更能够获得人才增益。
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特点在于它强调了促进受资助人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的满足,旨在帮助受资助人在个人成长的同时扩大社会影响和行动空间。
三、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具体实施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要求为受资助人提供全面、系统、连续的培训和教育支持。
具体实施途径有:1.为受资助人提供专业单位或培训机构的培训资助,包括语言、计算机、职业技能等不同范畴的教育培训类别,以满足不同人士的需求;2.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强调“动态”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每一次培训结束之后,都要及时为受资助人进行评估,以更好地了解受资助人的真正需求,调整教育的方向和内容,并在其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3.提供学习活动的场所,提供有关书籍参考资料,以充分发挥各种学习途径的优势,让每位受资助人都能够得到优质的学习资源以及专业的管理和服务支持;4.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和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受资助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影响力。
四、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实施的意义和影响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的实施对于社会具有巨大的意义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层面而言,对于促进人才多元化的培养产生积极意义;2.从发扬国家社会主义教育政策层面而言,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提升贫困地区的学生整体素质,全面促进教育公平;3.从促进社会进步层面而言,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实现了资助的有机融合,而非单向性补助,更有效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智力优化发展。
(上接第250页)摘要:高校已建立“贷、奖、助、减、免”等多种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但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高校发展型资助模式使学生在受资助的同时,还能获得专业的知识、心理以及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此模式是有效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的一个必经途径。
关键词:高校困难生发展型资助0引言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始自1999年,到了2012年,录取685万人,考生915万,录取比例达75%[1]。
根据教育部2012年对全国普通高校新生的调查统计,我国当年入校的高校新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下简称困难生)有190.5万人,占到全国普通高校新生的27.7%[2],大学生上学难的现象更加普遍。
在十八大报告中提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可以使新时期的“资助”的内涵更加丰富,“资助”的要求更高,发展型资助模式的构建就是新时期资助体系的必然趋势。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现状1.1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国务院在2004年决定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进行重大的调整和完善,建立“贷、奖、助、减、免”等多种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
国务院也曾明确指出[3]: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帮助学生的政策,扩大资助的比例,真正意义上解决困难生的就学问题,使资助困难生的政策体系得到落实。
2012年,教育部门还建立了研究生的国家奖学金制度,启动了高校新生入学资助项目,这些政策的颁布落实,使得我国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由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的《2012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可以看出[4],政府资助普通高校学生3842.7万人次,资助金额547.84亿元。
其中,国家奖学金奖励学生9.5万人、14亿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受助学生68.31万人、34.15亿元;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486.13万人、135.87亿元;国家助学贷款发放263.45万人、149.03亿元;320万在校生享受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国家支付贴息19.59亿元;6.12万人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享受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资助金额7.59亿元;中央高校和地方高校5.91万名毕业生赴基层就业享受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资助金额4.98亿元;2354名退役士兵考入高等学校享受学费资助,资助金额1209.21万元;大学新生入学路费资助项目资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21.11万人,资助金额1.35亿元;中央部属6所师范院校及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免费与补助共资助学生5.35万人,资助金额6.34亿元。
发展型资助育人研究摘要:资助育人是学生资助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强国的有力措举措,传统的资助体系在资助与育人结合上出现瓶颈。
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型的资助育人变成了资助育人的必然,发展型资助不是对现有资助模式的颠覆,而是对传统资助育人发展。
关键词:资助育人、发展、困难生。
一、发展型资助的内涵发展分为初级、渐变、质变三个阶段。
"资助"是指通过钱财、物资提供帮助。
发展型资助育人是指通过物质帮扶使得事务连续发生质变或量变。
发展型资助并非是对现有资助育人的颠覆而是遵循教育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握学生思想特点,通过经济、物质、精神等更符合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形式,帮助家庭经济难学生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型资助的功能1.育人功能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此去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及学生的思想问题。
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拼搏奋进的进取精神;树立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感恩回馈意识;强化学生树立做人诚信、做事诚信的诚实守信意识。
在能力提升实践活动中使困难生练能力、长才干、强思想,不断增强获得感和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实现个人发展与祖国发展的统一。
2.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指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实践动手的良好习惯。
注重总结反思,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创造价值,增强获得感,强化信心。
3.激励功能通过正向强化,激发人的动机,合理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发展动力。
激励可以帮拥有渴望成功的想法,但是理想的实现需要思想和行动共同作用。
通过助学生在理想的驱动下采取实际行动,在实践行动过程中完成自我认知、自我发现、自我纠正,构建个人认知体系,提升境界,纠正偏差,明确新目标,激励学生积极奋进,从而向更高的目标奋斗,形成良性循环。
三、高校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的大学生资助体系有政策制度不完善的不足,同时也存在体系设置不合理的不足,导致资助作用的发挥不完全。
新时代发展型资助育人平台建设与探索----以“培菁在线”系统为例黄晓珩,禤欣(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摘要:资助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资助育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深度融合、资助工作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够、资助育人信息库尚未完全建立等。
论文通过梳理发展型资助育人理论的研究,提出物质资助发展性和成长发展可持续性是时代赋予资助育人理念的全新内涵,并结合“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以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培菁在线”系统为例,提出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平台是突破高校资助工作发展瓶颈、提升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资助育人;发展型资助育人;平台建设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21)09—0174—03The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oriented funded educationplatform in the new era一Taking the“Peijing Online”system as an exampleHuang Xiaoheng,Xuan Xin(School of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510520)Abstract:As one of the top ten education systems, financial aid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tudents'growth and succes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funding education work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which are manifested in the lack of deep integration of funding work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he