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之六淫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6
六淫简介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
各种解释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或“六邪”。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湿易感湿邪等。
六淫可单独作用机体而致病,也可二、三种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黄疸,风寒湿痹等,且可互相转化,如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化燥;热极生风等。
中医除指六淫为病因外,也将六气的特征与该病症状联系起来认识而形成病证名称,即风证、寒证、湿证、火证、燥证……等.这些病证与六淫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风邪侵袭引起外感风寒,但有的并不要外感疾病而有类似风寒湿燥火的证候,如风疹块,临床表现起病急,消退快、瘙痒等,与风的“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一般多认为是由风邪所致,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也可产生与外感六淫所具有的某些类似的性质和证候特点,中医为区别外感六淫称之为内风、内寒、内燥、内火、内湿等。
以下所讨论的以外感六淫为主,包括致病因素的特点和与病因相关的证候。
六淫:病因病理学名词,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的合称。
六气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及病原体的孳生传播,成为致病的邪气,属于外感病(包括一些流行性病和传染病)的病因。
六淫致病,自外而入,称为外因。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风为六淫之首中医学认为在外感六淫邪气当中,风为六淫之首。
也就是说风邪为六淫邪气的主要致病因素。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风为阳邪,善动而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其性开泄,易使人体皮肤腠理疏松开张而津气外泄,进而使人体的防护功能减弱,外邪乘虚而入。
六淫名词解释
六淫是中医学中常用的六种外界因素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概念,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条件。
1. 风:风是空气流动的状态,也是一种气象现象。
在中医看来,风具有容易传播、变幻无常的特性。
风可以引起感冒、风湿等疾病,常表现为头痛、鼻塞、嗓子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2. 寒:寒是寒冷的环境条件。
寒气可以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阳气不足,使人体出现寒性疾病,如寒邪侵袭导致的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
寒性症状常常包括寒战、手脚冰凉、喜欢喝热水等。
3. 暑:暑是高温炎热的环境条件。
暑气容易引起人体阳气上升,血液循环不畅,导致中暑、高温痉挛、中暑等疾病。
暑性症状包括口渴、出汗、头晕、嗜睡等。
4. 湿:湿是指高湿度的环境条件,湿的特点是降低水分的蒸发速度,使空气中含有大量水分。
湿气容易导致中滞、血液循环不畅,引起湿邪疾病,如湿疹、风湿病等。
湿性症状包括浮肿、不想动、皮肤湿滑等。
5. 燥:燥是指干燥的环境条件,燥气容易导致人体液体流失,引起干燥症状,如干咳、干嘴、皮肤干燥等。
燥湿邪犯人体还可导致燥湿病症,如沙眼、热痱、湿疹等。
6. 火:火是指高温、高能量的环境因素,火邪可以导致体内阳
气过盛,气血燥热,出现火热病症,如高热、便秘、口舌生疮等。
火症状常常包括面红、口渴、口唇发红、舌苔黄等。
总之,六淫是中医学中用于描述外界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六种气候条件,它们可以引起各种疾病和不适症状。
了解六淫,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中医论致病因素之“六淫”【湿邪的基本概念】湿邪是人体内的湿度不适中或超出人体的适应能力引发的病症。
湿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为长夏主气。
从大暑、立秋、处暑,到白露四个节气,为湿气主令。
湿与脾土相应。
夏秋之交,湿热熏蒸,水气上腾,湿气最盛,故一年之中长夏多湿病。
湿亦可因涉水淋雨、居处伤湿,或以水为事。
这些都是外湿范畴。
内湿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由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以致脾阳失运,湿自内生。
湿邪为患,四季均可发病,且其伤人缓慢难察。
湿邪属阴邪,还分寒湿与热湿,如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或天暑地蒸、嗜食酒酪所致,多为热湿;如居阴冷潮湿之地,嗜食生冷所致,多为寒湿。
凡面白阳虚之人,一旦感受湿邪,即成寒湿;面赤阴虚之人,一旦感受湿邪,即成湿热。
平素脾胃虚弱者,多感受寒湿;平素胃中积热火盛者,多感受热湿。
若过用寒凉之品,湿邪易于寒化;妄用燥热之剂,湿邪易于热化。
寒湿多损脾阳,热湿多损胃阴。
而在临床表现上,寒湿者多于湿热者。
【脾与湿】脾主运化水湿,且为阴土,其特点是喜燥、恶湿,对湿邪又有特殊的易感性,如果外在湿邪侵入人体,阻滞气的流动,困遏脾气,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闷热天气,人容易出现腹胀、食欲不振、倦怠等症状,会出现泄泻、水肿、小便短少等症,这就是“湿困脾”导致的。
