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宋就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④既在官,如此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觉。
③自道:自己所说。
④顾:只是。
【阅读指津】在文中,黄庭坚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告诫苏迈“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要勤奋,要珍惜时间,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言之凿凿,其情感人。
1.解释如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而知病之.所在( )(2)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3)顾既.在官( )(4)又少.读书之光阴( )2.用现代汉语翻译如下句子。
(1)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2)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3.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是门人所编写的。
4.从文中内容来看,黄庭坚希望苏迈如何去做?(二)海鱼马嘉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①。
脔②,用火薰之,可致远。
常潜渊③不可捕,春夏乳子,如此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
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④,两舟引X之,缒⑤以铁,下垂水底。
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如此颊X鬣⑥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
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如此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⑦之酷,悲夫!(摘自《南宋文录录》) 【注释】①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晬儿。
②裔(luán):切成碎块的肉。
③潜渊:潜进深水。
④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寻。
⑤缒:用绳子拴着从上面往下送。
⑥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指鱼鳍。
⑦醢(hǎi):切成肉泥、肉酱。
【阅读指津】当马嘉鱼遇到阻拦的时候,不会转弯,越受阻越往前冲,所以一条条“前赴后继〞地陷入网孔中,网孔随之紧缩。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2018备考集训(二)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类型一叙事说理一、[2017临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养鱼记[北宋]欧阳修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
纵锸以浚⑤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
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
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乎⑩!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居士外集》) 【注释】①折檐:屋檐下的回廊。
②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
③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
④甃(zhòu):砌池壁。
筑:夯底土。
⑤锸(chā):铁锹。
浚:挖沟疏通水路。
⑥偃息:休息。
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
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
⑨罟(gǔ):渔网。
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ín)昏: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______________(2)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______________(3)循.漪沿岸 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折檐之.前有隙地怪而问之.B.因洿以.为池童子以.为斗斛之水C.任其.地形不能广其.容D.微风而.波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 )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含答案)文言文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9.甲文选自《____》一书,是该书《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文字。
2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汲.汲:(2)及.其家穿井及:(3)丁氏对.曰对:(4)求闻之若此.此:21.把下面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2.你从文中获得怎样的启示?【答案】19.吕氏春秋20.①从井中取水;②等到;③回答;④这样21.(1)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2)得到了一个人使唤,不是在井里得到了一个人。
22.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能轻信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意思对即可)【解析】1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
本文就是选自《吕氏春秋》,出自于该书《慎行论•察传》。
20.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
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1)句意:家里没有水井而出门从远处的井里打水洗涤。
汲:从井里打水。
(2)句意:等到他们家打了水井的时候。
及:等到。
(3)句意:丁氏回答说。
对:回答。
(4)句意:寻求到的消息像这样。
此:这样。
2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平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重点字词有:(1)国,国都;道,讲述、谈论;闻,使……听到/知道。
(2)使,使唤;非,不是;于,在。
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知识讲解及经典练习一.考点透视文言文的比较阅读是通过阅读提供的两篇文言文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综合阅读能力和比较辨析能力。
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其中尤以一课内一课外的比较阅读较为常见。
考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3)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4)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5)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启示二.知识讲解解读命题,点拨解题思路选文一般以“文段”形式出现,纯说明或写景的文段入选的可能性不大,多以指向道德情感,突出人文性,尤其是爱国诚信、敬老爱幼、团结友善的为主。
二是课内与课外型;有三种组合情形:一是课内与课内型;多为两个,偶有三个。
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这也是最常见的。
一般情况下,三是课外与课外型,主题、文体、,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在着“联系点”)相近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之处;二是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三是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
二、比较阅读的基本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理解常见实词含义的异同,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1) 用课内掌握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解决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中相应的问题;(2) 将阅读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比较阅读材料内容、写法(艺术特色)、结构及表达方式的异同;(4) 领悟两个阅读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的异同;(5)就比较阅读材料的内容谈自己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或自己从文中所受到的不同(6) 启示。
三、做题要点。
