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新材料作文五步成文法——“引”、“析”、“提”、“联”、“结”五步成文法——“引”、“析”、“提”、“联”、“结”1、“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
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应注意:①、要有针对性。
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详略。
②、要概括。
即对所引用的材料,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以最为浓缩的精要语言对它进行高度地概述,而省去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描写。
2、“析“——分析材料,突出感悟点。
“析”,就是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
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
“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的条件。
3、“提”——提出论点,纲举目张。
“提”,就是通过材料的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
根据内容的需要,有时也可以将“析”与“提”两部分的观点“合二为一”。
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
因此,中心(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4、“联”——联想联系,论证论点。
(主体部分)“引”“析“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
“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议论社会生活的过程。
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
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尽量正反结合。
表述观点(分论点)的角度:1、原因: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2、结果:从结果会怎么样的角度思考3、态度:从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的角度4、方法:从如何去做的角度思考5、“结”——重申材料,深化论点结尾呼应开头,或进一步强调论点,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提出希望要求。
新材料作文之大忌(忌,即不要)1、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作文失分,主要是立意不太准确。
如有些考生立意太大,把孝敬父母转化成一般性的“感恩、回报”;或立意太小,把孝敬父母转化为“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该怎么做”之类;或立意太偏,把孝敬父母要么引申到对“老龄化社会”的议论,要么引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作文失分的另一大因素是因为对材料的运用不恰当:不知道要引述材料;引述材料太晚,在文章中间部分甚至是在结尾处才出现;把材料降低到普通论据的地位。
⑴引论的写作考生在写作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
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
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补“拙”,并出成果。
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
再如论点是“不要畏惧失败”,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须具备下列三个要素:①要有“失败”;②要有“不畏的情况”;③经过顽强奋斗后取得胜利。
这里的“失败”因素很重要,而学生在引述材料时常常忽视关于“失败”因素的引述。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
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
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二忌材料使用不当。
试题是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话题、“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材料生发而来的。
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
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这是很多考生都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在写作时,能准确恰当地引用一句话或一个事例等,就会使文章锦上添花;若是因不了解而胡乱引用,则只会弄巧成拙,让人啼笑皆非。
1、有针对性地引用引导语中的原话,也可以直接引用其他学者名人、古诗词的某些语段。
另外,为增加所引内容与主旨之间的贴合度,我们还要注意:(1)引用原话必须忠实于原文,不能有任何偏差;(2)原话未涉及到但又值得引申的观点,需加引号;(3)正面说理或阐明道理的原话应引进结尾。
此外,除了最后几段和主体部分,开头引用可以少些,前边就尽量避免吧!如果全篇文章每处都引用别人的话语来说教,那么势必给人不伦不类、故弄玄虚的感觉。
2、概括地引用引言里提供的一两句观点。
这种方法比较常见。
它是将文字材料中一般化的抽象的叙述变为具体化的形象的描绘,从而把引言中概括的东西,再现出来。
运用这种方式,最好先选择一下自己熟悉的事物、典型的情节或细节,经过精心的思考,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概括性引用,不仅显示了你丰富的知识积累,同时更易被阅卷老师所接受。
但千万记住不要照抄原文哦!你懂的!3、重新组织整合引言中的论据。
在引用引言中的论据之后,还需对其重新整合。