反过来,如果脾气虚弱,脾阳不振,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这是“脾生湿”。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性重浊:所谓“重”,即沉重、重着之意。
故湿邪致病有沉重的特性,如头重身困、四肢酸楚沉重等。
若湿邪外袭肌表,湿浊困遏,清阳不能伸展,则头昏沉重,状如裹束;如湿滞经络关节,阳气布达受阻,则可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
所谓“浊”,即秽浊垢腻之意。
故湿邪为患,易于出现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的现象。
如湿浊在上则面垢、眵多;湿滞大肠,则大便溏泻、下痢脓血粘液;湿气下注,则小便浑浊、妇女黄白带下过多;湿邪浸淫肌肤,则疮疡、湿疹、脓水秽浊等。
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一、六淫的基本概念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
人类长期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
但在自然界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则成为致病因素。
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
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
由于六淫是致病的邪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
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异常与否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该地区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或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冬季应寒而暖等,或气候变化过于强烈急骤,如严寒酷热,或暴冷暴热等,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六气淫胜,则为六淫之邪。
二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是与人体正气的强弱及适应能力相对而言的。
若气候剧变,机体正气强盛者可自我调节而不病,而正气虚弱之人则可能感邪发病;此外,自然界气候虽然正常变迁,但因个体的正气不足,体质较弱,适应能力低下,仍可感邪发病,因此对于病人而言,六气即成为致病邪气,所致病证也属六淫致病范畴。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六淫致病一般有以下共同特点:1.外感性六淫致病,其侵犯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如风寒湿邪易犯人肌表,温热燥邪易自口鼻而入等。
由于六淫邪气均是自外界侵犯人体,故称其为外感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即称为“外感病”。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六淫致病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故其所致病变又称之为“时令病”。
由于气候异常变化的相对性,因此夏季也可见寒病,冬季也可有热病。
3.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如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长期高温环境作业者,多燥热或火邪为病等。
中医基础理论:六气与六淫的基本概念六气与六淫的基本概念
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
在正常情况下,六气是万物生长的条件,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六气已具有了适应能力,故六气对人体是无害的。
考试大网站收集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冷、暴热等),在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之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反常的六气便称为六淫。
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属于外感性的致病因素。
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
①六淫为病多与季节气候和居处环境有关:一般来说,六淫多为四时主气的淫胜,故容易形成季节性多发病。
所谓居处环境,六淫致病与工作或居住环境密切相关。
②六淫之邪既可单独使人致病,又可兼夹致病:所谓单独致病,是指一种邪气单独侵袭人体,如寒邪袭表。
所谓兼夹致病是指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袭人体,如风寒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等。
③六淫致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的病理性质可以发生转化,如寒邪入里可以从阳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
④六淫为病,其发病途径多由外入,并多有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
1/ 1。
中医中的六淫指的是什么中医中的六淫指的是一种理论体系,用来描述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受到六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即六淫。