(一)、基本方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作者相同作品不同、揭示个性特征。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一2018·杭州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箒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箒: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竹本固.牢固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探求C.不终日而毕.完成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留给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2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4.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二2018·成都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陈禾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C.宋何罪之.有公输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3.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三处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5.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三2018·重庆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几,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节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1喻.其为盗之言2遂逾.垣凿室3以生吾禾,殖.吾稼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宋之齐,请其.术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B.而.不喻其为盗之道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C.山泽之.产育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D.若之盗,私心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两处若/ 失为盗之道/ 至此乎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手目所及,亡不探也;2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5.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四2017·北京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卜⑥吉日入新第⑦,既得日⑧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徙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B21其直B22;注释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⑤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⑨徙倚:走过去斜靠着;⑩何其:多么;老妪:老妇;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材;诸:相当于“之于”;诀别:分别;宁:难道;徐:慢慢地;售:这里是“买”的意思;券:契据;翌日:次日;错误!索:求取;错误!直:通“值”,价钱;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闻.妇人哭声极哀2东坡亦为怆然..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4竟.不索其直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5.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五2017·杭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①;长洲尤翁开钱典②;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③,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之”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冯梦龙智囊·知微注释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尝舟.行过市桥乘船B.因好语遣.之打发C.某将衣质.钱抵押D.反.出詈语返回2.给下列句子断句;标四处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2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4.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六2017·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七2017·扬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③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绩昭着,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注释①饘zhān: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1多获全济.2甚异.之3见许.4朝议令善明举.人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其.真不知马也马说B.为之.叹息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善明以.母在虏中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D.痛悼于.怀多会于.此岳阳楼记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两处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刘善明的特征;八2017·广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滇游日记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其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则陨,攀之亦陨②;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贴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③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久之,幸攀而上;选自徐霞客游记注释①削:陡峭;②陨:坠落;③摧:崩裂;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有洞东.向2无逾.此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两处又手足无力欲自坠4.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九2017·上海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太宗尝谓中书令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蜊,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帷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苏秦刺股.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人虽.禀性定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燧动而.焰发学而.不思则罔D.待学成而为.美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4.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十2017·上海模拟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衣.以文绣2齐、赵陪位于.前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王惊而问其故;2请以人君礼葬之;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4.请概述优孟劝谏楚庄王放弃厚葬爱马的过程;十一2017·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①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之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即遣左右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②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曾有行人夜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政绩优异,远近称之;选自旧唐书,有改动注释①牸zì牛:母牛;②庵:小草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2具.言所以3妻家不知其故.4悉召葱地十里之男女毕.集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尔自有令,何至此也2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3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4.本文用了哪些事例表现张允济政绩优异请分条说明;十二2017·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烟艇记南宋陆游陆子寓居,得屋二楹①,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②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耶”陆子曰:“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锄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③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④,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选自渭南文集,有删改注释①楹:间;②高明奥丽:高大明亮,幽深华美;③玉笥sì:山名;④棹zhào:桨,文中代指船;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之间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若小舟然.2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3还泊.于玉笥之下4纳烟云日月之伟观.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4.