funding work team,and the funding education information database has not yet been fully established.This paper combs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development—oriented funding for education,and propos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funding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new connotations of the era's concept of funding for bining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u Internet+”and the era of big data, taking the“Peijing Online”system of the School of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it is propose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evelopment—oriented funding education platfor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funding work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funding and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Key words:funded education;development-oriented funded education;platform construction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期,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是通过人力资本阻隔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同时也是有效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
高职院校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的存在问题及前景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的存在问题和前景展开探讨。
一、存在问题1. 缺乏长期规划与政策支持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缺乏长期规划与政策支持,导致学校在资助项目的选择、实施及管理方面存在混乱。
一些学生资助项目实施短期、孤立,很难为学生提供长期的帮助。
2. 资金来源单一目前,高职院校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学校自筹,但这些资金来源不够多样化,且规模相对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3. 资助对象难以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中,资助对象往往难以准确把握,资助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难以准确了解,导致部分资助对象脱离了资助范围,而一些经济困难家庭却未能获得资助。
4. 管理机制不健全高职院校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学校在资助项目的审核、管理和监督方面缺乏有效的制度与措施,容易出现资金管理不规范、资助对象信息不真实等问题。
5. 社会参与度不高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中,社会的参与度不高,社会各界对学生资助的关注程度不够,捐赠意愿不强,导致学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时面临着困难。
二、前景展望未来,高职院校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需要建立长期规划与政策支持体系,明确学生资助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学生资助工作提供长远的指导和政策支持。
高职院校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应该积极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开展校内募捐等活动,建立起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
未来,高职院校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需要建立起精准把握资助对象的机制,了解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切实掌握学生的需求,确保资助对象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高职院校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在取得一定成就的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未来,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资助工作的规划与管理,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的参与,确保学生资助工作能够有效地开展,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更好的资助服务,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迈向更加健康、平稳的发展轨道。
发展型资助育人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家庭经济困难是高校学生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尤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家庭无法承担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来自家庭经济困难背景,他们面临着诸如无法支付学费、生活费、购买教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生活质量,发展型资助育人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通过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目前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探索出更适合现代高校发展的资助模式。
本文旨在借鉴发展型资助育人视角,探讨如何实施更加有效的资助育人工作,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深入分析并探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关键措施和有效途径,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重要意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在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增多的背景下,探索发展型资助育人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提升。
通过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现状进行分析,寻找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探索实施发展型资助育人的关键措施,进一步推动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未来制定更科学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最终旨在揭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重要意义,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和建议。
2. 正文2.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现状分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是指来自贫困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数量逐年增加,且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家庭经济困难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缺乏基本的支持和保障。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这些学生通常无法享受到与其他同学相同的学习资源和生活条件,对于学习和成长造成了困扰。
龙源期刊网
发展型资助模式的探讨
作者:侯玮薇
来源:《求学·教学教研版》2019年第12期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资助育人工作不断发展,资助方式也由传统的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多元化奖励性项目的实施,对当前资助工作的开展研究是一种新的探索。
关键词:多元化奖励性项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精准扶贫政策的不断优化,高校资助工作更应把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放在资助工作的重要位置。
资助模式正在改变,单纯的保障型资助方式已经不适应资助发展的需要,探索新型的资助方式尤为重要。
一、现行资助模式及其优劣分析
目前高校的资助项目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一些学校设立自强奖学金,这些项目中,国家奖励性资助所占比重较少,助学形式所占比重较多。
现行资助模式的优点:受助范围广,要求低,最大化地资助每个贫困家庭的学生,保障每个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缺点:1.奖励性项目较少,奖励范围小,激励效果不佳。
很多贫困生积极上进,成绩好,但关于贫困生的奖励项目很少,励志奖学金前后两年的获得者基本相同。
2.助学金门槛低,等靠现象较重。
拿不到奖励性奖学金的同学占大多数,但是他们知道在校期间都可以获得助学金,所以一些成绩稍弱的同学就出现等待现象,不再争奖学金,对自身学业也不上心,甚至出现“挂科”现象。
3.贫困同学之间成绩差异明显,两极分化严重。
很多班级出现班级前几名是贫困生,班级后几名也是贫困生的现象。
二、多元化奖励性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概念及特点
多元化奖励性项目的概念:借助大数据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设立以奖为主、以助为辅,以劳动获得为主、以被动受益为辅的资助项目。
特点:1.奖励项目增多且有针对性。
首先根据目前贫困生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设立奖励项目,对成绩优异的同学,可以设立难度系数高的奖励项目,同时提高奖励金额;对于成績中等的同学设立难度系数适中的奖励项目,奖励金额也适当调低;对于受助的同学,设立最低标准。
同时也可以对创业或者具备研究能力的同学设立专项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