也许有人会担心,重新整合会不会失去引言中观点的准确性?这大可放心,老师不会太仔细地推敲,他们没有那么无聊!重新整合的目的,是使你已有的认识更深刻,逻辑性更强,更便于读者阅读,使你的文章言之有序。
4、化繁为简,点睛式引用一位哲人曾说过“如果我们想抓住某一件事情的本质,往往是由许多小事构成的”。
因此,考生不妨试着用你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联想能力,撷取引言中极其重要的一两句话,并用简练的语言把其意义揭示出来,使你笔下的这段话语充满神奇的魅力,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化长为短,随手拾用引言中的一两句话,尤其是其中含有深邃哲理的话语,并且用上它们各自特定的修辞格,就会产生意味隽永的效果。
如唐朝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里的名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些优美绝妙的文句,只要稍做改动,拿来形容如今人才济济却良莠不齐的社会现状,效果一定非凡!6、化静为动,随机生发引用引言中的论据之后,还要对其略微调整,即适当增删。
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篇一:材料作文中引述材料的技巧】新材料作文中引述材料的技巧2012年高考新材料作文一统江湖,预示着2013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将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剖析、归纳、延伸与运用。
新材料作文题中所提供的材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是提示,二是限制。
在材料中命题者往往提示考生命题的意图,立意的方向,同时又限制了范围。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的要求,就是讲明了“提示”与“限制”的关系。
命题者设置这些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的阅读水平以及转述材料的能力。
一般而言,新材料作文的结构是引——议——联——结,开头要引述材料是最常规的写法。
很多同学在引述材料时,采用的是略写甚至照抄原文的方式,这样做平淡而无特色,不能打动阅卷老师。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巧妙运用材料呢?这里介绍几种引述材料的方法,希望能给广大考生实质性的帮助。
一、主旨提炼法对所供的材料进行分析、挖掘、提炼,概括出主旨,成为自己所写文章的中心。
然后,联系生活实际,围绕主旨,对原材料中心进一步阐发和论述。
这一方法并不是对所供材料的照搬照抄,而是从“意”的层面加以具体运用。
【试题回放】[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
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
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
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示例】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才获得鸣叫蓝天的自由,壁虎挣脱掉受伤的尾巴,才得以在危急时刻保全自己的性命。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的引述材料是材料作文开头的常用方法。
那么怎么引述材料才能自然无缝又具有说服力呢?下面精心整理了材料作文开头引述材料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考生在写作供料议论文时,在“引论”部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1、引述材料过长,不简洁,不概括;2、亮出的观点不够鲜明有力;3、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使观点和材料成为“两张皮”,不贴肉。
要使材料引述简洁、概括,必须根据观点的需要进行定向叙述。
所谓定向叙述,既是要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按照限定的要素进行叙述。
例如提炼的论点是“勤能补拙”,引述的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三个要素:①要有“拙”;②要有“勤”;③能补“拙”,并出成果。
这里的“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少了“拙”就难以分析出论点。
再如论点是“不要畏惧失败”,这也限定了引述材料必须具备下列三个要素:①要有“失败”;②要有“不畏的情况”;③经过顽强奋斗后取得胜利。
这里的“失败”因素很重要,而学生在引述材料时常常忽视关于“失败”因素的引述。
要使亮出的观点鲜明有力,就必须明确表示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拥护什么,应该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切忌语言闪闪烁烁,模棱两可。
要避免材料和观点之间出现“两张皮”现象,就必须对原材料作一点分析,它的好处是:①告诉读者,我的立论是有根据的,使立论站住脚跟;②蓄势。
对材料的分析是围绕立论进行的,这样,就为进一步论证作了必要的准备。
当然,对材料的分析要力求简洁,一二句话即可。
材料作文的种引述材料的方法照搬法此法适用于短小的供料,引用时可一字不易地抄录。
如: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这是1997年高考作文试题,材料非常简洁明了,引述材料可用照搬法,一次性照搬两则形成对比,或一次照搬一则分而用之亦可。
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材料作文开头应该怎么写呢?我们的材料引述又有哪些方法呢?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材料作文开头引述材料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
(2)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我给学生总结了给材料议论文五步曲:“一标二转三证四联五结”。
一标,标题,二转,是指正文开头就要转述材料提出论点。
