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新视角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新视角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是由我国国情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忧患意识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正确把握国情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忧患意识教育,使大学生强化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确定成才目标,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切入点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多次要求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2006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又一次强调:“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在看到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更要增强忧患意识,清醒地看到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年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忧患意识作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深入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富有时代特征的忧患意识教育,对发扬光大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忧患意识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落后现象和困难所隐含凶险的清醒认识与思想准备,或者是对升平形势下潜在危机的洞见和预防。在中国历史上,忧患意识有一个特定的指向,即指向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它饱含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体现了居安思危的远见卓识,具有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意识。首先,无论是面临困境还是身处福安之地,正确的忧患意识能使人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戒骄戒躁,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其次,可以充分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拼搏进取、奋发图强、励精图治、振邦兴国。纵观中国历史,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居安思危、自强不息、挫而复起、穷且弥坚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古代,中华民族历经内忧外患,有些原本可能酿成重大灾难,但由于被忧患之士觉察,又与统治阶级达成共识,经过艰苦努力,终使国家转危为安的例子并不鲜见;在近代,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知识分子不断挣脱陈旧思想的束缚,唤起民众,开创革命救国的新路。正是出于这种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

及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上下求索,终于找到社会主义这一科学的救国之路。

环顾当今世界,各国在激烈的竞争中都强调忧患意识教育。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始终把忧患意识当做强国之魂。国家领导人经常苦口婆心地告诫国民,特别是青年要有忧患意识。日本在教育过程中总是宣称自己国土狭小、资源匮乏,要想生存就必须顽强拼搏。连超级大国美国也散布美国处于危险中,21世纪是亚洲人的世纪等观点。这些行为的目的都是激发民众的进取心,振奋民族精神,保住强国地位。

今天,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国情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前进的道路上布满荆棘,困难重重。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是确保他们顺利完成伟大历史使命的需要,是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是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

二、忧患意识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大学生处于走向成熟但又不完全成熟的特定人生阶段,价值观还不成熟,情感也不稳定,容易主观片面,脱离实际,产生偏激行为。因此,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忧患观至关重要。忧患意识并非绝望、厌世的悲观情绪,也不是对个人利益患得患失的戚戚之心,更不是“杞国无事忧天倾”式的多虑。那种对国家与社会说三道四、牢骚不断、叹息不止,却没有一点点改变现状决心和行动的,只说不练式的“清谈”,绝不是正确的忧患意识。那种以忧患为名,怀疑一切、否定一切的反社会破坏情绪,更是对爱国主义忧患意识的反动。

我们说的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忧患意识,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客观地而不是想当然地看待目前中国问题的症结。这种忧患意识除了有对历史和现实局限性的否定意向外,本身还蕴涵着超越局限、积极进取的建设性。这种忧患意识既有民族自省心,不盲目乐观;又有民族自信心,不妄自菲薄。当前,要使大学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既看到我国发展的速度、成绩,也要看到发展是否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既看到经济效益,也要看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既看到促进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也看到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既看到实现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也看到实现这一目标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三、忧患意识教育要以正确把握国情为基础

了解和把握国情,是认识、思考和解决我国一切社会问题的起点和依据。只有正确把握基本国情,才能知道患在何处,然后趋吉避凶、兴利除弊。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的努力,我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现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经济兴旺,政局稳定,社会太平,可以说我国现在的繁荣为历史上所少见。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生产力、科技和教育还比较落后,工业化水平不高,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仍在扩大,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破坏严重,环境继续恶化,自然资源短缺,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所发表了《2010年中国的三种可能前景——对98名政府和非政府专家的调查与咨询》报告,其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专家认为:“中国在2010年会发生影响这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危机”。“可视之为一次危机预报。”

在国际上,因社会意识形态不同,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图谋对我国的演变。少数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遏制政策”,千方百计阻碍中国的发展与强大。因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少数别有用心的国家又叫嚣“中国威胁论”。国际反华势力还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纵容、支持台湾分裂主张,极力为“台独”撑腰打气,阻挠中国和平统一进程。中国的近邻日本改写历史,否认侵略,与美国遥相呼应,欲抑制中国发展。

内忧外患,像一柄达摩克利斯剑高悬于我们头顶,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乐而忘忧。

四、忧患意识教育要以大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上的问题为切入点

困难和危机的确堪忧,但在危机面前消极沉沦、无所作为则更令人担忧。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目的是让大学生认识到危机,并由忧患而警醒,从而闻鸡起舞,和全国人民一起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克服困难、化解危机。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应该具体而不能空泛,应该有针对性而不能不着边际。不可止于理论层面,而要渗透到实践层面,贯穿于日常思想行为中。应根据大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找准切入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国家意识上。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有些人受外来文化冲击,响应政治全球化思想,进而认为爱国主义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论调也会影响大学生。我们要由此入手,进行忧患意识教育。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