请用原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第①段“, ”交代了小屋得名的缘由;2第②段“穷达异矣”中“穷”指“”,“达”指“”;5.请谈谈你从下面两句中读出的弦外之音;1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2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欧阳修传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因取旧案/反覆观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读书辄.成诵2读而心慕.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4.你如何看待欧阳修的为政之道请结合现实生活进行评说;十四2018·预测卞和泣玉韩非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玉以和为诳,而刖②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③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④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选自韩非子·和氏注释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厉王使玉人相.之2及.厉王薨3使.人问其故4此吾所以..悲也2.画波浪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标两处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4.这则故事有怎样的寓意十五2018·预测泷冈阡表节选欧阳修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①,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②以教,俾③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馀,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④,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⑤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⑥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⑦;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自其家少微时⑧,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⑨,曰:“吾儿不能苟合⑩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注释①太夫人守节自誓:母亲决心守寡,不再嫁人;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②长:扶养;③俾bǐ:使;④官书:官府的文书;这里指刑狱案件;⑤求其生不得:指无法免除他的死刑;⑥矧shěn:况且;⑦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算命的人说我在岁星行经戌年的时候就要死去;⑧自其家少微时:从我家贫穷地位低时;⑨过之:超过这个限度;⑩苟合:无原则地附和;修贬夷陵:欧阳修为范仲淹辩护,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知县;故:通“固”,原本;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毋以是为我累.牵累B.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监狱C.因.指而叹曰于是D.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成人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3.请用“/”给画线的语句断句;断两处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馀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1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2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5.从选文中看,欧阳修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辛幼安流寓江南,而豪侠之气未除。
一日,陈同甫来访,近有小桥,同甫引马三跃而马三却。
同甫怒,拔剑斩马首。
徒步而行。
幼安适倚楼而见之,大惊异,即遣人询访,而陈已及门,遂与定交。
后十数年,幼安帅淮,同甫尚落落贫甚,乃访幼安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
幼安酒酣,因言南北利害,云: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
“钱塘非帝王居。
断牛头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水,满城皆鱼鳖。
”饮罢,宿同甫斋中。
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遂中夜盗其骏马而逃。
幼安大惊。
后同甫致书,微露其意,为假十万缗①以济乏。
幼安如数与焉。
——《智囊·明智部》注释:①缗(mín):古代钱币计量单位。
(乙)嘉靖初年,北虏尝寇陕西,犯花马池,镇巡惶遽,请兵策应。
事下九卿会议,本兵①王宪以为必当发,否恐失事。
众不敢异。
王琼时为冢宰,独不肯,曰:“我自有疏。
”即奏云:“花马池是臣在边时所区画,防守颇原,虏必不能入;纵入,亦不过掳掠;彼处自足防御,不久自退。
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
臣以为不发兵便。
”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①将之以往。
至彰德,未渡河,已报虏出境矣。
——《智囊·明智部》注释:①本兵:中国古代官吏体系中的一个官职名称;②游击:武官名。
游击将军的简称。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幼安酒酣 ________ ②为假十万缗以济乏 ________ ③则徒劳往返耳 ________(2)请仔细揣摩文中画横线句,先断句(断2处),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将之以往(3)结合甲乙两文,分析陈同甫和王琼两人智慧的相同之处。
链接资料:《智囊》一共收录从先秦到明代1238则聪明用智故事,《智囊》共分十部二十八类,其中《明智》、《察智》收录了有洞察智慧的故事,中间既有能对局势洞若观火的智者,也写了有识人之明的伯乐。
2018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一、基础·运用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 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
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____________的《岳阳楼记》。
【答案】范仲淹【解析】考查文学常识。
此题根据《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是名篇,确定作者不难。
注意“淹”字要写正确。
2. 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
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① 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② ”。
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
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A.摹(mú)“巨”字的笔顺是:B.摹(mú)“巨”字的笔顺是:C.摹(mò)“巨”字的笔顺是:D.摹(mó)“巨”字的笔顺是:(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A.①叠②世外桃源 B.①迭②洞天胜境C.①迭②世外桃源 D.①叠②洞天胜境【答案】 (1) D (2) A【解析】考查对汉字书写笔顺和汉字字音字形词语的理解。
“摹”只有一个读音“mó”,“巨”字笔画顺序:横、竖折、横折、横。
“迭”指交换,轮流;屡次,连着。
“叠”指重复,累积。
根据“清溪”“桃花”应与“世外桃源”对应。
3. 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
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1)(2)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
山东省滨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1.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2.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步履.(lǔ)澄.清(chéng)夙.夜优叹(sù)浑身解.数(jiě)B. 愚钝.(dùn)阻遏.(è)遍稽.群籍(jī)繁弦.急管(xián)C. 琐屑.(xiè)伎俩.(liǎng)一拍即.合(jì)面面相觑.(qù)D. 盎.然(áng)撺掇.(duō)影影绰绰..(chuò)山肴野蔌.(sù)【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 应为步履.(lǚ)、浑身解.数(xiè);B.正确;C. 应为一拍即.合(jí);D.应为盎.然(àng)、撺掇.(duo)。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帷幕嬉闹明辩是非顾名思义B. 桑梓晨曦人情炼达刚毅不屈C. 惩诫震奋正襟危坐突如其来D. 精致荡漾引经据典养精蓄锐【答案】D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历史车轮,时代潮流,历史只会眷顾、、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A. 滚滚向前浩浩荡荡坚定者奋进者B. 滚滚向前浩浩荡荡奋进者坚定者C. 浩浩荡荡滚滚向前坚定者奋进者D. 浩浩荡荡滚滚向前奋进者坚定者【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选词填空。
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车轮”应与“滚滚向前”搭配,“潮流”应与“浩浩荡荡”搭配。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辨白檀树〔五代〕王仁裕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
其下常有巨虺①,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
