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7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五年高考真题全解二年模拟 Word版含解析.doc
- 格式:doc
- 大小:293.50 KB
- 文档页数:13
【解题方法】一、语言简明“简明”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
简单地说,“简明”指能够删掉多余的语句,削除歧义。
[例1]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记得①在②一次③期末④考试⑤中,⑥在⑦考完⑧了⑨语文⑩后,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必须保留的词语是②③④⑦⑧【解析】“①在”“⑤中”“⑥在”“⑨语文”“⑩后”都是句子成分的赘余部分,删除后能更好地表情达意,必须删除。
[例2]下面一段话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愿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今天我去①百货大楼买钢笔。
当我向②卖钢笔的营业员说明来意后,她马上拿出③好几种钢笔④让我挑选。
我⑤左挑右挑也没挑到一支⑥令我满意的,⑦百货大楼的⑧那位营业员⑨始终热情服务,她的⑩服务态度真好。
删除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必须删除的有②⑦⑩。
从文段的内容看,②⑦⑩处文字重复繁冗,删除后语言更加简明,表意更加得体。
【解析】[例3]下列各句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握拍出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最大障碍。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B。
【解析】①③句中的“的”可有可无,②④句中必须有“的”。
第②句如果没有“的”,原句的偏下短语就会变成主谓短语,与上下文不合。
第④如果没有“的”,不但使原来的偏下短语发生了变化,而且读起来有残缺之感。
考点27因境补文因境补写怎么考补写句子,是新课标卷最经典、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
语句补写即因境补文(也叫语段填句题),就是按照题干要求,根据语段的中心内容和具体情境在指定的位置填入合适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贯通。
选用的语料,从表达方式上看,主要是记叙性、说明性、议论性语段。
“因境补文”考点题设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1.选文一般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近年来所选文本均说明文体)。
2.要求考生认真分析语境,把握语段中心内容,并根据上下文内容(补写内容来源)来推导应补写的句子,做到内容上扣得紧,形式上对得上。
3.补写一般位置特殊,都是语段的总起句、总结句和衔接句。
4.不能照抄原文,还有字数限制。
分值一般2分一空,共三空。
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提升与发展。
【命题规律】语段:1. 以说明性为主,兼顾议论性2.内部层次性、逻辑性强;上下句之间,首尾句之间均有一定的逻辑照应,语意紧密。
句子:1. 特殊位置:与上下文关系(引领下文、总结上文、与上下文衔接呼应)2. 性质类型:有领起句、展开句、过渡句、总结句,以过渡句或展开句居多答案:1. 简练:每句有字数限制2. 规范:答案文字中的关键词(包括内容与形式的)多在语段的前后句中出现(答案源自文本材料)【四步技法】第一步:明确话题,确定文体——把握语段中心根据表达方式,确定材料的性质,整体把握语段中心。
一个文段(句群),虽然由若干个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意思,句子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个中心。
因此,把握语段话题,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保证补写句子不偏离方向。
说明性语段:明确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述的事理。
记叙性语段:明确记叙的对象和事件。
议论性语段:明确议论的话题和观点。
熟知三种文体特点1.叙述类语段。
叙述类语段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在一个意思相对独立的叙述类语段中,以上要素不一定齐全,但一定有一个叙述的主体或对象。
专题27 核舟记(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如有所语.语:告诉B.佛印绝类.弥勒类:像C.念.无与为乐者念:想到D.怀民亦未寝.寝:睡觉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足肤皲裂而.不知B.左臂挂念珠倚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相与步于.中庭行者休于.树D.何.处无竹柏水何.澹澹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A.他们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B.那些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C.那些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
D.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下列内容属于两文都写到的一项是()A.景色之美B.朋友之乐C.赏水之趣D.贬谪之苦【答案】1.A 2.C 3.D 4.B【解析】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有误,句意为: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
语:说话;故选A。
2.考查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
A.而: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B.之:代词,代指左膝/助词,的;C.于:均为介词,在;D.何:疑问代词,哪里/副词,何其,多么;故选C。
专题27 论述类文本阅读——书评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交叉研究”成为呼声很高的热词,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研究”得到了大力提倡,学界甚至将这种“交叉研究”视为提升学术创新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
实际上,“交叉研究”并不一定是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
同一学科、同一专业内的不同研究领域之间,同样存在着“交叉研究”的可能。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张卫东研究员的《粤汉铁路与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研究(1898—1937)》(以下简称“张著”)就是这样一部充满“交叉研究”特色的学术新作。
首先,张著体现了学术热点领域之间的“交叉研究”。
尽管铁路进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但自从交通史研究于近代诞生以来,铁路史研究便一直是这一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
这一方面是因为在研究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交通史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另一方面则因铁路是牵动社会方方面面的事物。
在如今中国的高铁建设已然成为国家一张靓丽名片的背景下,铁路史研究的热潮势必进一步高涨和持续。
“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其选题属区域史范畴自是不争,而区域史的研究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始终是历史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至今未曾稍歇。
张著的两个核心语汇,一为“粤汉铁路”,一为“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皆在学术热点领域范围之内。
其次,张著体现了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多方向的学术“交叉研究”。
仍以张著的两个核心词语来论,无论“粤汉铁路”,还是“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都不止单纯的经济史领域的问题,同时也是特定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问题。
于粤汉铁路而言,其在打通广东沿海与湖南、湖北等内陆省份之间经济交流沟通的脉络上,确实具有经济方面的重大价值。
但是铁路的贯通,所打通的又岂止是经济呢?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的沟通与往还,也因此而更加顺畅。
以“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而论,近代湖南在铁路贯通之后,所发生的变化何止经济、社会两项,它更是一种全方位的变迁。
