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质量指标监测表
- 格式:doc
- 大小:168.50 KB
- 文档页数:6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AMI-1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的时间☆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内的环氧化酶凝血烷A2(血栓素A2,TXA2)合成减少,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AMI-2达到医院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AMI-2.1左心室功能评价:在病历记录中患者入院24小时内、出院前均有左(右)心室功能评估。
包括X线胸片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内径和射血分数(LVEF),并说明左(右)心室功能障碍程度。
AMI-2.2危险评分:STEMI危险评分方法。
AMI-3 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再灌注治疗适应证:仅限于心电图(ECG)有ST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LBBB)的AMI患者。
AMI-3.1到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有适应证,无禁忌证)来医院(急诊室)至溶栓的时间在(door-to-needletime<30,)30分钟以内。
AMI-3.2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转院的时间确保患者能获得规范性的诊疗服务。
AMI-4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体循环血压和减弱心肌收缩力来减少心肌耗氧量,对改善缺血区的氧供需失衡,缩小心肌梗塞面积,降低急性期病死率有肯定的疗效。
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禁忌证有记录。
AMI-5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有适应证,无禁忌证)☆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禁忌证有记录。
AMI-6住院期间有血脂评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与评估,对于LDL-C(≥100mg/dL)升高的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
AMI-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者,无禁忌症者)☆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禁忌证有记录。
AMI-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手机戒烟健康指导、再灌注治疗的护理与教育、控制危险因素、坚持二级预防。
单病种质量指标【监测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O I21.0-I21.3,I21.4,I21.9)AMI-l到达医院后使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毗格雷)的时间☆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内的环氧化酶使凝血烷A2(血栓素A2,TXA2)合成减少,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AMI-2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AML-2.1左心室功能评价:在病历记录中患者人院24小时内、出院前均有左(右)心室功能评估。
包括x线胸片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内径和射血分数( LVEF),并说明左(右)心室功能障碍程度。
AMI-2.2危险评分:STEMI危险评分方法。
AMI-3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EMIST)☆再灌注治疗适应证:仅限于心电图(ECG)有ST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 LBBB)的AMI患者。
AMI-3.1到医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有适应证,无禁忌证)来医院(急诊室)至溶栓的时间在(door-to-needletime<30')30分钟以内。
AMI-3.2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转院的时间确保患者能获得规范的诊疗服务。
AMI-4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β一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的时间☆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体循环血压和减弱心肌收缩力来减少心肌耗氧量,对改善缺血区的氧供需失衡,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急性期病死率有肯定的疗效。
未使用者,HF-3出院时继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ARB)ACE/ARBs。
☆能使心力衰竭病死率降低。
HF-4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及瓣膜病(包括介人治疗、外科手术)建议;实施控制危险因素的指导;戒烟、戒酒、限盐、适量饮食、控制液体等宣教指导有记录。
HF-5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出院时情况。
HF-6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三)A、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ICD-1OJl3-Jl5,Jl8. 1)CAP-l到达医院后首次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时间与结果判定是否符合住院标准(重症肺炎诊断标准或收住ICU标准)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严重指数PSI评分,或CURBC-66评分)。
单病种质量指标表格全集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质文档,欢迎下载)
单病种质量指标
单病种质量指标
单病种质量指标
单病种质量指标
单病种质量指标
非手术科室质量指标
科室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
一月份:
二月份:
三月份:
四月份:
五月份:
六月份:
七月份:
八月份:
九月份:
十月份:
十一月份;
十二月份:
—---月份科室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记录
附件1、重点疾病/病种18种:
1.急性心肌梗死
2.充血性心力衰竭
3.脑出血和脑梗死
4.创伤性颅脑损伤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
10.结节性甲状腺肿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
12.前列腺增生
13.肾衰竭
14.败血症(成人)
15.高血压病(成人)
16.急性胰腺炎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
附件2、单病种(特定病种)
1、急性心肌梗死
2、心力衰竭
3、肺炎
4、脑梗死
5、髋、膝关节置换术
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附件3: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单病种质量指标监测表
附件4: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不含新生儿及婴儿肺炎)单病种质量指标监测表
附件5:脑梗死单病种质量指标监测表
附件6:剖宫产质量指标监测表。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检查表 1. 病例诊断与分级:
是否正确诊断该疾病?
是否按照国际标准对病情进行分级?
2. 治疗方案选择:
是否根据病情选择了适当的治疗方案?
是否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3. 治疗过程和操作规范:
是否按照规定的治疗流程进行治疗?
是否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卫生措施?
4. 用药合理性:
是否根据指南和证据选择了适当的药物?
是否合理使用药物,包括剂量、用药途径等?
5. 治疗效果评估:
是否进行了定期的治疗效果评估?
是否通过适当的指标评估了治疗效果?
6. 并发症和不良事件:
是否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和不良事件?
是否采取了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7. 随访和复诊:
是否进行了定期的随访和复诊?
是否及时调整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变化进行个性化管理?
8. 患者满意度:
是否进行了患者满意度的评估?
是否根据患者的反馈进行改进和优化治疗服务?
以上仅是一个示例,实际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检查表可能会根据具体的疾病和治疗过程进行调整和补充。
这个检查表的目的是帮助医疗机构和医生评估和改进疾病治疗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通过对各个方面的评估,可以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整体的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