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
时值睛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②望之。
其白檀,乃一白括树也。
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③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④也。
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
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玉堂闲话》)【注释】①虺(huǐ):一种毒蛇。
②移时:一段时间,③限:限制,限定。
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
④毳(cuì)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A.大可数围/果得于数里外B.又西岩之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路人过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溪谷洗然/吴广以为然16.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限断两处)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17.阅读第三段文字,完成下表。
志公影真相志公戴着斗笠的头①志公身体的形状圆柏两边上下走向的石缝②斜向的石缝、斑驳的苔藓18.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的一项是()A.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B.遂勒辔移时望之C.又西瞻志公影D.志公不留影于此19.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附: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018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检测(含答案)专题巩固(十六)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17•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最久,后以老致仕③,每值万寿节④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⑤。
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⑥级踬⑦焉。
上曰:“先生老矣,明年可无复来。
”濂稽首⑧谢。
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
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
曰:“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
已而,入宫。
上食,孝慈⑨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素?”曰:“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⑩。
”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
”会前使阻风钱塘江,得稍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
久之,其孙慎⑪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
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
”乃免。
(选自明•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注释】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
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
③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
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
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
⑥陟:登。
⑦踬:跌倒。
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⑩冥福:迷信的人指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
⑪慎:人名,指宋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 )(2)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3)上感悟,遽起( )(4)会前使阻风钱塘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宋先生其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2018初中语文课外阅读题之宋就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
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
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
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
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
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
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
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
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
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③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
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
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
老子曰:报怨以德。
此之谓也。
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新序杂事四》
注:①劬:q 勤劳;②窳:yǔ 懒惰;③惄:n 忧思。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搔:通骚,扰乱B.楚亭旦而行瓜行:巡视
C.此梁之阴让也让:谦让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信:守信用
1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B.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因具以闻楚王因击沛公于坐
D.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1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意思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边县令)与楚邻界B.尉以(楚亭之瓜)请宋就
C.楚亭旦而行瓜,(梁亭人)则又皆以灌矣D.因具以(梁亭之为)闻楚王
1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2分)
①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②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③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④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⑤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⑥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④
20、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
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
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21、翻译。
(6分)
(1)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3分)
(2)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
(3分)
参考答案:
16、C(让:责备)
17、D(两个于字都是介词,介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
可译为和同跟等。
其他三项,A项两个以字,前一个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因为;后一个也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用、把。
B项的两个乃字都是副词,前一个表示前后紧密相接,就;后一个表示转折,竟然,却。
C项的两个因字,前一个是连词,于是;
后一个是副词,趁机。
)
18、D(A项应是边县,B项应是梁亭人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的事,C项应是瓜)
19、B(楚王惭愧,请求与梁结交,称说梁王,均因报怨以德而起。
第一、五句是报怨以德的做法,第三句是报怨以德的想法。
)
20、C(错在请他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望文生义。
请交于梁王意思是请求与梁王结交。
)
21、(1)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
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
(2)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捣乱的人,他们莫非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
(各3分,共6分)总结: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不能以恶报恶,这样只能恶化彼此之间的关系,要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