三证,是指从原材料中提出论点后,摆事实,讲道理,就是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论点的正确,使之有说服力。
四联,是指应该由点到面生发升华。
五结,紧扣主题,写好结尾。
1.引——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或论点。
或开门见山,或边联系实际边叙述感受,或述读材料,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
需要注意的是,“引”的语言要精练,概括力要强, 80字左右为宜,否则,会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不简洁。
“论题或论点”从材料中“引”出,是一种高层次的紧扣“材料”。
请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然后顺势提出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得巧妙又干脆——论点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
2.转——给材料议论文写作,开头引述材料。
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更甚者,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所给材料和写作要求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给材料议论文一定要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转述时,应作一些技术加工,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使材料的转述和提出的论点保持一致,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
材料作文开头引述材料方法技巧材料作文开头应该怎么写呢?我们的材料引述又有哪些方法呢?下面橙子精心介绍了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材料作文开头如何引述材料 (1)引述材料,巧妙概括,只用一句话。
(2)马上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我给学生总结了给材料议论文五步曲:“一标二转三证四联五结”。
一标,标题,二转,是指正文开头就要转述材料提出论点。
三证,是指从原材料中提出论点后,摆事实,讲道理,就是用事实和道理去证明论点的正确,使之有说服力。
四联,是指应该由点到面生发升华。
五结,紧扣主题,写好结尾。
1.引——从材料中引出论题或论点。
或开门见山,或边联系实际边叙述感受,或述读材料,或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
需要注意的是,“引”的语言要精练,概括力要强, 80字左右为宜,否则,会让人觉得拖泥带水,不简洁。
“论题或论点”从材料中“引”出,是一种高层次的紧扣“材料”。
请看《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开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诗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1 / 8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此文开头,借曹操的诗句引出“何枝可依?”的疑问,然后顺势提出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引”得巧妙又干脆——论点源于材料又高于材料。
2.转——给材料议论文写作,开头引述材料。
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中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更甚者,如果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所给材料和写作要求就无法直接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给材料议论文一定要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
转述时,应作一些技术加工,凡材料中与论点关系不大或毫不相干的内容都要淡化或删去,而材料中与论点密切相关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使材料的转述和提出的论点保持一致,达到“论点源自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
写材料作文的步骤
一、引述材料
引述材料即用简洁、概括性强的语言总述所给的材料。
引材料,要抓取材料中为文所用、凸现主旨的关键词句,开篇入题,而不是照抄照搬原材料,或滥引瞎引。
正确的做法是为文而引,并且要引得自然,要恰到好处。
二、评议材料
评议材料就是紧扣所引的材料进行分析评价,推敲材料的深层含义,挖掘材料的底蕴,为观点的提出作准备。
上面同学的作文开头,从对此到怎么会有得蛟龙、得虎子的喜悦呢?都是议的文字,评的范例。
击中肯綮,入木三分。
三、亮出观点
亮出观点就是在对材料引述、议论、评析的基础上亮出自己的观点。
这个观点,是作者对材料中揭示出的事理或哲理总的看法。
作者或赞成,或反对;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四、联系现实
联系现实就是让作者的思维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跳出材料的框框,飞进现实,飞向生活,联系身边的典型人和事,联系时代主题,揭示社会意义。
五、分析拓展
分析就是结合材料围绕论点进行透彻地分析,拓展就是在此基础上
辐射拓展,使文章的中心得以深化。
这样,论证说理的深度、广度、厚度达到最大值、最佳处。
六、总结深化
总结深化就是文章在充分得到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全文作出总结,深化中心论点。
这是文章的结尾,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全仗收口。
”结尾可以发出号召,可以警策来者,可以勉励大家,可以启迪后人。
既要呼应开头,又要画龙点睛以深化主题,同时仍要扣紧材料。
材料作文如何引材料材料作文是高中生练习最多的作文形式,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也几乎都是材料作文。