大到军事、政治、文化,小到普通居民的衣食住行,又有哪一方面不受到影响?第三,张著体现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交叉研究”。
专题十二语言表达准确高考命题规律准确”是指词语运用、句式选择、语气选择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
2017年出现了逻辑推断题,考查思维的严密性,这是全国卷首次将“语言表达的准确”这个考点独立命题来考查。
此类题目一般先设置一个例句,然后让考生参照例句说明语段其他地方的推断问题,既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同时也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命题角度逻辑推断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7全国Ⅰ·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
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
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可知“必将”“就一定”两处属于表述不严谨,说法绝对,有违事理逻辑的问题。
依据示例,指出问题即可,不要求改正。
2.(2017全国Ⅱ·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
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对照原文,我们不难发现,原文从“可见”处开始,作者有三处推断,第一处“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第二处“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第三处“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
第一处推断,示例①已指出问题所在,后两处推断存在的问题,依据示例,即可分别表述为: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高考语文五年真题2017年各省市真题专题汇编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2017新课标全国卷乙卷(Ⅰ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密,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解析:选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项,舍弟:谦辞,称自己的弟弟。
B项,献丑:谦辞,用于表演技能或写作的时候,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差。
C项,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
D项,内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B、C、D三项谦敬辞运用不当。
[2017新课标全国卷甲卷(Ⅱ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解析:选B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项,“失陪”,客套话,表示不能陪伴对方,这里用错了对象。
B项,“璧还”,敬辞,用于归还原物或辞谢赠品。
用于此处正确。
C项,“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
句子中称别人的家,不得体。
D项,“千金”,敬辞,称别人的女儿。
此处用于说自己的女儿,不得体。
[2017新课标全国卷丙卷(Ⅲ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专题02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2020年】23.在某校读书交流活动中,有同学说“我就读不进《红楼梦》”,有同学说“我就不爱读《三国演义》”,还有同学说“《论语》读起来才没劲呢”。
请针对此现象,任选上述三本书中的一本,结合小说情节或《论语》名句,谈谈如何“走进经典”。
要求100字左右。
【答案】《红楼梦》中“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写出了宝钗的青春之美。
大如团扇的一双蝴蝶,引得宝钗取出扇子,向草地下来扑。
宝钗被蝴蝶引得蹑手蹑脚,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这个情节里,宝钗不再是那个稳重识大体的宝钗,而是呈现出女孩的青春之美。
经典里的艺术形象散发着恒久的艺术芬芳,值得我们去探寻,去汲取其中的营养。
《论语》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大意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段话是孔子传授给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正因为知人不易,人们不被理解或者被误解的情况就很普遍。
但是推己及人,君子更应该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经典给我们智慧。
《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
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义薄云天的三兄弟在开满桃花的春天启动了开挂的人生。
而“义”字几乎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经典离我们并不遥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针对此现象,任选上述三本书中的一本,结合小说情节或《论语》名句,谈谈如何‘走进经典’。
要求100字左右”,第一点三本书确定了:《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从中任取其一。
选《红楼梦》《三国演义》,要结合情节,选《论语》,要结合其中的名句。
写作的落脚点在“走进经典”。
首先分析名著阅读存在的现象,如“读不进”“不爱读”“读起来没劲”,之所以会如此,与书籍的特点有关,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两本大部头作品,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人物性格各异,如《论语》,因为是文言文,所以存在语言上的障碍,同时《论语》中的语言非常精炼,语义丰富,需要学生耐下心来体会这些名言的内涵。
【考纲解读】《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这个考点的考查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本专题主要讲准确、鲜明、生动。
一、准确准确是语言运用质量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它要求用词能准确表达概念的内涵,切合语境与对象,涉及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
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
在语言运用部分的各种试题中均可涉及。
包括情境、对象、场合,情感、色彩,口语和书面语等。
1.运用表达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表达者的思想感情或目的,因此运用表达准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辨析同义词,准确把握词语的意思,做到用词妥帖,大小合适,轻重合宜;二是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颠倒词序‘三是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表达意思。
2.语言表达准确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1)符合语境。
如,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分析:“扶、失”二字用得相当准确。
“扶”字把“轻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柔美之感,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失”字则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2)符合事理或对象。
即符合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运用谦敬辞。
如“优化”P158“准确”例。
再如,“今日洞庭,诗意盎然,彩笔难绘,简直是一个用珍珠砌成的崭新世界。
”分析,句中“砌”用词不准确,不合事理,珍珠不能“砌”,应换成“缀”,“缀”有连缀组合和装扮的意思,形象地描绘出了洞庭的新气象。
(3)符合程度。
如:有一个贝壳迷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收集到几千种远东出产的贝壳。
该句中“收集”不准确。
句中有“花了近十年的心血”,找寻的程度应该很高,所以用“搜集”才准确。
(4)符合心理。
如,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该诗句中“更”字用得准确,写出了诗人越走近家乡,越是担心家里的变故超乎想象的惶恐心理。