这六种因素分别是风、寒、暑、湿、燥和火,它们可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深入探讨六淫的含义、特征以及中医对此的治疗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六淫的具体含义。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外界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因素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风、寒、暑、湿、燥和火被称为六淫,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气候和环境特征。
中医认为,这些六淫可以侵袭人体,导致人体的不同器官和系统产生疾病。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六淫的特征和影响。
风象征着快速的变化和流动,它可以引起人体的头痛、痛风等疾病。
寒是冷气,可以导致人体的肌肉紧缩、四肢冰冷等症状。
暑是炎热的气候,容易导致人体的脱水、中暑等问题。
湿是指湿气,容易导致人体出现水肿、湿疹等不适。
燥是干燥的气候,会导致人体干咳、皮肤干燥等问题。
火是指热气,会导致人体发烧、口渴等症状。
这些六淫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并且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那么,中医对于六淫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根据中医理论,治疗六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理。
风寒感冒,中医会采用温阳散寒的中药方剂,如麻黄汤;湿热病,中医会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如葛根黄连汤;燥热内蕴,中医会采用清热润燥的中药方剂,如清热泻火汤。
除了中药,中医还可以通过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来调理六淫。
针灸可以调理人体的经络和气血运行,改善六淫引起的症状。
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能来刺激人体穴位,达到调理六淫的效果。
总结起来,中医中的六淫是描述人体与环境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论体系。
风、寒、暑、湿、燥和火代表了不同的气候和环境特征,它们可以侵袭人体,导致不同的疾病。
中医通过中药、针灸、艾灸等方法来治疗六淫引起的症状。
中医治疗六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理,以达到恢复人体健康的目的。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外感病因——六淫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了六淫的基本概念,讲了六淫与六气之间的关系,其中重点是同学们记住六淫的基本概念。
在此基础上,根据邪正交争的观点来理解六气转化为六淫的条件,从邪正两个方面来分析。
下面我们从总体上讲一下,(二)六淫致病的一般特征,讲第二个问题。
注意这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致病的共同的属性和特点。
在这个基础上,将来我们具体讲六淫当中每一种致病因素,它们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一)外感性。
所谓六淫致病的外感性,就是风、寒、暑、湿、燥、火侵袭机体的途径,是由表入里,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
我们在前面讲经络学说的应用的时候讲到,经络是外邪入侵的通道,六淫侵袭肌表,然后沿着络脉、经脉、腑脏,由表入里,层层深入。
就这个意义说,六淫侵袭机体的特征,它致病特征表现为外感性。
也正因为这样,将六淫所致的疾病,称之为外感疾病;也正因为是这样,前面我们定义六淫的时候,说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强调其外感性。
(二)季节性。
是指六淫致病所表现出来的病理变化形成的疾病,具有鲜明的时尚性,表现为季节的时相性。
将风、寒、暑、湿、燥、火,大家回忆一下,在讲五行学说,对于自然现象的分类,有个五气。
每一种气,气和六气的变化与五行相类,归成一系统。
而五行和四季,按照五行的规律转化为五时,和它相适应。
根据这样一种思想,体现了六淫致病的鲜明的季节性。
比如,春季的时候,春属木,它们是一个系统,而六气变化,风属木,所以说春季的时候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秋季多燥;冬季多寒,这是一般规律。
注意这里面强调是一般规律,并不等于在其他季节的情况下,不会出现风、寒、暑、湿、燥、火,冬季照样可以出风病;秋季照样可以出寒(病)、出湿(病)。
就是一般的规律,六淫致病有个特点,表现为鲜明的季节性。
(三)地域性。
因为地域是指地理环境来说的,还指工作环境说的。
比如地理环境不同,常常形成特殊的气候类型,表现为六气的变化有所区别,所以六淫致病,又和地理环境有关。
中医基础--六淫六淫一、注淫的特性风(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具有升发、向上的特性,因此从阴阳的属性来说,风邪属于阳邪。
其性开泄:是指风邪会使肌表腠理开张而疏泄,出现汗出、恶风的症状。
风邪易袭阳位:是指风邪通常从人体的上部,或肌表侵袭而入。
(2)风性“善行而数变”:是指风邪侵犯人体后,其传变的病位没有一定的规律,所导致的病证经常是游移不定且变幻莫测。
(3)风为“百病之长”:指风邪是六淫中最容易侵袭人体的邪气。
也就是说寒、湿、燥、热、火等邪气通常依附于风邪而侵袭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风湿、风燥和风火等。
寒(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指寒邪属性为阴,人体感受寒邪后,容易损伤阳气。
(2)寒性凝滞:当寒邪侵袭人体后,首先损伤阳气,致使气无力行血,导致气血凝滞而不通,气血不通则痛,因此说寒性凝滞而主痛。