然而笔者在评改学生的习作时发现很多同学不会引用材料或是材料引得不好,比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引用材料,有的纯粹抄袭材料,有的引用不当等等有很多问题。
故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并深入研究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材料引用是根据材料立意行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开头引用材料,分析材料,得出观点,才能开始议论。
否则,会让读者感到文章的观点不是根据材料提炼出来的,文章立意和材料是脱节的。
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引用材料。
那么下面笔者就材料作文在哪里引用材料及如何引用材料谈谈我们的浅见。
一、在文章第一自然段或第二段自然引材料引入材料一般在文章提出问题这一部分,可以在第一自然段引,也可以在第二自然段引。
引用时没有必要把材料全盘照搬照抄,否则,文章就显得啰嗦。
材料占得篇太幅大,文章不容易出彩。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立意角度,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从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中心论点。
1. 在文章第一自然段引材料例如,2012新课标高考满分作文。
材料展示: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
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一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道谢,送上了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奇怪,说:“您已经付给我工钱了。
”船主说:“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件事,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对于这则叙述性的材料,想在第一自然段引用分析,得出观点,可以这样写:船上的漏洞本不属于漆工约定工作范围,只要把油漆漆好了,任务就算是已经完成,可是漆工却顺便将船上的漏洞补好,就是这么一个不经意的"举手之劳",却避免了一场重大事故的发生。
(选自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举手之劳也是一种美德》)评析:这个文章第一自然段就简要地概括叙述材料,然后分析材料,最后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做到观点明确、突出、集中。
2.在文章第二自然段引材料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观点,最好是用一些很有文采的语言,如,形象生动的比喻句,气势磅礴的排比句,典雅工整的对偶句等;或是引用一些古诗词、名言警句、歌词等,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觉得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很强,从而多给几分。
当然第一自然段不宜过长,一般写三五行就行了,但是观点一定要明确,并适当点题。
第二自然段再根据立意角度巧妙引用材料,分析材料,再次强调论点,让读者感到论点是根据材料得出来的,而不是抛开材料,信马由缰。
不过要注意,材料不能作为论据,进行详细地分析论证。
因为材料作文的材料是提供作者写作用的,考生必须根据这则材料来审题立意,并从中归纳一个观点,再进行论证,所以只要在文章第二自然段提一下材料,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根据材料得出的就行。
例如,2012新课标高考满分作文《带着善良上路》开头两段:问世间什么最宝贵?雨果如是说:“善良。
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使聋子“听到”。
善良的心,像真金一样闪光,像甘露一样纯洁、晶莹。
善良的心胸是博大、宽宏的,能包容宇宙万物,造福于人类苍生。
涂漆工做好本职工作后,“顺便补了洞”,看似“无心”,实质是一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有意”——他行善而不求回报,但他的善却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馈——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也得到了船主的感谢。
善良之人经常造福于他人,实质上也是造福于自己。
帮助了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评析:这个作文开头没有引材料,而是先设问什么最宝贵,再引用雨果、马克.吐温的名言来回答善良最宝贵,然后用比喻形象生动地阐释善良的心,从而顺理成章地得出了中心论点。
第二自然段根据善良这个立意,引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再次强调了论点,让人感到观点是根据材料联想生发的,而不是置材料与不顾,天马行空。
二、引用材料常见的方法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暗含材料主旨)。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写成议论文的占绝大多数。
对于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否则容易造成观点与材料联系不紧密。
我们重点来谈一下几种常见的引用材料方法:1.关键词句引入法关键词句往往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是材料的眼睛,因此我们可以从关键词句上引入材料,分析材料,得出观点。
材料展示: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
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砂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这则材料是山石和卵石的对话,它们各自夸各自好,我们可以抓住体现它们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来进行引入分析,得出观点。