用语要能准确表达褒贬感情,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的心理状态。
此外,还要注意用词的规范、语句的顺畅、句子的完整等。
2.方法技巧:(1)表述时要符合特定的情境;(2)表述符合事理与对象,即符合人物特定的身份地位,正确运用谦敬辞;(3)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爱憎、褒贬分明;(4)注意用词的规范,语序的顺畅、句子的完整。
二、鲜明鲜明,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
能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和不同语气的句子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表达的时候观点要明确而不含糊,感情色彩要分明,不能模棱两可。
也就是要明确合理地表情达意,观点明确,色彩分明。
如,下面是选自《光明日报》的4条消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道的事实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外交部发言人:谷歌若撤出不会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澳联邦通讯部长表示,网络不能独立于法律之外瑞士坚决严打网络“黄毒”信息互联网凝聚慈善力量,网民掀起抗旱捐助高潮【答案】示例:当今时代,网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但其传播的“黄毒”信息等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它还引发国际争端,成为利益集团博弈的工具,因此,用法律的手段监管网络,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2.方法技巧要使语言生动需要注意如下几点:(1)正确选用词语。
在选用词语方面,不要使用诸如“可能、大概、也许、左右”等不确定的词语来表明态度与观点。
多使用“坚决反对、完全错误、决不能这样”等词语来表明自己所持的鲜明态度。
选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
在表达时,不同的态度与感情,可以通过选择词义的褒贬来实现。
感情色彩鲜明的褒贬词语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那些感情色彩不鲜明的中性词,只要结合好语境,同样也可以具有强烈的效果,增加语言表达的鲜明特点。
表达时如果能做到色彩鲜明,则可以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特征。
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句朝霞出现东方,江边的花儿比火焰还红,春天到来后,江水就像绿草那样碧绿。
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风景画。
(2)恰当选用句式。
在语言表达中,注意句式的变换。
一定的句式表达一定的感情,句式变了,句意也会产生新的变化。
如用肯定句的语气来表明观点,还可以选用双重否定,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自己观点的表达更加鲜明而强烈。
注意整句与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齐,声韵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另外,如能恰当地使用反问、排比、对偶等,也能增强语言的鲜明感。
三、生动生动,就是指表达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使表达具体形象可感。
生动是就表达效果而说的,指能用传神、鲜活的词句使所描述的对象可感可亲。
“生动”的考查在简明、得体、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和修改病句等题型中均有体现。
它主要考查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合理安排和搭配词语,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二是选择富于变化的句式,克服语言呆板、枯燥等不足;三是运用富有形象的语言和修辞进行描写,增强语言的形、音、色等方面的生动性。
方法技巧:1.恰当选用词语。
(1)使用表现力强的词语。
如果使用的词语具有生动传神的表现力,那么就能把语言用活。
如,夏天到了。
改句:又是一个彩裙摇曳的季节。
(改句绘声绘色,更加生动形象)再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运用“通感”,一个“闹”字使视觉和听觉得到沟通,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枝头繁花竞放、蜂蝶纷飞、春意盎然的景象。
(2)使用色彩浓重的词语。
这主要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如,郭沫若《屈原》中的婵娟痛斥宋玉背叛老师屈原的一句台词“宋玉,我特别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有人建议把后一句改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是”改“这”把不带感情的原句变成了婵娟带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骂得痛快淋漓。
2.恰当选用句式。
语言表达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
在句式的写作中,应注意特殊句式、常用句式、长短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等的穿插交错,注意整句散句的错综变化。
如,“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就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这里的最后一句可以写成“写文章做演说也要看读者不看听众”,但作者却换用了反问句式,形成整散结合、同中见异的修辞效果,使语言显得活泼多姿。
3.恰当使用修辞。
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准确、鲜明、增强语势。
如,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案】示例:月光在竹林中洒下斑斑光点,四周一片寂静。
一阵风吹来,传来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喧哗。
话音如玉盘落珠般清脆,笑声如银铃摇动般响亮,是这般地无忧无虑。
【真题全解】一、(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
③。
【答案】②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有了兴趣和好成绩毕业后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提示“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从审题中可以看出另外两处是:“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有了浓厚的兴趣不一定会取得好成绩;“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好成绩毕业后也不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二、(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③更名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三、(2016年高考新课标Ι卷)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
这是因为花青素①: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
更令人称奇的是②,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
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③,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答案】示例: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③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四、(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③【答案】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
推断时应在用词准确、合乎情理的情况下进行,如“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只要表限定,后面接的内容限定这一种,那么就能有“就……”的结果。
一般用来叙述比较确定的事,“避免环境污染”是不能确定的事。
五、(2017年高考浙江卷)6.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答案】示例: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
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
月色溶溶,树影婆娑。
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