(3)寒性收引:由于寒邪寒性凝滞,容易引起致气滞血瘀,气机血脉的运行受阻,因此导致肌表、经络和肌肉等组织收缩而挛急。
暑(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邪的属性为阳。
由于暑邪为火热之气所化生,因此具有火热的特性。
(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暑邪具有火热升散的特性,当暑邪侵袭人体,火热之性会引起出汗,当汗出多时则容易耗伤津液,此时气也会随着津液而溢出,因此暑邪亦会耗阳气。
(3)暑多夹湿:由于夏季时除了气候炎热之外,经常是多雨而潮湿,因此人体感受暑邪时,通常也会同时患有湿邪。
湿(1)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易损伤阳气:湿邪的属性为阴。
湿邪具有重浊黏滞的特性,因此容易阻遏气机,致使气机的运行不畅,最终导致阳气亦受损伤。
(2)湿性重浊黏滞:湿邪为水湿停滞所化生的邪气,水的特性为趋下流动,当水凝滞不动时则反而沉重且混浊,因此说湿性黏滞而重浊。
(3)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是指湿邪通常从人体的下部侵袭而入。
燥(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的特性干涩,因此容易耗损人体的津液,造成阴津亏虚的病变。
(2)燥易伤肺:燥邪容易损伤肺的津液,影响气机正常的宣发和肃降。
学员笔记⼁“零起点”第三课 · 六淫⼩满是WX班的同学学号LWW049读书不觉春已⾄⼀⼨光阴⼀⼨⾦在这“草长莺飞”的⼤好春光⾥让我们继续来跟着⼩满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复习功课吧古中医理论基础第三讲:五⾏的应⽤讲师孙鹏飞⼊静双眼微合,头项正直,⾆顶上颚,下颌微收,脊梁直竖,两肩微微打开,双臂⾃然下垂。
两⼿相合,结在⼩腹处。
两膝⾃然弯曲,双脚掌平铺在地⾯上。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坐3到5分钟。
好,⼤家渐渐从⼊静的状态出来。
搓搓双⼿,把双⼿搓热,再搓搓脸上,搓搓⽿朵,拍打拍打头上。
为什么要静坐?因为可以专注、收敛。
为什么要收敛呢?⼀个⼈在⼯作的时候,没觉得⾝体有问题,可是闲下来,发现⾃⼰这⾥不舒服,那⾥不舒服。
这是为什么呢?四个字“⼼不在焉”。
因为,⼯作时,⼼思放在⼯作上,没关注⾃⼰。
⽽当休息时,开始关注⾃⼰了,⼼收回来了,⼼在⾃⼰⾝上了。
其实并不是没有问题,只是这时⼈的⼼神回来了,他能够感受到⾃⼰了,才能发现问题。
那我们静坐的⽬的是什么?静坐的⽬的就是把⼼神收回来,能够关注⾃⼰。
借⽤⽼⼦的⼀句话“归根⽈静,是谓复命。
”把⾃⼰的⼼神都收回来,收到⾝体的根本上,这种状态称为“静”。
这样做,可以让⾝体得到休息,可以恢复⾝体。
在这⾥,静坐、打坐,和闭⽬养神、睡觉的道理是⼀样的。
在道家⾥,把“睡觉”叫做“⼩死”,⼩死⼩⽣,⼤死⼤⽣,不死不⽣。
睡觉睡沉了,⼼往回收得好了,那么⼈能得到休息,息能够过来了。
“息”是什么?⾃⼼,开始关注⾃⼰的⼼回来了。
“休”是⼈和⽊,⽊指床。
“休”指⼈躺在床上,“息”指这个⼈的⼼回来了。
⼀个⼈从晚上⼋点,睡到早上⼋点,他是感觉累,⼼⾥难受。
他“休”了,但是没“息”,做了⼀夜噩梦,没有息过来。
我们在这静坐,⽬的就是“息”,让它复命。
关注⾃⼰,⾃⼰好了,别⼈才能好。
近朱者⾚,近墨者⿊,近中医者⾝⼼两安。
咱们就给周围的⼈⼀个正向的能量,咱们好了就能影响到别⼈。
是不是每个⼈要想复命,要想“息”,必须都得静坐呢?站桩、打拳、散步等都可以,每个⼈都不同,要找到⾃⼰适合的⽅法,只要能让⾃⼰“息”下来,静下来。
中医中的六淫指什么?中医把病因又称病邪。
导致病因的原因主要有: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当、痰饮、瘀血等。
中医识别病因,主要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导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即“辨证求因”。
其中六淫和七情是最主要的发病因素。
啥是六淫,听起来好淫荡似的!让我们一一说来.六淫(一)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及致病特点1.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古人认为“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中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正常的情况,叫“六气”。
“六气”正常不会使人得病,当突然刮风下雨,正巧你又身体抵抗力不足时,你就容易得病了,此时“六气”也就成了致病因素。
当“六气”不正常时叫“六淫”。
六淫是不正之气,又称为“六邪”。
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1)外感性,都是外部致病因素(2)季节性,如冬天容易感冒,夏天容易中暑(3)地域性,南北方的病种有很大差异(4)相兼性,就是可以掺和着来,比如风寒、风湿(二)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是阳邪,其性开泄(风邪易使腠理宣泄开张而有汗出)、易袭阳位(比如风吹的脑壳疼,哈哈)(2)风邪善行而数变(风总变来变去,到处跑)(3)风为百病之长(风是载体能载其他邪气,比如风载着寒、湿而来,所以风是老大)(三)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阴风阵阵,不寒而栗)(2)寒性凝滞,主痛;(寒冷使身体成凝滞的状态,受寒侵袭比较痛,都有受寒肚子痛的经历吧?)(3)寒性收引:(使气机收敛,腠理紧闭,脉络拘紧,筋肉挛急,简单理解为热胀冷缩吧!)(四)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伤津就跟跑步跑多了会流失津液一样(3)暑多挟湿(暑必兼湿)。
(五)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阴邪损伤阳气。
(2)湿性重浊:因为湿又沉又浊。
(3)湿性黏滞:性质粘稠停滞,导致病程反复发作。
(4)湿性趋下,主要袭击阴位,袭击下部分,比如风湿腿脚痛。
(六)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