习作《玉汝于成》第一自然段赏析:读罢此段,我不禁掩卷沉思,卵石的话语不断在耳边回响。
一块顽石,是要不加雕琢、体肤糙砺,还是要水蚀砂磨、肌理莹润?是要任其发展、不加束缚,还是要千磨万击、历经磨难?还是要放荡不羁、埋作他山之石,还是要动心忍性、终能脱胎换骨?卵石的话就是最好的回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评析:文章中作者没有全部引用材料,而是抓住山石和卵石的特征,“不加雕琢、体肤糙砺”与“水蚀砂磨、肌理莹润”这几个关键词进行引入,比较分析,从而得出观点,对比鲜明,抓住了材料的中心2.概括叙述引入法对于一些没有关键词句的叙述性比较长的材料,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概括叙述出材料的主要内容,来引这些主要内容并分析,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
材料展示:一个精明的荷兰花草商人,千里迢迢从非洲引进了一种名贵的花卉,准备到时候卖个好价钱。
商人对这种名贵花卉爱护备至,许多亲朋好友向他索要,一向慷慨大方的他竟连一粒种子也不肯给。
他计划繁育三年,等拥有上万株后再开始出售和馈赠。
第一年春天,他的花开得很漂亮。
第二年,花朵变小,还有一点杂色。
到了第三年,花朵变得更小,花色也差多了。
他请教植物学家,原来这种名贵花染上了隔壁邻居家花圃里其他品种的花粉。
植物学家告诉他:要想使此花不失本色,就得让邻居花圃里也种上这种花。
商人照着做了,结果周围成了这种花的海洋,并且花朵硕大、色彩纯正,株株雍容华贵。
商人和邻居全都发了财。
这则材料比较长,我们可以把不太重要的句子删除掉,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来进行引入分析,得出观点。
习作《学会分享,让世界微笑》前两段赏析:花草商人对自己的名贵花卉爱护有加,连一粒种子都不愿给亲朋好友,然而,种下的花开都开得一年不如一年漂亮,甚至花朵变小,花色也差了,后来他听了植物学家的指导,给了邻居花种,让他们也种上这种花,他们都获得了成功。
这不正是道出了学会分享的重要吗?评析:作者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第一自然段就用自己的话对材料中花草商人爱花的前后行为及其结果进行了简要地概括叙述,其篇幅不及原来的一半,但材料基本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
第二自然段以独立成段的反问句子做结尾,不仅让阅卷老师感到作者的文章是围绕材料来写的,并且立意准确、鲜明、说服力强。
3.归纳总结引入法对于分项列举的材料以及多则材料,考生可以先分析归纳出这些材料的共同之处或对立点,再引入这些共同之处或对立点,从而暗含材料主旨,接着进行分析,得出论点,最后论证。
①具有相同或相似特点的多则材料,引入它们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分析论证。
材料展示: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乏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扫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拐起。
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为什么像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这是一个三则材料的材料作文,材料中没有主旨句,概括叙述材料也没多大必要,通过研究这几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在谈“当今社会笑容缺失的现象”,并且这里的笑容重点指人们之间的微笑,所以我们可以从“微笑”或“笑容缺失”上引入文章,从而暗含材料主旨。
习作《把微笑作为名片》第一自然段赏析:清脆的啼叫唤醒了沉睡的大地,那是鸟儿的名片;温暖的斜晖洒向复苏的万物,那是太阳的名片;晶莹的露珠滋润干涸的土壤,那是小草的名片。
自然界的万物都懂得友好亲善,我们为什么不把微笑作为名片,既展示自己,又亲善他人呢?评析:引用三则材料的共同之处“微笑”,暗含材料的主旨,观点鲜明、深刻。
②具有反义关系的多则材料,引入它们的对立点进行分析论证。
材料展示:材料一:诺基亚曾是欧洲上个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曾是欧洲人与硅谷进行技术竞争并因此创立企业巨头的典范;在2000年的时候,诺基亚也是美国投资者“皇冠上的珍珠”,它的股价一直相当坚挺,始终在上升;一直到3年之前,也还没有人能设想如此一头巨大的庞然大物会面临危机。
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爬到了事业的巅峰的诺基亚,在很长时间内都对市场的变化不以为然,固执地相信着自己的固有优势。
当iPhone推出时,它一直对其发展势头置若罔闻。
如今,当注重握在手里的时尚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心于iPhone时,诺基亚的风采也就不复存在。
材料二:一只野狼卧在草地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
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
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这两则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截然相反。
上世纪最成功的企业诺基亚失败的原因在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没有危机意识,而野狼在大家都休息娱乐时却勤奋地磨牙,能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这种精神值得赞赏。
我们立意时可以先分析二者的对立点,引入材料时重点引这些对立之处进行分析,得出观点就行。
习作《不要被安逸的大伞遮住忧劳之心》第一自然段赏析:鸟,栖与树枝之上,即使有巢穴也要振翅开辟新天地;人,活于尘世间,即使有逸室也要展开双肩支起人生。
大叔的荫蔽夺取雨露,安逸的大伞阻滞前进,人活于世,应当有一颗忧劳之心。
评析:引用两则材料的对立之处“安逸”、“忧劳”,暗含材料主旨,观点鲜明、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